一、跟隨張光直先生的足跡(3)

一、跟隨張光直先生的足跡(3)

在同篇「破裂性」一節中,張先生說:「中國文明當是由中國所代表的政治程序而自古代亞美基層發展出來的許多古代文明中的一個」。在接下來的篇章里,張先生似乎繼承了李約瑟的理論,提到了歐洲的文明是以城市為文明標誌的,城市代表了藝術和優雅,但是中國的文明更替卻是以政治中心為文明發展標誌的。所謂「破裂」,張先生顯然是指西方理論適應性上的「破裂」。

讓我們回到書的正文。一開始張先生就提出了史前史「重建」的問題,並且說這個「重建」可根據兩重資料,一是「神話傳說」,二是「考古資料」。我都同意,但是我覺得這不夠,主要是需要睜開眼睛向全世界索取中國史前史需要的東西,明確打破「中華文明獨立說」的民族主義情結。

「文明以及與其形影不離的政治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國興起的」這一重要問題,張先生的結論是:「中國文明演進之所以同王朝相伴隨,是因為這裡也同其他任何地區一樣,文明不過是社會少數人,即王朝積累財富的體現……財富積累需首先憑藉政治權力的行使來實現;而政治權力在中國的成長,又為幾個有著內在聯繫的因素所促動,它們是:親族層序系統,統治者的道德權威,武裝力量,對神與祖先溝通的獨佔(如藉助祭祀、藝術和文字運用等手段),以及對財富本身的獨佔。」不過,對於這個文明發展的動力,張先生似乎還有別的顧慮:「討論『中國文明的起源』的另外一個大的課題便是它如何形成的?從『文明』以前到文明階段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現在的問題便是這發展的動力。在過去主張中國文明是外來的時候,這個問題是很容易回答的,但現在既然沒有人再作這種主張了,問題的解決便複雜化了①。」

在書中,張先生只是依賴神話傳說與考古論證他的理論,對於其他資料,比如民俗等沒有涉及。

下面讓我們離開「主道」,進入細密的田間去揀取部分散落的「穀粒」。

我對第6頁的論述產生了極大興趣:「在王族發展的某一個階段,會產生某種需要,得讓族中一位男子離開王都,到外地去建立新的城邑。」這正是我們在《聖經》里經常看到的情形,這是常見的規律,以至於《聖經》中的一個人就被直接命名為傷感的「分離」:「法勒」。對於分家的形式,或者說分家的具體方法我是比較模糊的,《聖經》上也沒有做詳細說明,張先生提出了他的一些看法。

他認為分家出去的兄弟會有三個原因:減輕人口壓力,開墾新的土地,戍守邊疆。

他們可以帶走的東西是我特別想知道的,我在書中得到了答案:「(1)氏族的關係和徽號;(2)屬於一個或幾個氏族的數群宗族成員,他們既是農業、手工業勞動者,也是兵士的來源;(3)對於新領地的管轄權;(4)標誌新政治單位的新名稱;(5)保證他同大宗的儀式聯繫得以延續,並作為他新獨立地位象徵的儀式符號和道具。他將在新領地中建立新的廟宇,最後還要把自己的牌位放進去,以作為新宗族創立者的標記。於是,一個新的支系開始繁衍。作為次一級的宗族,它必須對自己原來所屬的大宗表示恭順。……這種分化過程還會重複,從而形成第三級、第四級和以下各個支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一、跟隨張光直先生的足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