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目標
?蕭軒雖然不了解現代教師的一些事情,但多少也還算有一些風聞:「是啊,現代教師很多精力要用在教學以外的事情上。從生源到家長又往往良莠不齊,真要抱著理想主義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工作,恐怕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然而在我們的這個時代,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干。結合這幾年來的教學和研究時間,開創與後世完全不同的新教育風格和原則。我相信,不論在現在還是哪怕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後,我們的教育,永遠不會成為21世紀初國內甚至國外某些地方的那個樣子。。。」
蕭軒並未從事過教師工作,可是此時卻明白,在掃平了整個歐陸之後,整個世界是否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喪失了未來,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以北海學院為核心的這些孩子們能不能真正意義上的桃李芬芳,開創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上所沒有的奇迹了。在蕭軒的期望中,也希望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是在某些實用技術領域邁入二十世紀初的門檻。
關於未來科教體系的構想,在大軍回師的時候蕭軒就曾經想了很多,黃斗在這方面的用心也就更多,而且蕭軒心中也有不少疑惑,在這個時候也就同黃斗知無不言的交流起來。
黃斗此時也並沒有太多的保留:「我知道君上希望有生之年只爭朝夕,但有的時候欲速則不達。我想現代中國曾經在教育上有過一些彎路,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面臨國際競爭乃至工業發展要求與壓力太大的緣故不得不過多的遷就公平乃至教育繁衍發展擴招這些方面。在這個時代,如果本著創新是第一位的原則,基數規模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重要。只要在選拔考核的時候能夠嚴格把關,很多東西毫無疑問就可以事半功倍。因為:我們最優秀的工匠資源是有限的,科研投入和進行規模化實驗的能力是有限的,暫時還養不起太多的研究員。。。」
聽到這樣的話,蕭軒則笑道:「如今這方面的事情你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這一次從歐洲,至少有幾萬工匠與學者途徑萬里前來,不僅僅是人才資源。財力方面應該也是有保障的。至少有了第一批帶過來的上千萬兩黃金,並以此為基礎發行能夠兌換黃金的貨幣,財政上的局面完全可以暫時打開很多了。。。」
黃斗沉思了片刻,還是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直言道:「按我的經驗,一個班七十個學生還是二十多個學生,在中等強度的教學投入下並沒有質的區別。可是一個班如果只有十個學生左右這就會有質的不同。會迫使孩子們更早的嘗試跨班交流,同時教師也能夠直接管理到孩子們每個方面。即便生源的覺悟不是太好,上課的時候也幾乎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功夫。而且,教師與學生們融為一體也更容易。周期到是可以縮短。即便是這樣,十年到十五年以後,整個北海學院的在校生甚至是畢業生將擴大到幾萬人的規模,十五到二十年後將擴大到幾十萬人的規模,二十到二十五年後擴大到幾百萬人的規模。要知道,就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也沒有這麼多完成小學或初中級教育的天才們。大學那就更別提,二戰前的英國也不過幾萬大學在校生而已。如果幾十年後華夏海內的成年人總數是幾千萬,這個比例就達到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要知道人性生來各有不同。真正適合大學教育的人在現代的比例,頂天也不過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已。。。」
聽到這樣的話,蕭軒心中的很多疑問也就徹底的放了下來,因為自己的表哥就曾經是一名大學生,可畢業后的經歷顯然表明,類似20世紀末那種規模和比例的擴招是有些過於浪費的。也不由的談到:「看來,是我有些過於急於求成了。」
北海學院是蕭軒相當重視的一件事情,因此在打定了遷都的注意之後也希望整個學院能夠遷徙到南方。
黃斗聽到蕭軒打算遷都,似乎也有些猶豫起來,思考片刻后才覺得自己應該直言不諱,就勸諫道:「自古以來定都江東的王朝沒有太好的局面。那裡似乎太複雜了,而且很不容易掌控全國。。。」
此時的蕭軒,相比當年也在很多方面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也直言道:「華夏當然需要一個大一統的主心骨。但是如果在這方面遷就過甚,影響了很多其他事情也是過猶不及。如今時代不同了。應該有比古代不同的自信。這一次遷都南方,就是因為那裡是這個時代最首要的經濟重地。新時代的華夏不僅需要新的科教,也需要新的經濟和政治秩序。或許只有這樣,進步也才能更有效果的進行。。。」
想到這裡,蕭軒的心中也就多了幾分釋然和堅定。
有或悲觀或樂觀看法,一種是比肩美國已經不遠,明顯超越俄羅斯。還有的認為戰勝了不了無外援的美俄外亞太其他國家,甚至日本沒有拘束都有威脅中國能力,庚子晚清第二等等。那麼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不需要太過詳細的論證,僅僅從一些簡單可以查證的端倪可窺一二。
世界各國因為戰略或地理的原因,海軍地位的權重是不一樣的,可空軍地位的權重卻是大多相不去遠的。即便一些東南亞或非洲小國也很重視航空力量的作用。原因在於對於很多文明落後國家,陸軍都是不靠譜不高效的,而選拔出少數精銳靠譜人員卻不難。這就是為什麼印巴戰爭中的巴基斯坦、英阿馬島戰爭中航空和地面表現差別懸殊的原因。晚清北洋水師表現雖然有問題,但也強於陸軍也是如此原理:對於一個晚期封建王朝而言選訓幾千靠譜力量總是不難的,而幾十萬靠譜陸軍則是對文明體系很有挑戰的事情。
而在各個國家同樣重視的裝備中,最貴重的裝備也不再是坦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