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揚州
?蕭軒所乘的航船規格並不算小,而且沒有採用太多的人力輪槳手,而是更多的人在岸邊拉縴。最初的時候,遷都的消息讓運河上的不少人都感覺到壓力與前景的渺茫。毫無疑問,自從京城從南京遷徙到北京以來運河沿線上不少人以拉縴為生。在遷都之後,即便仍然有南北交通方面的需求,運河上的各種收入也毫無疑問會大減。這讓蕭軒不得不以北直隸乃至山東河南等不少地方曾經沒收整頓而來的皇莊王莊乃至軍屯為基礎重新分配利益才最終是沒有鬧出太大的亂子來。僅僅是一個遷都,蕭軒對其他人利益的在意也讓此時的縴夫們都徹底放下了後顧之後,船隊行進的速度也似乎比以往運河上運糧的船隊要快上不少。
經過幾年艱辛的遠征之後,蕭軒身邊的人也異常愉快,因為很多人都明白。在南方,不少利益顯然在等待著他們。蕭軒則是在房中陷入了沉思。許多事情,身邊的那些親衛營的孩子們或許是更多探討問題的合適對象,然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這些閱歷並不比自己強多少的少年們就很難給自己以一些參考了。
在自己的親信乃至曾經的親信中,或許也就是曹化淳還算是個同各方面都打過不少交道,也沒有太多執念之人。因此蕭軒則找到曾經在多年前給與自己巨大幫助的曹化淳與龐天壽二人,將出了自己的一些顧慮。
「此次南下,我原本是打算將都城遷往蘇州而不是南京來者。至於住的地方,我並不在各個方面以真正的皇帝自居,自然無需按照以前的那些規矩來。東南一帶的經濟重心,很明顯太湖沿岸的蘇州才是重地。不過我也擔心整個都城中央遷徙到蘇州之後,身邊的這些人擁有的權力還有日常的採辦消費會破壞蘇州那裡的環境,看起來還是南京城更合適一些。。。」
龐天壽做為更早遠離蕭軒身邊的親信,同時也是對蕭軒多少有一定了解的人這個時候也知道不應表現出太多的隔閡,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君上如果遷都蘇州,是不是有了更方便自己微服出巡監管各方的打算?」
見到蕭軒並沒有回話,龐天壽鄭重的說道:「君上乃至我們這一批人在江南樹敵太多,恐怕不僅僅是曾經的南方舊朝舊勢力,其他一些人也有可能心懷不滿。君上千萬不要以身試險,這樣恐怕在一些事情上事倍功半。。。」
蕭軒當然也並不迷信所謂傳統意義上的微服私訪,也明白在自己並非一個擁有低武世界玄幻世界高手那樣超能力的情況下這樣做毫無疑問是一種極大的冒險:「即便要出巡,我當然也不會隻身一人或者只帶幾十個百把個貼身護衛就上路的。如同在京城的時候那樣」
「既然這樣,那在南京或者蘇州與杭州之間,就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君上是古往今來少有的真正擁有實權的天子。在順天府、杭州、蘇州擁有臨時可以常駐的行宮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聽到龐天壽這樣說,蕭軒也終究釋然了。當然,曹化淳卻看的出來,蕭軒的心中似乎還有一種壓力與隱憂。
蕭軒在思索片刻之後也沒有隱瞞,感嘆道:「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皇商王商們也是如此。。。」
這樣的話在正常情況下或許沒有人能夠聽的出什麼,然而曹化淳卻是了解過中央出版社發行的一些東西的,也明白蕭軒的所思所想:「如今天下,早已不是春秋戰國時代列國割據的局面,真正沒有背景的豪商是很難存活於世的。即便有那種人,難道真的就是天下之福么?」
蕭軒此時沒有再多說什麼,經過幾年的君主經歷,蕭軒自己也明白,雖然如今自己的權力在古代政權的範疇內,未必遜色於秦始皇或者朱元璋那些人。但即便是秦始皇或朱元璋等強君,也是有所能為,有所不可為、在此時的大一統政治格局之下,自己身邊的親信們沒有白手套乃至商業利益?即便暫時可以做到如此,那也絕不會成為一種穩定的機制和作用。有時候蕭軒也在想:或許那些自己身邊人出身的皇商王商們,以自己的條件還能施加某些文化和思想意識上的影響。如果是徹底意義上的「土著」那反而更不容易為自己所影響。
只不過想起自己剛剛登基時的一些事情,蕭軒很快也否定了這個想法:自己身邊的人就算要獲得足夠的利益,也必須是退居二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同權柄之間的直接關聯,是自己不能夠過度放縱的。從古到現代,官營經濟的一大弊端,不正是因為自身有更大的能量,會讓最高管理者付出更大的治理成本也未必見效么?
船隊緩緩的南行過程中,蕭軒也漸漸的有了一些新的主意。雖然不知道可行不可行,但是為了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新秩序,自己也不可能不做任何付出,不冒任何風險。
夏日裡的南遷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雖然跟隨蕭軒一起南遷的人員包括一些家屬在內多達十幾萬人的規模,但或許這樣的行為僅僅是第一次,地方上的許多囤積倒還是能夠勉強的應付。
在船隊沿著運河抵達揚州城的時候,因為很多人按照蕭軒的要求有照價付款的習慣,似乎也吸引了揚州附近不少的人如同趕集一樣的湊熱鬧,蕭軒也打算讓其他人逐漸完成向南京城遷都遷徙事物的同時,現在揚州駐紮一段時間。
在揚州城城頭臨時的營地內,蕭軒首先召見了山陝會館內的不少人。自從明朝建國以來,為了更有效率的向邊塞運輸糧食,長期實行中開法,也就是在歷史上明末農民戰爭興起的時候,長期以來的中開法才受到一定鬆動,但蕭軒也明白。如今整個世界島趨於一統的年代,山陝一帶的運輸地位恐怕更勝明初的時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