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治維新(2)
新生的明治政府的這些舉措並不受歡迎。人們普遍更為關注1871年至1873年的征韓(侵略朝鮮)計劃。但明治政府沒有因此而動搖改革的決心,並否定了征韓計劃。新政府的舉措讓絕大多數為新政府的建立英勇奮戰的人感到失望,到了1877年,這些滿懷失望情緒的人甚至在偉大領袖西鄉隆盛的領導下起兵反叛。這支軍隊代表了尊王派維持封建制度的願望,明治政府在王政復古后的第一年就背叛了他們的這一願望。政府招募了一支由平民組成的義勇軍,鎮壓了西鄉隆盛的叛亂。這場叛亂表明了當時人們對新政府政策的不滿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農民同樣懷有強烈的不滿。在明治政府最初的十年間,爆發了190多起農民起義。直到1877年,新政府才終於有了減輕農民沉重的稅負的舉動。農民抱怨他們被政府欺騙了。他們還反對義務教育、徵兵制、土地測量、剪髮令、解放賤民、貶低佛教、改用陽曆,以及其他許多改變他們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的措施。
那麼這個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麼多不得人心的舉措呢?因為在封建時代日本已經形成了下層武士和商人的獨特的結盟。這些武士作為大名的家臣練就了政治手腕,經營著礦山、紡織、造紙等各個藩國的壟斷企業,而這些商人則購買了武士身份,在武士階層中普及了商業知識。這種結盟使那些充滿自信的能幹的人有了用武之地,積極為明治政府出謀劃策。問題不在於他們是哪個階層的,而在於他們為什麼能這麼能幹。十九世紀後半期剛剛結束中世紀的日本像今天的泰國一樣國力孱弱,但卻產生了一群目光遠大的政治家,支撐起了一個需要強大的政治手腕的事業,這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曾做到過的。這些政治家的優點和缺點都深深紮根於日本人那種獨特的民族性,而這種民族性的歷史和現狀則是本書所要集中討論的。在這裡我們先概述一下這些政治家們是如何完成這一事業的。
他們把自己的任務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而非意識形態上的革命。他們憧憬的理想就是讓日本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他們不破壞既有偶像,既沒有把封建制度痛斥得體無完膚,也沒有剝奪封建階級的財產,而是用豐厚的報償為誘餌讓他們轉而支持新政府。他們最後還是改善了農民的處境。雖然晚了十年,但這並不是出於農民與政府在階級上的對立,而是因為新政府成立之初財政的匱乏。
但在新政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那些能幹的政治家們排斥一切廢除等級制的思想。王政復古簡化了等級制的模式,廢除了將軍,將天皇置於金字塔的頂端。倡導王政復古的政治家們取消了藩國,這樣便彌合了忠於藩主和忠於國家之間的矛盾。這些舉措並沒有廢除等級制,只是重新組合了一下等級制中各階層的地位。新政府的掌權者們為了在國民中強制推行自己的政策,還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們為了達到目的軟硬兼施。但對於民眾中反對太陽曆、反對解放賤民等呼聲,他們沒打算去迎合。
1889年天皇御賜給他的臣民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屬於這種自上而下的施恩的一個表現。它規定了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設立了議會。這部憲法是掌權者們在詳細比較了西方各國的憲法之後精心制定的。但是憲法制定者們「採取了一切防止人民和輿論干涉的預防措施」,而負責制定憲法的機構隸屬於宮內省,因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