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厭學不是我的錯
說起之前的事,賀原齊倒是並不覺得有什麼,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他都是心疼姚錦詩生產不易。
姚錦詩自然明白他的擔憂,對於生孩子這件事她自己也覺得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原本她就打算好了,最多生個二胎,兩個孩子不管是對於孩子們自己還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了。
笑完之後,姚錦詩看向賀原齊道,「我也沒打算再生了,不過既然下了這個決心的話,以後就要做好避孕才是。」
賀原齊的臉色可疑的紅了一下,隨後拍拍她的手道,「放心吧,這件事我會處理的。」
關於這件事姚錦詩說過便拋之腦後了,畢竟剛生了孩子,這段時間她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兩個孩子身上了。
讓她比較欣慰的是,安樂並沒有因為家人更關注年紀更小的弟弟就生出不滿來,反而對這個弟弟還頗為喜愛,日日都來看他,有時候還會趴在他的小床邊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有奶娘照顧孩子,何美英照顧她,姚錦詩產後的日子過得也倒是還不錯。
有了兩個孩子后,姚錦詩覺得改變最大的不是他們夫妻兩個,反倒是賀太師跟沈琮翎這兩位長輩。
賀太師的身體一直不錯,不過在先皇過世后便徹底辭官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一輩子的人,驟然閑下來也是很難受的,之前姚錦詩還推薦他看遊記、打牌等等來打發時間,可時間久了那些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所以其實在兒子沒有出生之前,賀太師便常常會帶著安樂出去逛街,或者是去京郊遊玩等等。
不過當時有一個讓太師不太高興的是,有時候安樂會被沈琮翎接走。
因為這件事,這兩個老親家互相看對方不順眼。
現在好了,兒子出生了,這兩位老人家一人帶一個,倒是不會互相衝突了。
姚錦詩這邊有人幫著帶孩子她自然是樂意的。
兒子在周歲宴上被取名叫做賀思道,小名喚作康順,取健康順遂之意。
康順年滿三歲后,也開始學習,不過跟姐姐隨心所欲的選擇不同,小康順的功課被排的滿滿的。
小豆丁還不滿三歲的時候,只能跟著母親讀讀繪本,彩色的繪本上畫有花花草草和他從沒見過的各種動物,上面還有神奇的故事,當然了,故事都是母親講給他聽的。
雖然三歲前他沒能學會幾個字,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學堂的嚮往。
還記得他第一次表現出自己想要去學堂讀書的時候,姐姐安樂看著他一臉幸災樂禍的樣子。
當時他不懂姐姐為什麼露出那樣的神情,直到他去學堂一個月後,他才明白學堂到底是個多麼可怕的地方。
更可怕的在於,一向對他溫柔好說話的母親,每次在他提起不想去學堂讀書的時候,都會笑眯眯的看著他,然後將父親喚來。
結果就是,不去學堂的要求被駁回,並且被父親抓著在書房寫滿滿十頁的大字。
如此次數多了,康順也就明白自己不可能不去學堂了。
兩個孩子都開始去學堂后,姚錦詩就又有了不少空閑的時間,然後她也跟著去學堂上了幾天的課。
幾天下來,她這個一向熱愛學習的人也有點兒扛不住。
於是,她理解了當初兒子女兒剛開始都抗拒去學堂這件事的心理。
既然發現了問題,那自然是要想辦法解決的。
姚錦詩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為什麼不想再去學堂的理由,首先肯定是因為學堂里沒有「同學」。
雖說學堂里的學生不少,但是那些都是與女兒兒子年齡相仿的,她跟一群小屁孩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沒個能一起聊天玩耍的人,去學堂的興緻就能減去一半以上。
不過這一點倒是可以不必多加考慮,畢竟女兒兒子都是有同窗的,並且在學堂里還玩的很開心。
出去這一點以外,另外一點讓姚錦詩感覺不太好的就是,學堂里的課程比較單調。
雖說姚錦詩在安樂讀書的時候就擔心過太過單一的課程會很快消磨掉小孩子的熱情,故而請來了專門教授琴棋書畫不同門類的不同先生。
但是她沒想到即便是這樣在學堂上課依舊十分枯燥無聊。
究其原因,其實問題還是出在課本上。
這個時代讀書人所用的書大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給剛入學的小孩子看的書,也只不過是相對來講沒那麼晦澀生僻的東西,可是那些是相對於成年人來說的相對簡單。
就好像相對於碩士博士而言相對簡單的高中程度的數理化,卻拿給剛上小學的小學生去學習。
即便老師會從基礎的知識講起,但是自己學習許久也依舊理解不了課本上的內容,這對於小孩子而言就是挫敗體驗。
在學習上,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成就感都是很重要的,它能激勵人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
就比如說,先生講了半個時辰,我認真去聽了,然後去做課後的習題,發現自己不僅都會做,而且全都作對了,這就會讓我想要繼續在這一門課程上的學習,想要學習更多的東西。
可如果我聽先生講了半個時辰,一去看書發現自己還是看不懂,課後的練習別說會做了,甚至不知道題目在問什麼,那我肯定會產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體驗的多了,就會覺得自己學不會這個東西,從而從內心裡抗拒學習這件事本身。
在姚錦詩看來,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孩子本來應該是有旺盛的求知慾的,讀書應該是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並且引導他們學習更多的東西的過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思來想去,姚錦詩趁著放暑假的時候,跟齊先生商量起改變學堂的授課方式的事情來。
這個時代是沒有所謂暑假的,學子讀書常常是不畏嚴寒酷暑的。
但是姚錦詩覺得自家的孩子身體更重要,而且勞逸結合的方式才是學習最好的方式,別人家她關不了,但是自家的學堂還是可以做主的,所以才設置了寒暑假的機制。
至於改變授課方式的事情,其實之前姚錦詩與齊先生談過許多次了。
可惜的是齊先生作為一帶大儒,實際上對於剛開蒙的孩子們是怎麼樣的心態和學習習慣已經不清楚了,他能做的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姚錦詩所說的那些明顯是在他所不能理解的範圍內的。
姚錦詩沒辦法,她只能按照自己的記憶編寫了一本上輩子小學生用的教材,如果有一個實物的話,就可以幫助齊先生理解她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畢竟姚錦詩對於這個時代的知識其實並不太了解,若要編寫與這個世界相適應的教材,還是需要齊先生的幫助才有可能實現的。
姚錦詩抱著這樣的想法,利用一個暑假編寫了一本小學數學一本小學語文的教材。
等到孩子們的暑假結束后,便每人收到了一本新的教材。
新教材是彩色的,因為不能印刷,加上顏料的缺乏,姚錦詩光是弄出來這幾套教材就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當然了,銀子也沒少花。
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們對於新拿到手的教材都很滿意,一個個迫不及待的打開書去看。
姚錦詩按照自己備課的內容,邀請齊先生旁聽,為孩子們講了兩堂課,一堂語文一堂數學。
語文的內容就是一首簡單的詩句的賞析,數學則教授了簡單的加減運算。因為姚錦詩講課的方式相對更加新鮮,孩子們兩堂課都聽得十分認真。
而每堂課的最後都有針對本堂課的隨堂測試,題目也很簡單。
兩堂課下來,以安樂和康順為首的孩子們就將姚錦詩給圍住了,嘰嘰喳喳的問她能不能以後做他們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