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
歷朝歷代的皇太后都住慈寧宮,如今的太后也不例外。
太後娘家姓江,父輩的官兒做得極大,在閨中時就是內定的太子妃人選。及到先帝淳宗爺即位,尊顯榮太后的令兒冊封皇后,江皇后在坤寧宮的后位上坐了整整二十年,這一輩子可說順風順水。
過於平坦的人生沒有紋理,江皇后管理後宮不太在行,但好在婆婆活得長。前頭顯榮太后活到景熙十七年才過世,江皇后真正像樣挑大樑,也不過短短三年時間。
三年光景,不夠一個慣會使小性子的皇后成長。升作太后的那天她不肯移宮,坐在坤寧宮裡大發雷霆,拍桌子摔碗暴喝:「我是皇后,我不當太后!」然後哭先帝,怪先帝讓她當了寡婦,她本可在這皇后的位分上一直坐下去,畢竟皇后比太后聽上去年輕,那年她才三十八,當上太后就老了,也算對年輕的不屈眷戀。
後來還是內閣元老們合力勸諫,她才勉勉強強讓出了坤寧宮,但這慈寧宮怎麼看怎麼覺得不順眼,甚至動過一個念頭,要把坤寧宮的牌匾摘下來保管。又是一頓軒然大波,沒人贊成她的做法,畢竟禮不可廢,乾坤本為一體,將來皇帝娶了親,那個匾額是給新任皇后的。江太后沒法子,讓人拿紙把慈寧宮的慈字兒蒙住下半邊,變成了茲寧宮。慈字沒了心,也不知是在發泄自己的不滿,還是在暗諷皇帝沒有孝心。
梁遇接了太後傳召,撂下手裡公務過來,繞過影壁就見西邊院兒里堆了個很大的雪人,奇形怪狀的模樣,胸前插著一支拂塵,戴著命官的烏紗帽。太后慣會譏諷人,這裡頭又有一重意思,看來他入朝議政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進慈寧宮了。
他一哼,提袍登上了台階。殿前站班的人見他來了紛紛施禮,他昂首邁進門檻,太後人在東暖閣,他人還未至,臉上便先掛起了笑。
「臣請太后安。」宮女打起帘子,他進門向南炕上的人作了一揖,「太后今兒好興緻,臣才剛來時看見院兒里的雪人,堆得倒有幾分俏皮。」
太后正盤弄她的大白貓,那隻套著赤金鑲寶龍鳳鐲的手,作養得精瓷水蔥樣,一下下慢慢捋著貓背,聽了他的話抬眼一瞥,涼笑道:「是下頭小子們閑得無聊,堆著玩兒的。先頭一陣風,把腦袋吹掉了,我就叫人拿頂烏紗帽給它戴上,要是它能消受,興許腦袋就保住了;倘或壓不住,可見是命賤福薄,沒那造化。」
梁遇聽得出她話裡有話,江太后一向是這麼格澀的性子,要是她哪天能好好說話,那定是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姑且忍她,畢竟皇帝未親政,場面上還需這位太后撐一撐,就算聽出夾槍帶棒的味道來,也可一笑置之。
「這是太後娘娘慈悲,原本太陽一出就歸於天地的東西,不值得娘娘費這麼大的力氣。昨兒雪下得太大,今早各宮都指派小伙者清掃呢,想是娘娘跟前的人辦事不力,竟在慈寧宮逗悶子抖機靈,全是臣監管不力,臣回頭一定好好教訓。」
他倒是會攀咬,太后被他將了一軍,臉上頓時悻悻然,寒聲道不忙,「今兒勞動廠臣大駕,不是為了這個雪人兒,我是聽說先前朝會上皇帝頒旨,准你往後上朝議政了?這麼大的好事兒,還沒給廠臣道喜呢。」
梁遇忙道不敢,「這是太後娘娘和皇上的恩典,臣無德無能,全憑主子們栽培。其實這事臣辭過一回,但皇上有皇上的思慮,每回外埠題本呈交總要先入謄本處,再至內閣司禮監,著實麻煩,越性兒臣在,好省了兩道手腳。」
太后撇唇一笑,「也就是外埠題本再也不必各路衙門複核,全由你司禮監一家兒說了算?皇帝啊,如今是愈發出息了,不像先帝爺,一道政令頒布之前,愁得幾宿睡不好覺,必要權衡再三才敢實行,唯恐對不起祖宗基業。皇帝是少年天子,辦事手段雷厲風行,儼然要蓋過先帝爺去了,好好好……」她邊說,邊又剎住了笑,目光灼灼盯著梁遇道,「皇帝既然重用廠臣,廠臣可要實心報效主子才好。打先頭高宗皇帝起,內閣和司禮監便互為表裡,從沒聽說過司禮監壓內閣一頭的。不說遠的,就說你乾爹汪軫在時,兩個衙門也相安無事,怎麼汪軫一下台就換了天了?你東廠接連扣押了兩位內閣大學士,弄得人家夫人上我跟前哭來,廠臣如此霸道,怕是不妥吧?」
梁遇心裡有數,這兩天司禮監動作不斷,必會驚動她。她和內閣的淵源,遠比和司禮監深得多,當初選立楚王為太子,算是彼此唯一一次達成共識。後來嗣皇帝繼位,江太后一直不滿,也許要問她的心,怕是很後悔作了這樣的決定。可又有什麼辦法,如今木已成舟了,只要皇帝行端坐正,只要司禮監一力擁戴皇帝,那麼誰也不能奈皇帝何。
然而這位享了大半輩子福的太后不痛快了,要發一發脾氣,這個論誰也阻止不了。梁遇被她當面質問,也並不惱火,他還是一向從容的做派,拱了拱手道:「娘娘息怒,容臣回稟。東廠拿人,從來是依著大鄴律例行事,上月有人偷偷往題本里夾帶密折,參奏內閣大學士夏連秋寫反詩,皇上得知后震怒,命東廠徹查,這才有了羈押夏連秋一說。后據夏連秋獄中交代,他這兩句詩是為宋驚唐的《大悲歌》作跋,既然又牽扯上了宋大人,少不得要請宋大人過堂應個審。」
也算說得有理有據,有鼻子有眼,可惜太后並不信他的話,揚手將貓從膝上趕了下去,哼道:「你是打量我不知道你們東緝事廠的好手段,再清白的人進了你們衙門,也能抹他一身老河泥,你們廠衛過了手的,還有乾淨人兒?眼下兩位大人算是折了,要翻案也不能夠,你們東廠辦過的案子,朝野上下沒人敢接,這是你們的本事。不過我心裡明鏡兒似的,夏連秋下獄是因他彈劾了司禮監,宋驚唐連坐,是因他往我慈寧宮遞了畫像,是也不是?」說罷也不等他回話,嘆著氣道,「皇帝到了大婚的年紀了,俗話說成家立業么,先成了家,才好乾出一番大事業來。他雖不是我親生的,我也如親生的一樣疼他,可依著眼下形勢看,倒像皇帝不大願意我過問選后的事兒啊。這卻奇了,天下婚嫁皆從父母之命,皇帝就算大到天上去,也不能越過這個次序,廠臣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梁遇是滴水不漏的性子,不因太后拿話蓋過去就翻篇。他掖著手,微俯了俯身道:「娘娘想是誤會了,東廠捉拿宋驚唐是依著人犯供詞,和畫像不畫像的全無關係。臣掌管司禮監,闔宮上下但凡有一樁事是臣不知道的,那臣便失職,該自請責罰。內閣往慈寧宮送畫像,這原本沒什麼,太後為皇上挑選皇後人選也是應當應分的,臣只有聽太后的令兒辦事,哪有從中作梗的道理!」
江太后這麼聽下來倒也算稱意,不管他是不是心口合一,橫豎她等的就是這句話。
「好得很,廠臣只要忠心社稷,那我就放心了。」她一面說,一面朝邊上女官遞了個眼色,很快一卷畫像送到了梁遇面前,「這是戶部尚書孫知同家的小姐,人品才學俱是一等一的好,依我看,很有母儀天下的風範。皇帝年輕,只怕看人不準,因此我今兒只召了廠臣來,你是皇帝大伴,自小伴著他長大的,他也願意聽你的。你瞧瞧,這姑娘可好不好?」
好不好的,但凡是江太后認準的,哪裡容人有不好一說!
梁遇展開畫卷看了一眼,其實憑畫兒能看出什麼來,就是月徊上了畫像,也是個溫柔嫻靜的可人兒。要緊一宗不是姑娘長得如何,是姑娘的出身,是她身後的背景家世。
戶部尚書孫知同的夫人,是江太后兩姨表妹,那孫家小姐就是太後娘家外甥女。後宮裡頭原就是如此,一個拉扯一個,恨不得代代皇后都是自家人。江太后打的什麼主意,他哪能不知道,因重新慢條斯理把畫卷了起來,笑道:「太後娘娘的眼光最是獨到,臣瞧著也甚好。」
江太后歡喜了,「既這麼,叫皇帝也瞧瞧?」
這是客套話,在皇帝還未親政前,婚事哪裡由得自己決定。不過是太后告知一聲,皇帝「謹遵母后懿旨」,就成了。
梁遇善於揣摩人的脾氣,他能走到今兒,自然不是橫衝直撞掙來的。太後有時候也蠻喜歡他的曉人意兒,譬如早前斗膽來遊說,字字句句都圖雙贏,要是單聽他嘴上言語,實在巧舌如簧,且令人信服。
這回也不例外,他一下子說中了皇太后的心思,「萬歲爺年輕,誠如太后所言,只怕看人不準,到底還需母后多操心。臣平常和朝中官員也小有來往,孫大人為人審慎,家教必也嚴厲,姑娘擱到哪兒都是百里挑一的,難怪太后喜歡。依臣的淺見,既是太后看準的,就此定下也不為過,皇上豈有不遵老例兒的道理?」
他這一番話說得江太后受用,她也早知道最後必會依著她的意思行事,但梁遇這回這麼爽快,反倒讓她心生懷疑。她側目看著他,那人慣是一張恭順的臉,越是這樣忍辱負重的人,就越是能辦大事。她笑了笑,「廠臣果真和我想的一樣?別不是緩兵之計,回頭又讓皇帝鬧出什麼事來吧。」
梁遇忙說不敢,「萬歲爺素來孝順,咱們大鄴歷代帝王也以仁孝治天下,不能到萬歲爺這裡就改了家風。早前主子也同臣提起立后的事兒,臣聽主子話里話外的意思,還是要請太后做主。」言罷謹慎地微微一笑,「說句僭越的話,先立后再親政,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萬歲爺也知道其中利害。臣是打小伺候萬歲爺的,一心為著萬歲爺著想,就算主子有些個旁的想頭兒,臣也自會勸諫,請太後娘娘放心。」
江太後起先身子綳得直直的,到這會兒才松泛下來,懶懶靠向鎖子錦靠背,「那成,皇帝大婚的事兒是司禮監掌管的,你這頭先預備著,待我和首輔合議后命內閣草擬,到時候由你和張恆一塊兒上孫家宣召,到底立后是大事,這麼著也顯得莊重。」
江太后是兩手準備,就算梁遇這兒說妥了,她也斷乎不會放心,只有讓內閣同辦此事,才能保證完全按著她的主張實行。她好強了一輩子,皇帝雖是撿來的便宜兒子,母后的權利她得行使。眼下事兒辦成了,她很高興,一高興,扭頭吩咐外面宮人:「叫他們把雪人的腦袋裝結實嘍,再給它加圈兒圍脖。」
梁遇暗哂,復拱手行禮,卻行退出了暖閣。
慈寧宮外,楊愚魯見他出來忙迎上前,細聲問:「老祖宗,是為著畫像的事兒么?」
梁遇邊走邊道:「畫像只是引子,後邊還有立后的事兒呢。」說著腳蹤慢下來,偏頭吩咐,「今兒慈寧宮要召見內閣,只管放人進去,過了今兒,就斷了內閣直面太后的路。」
楊愚魯忙應個是,齜牙笑道:「是時候該立規矩啦,一幫爺們兒在慈寧宮直進直出,總不是個事兒。太后寡婦失業的,也要顧一顧名聲才好。」
梁遇聽得發笑,掖著鼻子瞥他一眼,罵了聲「猴兒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