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堂課 如何寫好反派人物
第6堂課如何寫好反派人物
當我們在閱讀小說或觀看影視作品時,往往會覺得其中的反派人物,會比主角更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種說不出的魅力。那麼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這些「童年陰影」或「黑馬王子」般的反派人物,變得「既可愛又可恨」呢?
一般來說,反派,指的是那些與正面角色對立的人物,或者是在作品中與主角格格不入的人物。所以反派人物,在故事中的設定,必然是要和主角有所衝突,甚至是完全對立的。這些設定包括人物性格、人物使命、三觀等等,這樣才能在故事中,有效地提升人物之間的矛盾及衝突,推動故事劇情的發展和走向,同時襯托出主角的人物形象。
當然,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人物,無論如何都是圍繞主角和他的故事服務的,反派也不例外,所以你可以根據故事內容,來設定反派人物究竟在故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和功能,換言之,就是反派的分量在你的故事中到底有多重。
簡要來說,反派人物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種,頭號公敵型反派
一句話概括,這種反派就是,設置千難萬險阻止正面角色——也就是主角——達成目標的人。這類反派的存在,不光影響了劇情的發展,更可能因為他的存在,迫使正面角色主動發生改變。比如在性格上、行事方法上,他們和故事主角動機相對立,需求相悖。比方說主角想解放全世界,反派就想毀滅全世界;主角想吃個漢堡,反派就偷走漢堡;總而言之,這類反派,是阻礙主角完成任務的最大阻力,也被稱之為「頭號公敵」。譬如《古董局中局》中的主角許願和處處跟他作對的「老朝奉」,《福爾摩斯探案集》系列中夏洛克·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教授,都是類似這樣的關係。
第二種,穿針引線型反派
這類反派在故事中,往往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他們往往能令故事主線發生一些轉折,從而使故事顯得更加有起伏。和上述「頭號公敵型」相比,穿針引線型反派,在某種程度上說更招人「恨」。因為他們沒有頭號公敵那麼大的光環和人格魅力,通常只是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向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下手。比如說奧斯卡·王爾德的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中的亨利勛爵,他的出場次數不多,卻能三言兩語蠱惑道林·格雷,從一個心地善良、相貌英俊的青年,逐步走上耽於聲色、出賣靈魂的不歸路。
第三種,龍套型反派
龍套型反派,顧名思義,他們在故事裡角色很小,甚至有的都沒有名字。但作為故事中的元素,有時也能起到非他莫屬的推動作用。在《西遊記》第五十六回中,孫悟空因為打死了一夥毛賊,被唐僧逐出師門,引發了之後的六耳獼猴事件,也就是非常精彩的《真假孫悟空》的段落。這伙毛賊和那些神通廣大的妖怪相比,實在微不足道,很多讀者看到這裡,都覺得是唐僧過分了些。但他們的死,卻成為師徒生隙和六耳獼猴事件的導火索,像這類龍套型反派,在作品中或許並不起眼,卻能引發一系列爆炸性事件,作為伏筆再好不過。
第四種,灰色型反派
在小說故事中,所有「壞人」都是反派,但並不代表所有的反派都是「壞人」。絕對的「壞人」,確實存在於某些作品中,像《魔戒》系列中的黑暗魔王索倫、《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這些都是屬於「一壞到底」的角色。但在大部分作品和現實生活中,反派其實都是灰色的,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的二分法。
森村誠一的《人性的證明》中,八杉恭子算是半個主角,也是反派,但歸根結底,並不是個「壞人」,只是在保全自己名譽和掩蓋自己黑歷史的方法上,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決定,但其本身卻並不邪惡。這一類反派的人物特質,其實是流動的。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塑造一個反派呢?
首先,沒有無緣無故的反派,你需要一個合理的動機。不管好人、壞人,他們都會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認為自己的動機是神聖的、正確的。但這種動機和行為,不僅要反派自己認可,更需要讀者的認可,而設置這個大家都能夠認同的動機,就必須深入反派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
在有了這個動機后,反派的所作所為,便顯得理所應當。例如《星球大戰》中的阿納金·天行者,他墮入原力的黑暗面,僅僅是因為想救他的妻子帕德梅。這樣的動機無論對於他還是觀眾來說,都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在他變成黑暗尊主之後,人們依然覺得這也是可以原諒的。
其次,人的性格都是複雜多變的,如何讓角色立體化,性格多樣化,也是塑造一個成功的反派的關鍵要素之一。當然,這並不是讓反派人格分裂,而是在其主性格上,再添加一些讓人更印象深刻的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是人物原有性格的烙印,也可以是他性格的另一面,襯托出他原有的特質。譬如《教父》中的維托·唐·科萊昂,他是黑手黨首領,能一邊做著違法犯罪的勾當,又能一邊擼著貓,同時他又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這種強烈的性格反差,使得他成為經典反派之一。
反派之所以是反派,是因為他有個性變化的弧線,而不是始於A點,終於A點,總會有一系列事件去推動他,從A走向B,反派不能沒有變化,或是只像個工具般,替主角製造衝突而已。
很多作品中,我們都會看到,反派披上了一層「好人」的外衣,在揭開這層面紗之後,往往都會有種「驚喜感」,或者說「驚嚇感」,所以在塑造反派時,我們可以用類似的障眼法,虛虛實實之後,再揭開最後的真相。
長久以來,我們總有「反派死於話多」的印象,因此在塑造反派人物上,還有這麼幾點「忌諱」:
首先,如果反派只是為了使壞而使壞,僅僅按照套路來行事,最終只是一個無聊、站不住腳的角色,讀者也會覺得,這個反派非常乏味。我的建議是,在反派和主角都必須遵循作品世界觀的前提下,互相不按套路出牌,這樣讀來才會更有意思。
如果我們把主角和反派比作天平兩端的砝碼,那麼這個天平相對而言,一定是平衡的。這種平衡,可以理解為雙方的角力,即便偶爾有傾斜,也不會完全傾向天平的某一端。過分強大的反派,跟過分強大的主角一樣糟糕;反之,過於弱小的反派也行不通,這樣的人物,在作品中會顯得沒有張力。我們設定反派跟主角一樣強,或者,在某些方面比主角強了那麼一點,多了點心眼,多了點能力,並且藉此差點打敗主角,這樣才能讓故事真正精彩起來。比如《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李尋歡和上官金虹,兩人在兵器譜上的排名分別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可以說是勢均力敵、難分伯仲。但最後靠著李尋歡的一絲智慧,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機會,將後者斬殺,對決場面讀來緊張刺激,萬分精彩。試想,如果李尋歡和上官金虹的實力差距非常大,那無論是誰獲勝,想必讀者都不會買賬的。
另外,要寫好一部作品,除了把故事交代清楚外,每個人物的結局也是必需的,哪怕這個結局是開放式的。反派人物作為主角的對立面,更應該讓讀者了解這個人物的最終下場,而不是不了了之,變成爛尾人物。
其實,要樹立一個人物,最基礎的還是要從生活中去尋覓,反派亦是如此。世間的每個人,哪怕性格再好,都會有負面情緒和反面性格,當這種情緒宣洩和性格爆發時,會造成什麼樣的爆炸性後果呢?這種後果發生之後,又將如何收場呢?這就需要我們細心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又或者,可以把生活中多個人的負面性格,集中在故事的反派人物身上,畢竟藝術創作都來源於生活。許多反派人物的原型,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譬如對當初處在叛逆期的你來說,老師、家長不就是反派嗎?
當然在作品中,讓反派贏得暫時的勝利,也是很精彩的亮點,偶爾讓邪惡戰勝正義,可以吊足讀者的胃口。
總結一下我們這堂課的內容,一部好的作品,不僅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也需要深入人心的反派。讓讀者走進反派的內心世界,跟反派人物建立聯繫產生共鳴,在了解反派的一切之後,讀者便能認同他的一些理念,達到「愛之深,責之切」的效果。成功的反派角色,同樣需要作者用心塑造,所需要的筆力並不輸於主角。一個精彩的故事,往往是主角和反派共同完成的。
本節課的腦洞題:
挑出一個你最喜歡的「迷人的反派角色」,以他為主角寫一段他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