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過去裡面的過去
從別人口中了解自己,拋開對自我認知並不清晰這一成分,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假如將一段過去的時光轉換成拍攝完好的影片,那麼這影片當中的角色正如與我們經歷了相同時光的人,影片外人們各自謹記著自個兒的台詞是很正常的現象;時光里的人們,記憶最深刻的除了自己,就是與自己產生互動的其他人。
至於那些個互動當中總結出來的「誰誰誰是什麼樣的人」這類信息是否具有真實性,那還要看人們對此如何定義。
近來與母親的互動是最多的。
大概是一個多月前,有幸從母親的口中了解到了兒時的自己。
「你小時候可乖了,剛會下地走的時候,我一下班回家你就搬著小板凳在家門口等我然後讓我坐。」
「你一直不愛吃瓜子,但是一歲多就會了用手剝瓜子,因為我很喜歡吃,每次你都會剝一堆然後給我吃。」
「睡覺也可乖了,只要玩累了立馬躺床上乖乖睡覺,就是讓你累真是有點難,小小年紀比大人還精力旺盛我們那時候都懷疑你有多動症……」
「院子里的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不喜歡你的,成天你見著個不認識的都能跟人聊半天,對門的丁爺爺可想讓你當孫女啦,奶奶那陣子還跟你大舅生氣呢說想要閨女自個兒生去別搶我孫女哈哈哈……」
照片或許是個記錄時光的好東西,只是或許並不是那麼全面,沒有文字生動,也沒有影音直接,會讓人時隔多年的人再度看到產生固定的印象。
說人話就是:老照片裡頭的自己多數什麼個表現,就往往容易把自己概括為什麼樣的人。
跳脫,活潑,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尤其一拍照更是常常出怪樣兒——這些都和母親口中的自己大相徑庭。
故而,聽到母親的描述,首先的反應不是想笑,而是濃濃的陌生:這樣溫暖的小孩,怎能會是我?
可是事實上到底什麼個模樣,自己又是否真的全面的了解呢,不得而知。就像有本書上寫過的,人的記憶也是會出錯的,尤其經過一些長期的心理暗示之後。
不具有某段時光的記憶顯然是件有趣的事,同時也令人產生些許無所適從,畢竟很多的很多無從回憶,只有從所謂旁人的口中得知一二。
有那麼一個短暫的時期,曾對此深感慌張,畢竟碰撞不僅在眉尾留下個坑似的疤,還使得從前以後的記憶都變得不怎麼樣,但又一想其實也並沒有什麼,記得總會記得,不記得也總會不記得,就是個時間早晚而已,隨後也就釋然。
文章末尾,文字再回到那個溫暖的小孩身上,當生活中觸發了特殊事件時,偶爾在自己的身上也能夠找到溫暖的影子,只是那痕迹忽明忽暗,若隱若現的。
倘若在此應該給這一切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大概就是,沒有帆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中寸步難行了。
簡而言之,歲月是根磨牙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