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 又

二六 又

德國傳奇派歷三十年而衰,有少年日耳曼派代之興起。少年日耳曼派者,初非文學流別,第為當時志士自相號召之辭,人心久苦屈抑,無所安住,及千八百三十年法國革命,乃感動謀改革,建立少年日耳曼,多假報章以布懷疑與破壞之聲。其旨蓋不外立民治,去神教,毀因襲之道德,而人自為說,未能統一,亦未成為黨社也。一八三五年,聯邦議會下令禁少年日耳曼派著作刊行,並舉Heine與Gutzkow等五人為同黨,並在禁列。於是文人多移居法國,言論如故,益為國人所注目,逾於未禁以前,而少年日耳曼派之名,亦自此而定也。

少年日耳曼派本以改革政俗為主,重在致用,文字特其宣傳之具,故趨勢與傳奇主義相背,不貴主觀,以益世利人為藝文識志,頗有影響於後世。所禁五人中,Wienbarg與Mundt非純粹文人。Heine初為傳奇派,至《旅行紀事》,已入於諷刺,去國後作如Deutschland等尤甚。HeinrichLaube(1806-1884)銳意灌輸法國文化,又致力於演劇,提倡社會劇最為有功。KarlGutzkow(1811-1878)初作小說Wally,dieZweiferin,頗攻難宗教道德,世論囂然,又多作戲劇,自言Metternich抑塞言論,下毒於文藝之源泉,故作傾向劇(Tendenzdrama)以解之,所作小說,亦多含義旨,所謂傾向小說也。

少年日耳曼派之盛,不及二十年,而影響至大。政治之詩歌,每難發達,故GeorgHerwegh所著《生者之歌》(GedicheteinesLebendigen)以外,鮮可稱述。唯小說特興盛,大要可分兩派,皆起源於少年日耳曼派,一即傾向小說,言社會情狀與諸問題,出於Gutzkow。一為鄉村小說,KarlLeberechtImmermann著DerOberhof,實其萌牙也。FriedrichSpielhagen(1829-1911)繼Gutzkow之後,作社會小說,寫當時人心之不安,頗能見一八四八年革命前後情形,GustavFreytag(1816-1895)反對少年日耳曼派之主張,唯其小說讚揚勞作,持上下調和之說,亦以宣傳主義為事,則又與Gutzkow等無異也。

傳奇主義本含有平民思想,故仿作民謠之風甚盛,及少年日耳曼派興,此趨向愈益顯著,復轉入小說,以描寫鄉民生活為事。Immermann后,瑞士牧師JeremiasGotthelf作UliderKnecht,於寫實中時雜教訓。BertholdAuerbach(1812-1882)居德國南方,有《黑林鄉談》(Schwarzwlderdorfgeschichten)敘故鄉情景,最為傑出,唯亦間說哲理,頗有傾向小說之風。GottfriedKeller(1819-1890)亦瑞士人,以短篇名世,雖言理想,亦重觀察,故特稱勝。FritzReuter(1810-1874)少以國事處徒刑九年,既出獄,漂泊無所依止,為人家司田事,復轉而撰報章,以Mecklenburg方言作小品,甚得稱譽。因從事著作,有《田家》(UtmineStromtid)一卷最佳,唯用方言為文,論者然否紛紜,至今不能決。KlausGroth著詩集曰「活水」(Quickborn),亦用下日耳曼語,此外更無繼起者矣。

Gutzkow作傾向劇,偏於論議,或類說法,故枯索不真。FriedrichHebbel(1813-1863)力抗之,初仿Schiller作家庭悲劇MariaMagdalene,言少女為狂夫所誘,終於自殺,猶有當時悲觀之氣。其建立問題而不加解決,又頗似Ibsen。爾後撰作,多言個性與社會制度之衝突,為後世自然派劇之前驅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近代歐洲文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近代歐洲文學史
上一章下一章

二六 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