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見你們總督,送1份國書
……
永平十七年十月二日!
這天下午,天寧殿大門緊閉,內里皇帝與高層官僚開著會議。
直到日垂西天,殿里黯淡下來,這場會議才告一段落。
各部院衙都分配到了相關的責任,開始運轉行動起來。
數日之間,這件事便從官場高層往下、往四周傳露。
京中百姓也都聽說了。
雖然具體規則還沒有制定發落下來,但是,主要精神已經確定了!
[均衡貧富],已然成為了新政的一部分,是鐵板釘釘的國策之一了!
聽說了這個消息的,大多數人都是理解的、歡喜的,只有少數的人鬱悶。
——道理我明白!
——均衡貧富的確有原由、有道理,長遠上也有利。
——但是,畢竟現在就要割肉,痛啊!
——痛也是真實的!
鬱悶、不滿情緒是肯定會有的。
對於這種情緒,主要是兩種辦法,其一,講道理,先禮後兵,道理能做通,自覺擁護,那是最好的;其二,道理不能說服,還有子彈,各地炎軍請地方大戶參觀參觀打靶訓練,警告、威嚇!
對於這些鬱悶、不滿,劉玄並不怎麼在乎!
因為,他的手裡,握著一支絕對的忠誠於自己、絕對的聽從於自己的命令的武裝力量!
當然,也不只是打壓,棗兒也是有的,特許經營將向他們打開方便的大門!
[均衡貧富]成為國策的震撼的壓蓋之下,太醫院提高地位,與部衙等齊,稱之為醫部、新建民部的消息,其影響力,就相對的弱了些。
……
醫部的牌子、印信等一應物件,由內衙御用監加急造辦妥當。
內衙服務於皇帝。
這些東西,由內衙造辦,象徵著皇權的至上。
十月五日,掛牌賜印。
當天下午,皇帝又於天寧殿召見醫部大小官員、格物院周成等人。
皇帝強調了新政推行、工商大興、人口聚集於城市的大勢!
在這樣的大勢下,對疫病防治,尤其重要!
必需要極其重視!
對常見的、危害大的疫病,要積極研究防治方法!
炎國醫部將夏醫分為十一科,分別是:
其一,大方脈:治療成年人的疾病,大體相當於內科。
其二,小方脈:治療小兒疾病,大體相當於兒科。
其三,婦人:治療婦女疾病,大體相當於婦產科。有專門女醫。
其四,瘡瘍:專門治療腫瘍、潰瘍、金刃所傷等外科疾患。
其五,針灸。
其六,眼。顧名思義,無需多說。
其七,口齒。
其八,咽喉。
其九,傷寒。傷寒的概念很寬泛,一切由外部感染的疾病,均可稱為「傷寒」,包括:傷寒、瘴氣(即瘧疾)、傳屍(即俗稱之肺癆)、癘風(即麻風病)、虜瘡(即天花)等!
其十,接骨。
十一,痘疹。本屬傷寒科,即天花病。夏醫已經發現了有效治療這個疾病的方法。其淵源,推究起來,起於七八百年前的顧氏。
顧氏以醫術傳家,根據以毒攻毒的醫理,潛心研究,發明出了種痘術,能有效防治天花。
他依靠這手醫術,闖出了名醫的名聲。
但是,他將此術,奉為圭臬、當做絕學,傳下祖訓,此術只在本家中一脈相傳,嚴加保密,並不准外泄。
此術在顧家傳承了數百年,以此富貴長久。
直到炎國太祖起義時期。
其時,顧家基業,在亂世之中,毀於一旦,炎太祖救了顧家的當時掌握種痘術的顧明,將他留在身邊,以為御醫。
顧明得炎太祖救命大恩,感激涕零!
太祖出身於貧民。
那個時候,天花流行,不要說對於貧民,就是富貴人家,天花疾病也是個要命的惡魔!
太祖心懷百姓,知道顧明有種痘術,能防治天花,便勸他將此術廣而教之。
夏邦重孝,祖訓豈能違背?何況憑藉這一手獨門絕學,顧家服務於富貴之家,才闖下名聲、取得富貴!
要是把這手藝透露出去、傳出去,豈不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顧明陷入了糾結。
翻來覆去、天人交戰了一個來月,終於做出了個違背祖訓的決定!
他公開收徒授學,把種痘術傳教出去了。
炎太祖在自家推行顧家種痘術,真見奇效,十分高興,又去做顧明的「思想工作」,請他將此術普及,顧明糾結之後,答應了太祖之請,太祖於是以國家力量進行推行!
「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各路郡縣百姓,俱命種痘。」
顧家種痘術,在數百年的傳承之中,累代研究,生出四種種痘方法,分別是:
(1)痘衣法:把瘡患的內衣給接種者穿上,以引起感染,這是最原始的方法;
(2)漿法:採取瘡的漿,用棉花沾塞被接種者的鼻孔;
(3)旱苗:把痘痂陰乾研末,以銀管吹入鼻孔;
(4)水苗法:把痘痂研細並用水調勻,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
著有《種痘心法要旨》一書!
書中對種痘的各要節,都做了詳細的記述。
實踐總結,書中認為:「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
種痘術系以毒攻毒,痘苗帶有毒性,因此還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書中把「痘痂」稱之為「時苗」。
顧明經過推廣、實踐,所掌握的「案例」,遠勝於列代先祖的累計。
在實踐中,「顧明團隊」發現,以時苗種痘,連種數次之後,毒性會逐步降低!
以連種七代的時苗為最好,「苗性和平」,「良由苗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練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患也。」這種痘苗,稱之為「熟苗」。
種痘成功率高達「百過九七」,97%以上!
在制服天花上,已經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顧明雖然違背祖訓,但是,做下了如此功德,太祖賜予匾額,親筆題字:[妙手仁心]!名揚天下!
但是,由於吳楚蜀等地以前長久的處於戰爭或準備戰爭狀態,炎國雖然沒有把這項技術封鎖,他們的朝廷卻無暇顧及此事。
所以,除了在炎地,種痘術比較普及之外,在其他地方,還很缺失。這是需要朝廷發力去推行的!
內閣編撰[五年發展計劃],醫部(太醫院)對此也提出了不少建議,其中就包括推廣種痘術,以利益百姓。
……
夏邦醫學在發展中,在於疾病的作鬥爭中,在黑暗中摸索,無論是在抗疫、婦產、外科手術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發展水平!
外科手術方面,依託於戰爭,具有充分的實踐基礎。
婦產方面,誰家不需要生產?因此,實踐基礎也十分充裕!在七八百年前,就發展出了《女寶》、《產經》、《十產要旨》、《再論十產》等經典,其中尤以楊子建的《十產要旨》、《再論十產》最為精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累經數百年的臨床實踐的發展,婦產技術已經相當高明!
對切陰術、防範外邪、轉嬰順產術等方面,都有比較充分的認識。
不足之處,在於禮教大防之下,男女有別,天下醫者多為男性,去給婦人接生,多有不便、多為抗拒!
而女子二門不邁、大門不出的,學醫拋頭露面的也極少極少。
因此,這些技術,多為皇家服務。
在民間,接生方面,還是以請穩婆為主。
而穩婆的在醫學方面的修養,可謂是一塌糊塗。
她們不懂切陰術,就用指甲掐破;不懂防範外邪之法,因此產褥熱高發;不懂轉嬰順產術,因此難產多發——嬰兒出不來,粗暴的扳斷嬰兒肩胛骨的都有;用擀麵杖粗暴的擀,謂之趕嬰兒快出來;更有甚者,鞭打產婦……,故而婦人生產,猶如在鬼門關前轉一圈;難產死亡率極高!
婦產見血,民間有的地方,以為見血是血光之災,不祥,不準產婦在家中生產,而將人抬出房子,在外面生,羊圈、牛圈、道路邊,還有抬去墳塋處生的,穩婆技術不行、環境又惡劣,因此十分危險。
這些在醫家看起來,都是惡習。
但是,這些惡習,古來如此,要想改變,實在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做到的。
要改變這樣的惡習,非要國家力量去推不可!
內閣編撰[五年計劃],太醫院本來隸屬禮部,禮部雖然無人在內閣,但是,聽到風聲,也積極的參與到了其中——向內閣要錢!
不僅種痘要推行,婦產什麼的,也要推行啊!
我們這都是利益民生的事!
我們要培養人才!
我們要為蒼生服務!
你丫的快給錢!
你給慢了,少給了,就會耽擱時間,可能慢一點,就會害死一個難產產婦,一屍兩命了!
他們都是你丫的害死的!
如此大的罪過,你丫的吃得消么?
太醫院升級為醫部,得到皇帝重視之後,要錢就更積極了!
內閣對此很蛋痛。
管理錢袋子的高潔就更蛋痛!
……
醫部里的人員,分為三種,一為官、一為吏、一為專業人員。
顧家雖然名聲在外,但是,無論是太祖時期的顧明、還是當今的顧聞老太醫,在太醫院內,也只是個負責痘疹科的御醫,不過八品。
太醫院從禮部下獨立出來,抬升地位之後,八品也隨之升為了五品。
這些專業人員,有專門的醫考,和一般的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主,是有所區別的。
醫者這個行業,分為四個等級:二等醫員、一等醫員,二等醫士、一等醫士,這四等之上,便是御醫,御醫從一等醫士中選。
御醫原為八品,抬升之後為五品。
醫士原為九品,一等醫士為正九品,二等醫士為從九品。抬升之後,一等醫士成為了正六品,二等醫士成為了從六品。
醫員原來不入流。這時,也隨之入流,並且,一等醫員正七品,二等醫員從七品了!
品階都大大的提升!
儒家的價值觀下,使得醫學在內科方面,發展有所不足。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要對人家親人的屍首動刀子,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甚至會引來儒家士林口伐筆誅的!
這玩意,政治不正確呀!
……
這日劉玄召見醫部內的大小官員。
對醫部向內閣提出的要求,推廣種痘、婦產方面的事情,表態會給予全力的支持!
要大力舉辦醫學校,培養相關的人才,為百姓服務。
醫校在各地方本就是有的。
收的學生,都是醫學世家。
這裡的「世家」可不是那種世家大族,而是在戶籍上,是醫戶的人家。
戶籍制度上,規定必需子承父業。
醫戶子弟自家教,或送入醫校學,再行考試,取得從醫資格。
由於財政緊張,對醫學又不重視,醫校讀書和儒門學校讀書是不一樣的!
官辦儒門學校讀書,是不要學費的,還會倒貼。
去醫校讀書,是不會有倒貼,還要交學費的!
所以,醫校里鮮少有人去讀,一般都是自家教。
有時財政虧空,為了增加收入,還會賣「資格證書」,都不用考試,直接花錢就行了。
原先的吳楚等國都有這樣的行為。炎國不承認這樣的醫員。
儒林之中,雖然有「不能入仕做個賢臣,就去從醫做個良醫」的說法。
但是,迫於戶籍制度,以及從醫風險、前途,士人階層的首選都是讀儒家經典去科舉做官!實在考不上,次選也是做老師,而不是從醫。
人都會生病,生病就要醫生。
從醫雖然不缺市場,不擔心沒飯吃。
但是,從醫是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哪裡是想學就能學、讀幾本醫書就行的?
技能不過關,搞出人命來,良醫做不成,反倒會成為庸醫!
遠不如做老師來的好,動動嘴皮子就行了,不會弄出人命,絕無風險,名聲又好。
何必從醫呢?
如今太醫院品階抬高,從醫的品階也隨之大大的提高了,這對人們來說,應該是增加吸引力了。
大力支持醫校,朝廷甚至也可如儒校一樣,不收學費,而倒貼補助。進一步吸引人。而且就學學生的戶籍也可放開,非止醫戶,其他戶籍子弟也可入學!
女醫急缺!
世道風氣是女子宅家,不要拋頭露面!
這是不利於婦人科發展的!
婦人科發展,還是需要女子從事。
男子究竟男女有別。
別說這個封建帝制禮法森嚴的時代,就是前世,世道開放了,婦產科的醫生絕大多數還是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