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回 蔣介石黃埔建軍 馮玉祥北京政變(上)

第五五回 蔣介石黃埔建軍 馮玉祥北京政變(上)

第五五回蔣介石黃埔建軍馮玉祥北京政變(上)

話說蔣介石出訪蘇俄,歷時半年有餘,忽聞國民黨即將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便急忙結束考察,匆匆返回國內,企圖擠進國民黨中央高層,撈得一份實權。他向孫中山彙報了考察觀感,特彆強調道:「蘇俄共產黨專政,在城市沒收工商業財產,在農村搞集體農莊,鬧得天怒人怨,十分恐怖。我們不能與其建立聯盟。」孫中山批評道:「你對蘇俄的疑懼,未免顧慮過甚,不適合我黨今日之方針。」蔣介石碰了一鼻子灰,立即改口道:「但是,蘇俄治軍有方。他們建立的軍事學校,管理嚴密,訓練得法,武器精良。部隊士氣旺盛,戰鬥力甚為可觀。」孫中山笑道:「你能如此評價,可見不虛此行。我們就是要效法俄人,開辦軍事學校,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蔣介石道:「中正謹記總理教導。」孫中山道:「我們已經正式決定,籌建我黨的陸軍軍官學校,就由你擔任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道:「中正願為黨國效勞。」

數日後,蔣介石走馬上任,在廣州南堤設立了籌備處,旋即召開了首次「校務籌備會議」,著手制定各省招生計劃。蔣介石性格急躁,心胸狹窄,遇事獨斷專行,為爭取辦校經費和物資,與市政廳長孫科、財政廳長楊西嚴數次發生矛盾,吵鬧不休。幹了不到一月時間,蔣介石便賭氣辭職;不顧孫中山的一再勸阻、挽留,氣憤憤地離開廣州,返回老家奉化。孫中山一面指派廖仲愷代理軍校籌備委員長,一面派人去奉化勸勉蔣介石。蔣介石怒氣沖沖地道:「要我回廣州,必須公開整理財政,革除市儈壟斷財權。否則,我是不會回廣州的。」

廖仲愷代理籌辦軍校,盡職盡責,在鄧演達等人的協助下,積極籌措,備嘗艱辛,歷時數月,完成了建校的各項工作。選定校址於黃埔區的長洲島上,定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四面環水,環境幽雅。島內築有多處炮台,與江兩岸的魚珠炮台、沙路炮台成三足鼎立之勢,易守難攻,既可控珠江之咽喉,又便於開展軍事訓練。島上原有清朝建立的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舊址,略加修葺改造,即可使用,又節約了大量人力與資金。

1924年5月5日,黃埔軍校正式成立,新生已陸續入學,各科任教員也已到校上課。孫中山為緩和矛盾,將財政廳長楊西嚴免職,由廖仲愷兼任。蔣介石爭足了面子,才返回軍校蒞任。孫中山簽發政令:自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組成校本部最高領導層,直屬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校本部下設政治、教授、訓練、管理、軍需、軍醫六個部。政治部以戴季陶、周恩來為正、副主任;兩月後因戴季陶離職赴滬,由周恩來為主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林振雄為管理部主任,周俊彥為軍需部主任,宋榮昌為軍醫部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

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率國民黨軍政要員出席大會。孫中山致辭道:「國民革命之所以遲遲不能成功,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為了完成救國大業,我才下決心改組國民黨,建立自己的軍隊。我們現在開辦軍校,就是仿效俄國,創造革命軍隊。」「我熱切希望各位革命軍人,自今日起要樹立遠大志向,一生一世都不生升官發財之心,只做救國救民之事。」他向全體師生頒布訓詞道:「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孫中山的講話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會後,孫中山興緻勃勃地參觀了校園,與學校領導、教員合影留念。在校長辦公室,孫中山即興揮毫,為軍校大門書寫一聯曰:「升官發財請往別處」;「貪生怕死勿入此門」;橫批「革命者來」。蔣介石亦附庸風雅,提筆寫下「親愛精誠」四字,呈請孫中山核准,頒作軍校校訓。

黃埔軍校成立后,以孫中山制定的「創造革命軍隊,挽救中國危亡」為宗旨,以蔣介石提出的「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軍閥、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針。在軍事教育方面,初設學科與術科兩類,自第二期分為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五科,后又逐步增設了騎兵、交通、無線電、航空等科目。在政治教育方面,開設了三民主義學說、社會主義運動、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馬克思列寧思想概論、中國農民運動、中國工人運動、軍隊政治工作等課程。軍校領導人和政治教官經常向學員作政治演講,組織政治討論會等活動。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軍事人才,在後來的國內戰爭中發生了重大的作用。

軍校建立之初,蘇聯政府無償提供了開辦經費,運來了大批的武器裝備,派遣了數十名優秀軍事幹部到校擔任教官。軍校按照列寧創建紅軍的經驗,建立了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制度,在各團、營、連設立政治部和黨代表。開學兩月後,蔣介石即奉孫中山之命,籌建黨軍,先後組建了兩個教導團,以何應欽、王柏齡分任團長。教導團仿照蘇聯紅軍建制,實行三三制,即每團三個營,每營三個連,每連三個排,連以上單位設置黨代表,負責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

蔣介石自擔任校長后,深深意識到利用教育陣地,培植個人勢力之重要;因而,十分注重樹立其個人威信,頻繁地對學生進行訓話。他一面要求學生以布爾什維克為榜樣,堅信三民主義;並經常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口號;其革命左派之面目溢於言表,極易感動青年學生。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推崇曾國藩、胡林翼的封建式治兵術,大量印發《曾胡治兵語錄》,作為軍校的必修課;他反覆向學員灌輸「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教條,培養愚忠理念,藉以達到使學員效忠於他之目的。

黃埔軍校成立前後,中國共產黨先後派遣周恩來,惲代英、肖楚女、聶榮臻、葉劍英等到校內擔任各項負責工作;並要求各地黨組織選派優秀黨、團員報考軍校,使之成為軍校骨幹。周恩來,字翔宇,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淮安。生的濃眉秀目,丰神俊雅;性格機警,思維敏捷。青年時考入南開中學,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五四運動時組織「覺悟社」,隨天津代表團進京請願。國難當頭,周恩來大聲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他與同學相約赴歐洲勤工儉學,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帶頭組建旅歐團支部,任支部書記。黃埔軍校成立時,應孫中山電邀回國,出任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機警過人,對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的政治表演洞若觀火。為了保持黨的相對獨立性,報經孫中山批准,周恩來在軍校中建立了中共特別支部,組織共產黨員、青年團員蔣雲先、周逸群、陳賡等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該會的主要任務是:執行孫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配合軍校中心任務開展革命宣傳。編輯出版了《中國軍人》刊物,在軍校學員中產生了很大影響。

不久,國民黨中央委員、右派分子謝持來黃埔軍校視察,向王柏齡等人散佈道:「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是為了篡奪國民黨的權力,利用軍校發展其勢力。不可等閑視之。」王柏齡深表贊同,便授意學生賀衷寒、潘佑強等人發起成立了「孫文主義學會」,打著研究孫文主義的幌子,與青年軍人聯合會相對抗。他們在學生中挑撥離間、製造事端、散布流言蜚語,污衊共產黨人;企圖把共產黨人排擠出軍校,破壞國共合作。

學員中的派系鬥爭愈演愈烈,規模愈來愈大。孫文主義學會有恃無恐,甚至公開集會、示威,散發傳單,大張反共旗幟;從而引起了蔣介石的高度警覺。從內心來講,蔣介石敵視共產黨,反對國共合作;但攝於孫中山的威嚴,不敢過早暴露自己的反共面目,唯恐引起孫中山的震怒,影響其校長職位。蔣介石權衡再三,把王柏齡找來,當面大罵道:「糊塗至此,可惡殊甚。拉幫結派,挑起內訌。」隨即又召集兩派骨幹學員痛加訓誡道:「近期以來,校內形成兩派,訌爭激烈。誹謗三民主義,懷疑共產黨人,傾軋之聲,日高一日。中正目擊心傷,不忍坐視分裂。特頒布訓令:各種學會團體立即解散。今後如有未經許可,秘密加入各項團體者,即以植黨營私論處,在所必懲。」「三民主義,吾黨所宗。聯俄、聯共之策,乃總理親手制定。中正惟有遵循總理教導,不偏不倚,公平正直,以增強內部之團結。吾校校訓為親愛精誠,凡能精誠團結者,吾必親之愛之;凡破壞團結者,吾必懲之戒之。」在蔣介石的嚴厲制裁下,兩個互相敵對的學會被同時取消。但孫文主義學會卻依然暗中活動,成為蔣介石的私黨。後人有詩議之曰:

國共合作局勢定,親愛精誠校訓明。欲成大業須團結,自古敗家因內訌。

次年,隨著軍校學員的增加,教導團正式改名為黨軍,蔣介石任黨軍總司令,廖仲愷為黨代表。黃埔軍校面貌一新,官兵上下士氣高昂。孫中山滿懷信心,制定計劃,準備再次大舉北伐。

正在此時,北方局勢風雲突變,賄選總統曹錕轟然倒台。原來,曹錕賄選總統之事,使吳佩孚大為不滿。為了籠絡吳佩孚,曹錕封其為陸海軍大元帥,獨掌軍事大權。隨後,曹錕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組成了以孫寶琦為首的內閣政府。曹錕組閣,惟錢是親;大小官職均有定價,一手交錢,一手交委任狀,倒也符合買賣公平原則;但卻激怒了馮玉祥。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湖人。出身貧寒,性格豪爽,圓臉豐腴,體格雄壯。青年時期投身軍旅,歷任哨長、營官、管帶;辛亥革命時率部起義,后被北洋軍閥收編,成為曹錕手下的一名將領。曾受曹錕指使,帶人威逼黎元洪下台。曹錕當上總統后,馮玉祥自認為逼宮有功,期冀封賞,然而卻未得到陞官。加之馮玉祥天性耿直,厭惡其賣官鬻爵,遂對曹錕極為不滿,萌生反叛之意。

恰在此時,孫中山派遣徐謙前來遊說。馮玉祥和徐謙是早年舊識,故人相見,無所不談。徐謙呈上孫中山的親筆信,勸馮玉祥和南方革命政府聯合,一道從事國民革命。馮玉祥閱信后,慷慨感言:「北方軍閥大都受清廷遺毒甚深,誤國誤民。南方政府真心救國救民,全國民眾和有志氣的將領,都仰望孫中山先生之英名。我早有追隨孫先生之意,只恨無緣拜識。今與故人相會,承蒙先生親筆函約,我願棄暗投明。請轉告中山先生,只要用得著我,我將全力以赴。」二人約定后,馮玉祥派秘書任佑民陪同徐謙返回廣州,與孫中山詳細商談。同時,馮玉祥又派人赴東北,與奉系軍閥張作霖聯絡,促其起兵夾擊北洋政府。張作霖乘機發表通電,要「率兵入關,討伐曹吳」;隨即出動二十萬大軍直逼朝陽,與直系的王懷慶部、米振標部展開激戰。第二次直奉戰爭全面爆發。

激戰數日,王懷慶、米振標兩部勢單力孤,丟棄朝陽,全線潰退。張作霖兵分三路,分別向山海關、赤峰、承德推進。而直系前線的馮玉榮部、王成斌部卻不願為曹錕賣命,在奉系大軍的壓迫下,放棄陣地,不戰而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獅覺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雄獅覺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五回 蔣介石黃埔建軍 馮玉祥北京政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