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回 孫中山北京辭世 蔣介石東征爭先(上)

第五六回 孫中山北京辭世 蔣介石東征爭先(上)

第五六回孫中山北京辭世蔣介石東征爭先(上)

話說直奉大戰後,張作霖一下子變得威風凜凜,率領十五萬大軍入駐京津,成了北洋政府的最高掌門人。張作霖身材瘦小,生性機警。他幼年家貧,曾為地主老財家放豬。青年時混跡綠林,染就渾身匪氣,亦具豪俠風骨。后加入北洋軍旅,卻又獨樹一幟。在多年的軍閥混戰中縱橫捭闔,左右開弓,進則入關問鼎,退則東北稱王。由一個「放豬郎」成為擁兵數十萬的亂世梟雄,張作霖不愧是一個亦官亦盜、亦匪亦俠的風雲人物。

張作霖將帥府設在天津,帶領一支衛隊入京,與馮玉祥、段祺瑞會晤,設宴歡慶勝利。三人雖然握手言歡,但卻貌合神離,各懷鬼胎。諺云:一山不容二虎。張作霖兵強馬壯,攜戰場大勝之餘威,一心想獨霸北京,稱雄天下。馮玉祥自認為政變有功,但卻兵力單薄,難與張作霖抗衡。段祺瑞察顏觀色,首尾兩端,心存坐山觀虎鬥之念。席間,馮玉祥提議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暗中含有對抗張作霖之意。張作霖心知肚明,但因初來乍到,不好表示反對;何況早先曾與孫中山有共同起兵,討伐曹錕之約。段祺瑞隨聲附和,表示贊同。於是,馮玉祥當即致電孫中山,稱:「辛亥革命,未竟全功。以致先生政策,無由施展。今幸偕同奉軍,勘定首都。此役既平,一切建國方略,尚賴指揮,望速命駕北來,俾親教誨,同深期盼。」

數日後,段祺瑞畢竟老謀深算,略施小計,便挑起了兩虎相爭。他以臨時執政的名義封張作霖為陸海軍大元帥,同時又下令撤銷國民軍。馮玉祥早在政變之初就被部下推舉為國民軍總司令,並一手扶持段祺瑞上台。段祺瑞此刻恩將仇報,撤銷了馮玉祥的職務,顯示出露骨的敵意。從而引起了馮玉祥及其下屬的強烈不滿。相反,段祺瑞封張作霖為大元帥,則是主動巴結,賣身投靠之意;遂使張作霖更加飛揚跋扈、目空一切。

不久,馮玉祥與張作霖的矛盾日益激化。馮部將領鹿鍾麟因不滿段、張勾結,又想聯合吳佩孚共同對抗段、張。於是暗中釋放了曹錕,讓其儘快與吳佩孚聯繫,起兵攻打北京。隨後,鹿鍾麟又密謀發動兵變,企圖驅逐段祺瑞出北京。不料,其事不密,段祺瑞預先得到風聲,躲進了張作霖的元帥府。鹿鍾麟的計劃落空,而其意圖卻全部暴露無遺。

段祺瑞躲在天津,積極應對。在其密電唆使下,安徽、山東、福建、浙江的皖系軍閥將領紛紛通電,揚言出兵討伐馮玉祥。張作霖更是惱羞成怒,揚言要用武力解決鹿鍾麟部。矛盾嚴重激化,雙方劍拔弩張。段祺瑞緩過神來,立即以執政府的名義,命令馮玉祥到張家口,擔任西北邊防督辦。在各方軍閥的壓力下,馮玉祥反覆思忖,自知兵微將寡,難以抵敵,不得不率部撤出北京。接著,段祺瑞重返北京執政,但其實權卻操在張作霖的手中。

再說孫中山接到馮玉祥的邀請電,立即發布《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反軍閥的政治綱領,揭示國民革命的目的在於讓人民掌握軍隊,結束軍閥武裝割據的局面;主張召開國民會議解決時局問題。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也發表對時局的主張,提出了召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號召。在孫中山和共產黨人的大力推動下,全國各地很快掀起了促成國民會議運動的浪潮。上海、廣州、南京、北京、天津和浙江、湖南、山東、安徽等地的民眾團體紛紛發表通電、宣言,擁護國共兩黨的政治主張,並爭相成立國民會議促成會。一時間,「召集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結束軍閥統治」、「實現和平統一」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1924年11月12日,孫中山在宋慶齡的陪同下,扶病登上「永豐艦」,自廣州啟程北上,途徑湘江、上海,又繞道日本;一邊積極治病,一邊四處演說;反覆強調:「軍閥混戰,致使生靈塗炭。」「各軍閥皆以帝國主義為靠山,故欲打倒軍閥,必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剷除一切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召集國民會議,組建民選政府,實為此行之要旨。」

一月後,孫中山一行抵達天津。在天津,孫中山與張作霖進行了數次會談,就召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上初步達成共識;但在軍隊問題上卻發生了嚴重分歧。孫中山主張:「自民國以來,軍閥混戰不休,民眾災難深重。其根源在於武人專政,踐踏民主。欲實現國內和平統一,軍隊必須交給國家,由政府統一指揮。」張作霖認為:「成者王侯,敗者賊寇。強者為尊,弱者為賤。民國的幾屆政府,全是由軍人擁立的。軍隊是老子,政府是兒子。豈能讓兒子管老子?」孫中山解釋道:「我們所說的政府,是經過國民會議選舉產生的政府。」張作霖笑道:「別提議會選舉。曹三傻子還不就是議會選舉的,那些議員愛錢不要臉,連妓女都不如,簡直是一群豬仔。」孫中山再次爭辯道:「那是過去。我們現在要召集的國民會議,一定會公正選舉。」張作霖大笑道:「先生太書生氣了。你不愛錢,我信。可你能保證手下的人都不愛錢嗎?依我看,這世界上就沒有不愛錢的人。」二人分歧太大,終於不歡而散。次日,孫中山又強拖病體趕到北京,下榻於北京飯店。

正當孫中山輾轉北上,一路宣傳召集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時,段祺瑞執政府卻發表了「外崇國信,尊重舊約」的賣國聲明。同時,公布了一份《善後會議條例》,企圖以所謂的善後會議來抵制國民會議。孫中山抵京后立即發表通電,反對段祺瑞一手包辦的善後會議,並指示國民黨員拒絕參加善後會議。國民黨中央隨即向全黨下達了抵制善後會議的通知。中國共產黨也發表宣言,強烈譴責段祺瑞的倒行逆施,號召全國人民趕快起來抵制,立即召開國民會議。

段祺瑞包辦的善後會議於2月1日開場。為了抵制和反對段氏之逆行,在國共兩黨的倡導和組織下,全國各地二百餘名代表組成的國民會議於3月1日在京舉行。經過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決議,堅決否認段祺瑞的善後會議,重申了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打倒軍閥的主張。

當是時,舊的軍閥政權剛剛被打倒,新的軍閥政權尚未正式建立。北京城裡同時召開著兩個會議,一個是段祺瑞控制的善後會議,一個是孫中山指揮的國民會議。誰勝誰負,懸於一線。國民會議如能乘勢而上,大有徹底結束軍閥統治,實行民主建國之勢。然而,如此大好局面,卻因孫中山先生不幸逝世,而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結果。

孫中山先生畢生致力於國民革命,高舉振興中華大旗,常懷救國救民之念,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在長期的革命鬥爭歲月中不屈不撓,早已積勞成疾。此次抱病進京,指導召開國民會議,接見各地代表,晝夜操勞,致使病情加重,高燒昏迷,被送進協和醫院治療。經德國、日本、英國、美國醫生會診,診斷為肝癌晚期,醫治無望。孫中山本是醫生出身,對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得知診斷結果后,他向身邊守護人員提出,放棄治療,出院休養。

孫中山出院后,遷至顧維鈞之私寓靜養。他自知時日不多,依然十分鎮定,不顧病痛折磨,加緊安排後事。他躺在病榻上,艱難口授,由汪精衛代筆,寫下國事遺囑、致俄國政府書和家事遺囑。復由夫人宋慶齡扶住手腕,在遺囑上親筆簽字。其《總理遺言》略曰: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務須努力。

1925年3月12日,雖然已是早春,北方氣候猶寒;突然天降大雪,漫山遍野皆白。是日,顧維鈞寓所雪壓翠竹,風折古松;春梅泣血,丹鶴哀鳴。屋內,孫中山臉色蠟黃,瘦骨嶙峋;靜卧病榻,生命垂危。他微睜雙目,環顧四周,用微弱的聲音,向守候在身旁的夫人宋慶齡、兒子孫科和國民黨要員汪精衛等人殷殷囑託道:「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言訖,合上雙目,與世長辭。斯時,窗外雪花飛灑,萬水千山皆垂淚;北風呼號,天昏地暗齊傷悲。

次日,國民黨中央、中共中央分別發表《告中國民眾書》,號召全國人民加倍努力,清除前進道路上之一切障礙,完成先生的未竟大業。

噩耗傳出,舉國悲痛,人民用各種方式表達著對孫中山先生的深切哀思。各地報刊、雜誌紛紛撰文緬懷,稱讚先生的豐功偉績。各大城市、各種政治團體紛紛舉行追悼大會;千山肅立萬水悲,兆民忍痛心欲碎。

第三日,國民黨中央決定,把總理靈柩移到北京公園,舉行盛大公祭。為期十天的公祭儀式,一隊一隊的政黨團體代表、各界民眾、外國友人,個個臂帶黑紗,胸佩白花,緩步來到靈前致哀、祭奠。弔唁民眾,絡繹不絕;旬日之內,達七十餘萬人。共產黨領袖李大釗、林伯渠,以及國民黨要員汪精衛、孫科等,輪流為孫中山先生守靈。公園內外,片片紙錢滿天飛,對對銀燭熱淚流;蒼松古柏皆戴孝,各界代表齊舉哀。整個北京城內,旗幟半降,哀樂低回;人人佩戴黑紗,家家設立祭壇;輓聯、挽幛掛滿大街小巷,花圈、香燭擺滿道路兩旁。詩曰:

偉軀靜卧花叢中,神州落日泣哀鴻。尚余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人死不能復生,但精神可以永存。偉人辭世,留下的是振興中華之千秋大業。哀思之餘,當繼承先生之遺志,一息尚存須努力,萬代奮發強中華。倘能如此,則先生之英名,必將與天壤而同久,與三光而同輝。後人有詩志孫中山先生曰:

為改神州舊山河,投身革命磨難多。愈挫愈勇四十年,矢志不渝救中國。偉業未竟身先死,四萬萬人仰楷模。奮鬥精神昭萬代,激勵後人再求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獅覺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雄獅覺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六回 孫中山北京辭世 蔣介石東征爭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