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與川劇

李致與川劇

李致與川劇

◎羅湘浦

「十年浩劫」后,李致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我因工作和他有聯繫,聽到他從容真摯的絮談時,總感到他那顆金子般的心在跳動。談到他四爸巴金的教導「人活著,為了對社會有貢獻」,他總是身體力行。他主持編輯工作,痛恨「四人幫」革文化之命,導致文壇一片荒蕪,為給「文革」中受迫害的老作家恢複名譽,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他和文藝編室一起,編輯出版了《郭沫若近作》《茅盾近作》《夏衍近作》《巴金近作》《丁玲近作》《沙汀近作》《艾蕪近作》……

當恢復上演川劇傳統劇目時,為緩解市、縣劇團的劇本荒,李致主持出版了《傳統川劇大戲叢書》《川劇傳統折子戲叢書》《現代川劇叢書》,這批叢書的問世,比起兄弟省市同類圖書的出版早了許多年,受到省內外演出團體的歡迎。這在普遍心存「文革」餘悸的當時,是要擔風險的,可見李致的膽識。

其時川劇演齣劇目貧乏,觀眾中流傳出一段順口溜:「打不死的紅娘(《拷紅》),淹不死的柯寶珠(《御河橋》),寫不完的扇(《花田寫扇》),砂鍋打不爛(《評雪辨蹤》)。」這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時發出「振興川劇」的號召。省領導譚啟龍題詞黽勉,文曰:「振興川劇,務求實效,千錘百鍊,精益求精。」並成立振興川劇領導小組。1982年底,李致調省委宣傳部任副部長,主管文藝工作。李致被指定擔任第一副組長。李致受命后笑說:「我與川劇前緣未了!」他決心以川劇事業奉獻社會。

李致出生成都,兒時經常隨舅媽看川劇,有了興趣。50年代,川劇劇本的文學性和表演上的生活化引起了他的共鳴,從此與川劇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對人說:「我這個人真怪,讀書時不會背書,被老師打過手板心;但一看川劇,多看幾次就可以背誦出一些精彩唱段。」他看了幾次康子林、周慕蓮演的《情探》,焦桂英唱的那段「梨花落,杏花開,夢繞長安十二街。夜深和露立蒼苔,到曉來,輾轉紗窗外。紙兒、筆兒、墨兒、硯兒,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淚灑空齋」,他至今不忘!

「十年浩劫」中,看不到傳統川劇,李致便悄悄讀那些被抄家后倖存的川劇劇本。在「牛棚」里,為了移情,也要默誦兩段川劇唱詞。粉碎「四人幫」后,周企何首演《迎賢店》,這是李致百看不厭的一齣戲,常看常新。這次演出散戲后,李致趕去後台向周企何祝賀,贊他寶刀不老,然後說:「周老師演出中漏了兩句台詞……」周企何苦笑說:「十年不演出,丟生了!」李致聞言一怔,如芒刺在背,心裡說,川劇不振興,何以保存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何以面對做過奉獻而使川劇歷久不衰的前輩藝人?何以滿足廣大川劇迷的需求?四川不能沒有川劇!

李致非「科班」出身。他立志於學,弄清川劇的源流,明白川劇的特質。於是他和藝人交朋友,但老藝人學藝是靠師傅口傳心授,靠自己在藝術實踐中長期摸索、創造、積累,說不出道道;中年演員多數認為演好唱好一齣戲就成,缺少理論提升,何況在部長面前不好隨便說。李致嘆曰:「學然後知不足,做然後知困。」為《周企何舞台藝術》一書的出版,李致去四川人民出版社落實選題,請文化廳撥出專款出書,經各方的支持,這類圖書得以相繼問世。

有人提出:「若要人迷戲,除非戲迷人。」李致十分欣賞這句話,隨時向圈內人講要以質量征服觀眾。他以「講戀愛」為喻,你人品不好,長得又難看,非要對方愛你,這辦得到么?

李致主管文藝工作,看戲是他分內的事。他積極支持文化廳改「川劇會演」為「川劇調演」,下面有好的劇目才調到省里演出,他常和文化廳同志和劇評家一起到市、縣劇團看戲,發現苗子,必反覆看演出,反覆聽意見,反覆作修改。他的指導思想是:繼承是戲曲改革的基礎,也是各戲曲劇種的藝術特質和藝術生活之所在。繼承不僅僅是保存,只有在改革中繼承,才會發展傳統,才會使戲曲藝術不致停滯不前,因僵化而脫離時代,脫離群眾。對於有爭議的劇目,他採取特別謹慎的態度。魏明倫的《潘金蓮》在自貢演出,有不同意見,李致主張調到成都來演,讓更多的同志來評論。沙梅的《紅梅贈君家》,意見分歧較大,李致主張心平氣和地討論,絕不把某種改革作樣板。新都縣川劇團根據傳統川劇《花仙劍》改編的《芙蓉花仙》,劇本和演出有所創新,受到觀眾歡迎。為了探索,劇團編導借鑒敦煌壁畫「飛天」的造型,讓花仙們袒胸露臂,仙韻十足,引起了不同看法,弄得劇團和演員不知所措。李致及時對該劇的創新予以肯定,支持劇團這種創新探索精神。後來,《芙蓉花仙》獲得了省里的「優秀演出獎」,老年觀眾喜歡看,還吸引了不少青年觀眾。出國演出,外國觀眾更是掌聲不絕。1984年,《芙蓉花仙》還拍成電影。該劇的深受歡迎,給貫徹振興川劇八字方針——「搶救、繼承、改革、發展」帶來一個有益的啟示。為了鼓勵新都川劇團的小演員提高文化素質,李致特意送去「小圖書館」叢書一套和其他書數百本,寄予厚望。

成都市川劇團的《九美狐仙》去香港演出前,李致專為此劇召開了一個「挑漏眼兒」座談會。李致作主旨講話:「正面意見可以提,但主要是劇本和演出之不足,找出毛病,力求完美。」百家可以爭鳴,他只卡一條:不能離開川劇的譜。

歌唱家李存璉用川劇傳統樂器為主伴奏演唱《秋江》,李致積極支持,希望有更多的音樂工作者參與川劇音樂改革。

2000年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致文存:我與川劇(第四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李致文存:我與川劇(第四卷)
上一章下一章

李致與川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