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台兒庄之戰
第一章:台兒庄之戰
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團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日軍以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進至明光以南,即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和于學忠的第51軍,利用淮河、淝河、匯河等地形堵截,雙方血戰月余,不分勝負。
第5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敵軍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大出日軍主將畑俊六所料,十分惱怒。於是,畑俊六遂自南京調集援兵及坦克、野戰炮等重武器,傾巢來犯。敵人洶洶而來,李宗仁感到硬拼、硬堵要吃虧,待敵援軍聚集明光一帶時,李宗仁命坐鎮蚌埠的李品仙將31軍於2月18日自明光全線西撤山區,伺機出擊,將津浦路南端正面讓開;將于學忠的51軍南調,布防淮河北岸,憑藉險要地形,拒敵越河北進,敵援軍以餓狼撲食之勢猛撲明光,結果撲了個空,沒有捕捉到李品仙的主力。接著日軍攻下定遠、懷遠等地,但一無所獲。此時西撤的31軍遵李宗仁指示,從敵軍左側向東出擊,將津浦路之敵截成數段,圍而殲之。淮海前線之敵,後路忽被斬斷,不知凶吉,費九牛二虎之力將31軍從津浦線向西壓。李宗仁遂命部隊採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牢牢地盯住津浦線;此時參加淞滬會戰的21集團軍北調合肥,以其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迴攻擊定遠日軍側后,迫日軍第13師團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兩岸日軍首尾難顧,與中**隊膠著於津浦沿線,從而使日軍對淮河流域的進攻宣告徹底破產。
徐州以南地區之戰,日軍損失達三四千人,中**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次勝利,除了中**隊的浴血奮戰之外,皖北人民對軍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皖北人素稱強悍,英勇善戰,當地有句俗話說:「紙糊的江南,鐵打的皖北」。當日軍侵入淮河流域之際,皖北人民就自動組織起來,協助中**隊阻擊日軍,在定遠、明光等地,日軍都遭到了當地民眾武裝的襲擊,把日軍搞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些武裝的民眾潛伏在城鎮中、村莊里、山林間,日軍每到一村一鎮都會遭到他們的打擊。當時的紅槍會等武裝組織約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處襲擊日軍,攪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
這次淮河血戰,雖然沒有把北犯日軍全部殲滅,卻使日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將日軍遲滯於淮河一線,粉碎了日軍預定的「南北夾擊」的戰略,迫使日軍改取「南守北攻」戰略,從北面取道山東,進攻滕縣、嶧縣,造成孤軍深入的局面,從而為中**隊在台兒庄殲滅日軍造成了良好的戰機。
李宗仁在指揮徐州以南阻擊北進之敵的同時,又積極阻截華北日軍南下。
按原定作戰方案,徐州以北保衛戰,由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指揮,豈知駐紮山東的韓復榘,大敵當前,還為保存實力打小算盤。1937年12月23日,日軍一部攻陷歸仁鎮后,韓復榘未戰而走,造成了嚴重後果。27日,濟南失守,日軍由博山、萊蕪進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軍北方軍第2軍磯谷廉介之手。韓復榘連連喪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門洞開,使日軍得以沿線長驅直入,給徐州會戰投下陰影。李宗仁屢屢嚴電韓復榘奪回泰安,並以此為根據地阻截南下之敵。韓復榘對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聞,一錯再錯。為此,韓遭到蔣介石槍斃的處置,由孫桐萱代任其職。
日軍驕狂無忌地南北亂竄,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此時的中**隊,經過蔣介石殺韓復榘,以鎮軍威以後,中**隊上自戰區司令長官下至普通士兵無不受到震動,士氣大振。
為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李宗仁命孫桐萱部(原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向運河以東推進,襲擊濟寧、汶上的日軍據點,以牽制敵人主力。孫桐萱部第22師於2月12日晚由大長溝渡運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濟寧城,雙方短兵相接,血戰數日,終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入城部隊傷亡極大,17日晚撤至運河西岸。
與此同時,第12軍81師也直取汶上,於12日晚由開河鎮渡運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內,與日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人少勢弱,損失嚴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運河西岸。19日,日軍攻陷安居鎮,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軍陣地。25日,日軍突破杏花村陣地,守軍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線。但李宗仁在這一線布置大量兵力,不斷側擊北段南下之敵,使敵軍在這一帶徘徊不能南進,暫時穩定了戰局。
日軍津浦線主力南攻不成,遂改變策略,由少壯派軍人板垣征四郎、磯谷廉介率2個師團企圖會師台兒庄。日軍一旦在台兒庄得手,便可策應津浦路南端日軍攻勢,一舉拿下徐州。板垣、磯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一舉圍殲中**隊之勢。日軍以七八萬兵力,在華北方面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指揮下,分兩路向台兒庄進發。一路為板垣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一路為磯谷的第10師團,該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兒庄。中**隊為堵截日軍前進,在臨沂、滕縣同日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揭開了台兒庄會戰的序幕。
2月下旬,日軍東路第5師團從山東濰縣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中**隊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李宗仁派遣龐炳勛部,先在臨沂建立防禦陣地,以誘敵深入,先擋住日軍第5師團的正面攻擊,然後迅速調派張自忠將軍的第59軍,兼程馳援臨沂。張自忠部此時遠在淮河流域一帶,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臨沂方向增援。此時日軍也掌握到張自忠部的動向,但是日方估計,59軍最快也要3天的時間,才能從嶧縣趕到臨沂,所以日軍認為可以搶先擊潰在臨沂彈盡援絕的龐炳勛部,然後再以逸待勞地反擊張自忠部,因此日軍估算張自忠部不但不能及時趕到臨沂成為救援軍,反而成為送上門來的「找死軍」。
但是張自忠卻率領59軍進行日夜的急行軍,這是吃苦耐勞與豪氣干雲的西北軍特質,在軍長的一聲令下,竟然能夠在一日一夜之內,提前趕到臨沂。因此59軍在敵方完全沒有預備的狀況下,就有如從天而降般地猛攻日軍第5師團背側,龐炳勛部將士更是用命地從陣地反擊,日軍絕對沒有想到中**隊竟然會進行這種內外夾攻的拚命打法。因此,在3月14日到18日的臨沂決戰中,日軍第5師團遭到極其慘重的損失,造成日軍部隊已經無法繼續支撐作戰,只有先撤退回莒縣以困守待援(當時日軍雖以超過一百多輛的卡車,滿載陣亡的日軍屍首匆促地奔逃,但戰場上仍然遺留了不少的死屍。日軍一向非常重視同胞屍首的處理,不是危急到沒有辦法,通常都會設法帶回焚化,將骨灰帶回日本)。臨沂之戰得勝,它砍斷了津浦路北段日軍的左臂,促成了之後台兒庄會戰中,李宗仁圍殲孤軍深入台兒庄的磯谷師團的契機。
正當板垣敗績累累之際,日軍西路第10師團長磯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顧一切,日益向南推進。李宗仁調來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孫震的第41軍趕往滕縣,拒敵南下。孫震部剛在滕縣部署就緒,3月14日,磯谷師團就發動攻擊。日軍以數十架飛機30餘門大炮狂轟濫炸,守軍師長王銘章督戰死守。3月17日晚,日軍配合炮火攻陷滕縣(今滕州)。中國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璋殉國,傷亡達5000之眾。李宗仁見滕縣危險,又急令新撥歸第5戰區指揮的第20軍團司令湯恩伯派部馳援。湯的主力81軍王仲廉部因行程過遠,未能及時趕到,滕縣失守。敵軍損失也極大,死傷達2000多人。此戰,22集團軍以劣勢之裝備與兵力,阻擊絕對優勢之敵達3天半,為第5戰區之後的台兒庄會戰爭取了有利時間,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3月20日,日軍磯谷師團借攻克滕縣之威,在飛機的掩護下,集中4萬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兒庄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攻佔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台兒庄,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
3月23日,日軍由棗莊南下,在台兒庄北側的康莊、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24日起,日軍反覆向台兒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猛攻3天3夜,才衝進城內。城內中國守軍同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儘管日軍佔據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堅守在南關一帶的中國守軍至死不退,死守陣地,目的是為了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戰計劃,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兒庄,守軍盡量拖住敵人,以便庄外的大軍將日寇團團圍住,來個瓮中捉鱉。
(《血祭南京》已經上傳三十多天了,每天的點擊在直線上升。十年一夢多謝讀者朋友的支持和關注。若我的作品有一點點值得關注的地方,請你在閱讀後,推薦、收藏,最好能寫一點點評。你的推薦、收藏、點評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是我寫下去的動力。十年一夢真誠的謝謝大大們!另外,本書已經A簽,不會太監,請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