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好歹是《詩三百》,足足三百多首詩,一天兩天是抄不完的,何況李元嬰不可能安安分分一口氣抄完,他和高陽寫寫停停,變相禁足了好些天。
李元嬰抄完《詩經》交差那天,董小乙趕巧回宮一趟,告訴李元嬰葵園那邊來了不少人,本來只有驪山山腳下遇到的那一批,誰想到沿途有人聽說能去滕王手底下謀生后紛紛跟上,尋到葵園時前前後後加在一起竟來了三百餘人,翻了足足十倍!
這是三百個人,不是三百個雞鴨鵝,不能等閑對待,董小乙叫人帶他們在幾處田莊上堪堪安頓下來,趕緊入宮尋李元嬰稟報此事。
李元嬰早料到人會挺多,聽說是三百多人不僅不驚訝,竟還覺得挺少。他自覺已經和李二陛下通過氣,和董小乙了解了那三百人的具體情況便去尋大侄子說話。
正是三月初,東宮花木處處含香吐蕊,李元嬰溜達過去時太子妃正帶著李象在庭院中玩耍。
遠遠見到李元嬰,皇孫李象烏溜溜的眼睛倏地一亮,邁開小短腿跑過去,跑過去奶聲奶氣地喊人:「幺幺!」
李象還小,記不住太複雜的關係,因著李元嬰和李治他們年紀差不多,李治他們又喊李元嬰「幺叔」,李象就化繁為簡喊李元嬰「幺幺」。
至於李元嬰從輩分上來說得算他叔爺爺這種事,李象是壓根理解不了的,他只知道李元嬰總給他帶好吃的好玩的!
李元嬰見李象顛兒顛兒地朝自己跑來,半蹲下張手把人抱起來掂了掂,誇道:「重了!」
李象高興地咯咯笑。
李元嬰摸出一小布包的爆米花,給李象解饞。
太子妃知道李元嬰和李承乾關係不錯,來找李承乾興許是有事,便給李元嬰指了方向,說李承乾在前堂聽於志寧講學。
李元嬰一聽,馬上表示自己先不去了,再陪李象玩玩。
這于志寧在李元嬰這裡是上了黑名單的人,當然了,于志寧看他也是橫看豎看看不順眼的!
前些天他們從驪山行宮回來,于志寧就幹了件事兒:他把規勸李承乾的話寫成厚厚二十卷書,名為《諫苑》,趁著李二陛下回來的機會直接呈給李二陛下!
那可是整整二十卷,大到李承乾遊獵廢學,小到李承乾一根頭髮絲亂了,全都給寫成勸諫的文章整理成書!
這真是太可怕了,平時罵罵還不夠,還要寫文章來罵,罵完了還要送到家長手裡。家長能怎麼辦,當然是表示老師您辛苦了,然後回頭揍兒子啊!
李元嬰越琢磨,越覺得他大侄子真是太慘了,太子真是不好當啊。李元嬰叫人去盯著講學之處,等於志寧走了他再過去,接著便興緻勃勃地帶皇孫玩耍。
過了半晌,派出去的人跑回來說講學結束了,李元嬰才把玩得滿頭汗珠子、臉蛋紅撲撲的皇孫還給太子妃,自個兒跑去找他大侄子!
李元嬰明擺著想避開于志寧,偏就不湊巧得很,于志寧剛好從他選的那條路迎面走來。
這老頭兒就是那種一根頭髮絲都不允許自己弄亂的人,連臉上的皺紋都是算著來長的,齊齊整整,紋絲不亂。
李元嬰一看到他就想躲,轉頭溜到一半又覺得自己做啥要躲,于志寧又罵不到自己頭上!這樣一想,李元嬰不躲了,大大方方迎著人走上去。
于志寧前段時間獻了本《諫苑》,李二陛下特意任命他兼任太子詹事,李元嬰趕巧記住了他的新官職,大搖大擺地迎上去喊人:「於詹事給承乾講完學了?」
于志寧對李元嬰這大名鼎鼎的混世小魔王很有印象,尤其是他那些「光輝事迹」。
相逢不如偶遇,于志寧捋著須嘆息一聲,開始對李元嬰進行勸誡:「古語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乃千金之軀,怎麼能學那蠻人騎上象背,若是出了意外如何是好?」
接著于志寧針對這一事件開始對李元嬰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首先是如果你受傷了,你的親朋好友全都會為你傷心,他們對你如此關心、如此愛重,你怎麼能讓他們為你擔心?
然後于志寧又全面地闡述李元嬰這樣乾的社會影響,如果人人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田地誰去耕作,器物誰去鍛造,敵人當前誰去拼殺?身為皇室宗親,你理應以身作則,絕不為玩樂嬉鬧讓自己身處險境!
李元嬰聽得瞠目結舌。
這老頭兒年過半百,說話卻中氣十足,不疾不徐地勸諫一通,竟連氣都不用喘!
聽到最後,李元嬰都頭皮發麻了,忙不迭地應聲:「我都知道啦,您給承乾講學也累了,還是先去歇息吧!」
于志寧滿意頷首,翩然離去。
李元嬰去尋到他大侄子,一屁股坐下,把左右端上來的水一口氣喝到底,驚魂未定地和李承乾說:「承乾啊,你真是太辛苦了。」
李承乾只在李元嬰從驪山回來后見過他一回,知曉孫思邈已經給李二陛下看過了,結果卻誰都不知道。接著李元嬰就去李靖府上騎大象,被李二陛下罰了。
李承乾見他一臉的心有餘悸,不由問道:「怎麼了?」
李元嬰把自己撞上于志寧的事和李承乾說了,同情無比地望著自家大侄子:「真不知道你平時過得都是什麼日子啊!」一個于志寧就是這種功力,再加上孔穎達和張玄素,那真是想想就可怕。
李承乾最近惦記著李二陛下的身體情況,消停了不少,被罵的次數倒是少了,頂多只是被李二陛下兜頭扔來二十卷《諫苑》讓他有點受不了。李承乾問:「衛國公家裡的大象比宮裡的還大嗎?」
宮中也飼養了一些珍禽異獸供李二陛下賞玩,他們想看的話也能去瞧瞧,只是沒誰會膽大包天地爬到象背上去。
一聊到自己騎大象的事,李元嬰又來了精神,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給李承乾說了一通。他對只能耳聞不能親睹的象軍十分嚮往,和李承乾感慨:「我覺得南邊的事情好玩,北邊的事情也好玩;東邊的事情好玩,西邊的事情也好玩!可惜都太遠了,我根本去不了!」
李承乾本只覺得李元嬰說得活靈活現、非常有趣,聽李元嬰這麼一提,也覺得很遺憾。他說道:「這也容易,改天我尋些人來陪你玩便是。」
李承乾又給李元嬰分享自己的玩樂經驗,他喜歡和突/厥人一起玩,覺得他們性情豪邁,做什麼都很自在,與他們一起遊獵讓他有種置身大草原的感覺。有時他覺得東宮太過寂寞,便叫他們來陪著玩,篝火升騰,載歌載舞,想多熱鬧就多熱鬧。
李承乾說:「若是你當真感興趣,我回頭叫人去弄一批大象過來,讓騎象的南人和騎馬的突厥人演練一番。只不過這麼大的動靜不好在東宮弄,得去外頭!」
李元嬰一聽就來了勁頭,眼睛亮得不得了:「真的嗎?」
李承乾道:「當然。」他說完才想起李元嬰上回隨口把他賣掉的事,免不了叮囑李元嬰,「你嘴巴嚴實一點,不能在父皇面前走漏風聲,要不然就玩不成了。」
聽到可能玩不成,李元嬰立刻保證:「我絕對不會告訴皇兄的!」
李承乾這才問起李元嬰來找他做什麼。
李元嬰把自己收留流民的事和李承乾說了。上回李元嬰已經和李承乾提過此事,李承乾也答應若是李元嬰那幾個莊子容不下那麼多人可以由他找地方安頓。
聽說一次來了三百人,李承乾有些吃驚。別看三百人不算多,擱在底下也能成個有近百戶人家的村子了。
李承乾道:「沒想到近在京畿竟也有這麼多無家可歸之人。」
李元嬰道:「現在他們有家可歸了,我的幾個田莊還能安置過來。」他把基本情況和李承乾說了,「正當青壯年的勞力和女子到哪能活,大多不至於流落他鄉。我叫董小乙一一統計過,他們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能幹的活不多。我本來也不太缺干苦活的人,所以老人家的話意思意思讓他們做做飯之類的就好,至於那些小孩,我倒有個新想法。」
李承乾問:「什麼想法?」
李元嬰說:「我到封地后要弄個大書院,那不得要很多識字的人嗎?便是整理一下各種書卷,不識字也不行的。這三百人里有一小半都是十歲以下的小孩,我先給他們弄個小學堂給他們開蒙,學個一兩年應當把識字和算數都學完了,有能耐的可以繼續往下學,沒能耐的往後便在我手底下打打下手,他們有手有腳,將來又有屋有田,日子總不至於過得太差。」
李承乾道:「這想法很不錯。」
李元嬰一臉靦腆地說:「問題就是,我又不認得幾個讀書人,我去請人給這些小孩開蒙他們怕是會把我轟出門。我想著承乾你可是太子,肯定認識很多讀書人,你和他們說道說道,他們一定會答應推薦些適合的人過來!」他緊緊拉著李承乾的手,語氣殷切,「皇兄說這事該我們一起乾的,承乾你可不能不出力!」
李承乾本想說「我也不認得幾個讀書人」,可對上李元嬰亮亮的眼睛又說不出這種話。
他身為太子,怎麼能連幾個讀書人都湊不出來?
李承乾點頭應下了李元嬰交託的任務。
李元嬰沒急著走,他剛才從於志寧連篇累牘的勸誡得到了極大的啟發,拉著李承乾討論招募夫子的說辭。
這說辭不能往小里說,讓人覺得去給那些大字不識的乞兒開蒙太埋汰人,所以他們要有多大說多大,先是痛惜大唐雖強盛卻仍有這麼多百姓受苦受難,接著要誇他們此行此舉將垂範天下,他們的一小步,大唐的一大步,就連後世子孫也會記住他們的姓名!
李元嬰洋洋洒洒地說完自己的構想,又殷殷地望著李承乾:「承乾你讀書比我多,肯定已經會寫文章了,你趕緊按著這意思寫一篇出來,一定要寫得那些個讀書人一讀就痛哭流涕、感動不已,不要錢都搶著來干!」
李元嬰這樣滿含期望地看過來,李承乾能說自己也不愛寫文章嗎?
那當然是不能的,李承乾只能在李元嬰的注視下叫人研了墨,揮毫按照李元嬰的意思寫起文章來。
文章李元嬰不會寫,不過李元嬰會看,李承乾寫一段他就在旁邊念一段,積極地給李承乾鼓勁,馬屁拍起來簡直不要錢,一個勁地說什麼「哇這一段寫得真是精妙絕倫」「承乾你真是妙筆生花,寫得好極了」「對對對就是這樣寫,太棒了」。
李承乾聽得一陣默然,若不是知道李元嬰是什麼水平,他都快覺得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了!
※※※※※※※※※※※※※※※※※※※※
于志寧對小王爺使用「上綱上線」技能。
叮,小王爺成功獲取「上綱上線」技能。
*
早早更新!
昨天!
留言為什麼少了一半!
難道!
你們在外面有貓了!
QAQ
註:
有妹子安利同名劇《貞觀之治》,這個我也看完了,挺好看,還在微博總結過它的劇情,可以搬過來給你們看看!特別溫馨甜蜜!它的劇情線是這樣的:全劇描述了主角李世民的大半生,主要內容是敵人死了哥哥死,哥哥死了弟弟死,弟弟死了爹爹死,爹爹死了老婆死,老婆死了文臣死,文臣死了武將死,武將死了兒子死,最後自己也死了,看看,是不是大團圓結局!傾情推薦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