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不知是不是被李元嬰胡吹海吹吹得有些膨脹,李承乾等李元嬰走後把整篇文章重讀一遍,竟也覺得這文章寫得酣暢淋漓,全然不見往日下筆時的瘀滯。
這是他近年來頭一次沒把寫文章當煩人的任務看待,如今停下筆來還有點回味剛才那種感覺,尤其是想起李元嬰那番話他就樂。
李元嬰說,這是他從於志寧勸誡他的話里得來的靈感,覺著這種一套大道理砸下來把你砸蒙的勸人方法很棒,任誰聽了都會被說服!說服就好辦了!這好看的高帽子你想戴上,多少得干點實事才行,要不然我就用誇你的話來罵死你!
這話說得有點糙,不過話糙理不糙,李承乾越琢磨越覺得是這個理。
平日里,于志寧他們不就是這樣要求他的嗎?先說他是太子,然後要求他這要求他那,若是他做不到就噴得他狗血淋頭,順便去父皇面前告他一狀!
現在他要和李元嬰干正事,他只消把這篇完全符合他們觀念的文章呈給孔穎達他們,孔穎達他們不得給他推一批讀書人出來把這件事辦妥?
李承乾以前最不耐煩這些事,學不來文人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不想經李元嬰這麼一鬧騰,眼前反倒豁然一片,全沒了往日那束手束腳的感覺。
李承乾說干就干,收拾好文稿,整了整衣冠,徑直去尋孔穎達說話。
要說如今誰門下的讀書人最多,自然是孔穎達無疑,畢竟他不僅門生眾多,還管著李二陛下頗為看重的國子監。
李承乾把李二陛下讓他與李元嬰一起安頓流民的事與孔穎達說了,人肯定能找地方安置下去,只是要怎麼讓他們往後能靠自己生活下去、成長成於大唐有用處的人還得費些功夫。接著李承乾便把他在李元嬰一路鼓吹下寫出的文章取給孔穎達看,等待孔穎達的答覆。
孔穎達沒想到李承乾還會主動寫文章。與愛好文學的李泰不一樣,李承乾對文治方面不太感冒,只愛上馬彎弓,平日里要他多看點書、多寫些文章他都不願聽,如非迫不得已他決計不會把筆拿起來!
孔穎達老懷大慰,接過文章仔細一讀,發現文章條理分明,主題突出,句句都在情在理,寫得動人至極。他看完了,也覺得天子腳下竟有這麼多人無家可歸,老無所依、幼無所養,著實讓人痛心!
而太子與滕王所求的,不過是尋幾個讀書人給這些無人撫育的孩子開蒙,叫他們識字做人,將來也能成為有用之人!
這樣拳拳的愛民之心,孔穎達讀完自是動容不已,當即應了下來,少有地誇了李承乾許多句,給李承乾打包票:「殿下放心,老臣一定儘快辦妥此事,過幾日便讓人去葵園那邊。」
李承乾聽孔穎達一口應承,心裡也高興,難得主動留下與孔穎達多談了一會才離去。
孔穎達雖是刻板嚴苛,卻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見李承乾有此轉變心中大慰。待李承乾走後孔穎達起身在直舍內踱步兩圈,決定去求見李二陛下,與李二陛下提一提此事。
李二陛下還不知道李元嬰當真收留了三百餘人,聽孔穎達說完才曉得李元嬰還真把人安置下去了。
孔穎達對此有些疑慮:「滕王還小,如此多流民安置在他的田莊上怕是會出亂子。」
不說這些流民之中是否有居心叵測之人,光是給他們吃的住的也得費不少錢!更別說原來在田莊上謀生的人與這些外來者也會生出矛盾,無論治國治事向來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一多,必然要分走原來已經分好的東西,誰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勻出來給別人?給誰多給誰少都不可能讓人滿意!
滕王到底才十歲,如何應對得了這些事情?
換成以前,孔穎達肯定不會關心李元嬰能不能搞定,可李元嬰拉著李承乾出面,孔穎達就不得不替李承乾考慮了。畢竟李元嬰丟了名聲沒什麼要緊,太子若是行差踏錯問題可就大了,一不小心可能會動搖國本!
李二陛下看出孔穎達的心思,笑道:「元嬰還小,不是還有承乾嗎?承乾身邊有孔卿你們在,莫說三百人,便是三萬人也是能安置好的。朕將承乾交託給你們,就是想讓你們把他教導成遇事能決、遇難能解的儲君,朕相信孔卿你們一定不會讓朕失望。」
孔穎達得了李二陛下這番話,心中大定,取出李承乾寫的文章給李二陛下過目。
李承乾的文章寫得不如李泰有文采,但勝在言語中正,句句切理,讀來流利酣暢,絕沒有半句矯揉造作之言!
李二陛下戎馬半生,即位后反而對文治尤為看重,看完孔穎達呈上來的文章自是心中大悅,派人去給東宮送了許多好東西作為嘉獎。
畢竟,李二陛下如今每日所想的不過是如何把這大好河山治理好,以及如何讓大唐世世代代都能長治久安,太子能有所轉變,不再耽於遊獵玩樂,於李二陛下而言自然是最值得高興的事。
另一邊,李承乾正命人去給李元嬰湊「象軍」,不想竟有人從李二陛下那邊送東西過來。
東宮什麼都不缺,可李二陛下賜下的東西和自己弄來的哪能一樣?這些東西里有的是給他的,有的是給他兒子李象的,李承乾拿到跟前看了,心裡百味雜陳,一時竟想不起他父皇上一次對他表示滿意是什麼時候。
李元嬰可不知道李二陛下父子間的事,他聽李承乾遣人過來說夫子的事孔穎達應下了,便不再擔憂。
老孔這人煩是煩了點,言而有信還是能做到的,圖書館不就是他回國子監動員一番、出人又出書嗎?
開學堂的事有了著落,李元嬰命董小乙回葵園好好準備,不能讓人家夫子到了連個像樣的學堂都看不到,趕緊挑幾處窗明几淨的地方拾掇拾掇騰出來用。
至於該添置什麼、該改動哪裡,董小乙自己看著辦便是了,事事都要他操心的話還要董小乙他們做什麼?
李元嬰把話說得很明白,要是董小乙辦不好,他就換能辦的人去辦。
董小乙知道宮中想往上爬的人多得是,絲毫不敢鬆懈,卯足勁把回宮前日思夜想琢磨出來的章程和李元嬰報備一番,預支了對應的錢款便火急火燎地出宮辦事去。
事情都交待下去,李元嬰就不操心了,繼續跟著孫思邈學藥理。他還攛掇孫思邈和李淳風見上了面,這兩個人都是道士出身,很快便熟悉起來,商量起《千金方》要怎麼設計排版才能盡量把孫思邈想表達的東西都塞進去。
李元嬰優哉游哉地搞東搞西到月中,董小乙才再次回宮稟報李元嬰學堂清整出來了,按著他的意思男的女的都去學堂報到。
這批小孩全是窮出身,都沒講究什麼男女之別,知道能有書讀個個都積極得很。
起初孔穎達派過去的夫子還對男女混坐有異議,後來發現那些個女娃娃比男孩子學得還用心,對待師長殷勤恭敬,習字認真踏實,沒比外頭那些皮上天的男孩子差到哪裡去,便也默認了此事,全給一併教了。
另外,葵園中的向日葵也都發芽了,沒出現死苗現象。玉米、花生也挑了適合的地方陸續種下,挑揀了一批細心的老人專門看護著,這些老人和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有個什麼長蟲缺肥的跡象准能第一時間發現。
聽董小乙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李元嬰非常滿意,嘉許地點點頭,說道:「過幾日我叫上承乾他們過去一趟,看看玉米花生,也看看那些老人孩子。具體哪天去還不知道,你不必叫人特意準備,我們就是要看看平時葵園是什麼樣的。」
董小乙欣然領命,出宮回了葵園。
李元嬰正要去找李承乾說這事,李承乾那邊趕巧派人找了過來,說是叫他過去一趟。
李元嬰屁顛屁顛地跑過去,就聽李承乾說周圍的村子有頭耕牛不巧摔斷了腿,養不好了,不能再犁地了,昨日主人家已經和官府報備過。他手底下的人搶先把牛買下來養著了,這幾天他們可以挑個空出去吃李元嬰心心念念的烤全牛!
上回說好要湊「象軍」玩,李承乾已經尋了好幾頭大象,偷偷馴養在秘密基地那邊,這次他們叔侄倆正好去一睹為快。
李元嬰聽了自然興奮不已,就是有點遺憾只能兩個人偷偷去!想到他原本是要邀李治他們一起去葵園的,李元嬰湊過去慫恿他大侄子:「我們帶上雉奴和兕子她們吧!人多,熱鬧!」
李承乾雖覺得人多不保險,但聽李元嬰說有葵園那邊打掩護,便點頭應了下來。都是自己的親弟弟親妹妹,一起去玩確實熱鬧點。
叔侄倆商量好瞞天過海的小計劃,李元嬰交託給李承乾另一個重要任務:既是要去葵園看看那些孩子們,李承乾身為太子怎麼能不對他們講講話呢?
李元嬰讓李承乾準備準備,到時候要好生勉勵那些孩子一番,比照著李二陛下釋奠時激勵國子監監生時的話來講就好,不過不要像李二陛下那樣講得文縐縐,聽著有點打瞌睡,小孩子肯定是聽不懂的!
李承乾一口應承下來,心裡暗道,他們幺叔這話要是叫父皇聽到了,肯定又被氣得不輕。
李元嬰可不覺得自己的話有什麼不妥,他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大實話。和大侄子把正事壞事都商量好了,李元嬰高高興興地來,高高興興地回,嘴裡甚至還哼哼著小曲。
回到住處,李元嬰與柳寶林說了自己過兩日要出宮玩一天的事。柳寶林拉著李元嬰的手囑咐:「出去玩可以,可不能再爬到象背上去。」上回李二陛下一罰李元嬰,李元嬰去衛國公府騎大象的事就人盡皆知了,柳寶林這幾天都后怕不已。
柳寶林說話,李元嬰還是願意聽的,乖乖答應,滿嘴保證絕對不會再騎象:「我都騎過啦,再騎就沒意思了。」他只是和大侄子他們去看看騎馬的和騎象的哪邊比較厲害而已,才不會再親自上陣!
柳寶林可不知道李元嬰一顆心早飛到烤全牛和象馬大戰去了,聽李元嬰這麼一說便放下心來,由著李元嬰請人去給唯一在宮外的小夥伴魏姝傳話,說到時接上她一起去葵園玩。
自從上次和李元嬰鬧出過上「花樓」的荒唐事,魏姝被魏徵禁足了好幾天。
這回李元嬰遣人過來傳話,魏徵下衙歸來后聽了也不是很贊同,沒上北里那事魏徵還覺得李元嬰這孩子還可以教一教,現在他一想到李元嬰把他寶貝孫女帶去北里就肝疼!
誰家女孩兒會去那種地方?更別說後頭高陽竟還和房俊直接對上了,這事要是傳出去簡直要讓人笑上半年!
可惜魏徵心腸再硬,也抵不過孫女在旁邊撒嬌懇求,終是點頭應允讓她跟著去玩。
※※※※※※※※※※※※※※※※※※※※
小王爺:不搞事是不可能的,我永遠都不可能不搞事!
*
二更!!!
甜甜春!!勤快!!
上章說的《貞觀之治》,其實前面真的很溫馨可愛,講的都是君臣日常,老魏特別可愛,編劇給他安了好幾個梗,什麼妻管嚴老婆愛吃醋自己愛吃菠菜,君臣每天聊天都哈哈大笑,你吹牛逼我鼓掌,特別熱鬧233333到後面大家都老啦,劇情就沒那麼蓬勃向上了,這集死一個那集死一個嗚嗚嗚嗚嗚!民民委屈!民民難過!(咦這是什麼稱呼)
自然死亡也難過!當年看過這樣的!宋穿文!主角和王大佬司馬大佬你來我往一本書!結果!結局!用編年體讓王大佬他們老死了!難過!拒絕有人死掉!一點也不快落!玻璃心春!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