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別不好意思求助

11 別不好意思求助

11

別不好意思求助

◎誰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

戰國時期,有個名叫許行的楚國人來到滕國,他和幾十個門徒穿著粗麻織成的衣服,靠編草鞋、織席謀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為樂,並據此指責滕國的國君不明事理。在許行看來,人不能依賴別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為一個真正賢明的國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務,同時還要和老百姓一樣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種而要別人供養,那就不能算是賢明的國君。

一個叫陳相的人把許行的所作所為及其主張告訴了孟子。

孟子問陳相:「許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種收穫的糧食嗎?」

陳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著又問:「那麼,許行一定自己織布才穿衣嗎?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嗎?他做飯的鐵甑都是自己親手澆鑄的嗎?他耕作用的鐵器也都是自己親手打制的嗎?」

陳相說:「不,那些物品是他用米和草鞋交換的。」

孟子說:「既然如此,許行說的那些話就是毫無道理的嘛。」

許行主張自給自足,絕不開口求人,然而,通過孟子的提問,我們可以看出,即使許行竭盡所能去自給自足,他仍然需要與人打交道,用自己種的糧食和編的草鞋去換取生活必需品。生活在社會之中,沒有人能完全脫離他人的幫助,從不有求於人。

有的人性格比較內向,遇到難題時,就算再怎麼走彎路、浪費時間,也不願意開口麻煩別人。堅持獨立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憑一己之力無法解決問題,就應該開口求助於別人。有些事對你來說很難,但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小事一樁,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大膽一點兒,麻煩對方一下呢?

四年前,小宇就讀於一所設計學院,是一名大四的學生。畢業之前,一位來自上海著名企業的總裁來到他所在的大學做了一次演講。那位總裁的演講精彩極了,在場的許多學生都受到了鼓舞。小宇聽過演講之後感慨萬千,同時也對那位總裁充滿了敬佩之情。

這時,小宇忽然很想把自己親手設計的圖紙拿給那位總裁,希望他能給自己一些指導意見。可是,他心裡很猶豫:「這樣做是不是太唐突了?如果我設計得不好,豈不是會被恥笑?」後來,他把心一橫:「反正我們素不相識,就算設計得不好,也頂多被奚落幾句。怕什麼呢?」就這樣,他大膽地把圖紙遞給了那位總裁,並希望他能給自己點評一下。

他把電話留給了那位總裁,幾天之後,總裁打來電話,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設計受到了總裁的高度評價,對方還鼓勵他繼續努力,說他將來一定前途無量。

沒過多久,小宇面臨畢業實習,而實習地正好在上海。他在上海沒有親戚朋友,唯一認識的就是那位總裁,小宇想讓對方幫自己聯繫一家實習單位,可畢竟只有一面之緣,人家能願意幫忙嗎?小宇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再一次硬著頭皮給那位總裁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總裁一口答應了,而且沒過幾天就通知他去一家著名的設計單位報到。實習期結束的時候,小宇表現出眾,實習單位以高薪聘用他留在公司任職。小宇憑藉出色的設計,很快就成了公司最器重的精英。

關係是走動出來的,要是你從不找別人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當然也不好意思來麻煩你了。

在社交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很耐人尋味,人們稱之為「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總結起來,這種效應說的是:人都喜歡幫助別人的感覺,因此,當你開口求助時,對方不但樂意幫忙,而且還會對你更有好感。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當時,他想和一位議員建立友好的關係,可不管他怎麼示好,對方就是無動於衷。後來,富蘭克林想了一個辦法——開口向議員借一本絕版書。議員把書借給了富蘭克林,更讓人意外的是,從那以後,議員對富蘭克林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客氣,兩個人漸漸成了好朋友,議員還表示,如果富蘭克林有需要的話,可以儘管開口。

人都是渴望被需要的,對大多數人而言,幫別人一點兒小忙是件很愉快的事。所以說,當你請人幫忙的時候,不是在給別人添麻煩,而是在增進雙方的感情。

當然,我們也不能什麼事都請人幫忙,如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別給他人添麻煩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為他人著想。另外,總是請別人幫忙,久而久之,難免養成依賴別人的壞習慣,喪失人格上的獨立。只要把握好這個度,請人幫忙就沒什麼難以啟齒的。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是萬能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互相幫助,這次別人幫了你一把,當他有困難的時候,你再幫他一把,這樣不是很好嗎?

◎求人辦事,臉皮別太薄

出於工作、生活的需要,我們有時候需要找人辦事,遇到好說話的人,事情可能很容易就辦成了,遇到難纏的人,我們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碰釘子。臉皮薄且做事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總是退縮不前,拉不下臉去爭取。

如果我們只能求助於這個人,但對方確實力不從心、愛莫能助,那自然沒話說。如果對方只是找理由敷衍你,那你就拿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來,儘力爭取爭取。

有一名做銷售的下崗女工,在報上看到了一家公司招聘銷售業務員的廣告,趕忙跑去應聘。結果老闆告訴她,她來晚了,招聘工作已結束了。

老闆這個說法只是一種借口,其實老闆根本沒看中她,因為她年紀大了。現在做銷售的,尤其是待遇好的公司,大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但這位女工十分想得到這份工作,因為她在另一家公司時推銷過這家公司的產品,手裡有一定的客戶資源,推銷起來會比較容易成功,但無論她怎樣解釋和爭取,老闆似乎是鐵了心不要她。

按常理來說,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一般人會選擇放棄,然而這位女工卻沒有。她三天兩頭地去公司,對老闆軟磨硬泡,一遍遍地介紹自己的營銷經歷和經驗,誠摯地表示願意為公司效力。但老闆懶得理她,甚至多次轟她出去,還告訴門口的保安不準放她進來。

公司她不能去了,她換了另外一種「騷擾」方式,隔三岔五地給老闆打電話或者發簡訊,尤其是周末或者是節日,她總是少不了獻上一個慰問電話或一條祝福的簡訊。起初老闆煩得要命,見是她的電話要麼不接,要麼罵上一句:「你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你就死了這條心吧,我不會要你的。」

不管老闆怎麼說,女工都和顏悅色,從不生氣。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時間長了,老闆對她的態度溫和起來了,偶爾地還和她聊上一句半句的。

半年後,老闆終於開恩了,這位下崗女工終於如願以償地在這家公司做了銷售員。再後來,由於業績斐然,她被提升為銷售部的總經理。

談及當時的情景,老闆說出了實話:「不是你的勇氣感動了我,而是你的臉皮比城牆還厚,都把我騷擾怕了,我覺得不把你打發了就沒有好日子過。但你這種不把自己推銷出去決不罷休的執著勁兒,正是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職業精神。」

人都是有感情的,有的人最初不想幫你的忙,是因為你們之間沒有感情,誰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他們不幫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你不能因為碰了個釘子就放棄了,只要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總要儘力試一試。如果你能用誠意打動對方,你的事就有希望了。

小馬是一家空調公司的銷售員。當時,各個公司的空調產品競爭異常激烈,促銷戰和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銷售員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小馬準備向一位敬老院的負責人推銷產品,這家敬老院的規模很大,如果談成了這筆生意,就可以一次賣出200多台空調。

他進了辦公室,向負責人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就開始進行推銷,可對方對他非常反感,把他轟了出去。小馬覺得莫名其妙,經過一番調查,他找到了原因,原來這位客戶比較務實,不願意聽天花亂墜的話,而且他已經有了初步意向,想訂購另一種品牌的空調。

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后,小馬想出了一套新的推銷方案。可是,他屢次上門,都被對方拒之門外,小馬覺得很難堪,可他並沒有惱怒,也沒有放棄。他對敬老院的各個房間進行了觀察,發現這裡大部分房間的面積都不大,如果選用自己銷售的空調,會比另一種品牌省電,於是,他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寫成詳細材料,托敬老院的工作人員交給負責人。

不久,小馬接到了對方的電話,那位負責人約小馬過去詳談。小馬登門以後,認真回答了對方的問題,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時,他就拿出紙和筆記錄下來,並告訴對方,自己回去調查清楚以後會給出回復。小馬一絲不苟的態度令對方非常滿意。最終,小馬成功地拿下了這批訂單。

很多時候,你託人辦事,對方推著不辦,並不是不想給你辦,而是有一些實際的困難,或心中有所疑。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改變對你的看法,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里跳出來。那時,你想辦的事就有希望了。

不要光想著面子,還要看到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有求於人的時候,臉皮不妨稍微厚一點兒。對方臉色難看,挖苦幾句,這都不算什麼,只要不傷及自尊,能達到你想達到的目的,就應該儘力一試。

◎不懂就問,這沒什麼丟人的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並不能做到這一點。人有個通病,就是時常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卻很少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因此,重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認真領會它的深刻含義,並努力去做,還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是不懂的問題,就應該問個明白,即便是向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也沒什麼丟臉的。然而,有的人總是自視甚高,覺得向人請教會降低自己的身價,抱著這種態度是不會有好處的,有個故事就能說明這一點:

一家研究所里來了個博士,他仗著自己的學歷是全所最高的,就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平時和同事很少交流。一天雨後,博士去單位後頭的小池塘釣魚,正好遇見了正所長和副所長,兩人也在那裡釣魚。博士沖他們點了點頭,沒說話。在博士看來,雖然他們身為正、副所長,但學歷只不過是本科,跟他們沒什麼好交流的。

過了一會兒,正所長站起身來,鬆了松筋骨,隨後,讓博士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現了:只見正所長徑直走進水裡,不但沒有掉進去,反而從水面上輕鬆地走到了對岸。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他會傳說中的輕功「水上漂」?博士心裡好奇,可又不好意思去問,就在這時,副所長也從水上「漂」到了對岸。正、副所長都到對岸去上廁所去了,只留下博士一人。博士內急,也想去對岸方便,可繞過池塘得花不少時間,怎麼辦?「既然他們都能過去,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博士把心一橫,「我也試試看。」

他學著正、副所長的樣子踏進池塘,只聽「撲通」一聲,他掉進了水裡。兩位所長急忙跑來救人,好不容易才把他拉上岸,這下子,博士終於忍不住問道:「為什麼你們兩個都能從水上漂過去呢?」

聽他這麼一問,兩個所長哈哈大笑,副所長說道:「哎呀,我們哪裡是漂過去的呀?告訴你吧,池塘中間有個小木橋,只不過剛下完大雨,被雨水淹沒了,你看不到而已。我們熟悉木橋的位置,所以就走過去啦,你想過河就問問我們嘛,何至於弄成現在這樣!」

博士自以為學歷比別人高,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遇到問題時不願意向人請教,怕有失身份,於是悶不吭聲地去學人家施展輕功「水上漂」,結果掉進了池塘,惹出了笑話。

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不只要問,還要問個明白。不過既然是有求於人,就應當拿出謙遜的態度來,不能傲慢無禮,或者心裡不服氣,嘴上和人抬杠。

《艾子雜說》中講了一個營丘之士的故事:

艾子遊歷各國,甚至還去過龍宮和地府,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一天,他遇到了一個營丘的讀書人。這個營丘人學識淺薄,不願意虛心請教,還總找機會跟人抬杠。

營丘人問艾子:「大車下面和駱駝的脖子上為什麼總掛著鈴鐺?」

艾子說:「大車和駱駝在夜裡行進時,為了防止和對面來的人或車迎頭相撞,所以就掛上鈴鐺,作為提醒。」

營丘人又問:「塔上面掛鈴,難道也為了叫人準備讓路嗎?」

艾子笑著說:「鳥雀喜在高處築巢,鳥糞很臟,塔上掛鈴,風一吹,鈴響起來,鳥雀就給嚇散了。」

營丘人還問:「鷹的尾巴上也掛著鈴。哪有鳥雀到鷹的尾巴上去築巢的?」

艾子大笑:「你呀,你呀!鷹的尾巴掛著鈴,不是防止鳥雀築巢的。鷹出去捉鳥雀時,腳上綁著的繩子會在樹枝上纏住,它一撲翅膀,鈴就會響,人們就可以通過聲音找到它了。」

營丘人繼續追問:「我見過送喪的人手裡晃著鈴鐺,嘴裡唱著歌,那也是因為怕纏在樹枝上嗎?」

艾子不悅,譏諷道:「死者生前好給人出難題、跟人抬杠,送喪的人搖鈴鐺,是為了讓他高興一下。」

想要求知,可千萬別學這個營丘人的做法。艾子解答了營丘人的問題,可營丘人並未表示感謝,反而一再抬杠,暴露了自己的淺薄不說,還把艾子惹生氣了。艾子見他存心抬杠,不想與他繼續糾纏下去,只好出言譏諷。營丘人受到譏諷,是自取其辱。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應當互相尊重,更何況是你想從人家那裡學知識呢?人家教給你知識和本領,幫你進步,應該感謝才是。

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地位如何,遇到難題時,都可以向人請教。不要擔心丟面子,虛心請教從古至今都是值得稱頌的美德,一個人謙虛謹慎、有上進心,這是好事,誰會笑話呢?就算被奚落幾句、嘲笑幾句也無妨,通過別人的指教,你也許會少走很多彎路,還有可能掌握新的本領和技能,比起這些,幾句閑話又算得了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學會拒絕,學會堅持自我(套裝共2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學會拒絕,學會堅持自我(套裝共2冊)
上一章下一章

11 別不好意思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