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生命難以承受之輕
※空虛,生命難以承受之輕
空虛是心靈的一張網,任憑你怎樣掙扎,依然牢牢地把你捆綁。空虛又像一幕濃霧,久郁不散,四處瀰漫。空虛沒有味道,沒有顏色,就像空氣一樣,永遠存在,深深一吸就充溢整個胸腔。空虛是生命難以承受之輕,只有驅遣空虛,我們才能更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生活。
空虛是一種無奈,是沒有依靠,找不到人生的支撐點,是一種漂浮不定的狀態。空虛的前提是閑,倘若生活充實、目標明確,則不太容易空虛。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這實在是有仇無敵的難受。一身的力氣,不知道該幹什麼,真是難熬。周國平說:「無聊生於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膜的心情。」但這種無聊是短暫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既無目標,又無過程,是一種十足的百事無心、茫無出路,是被充分的時間困惑著的,是擁有巨大時間財富而無兌換物的痛苦。
人生若無寄託,則必陷入空虛。袁宏道在寫給李子髯的信中說:「人情必有所寄,然後能樂;故有以弈為寄,有以色為寄,有以技為寄,有以文為寄。古之達人,高人一層,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虛度光景。每見無寄之人,終日忙忙,如有所失,無事而憂,對景不樂,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緣故,這便是一座活地獄,更說什麼鐵床銅柱刀山劍樹也!」
我們可以忍得了寂寞,卻往往受不了空虛。寂寞較之於空虛,常常顯示出詩的品質,所以寂寞時可以讀詩,而空虛時只可讀讀小說。漢魏樂府、唐詩宋詞,其所呈現的審美意趣,絕不是空虛者所能把玩的;而宋元話本、唐代傳奇,則可開解無聊,化釋空虛。
羅素說:「人的空虛之感只是在人的天然的需要容易滿足的情況下產生的。人這個動物,正如別的動物一樣,適宜做各種各樣的生存鬥爭。一旦人依憑了大量的財富,毫不費力地滿足了他所有的慾望,快樂的要素就會隨著他的努力一起向他告別……缺少你所嚮往的某種東西,是人生快樂不可缺少的一個條件。」
總而言之,生活就是這樣,空虛生寂寞,寂寞生無聊,無聊生是非,它們合夥將人生窒息。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人長吁短嘆:雖然工作、學習都很緊張,但依然感到生活空虛無聊,內心十分寂寞。當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人們無所適從時,就容易產生這種空虛感。
為了排除愁緒,擺脫寂寞,有人借酒,也有人用煙,還有人尋找刺激,但這些都是愚蠢的方法,並不能填補心中的空虛。精神空虛是一種社會病,它的存在極為普遍,當失去精神支柱或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某些人無所適從時或者個人價值被抹殺時,就極易出現這種病態心理。我們要做的只有讓自己的內心充實。為此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調整我們當前的目標
空虛心態往往是在兩種情況下出現的,一是胸無大志,二是目標不切實際,使自己因難以實現目標而失去動力。因此,擺脫空虛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生活目標,從而調動自己的潛力,充實生活內容。
第二,找朋友聊天或尋求社會幫助
當一個人失意或徘徊時,特別需要有人給予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和朋友適當地聊天、溝通,及時發現空虛的原因,化解空虛和寂寞。
第三,博覽群書
讀書是填補空虛的良方,讀書能使人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使人從寂寞與空虛中解脫出來。讀書越多,知識越豐富,生活也就越充實。
第四,忘我地工作
勞動是擺脫空虛的極好措施。當一個人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時,就會忘卻空虛帶來的痛苦與煩惱,並從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會價值,使人生充滿希望。
第五,目標轉移
當某一種目標受到阻礙難以實現時,不妨進行目標轉移,比如從學習或工作以外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繪畫、書法、打球等),使心情平靜下來。當一個人有了新的樂趣之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完成生活內容的調整,並從空虛狀態中解脫出來,迎接豐富多彩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