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衡水中學

明朝衡水中學

胡善圍是什麼人?三朝尚宮,見證和參與了大明宮廷無數腥風血雨。

身為尚宮,職責是要穩住後宮。所以站隊、參與奪儲都是不可能的,那些搞宮斗、奪儲的人是胡善圍重點打擊的對象。

干到第三屆,胡善圍暗中觀察,表面上,大明宮廷的動蕩似乎是漢王總是搞事情,太子總是被動挨打。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胡善圍明白,太子的位置其實穩的很,備受武將擁戴的漢王是絕對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瘸子太子必須由永樂帝扶持才能穩住儲君的位置,太子需要從永樂帝這口鍋里掄勺吃飯,才不至於餓死。

而漢王如果當太子,分分秒秒可以另起爐灶,打破永樂帝這口鍋。

從洪武朝開始,受孝慈皇后指點,她開始了解大明宮廷,一切皆有規律,宮廷鬥爭,說到底是利益之爭。

大明宮廷的主要矛盾是君王和儲君的權力之爭,他們互相防備,但離了對方又不行。

永樂帝要親征,必須有人監國,太子就更不用說了,我爹虐我千百遍,我待我爹如初戀……咳咳,還是親爹,得小心伺候著。

永樂帝把漢王當做牽制太子的棋子,太子被逼到絕望。胡善圍不敢想象,倘若太子挺不住壓力,會出現兩種可能。

第一是太子自信和情緒全線崩潰,自請下台,去當個閑散藩王——或者,乾脆壓力過大而猝死。

到時候永樂帝要重新選皇儲——選誰呢?洪武朝的高祖皇帝早就給出答案,肯定不是兵強馬壯的漢王,皇儲會落在弱小可憐又無助皇長孫朱瞻基頭上。

於是,大明會出現第二個靖難之役,內戰重新爆發,百姓流離失所。

第二是太子忍無可忍,鋌而走險,走向逼宮這條不歸路。

兩種可能的結局,都是皇室分崩離析,動蕩不安,血流成河。無論是胡善圍,還是九泉之下的仁孝皇后,都不願意見到這種結果。

所以,胡善圍在太子最絕望的時候出手拉一把,並非是站隊,偏向東宮,而是為了保護大明宮廷的穩定而做出的決定。

何況,大明宮廷穩了,漢王這顆棋子才會有命在,大明宮廷一亂,漢王可能比太子先赴黃泉。仁孝皇后保全兩個兒子性命的遺言就落空了。

胡善圍格局之高,因而看得更遠,她並沒有把太子當成隊友,把漢王當做敵人那麼簡單,她的立場其實依然是中立的。

胡善圍對太子獻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計策,除了穩重東宮,也有讓野心勃勃、執迷不悟的漢王最終醒悟過來,他朝著太子大哥潑了那麼多髒水,皇帝卻遲遲不廢太子,他會明白自己只是棋子,無緣儲位。

只有看清楚真相,漢王才會放手。現在說什麼,漢王這個熊孩子都聽不進去的。

太子是個謙虛隨和,廣納諫言的人,沒有「婦人之見」的偏見,他聽老娘的話、聽兩個老婆的話、也聽胡善圍這個三朝尚宮的話,也照著去做了。

算算日子,仁孝皇后二十七個月的孝期已過,可以開始撒雨露,放鬆一下了。

孝期結束后的初夜當然是給太子妃的,夫妻兩個剛剛吹燈,外頭奶婆來報,說最小的哥兒身子有些燙,太子妃張氏已經生了三個嫡子,並不在乎太子除夜的雨露,遂起床去看孩子,還說道:「把郭良娣叫來。」

並不打算徵求太子的意見,太子妃就安排上了,想必太子也不會反對。

現在東宮六個男孩,太子妃生了仨,侍妾李氏也生了仨,郭良娣一直無孕,現在她的親弟弟郭玹跟隨御駕親征,是朱瞻基侍衛團的成員,太子妃覺得是時候要郭良娣加油生個一男半女了。

太子是個快三百斤的胖子,又瘸,行動不便。郭良娣將門虎女,既然太子妃誠意邀請,郭良娣就不客氣了,狠狠的要了太子三回,初夜雨露全歸她一人。

次日,太子早朝,差點起不了床,還是坐著肩與抬進大殿的。

早朝的時候,睡眠不足的太子頻頻打瞌睡,猶如一隻肥企鵝在御座上搖搖晃晃。

到了處理政務的時候,太子強打精神,中午實在熬不住了,歇了個午覺,一覺睡到黃昏才醒。

這些都被漢王記在小本本上,給父皇打小報告:

「太子身體不好,還不知保養,一晚上寵幸兩個女人。」

「太子飄了,白天睡覺。」

「太子對臣子不尊重,折辱重臣,聽著臣子議事,還當面打呵欠。」

正好這時彭城伯府為預備太子妃省親之用的園子大功告成,太子遊興大發,出宮去了老婆的省親別墅先去逛一圈。

彭城伯府兩個小舅子戰戰兢兢迎接身份貴重的大姐夫,把省親別墅的匾額什麼都空出來,等著太子親筆御題。

一路上儀仗自不必提,太子邀請了京城諸多文人墨客,去省親別墅聚會,開起了文會,大明詩詞大賽,併當場點評,分出排名,給予賞賜,甚至當場給予官職,場面煞是熱鬧。

漢王興奮得打小報告的手都開始顫抖了:

「太子勞民傷財,隨意出宮。」

「太子借著詩會文會結黨營私。」

「太子任人唯親,隨意賜給官職。」

……

如此等等,小報告如雪片般飛到北方,永樂帝看了,寫信大罵太子荒唐,私生活混亂,不知檢點,不知愛惜身體,沉迷美色云云。

看到永樂帝指責自己的私生活,太子反而放下心來。比起上次畫重點,心平和氣的要他「雖有小過勿需折辱,亦不可偏聽以為好惡」,令他毛骨悚然,壓力大增,這種酣暢淋漓的大罵反而讓他覺得安全。

太子明知故犯,當晚摟著兩個美人共赴羅賬——本想宣郭良娣侍寢的,被郭氏拒絕了,說這個癸水沒來,八成有孕。

太子身體不好,但是生育能力驚人,漢王和趙王兩個弟弟的孩子們加在一起只能和東宮打成平手。

東宮即將迎來新生命,太子心情漸漸好轉,私生活不檢點,頂多被罵父皇幾句,但不會讓父皇懷疑他染指皇權,兩害取其輕,罵就罵吧,挨罵又不會少塊肉。

後宮有彤史女官,東宮也有女官記錄妃嬪的經期和太子的性/生活,以保證皇室血統的純凈。

太子妃看著東宮記錄密密麻麻的小本本,女醫前來複命,「微臣剛才給郭良娣把脈,是喜脈,只是月份尚淺,不是很明顯。」

太子妃大喜,簡直比自己懷孕還高興——郭氏侍寢沒幾天就懷上了,這說明太子除了雙足病變,不良於行,但身體其他功能還是不錯的嘛。

太子妃去了張貴妃的延禧宮打招呼,張貴妃是後宮之主,不過她一個庶母,管不到太子房裡去,但東宮要添丁,張貴妃不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張貴妃聽了,說道:「這是好事,只是郭良娣月份尚淺,不易聲張,等過了四個月,胎兒穩當了,皇上必有賞賜。」

太子妃應下了。張貴妃和太子妃一直都這樣不咸不淡,有事說事,無事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張貴妃的兄長英國公張輔是漢王派系的大人物,曾經上書「廢太子」,但是太子妃曾經出手為張貴妃解圍,壓住兩個小姑子永成公主和安成公主。

兩人要避嫌,不能走近。

一旁胡善圍聽到東宮喜事,知道太子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並身體力行。

此時漢王這個熊孩子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寫小報告寫到手軟吧。

其實到最後,每一個小報告都是一支插在漢王自己身上的箭。

胡善圍有些同情對此毫不知情的漢王了。

永樂帝親征,不在家,後宮至少少了一半事情,此時天色還早,胡善圍已經無所事事了,張貴妃很是體貼,說道:「若無其他事情,胡尚宮就提前回家吧。」

張貴妃和以前的端敬貴妃郭氏一樣,在胡善圍的調/教之下,都從青銅變成了王者,且都封了貴妃,形同副后。

張貴妃以前還從胡善圍話里挑刺,找不痛快,好方便立威。現在兩人配合默契,張貴妃對胡善圍的態度為之一變,曉得她挂念妹妹阿雷,經常要她早退,回家陪妹妹。

不過胡善圍很自覺,她曉得女官能夠住在宮外,就已經是例外了,她不能得隴望蜀,要求太多。

胡善圍說道:「微臣在宮裡走一走,巡一巡,等黃昏再離宮不遲。」

永樂帝親征去了,宮裡要穩當,胡善圍會不定期的在各處抽查,以免生事。

胡善圍走後,張貴妃書寫密折,告知永樂帝東宮郭良娣有孕,皇室要添孫的消息。

寫到一半,張貴妃心神不寧,擱筆,低頭看著自己平坦的小腹,輕輕一嘆。

同樣是出身京城勛貴豪門,同樣是後宮舉重若輕的嬪妃,郭良娣比自己還大好幾歲,太子依然對她恩寵有佳,現在還有了身孕,地位就更鞏固了。

我娘家英國公是公爵,爵位比郭良娣的娘家還高一等,我親哥哥是大權在握的英國公,郭良娣還在為弟弟郭玹爭取武定侯的爵位。

論出身,我樣樣都比郭良娣強,可是我……我什麼時候能夠有自己的孩子呢?哪怕生一個公主也是好的。

皇上並不好女色,北上親征,一個女人都沒有帶。

我為皇上守好後宮,等皇上親徵得勝回來,念及我的功勞,會不會給我一個孩子?

張貴妃摸著小腹,頓生期待,目光都溫柔起來了。

且說胡善圍在宮廷走走停停,即是抽查巡視,身邊沒有帶侍從,只穿著普通女官服飾。

皇上親征快半年了,臨走前封張淑妃為貴妃,張貴妃為報皇恩,越發努力能幹,甭管前朝第一機要秘書解縉被貶、太子被訓,空氣有多緊張,張貴妃料理的宮廷是風平浪靜,無人搞事情。

胡善圍看了荷包里的西洋懷錶——也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玩意兒,鄭和準備三下西洋,走更遠的路,阿雷成了鄭和的小跟班,幫忙整理抄錄航海日誌和海圖,鄭和給了阿雷很多西洋的好東西,在大明很值錢,阿雷手裡的財富比胡善圍的俸祿多,一副小小年紀就出來打工,賺錢養家的樣子。

時間不早,要趕在宮門關閉之前出宮。

胡善圍往西安門方向走去,途經永巷的時候,聽到一陣清亮的讀書聲。

這是司禮監內書堂的小宦官們讀書的聲音,大多是十二歲以內,聰明機靈的小宦官,而且授課的老師,都是翰林院的學士,正兒八經科舉考出來的進士。

真是人活的久了,什麼不可思議的反轉都會發生。

在洪武朝,高祖皇帝深厭惡太監干政,並以前朝太監禍國為教訓,不準閹人讀書寫字,若有人私下識字的,斬。

到了永樂朝,就是今年永樂七年,皇上出征,太子監國,除卻軍國大事,重要官員任免,以及外交等事情,其他事務都交給太子處理。

可是太子也只是為永樂帝打工的,永樂帝如何遙控太子、即使身在北方,也能對國家事務了如執掌,確定文臣不會和太子勾結,把自己給架空了?

於是,永樂帝啟用一股力量,來幫助自己監督太子監國——這就是由宦官組成的司禮監。

宦官,是絕對依附於皇權的人群。他們毫無根基,命若浮萍,不像文官武將那樣有同族同鄉同門同黨同袍甚至姻親等羈絆,他們所仰仗的,只是皇帝的恩寵。

司禮監掌印太監是鄭和,是永樂帝在燕王府時就十分信任賞識的宦官。

永樂帝要司禮監監督太子監國事宜,但凡有送到太子那裡的奏本,需有東宮詹事府主薄把奏本錄入,同時還有同春坊思直郎、清紀郎、司諫分為六科,在司禮監那裡揭帖——也就是做出副本備份,把每天諸司啟奏的事情以及東宮處理的結果都留存一份,送到永樂帝那裡。

如此一來,永樂帝對太子監國所作所為,事無巨細,了如指掌。

可是東宮每天的奏本都堆成小山,需要大量繁重的抄寫和歸納工作,需要能夠書寫,並且熟悉朝廷各類行政公文的有學識的宦官們擔任。

但,洪武朝嚴禁太監私下識字,建文朝又延續了洪武朝這一「傳統」,司禮監人才匱乏,去那裡找那麼多識字的宦官擔任抄錄工作?

永樂帝大手一揮,「沒有人才,就訓練人才嘛,你們司禮監從宮裡挑選聰明的小宦官們,朕派翰林院的學士們教育他們讀書識字,快速成才,很快就能上手,抄寫公文了。」

司禮監在內院開了學堂,簡稱內書堂,招了第一批學員,他們有一些讀書的底子在。

由於時間很緊,翰林院學士們對內書堂小宦官進行了魔鬼式的訓練,堪稱明朝版本的衡水高中模式。

每天天不亮,小宦官們起床了,來內書堂,先拜孔子牌位,然後站立等待翰林院教官。

翰林學士進門,諸位小宦官拜於堂下,然後就是點名簽到,為了防止小宦官們走神,他們都是站著聽課,「拱手肅立」。

然後捧著一本書開始背誦,背完才能去課堂練習書法,背不完就一直站著背。

之後才是翰林學士講課,課程以務實為主,司禮監為了培養內書堂小宦官,專門去內府刻印了圖書,其中有《洪武正韻》這等教授官話和正確發音的,有《詩經大全》、《書經大全》,《春秋大全》、《四書集注》、《貞觀政要》等等上百種圖書。

可以說在內書堂畢業之後,在知識的寬廣度都能超過秀才了,何況授課老師都是入選翰林的進士們,有名師授課。

每天課程結束散學的時候,還有儀式感的放學,每一個學生走出學堂,要在外面排列成隊,輪流寫詩,翰林老師們按照「春夏秋冬隨景而以腔韻」,要每一個學員當場作詩。

如果有做不出來的,「必群打詬辱之」。也就是說,學員們排成好幾排,每一排學員都按照教官的要求當場作詩,如果做不出來,這個學員就要受到整排學員的毆打侮辱!

司禮監提供最好、最全的教材、最好的師資力量,大明最頂尖的老師,如果你還學不好,那就等著挨打挨罵,甚至被清退吧。

內書堂這種魔鬼式的教育模式,連後世以嚴苛聞名的衡水高中都望塵莫及。

讀書改變命運,是古往今來通用的道理。未來大明最有權勢的宦官機構司禮監,裡頭的人員必須有內書堂讀書畢業的學歷。

胡善圍經過內巷的時候,正好遇到內書堂小宦官們放學排班題詩。

※※※※※※※※※※※※※※※※※※※※

今天高考最後一天,繼續送100個紅包喲~剛好舟寫到影響大明未來趨勢的司禮監內書堂,很是感慨。

讀書改變命運,尤其是底層人民的命運,善圍是這樣的,太監也是這樣的,現代的舟也是這樣的除了讀書,真的沒有其他出路啊,讀書對於我們,是最好的捷徑。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天然卷萬歲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Anna50瓶;愛開黃腔的小阿姨40瓶;米飯精30瓶;Melquiades、孩紙20瓶;夜舞琅嬛15瓶;蘑菇希利斯14瓶;小灧飛飛、小勺子、霓裳小妖兒、泡沫、莜10瓶;范范夢遊中、衣間寫月、雪晴5瓶;在追書的西西3瓶;171849392瓶;青玄朱白粥19、小喵三千、洪荒樹妖、桃子、whisperjj、娜條小小魚、llllna、孤鴣鼓固、瓊琚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胡善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胡善圍
上一章下一章

明朝衡水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