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新衣鄭氏憂兒

裁新衣鄭氏憂兒

豆娘就這樣成了李家二房長女。

既成了一家人,肖氏當晚就把豆娘挪到了正房西屋,和麗娘姐妹兩住一起。

先時,麗娘和李姝共蓋一床被子。豆娘來了,肖氏又拿出一床新被子給豆娘蓋。

豆娘何曾用過新東西,連忙推辭,「阿娘把這個給妹妹們蓋吧,妹妹們小,怕冷。我蓋舊的就可以了。」

肖氏知道這孩子被錢氏那個黑心婦人嚇壞了,又勸她,「你二妹妹還好,老實些,姝娘睡覺跟三郎似的,好被子都要被她踹出兩個窟窿。你身上有傷,原該讓你一個人住,但家裡小,沒有多的房頭,只能和妹妹們一起擠一擠。阿娘希望以後你們在一起,都能和和睦睦的。」

豆娘又想掉眼淚,但自己使勁憋了回去。

「阿娘放心,妹妹們都小呢,我會讓著她們的。」

肖氏知道她一時半會變不過來,也不多說,想著以後慢慢暖暖這孩子的心,讓她真心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夜裡,豆娘堅持要睡在外面。她覺得自己是大姐,自己睡在外面,妹妹們起夜時,她能照看。

麗娘從來都是照顧弟弟妹妹的,忽然多了個這樣貼心的姐姐,還有些不知所從。

李姝哈哈笑,「你們別推辭了,都一起照顧我吧。」

兩位小姐姐頓時都笑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豆娘就要起身。

「姐姐,還早呢,阿娘和大娘都沒起來。」一向勤快的麗娘都覺得豆娘起得太早了。

豆娘遲疑了一下,「二妹妹,阿娘一向什麼時候起來的?我在文家,都是這個時辰起來的。」

麗娘頓時覺得姐姐真可憐,忙柔聲安慰她,「姐姐不用起這麼早,咱們家向來都是大娘和阿娘輪著早起,咱們姐妹等熱水燒好了再起來。」

說罷,也不管豆娘是否同意,拉下她一起睡下。

豆娘惴惴不安地躺下,仔細聽著外面的動靜。過了好一會,東廂房的房門開了,鄭氏起身了。豆娘直到聽見西廂房的門也開了,立時悄悄起身。

待到了廚房,鄭氏和肖氏都笑了,「豆娘起得真早,這裡有我們呢,你先去洗臉吧。」

肖氏知道豆娘怕是在家就起得早,到李家了也不敢睡懶覺。

豆娘洗罷臉,肖氏想著她頭上有傷,讓她坐在灶門口燒火。

豆娘根據鄭氏的需求,仔細地往灶門裡添柴。她看著肖氏忙碌的身影,不禁想著,若是自己的阿娘還活著,大概也會這樣疼愛她的吧。瞬間她又覺得自己沒良心,李家阿娘對她也好,她以後要好好的,阿娘記在心裡就可以了,不能總想,對不起李家阿娘。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忙。

吃過早飯,肖氏想著豆娘沒有衣服穿,預備把別的事放一放,先準備給孩子們裁衣服。

原來計劃到了臘月底再裁衣服,既是給豆娘裁,不如把孩子們的衣服都做出來。

李家孩子多,且除了李承祖之外,全是二房的孩子。肖氏任務重,好在豆娘和麗娘可以幫忙,鄭氏又把給公婆裁衣服的任務攬了去。

家裡其他人的尺寸肖氏都瞭然於心,只給豆娘重新量了尺寸。

肖氏計劃給二房一人裁一套新衣,三個女孩子再多裁一套裙子,就用上回周氏給的好料子。張氏願意打扮孫女們,鄭氏自己沒有女兒,又是寡婦,用不上鮮亮的料子,故周氏給的兩匹好料子,全緊著三個女孩子。

因豆娘沒有家常衣服,肖氏加緊帶著三個女兒,用李穆川衙門裡發的棉花、棉布,給豆娘從裡到外做了兩身家常穿的衣服。又把自己的一件舊衣服改小了,給豆娘幹活的時候穿。另外,還要給豆娘做兩雙鞋。

豆娘自小沒有親娘,錢氏未嫁人之前,精力都用在學習穿衣打扮取悅男人上面,除了綉帕子,其他女紅都是粗通,她也不耐煩教導豆娘。豆娘自己到處偷師學藝,雖不算精通,但什麼活都能幹一些,給自己做兩雙鞋子沒有問題,遂主動請纓,給肖氏減輕負擔。

經過五天的功夫,全家人的新衣服都有了。

除了豆娘日常穿的,其餘的,肖氏都放箱子里收好。

豆娘得了新衣,內心十分歡喜,更覺李家人有情有義。

臘月的日子,只要家裡不是缺吃少穿欠了外債,過得都異常有盼頭。

鄭氏、肖氏妯娌二人,帶著一群孩子們,打掃除塵、清洗祭祀器具、打豆腐、買香燭錢紙……

臘月二十四,過了小年第二天,肖氏還帶著五個孩子回了一趟娘家,參加肖青松長子的滿月禮。這一回,比上次洗三規模還大。不光開了席面,還請了兩曲小戲,煞是熱鬧。

周氏等人見了豆娘,見她懂事,知道照顧弟弟妹妹,也接受了她,並給了見面禮。

肖青松的長子年齡尚小,未取大名,只取了小明岑哥兒。才一個月,岑哥兒就長的白胖了起來。一天大半時間還是在睡覺,醒得時間不長。

開酒席之前,岑哥兒醒了一會,睜著水汪汪的眼睛,看著前方。

李姝知道岑哥兒其實什麼都看不清,還是忍不住逗了逗他。岑哥兒什麼也不懂,只是砸吧著小嘴,看了一會亂糟糟的人群,又要吃奶,吃飽了閉眼就睡,睡著了還要叼著奶。

吃席過程中,李姝感覺自己比張氏還享福。肖氏帶著三郎,豆娘和麗娘一邊一個照顧她吃喝,夾菜、盛湯、剝蝦、剔骨,豆娘不時也給麗娘夾兩筷子菜,讓麗娘感覺很不好意思。

同席的其他婦人見李家兩個姑娘很會照顧妹妹,且都到了說親的年紀,頗是多看了她們幾眼。

賓主盡歡,李家人酒足飯飽后,一起回了家。

到了二十五,李承業學堂里放了假。雖不用去學堂,秦先生卻布置了許多功課。李穆川身上有功名,檢查李承業的功課綽綽有餘。為此,李承業回到家裡后,絲毫不敢懈怠。

鄭氏見李承業整日里捧著書本手不釋卷,再看自己的兒子又傻又憨,只知在家處理家裡的雜務,絲毫不發愁以後的前程。

想到這裡,鄭氏心裡頗覺愁苦。

丈夫死得早,當時兒子才三歲多。娘家人也不是沒勸她改嫁,她不忍心兒子沒了爹又沒了娘,咬著牙要為李穆方守節。

李家人見她貞潔,從公婆到二房全家人,都很敬重她。家裡有李承業什麼,必定不會少了李承祖的,甚至比李承業更好。李穆川夫婦教導兒女,大堂兄從小沒有父親疼愛,阿公阿婆多疼愛他些,也是應該的。

原先李承志年紀小,鄭氏雖然不當家,吃喝上頭家裡從沒人苛待她們娘兒兩個。可兒子一天天大了,現在長得比鄭氏還高了,翻年就十六虛歲了。待明年秋天成了親,男子漢大丈夫,總不好一直賴在家靠叔父養著。

鄭氏心裡明白,正經差事哪裡是那麼容易找的,李泗新當年做了多少年的衙役才混上個小吏。原是該李穆方繼承父親的差事,奈何他死得早,只能由二房頂了差事。小叔子現在才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不可能現在把差事給侄兒,衙門裡也不答應。

鄭氏越想越愁,二房李承業讀書有靈性,待考上功名,有親爹看顧,差事不用發愁,三郎還小呢。只有她的兒子,文不成武不就,人又憨厚耿直,待人熱心腸一根筋,前程還不知道在哪裡。

鄭氏心裡想得多,偶爾在兒子面前露出一兩句來。李承祖完全不放在心上,大咧咧地跟他娘說,「阿娘放心,兒子以後定然能找到好差事,好好孝敬阿娘。」

鄭氏看他這個憨樣子就來氣,但氣也沒用,這還是自己的兒子,自己不操心誰能操心呢。

她娘家沒有一個在衙門裡的。說起這個,當年李泗新並不答應這門婚事。他好不容易從外城挪到內城,正想給兩個兒子結兩門好親,不說高官,至少要在衙門裡有差事吧。鄭氏家裡三個哥哥,當時一個是給人買賣租賃房屋牽橋搭線的中人,一個是一家酒樓的賬房,另一個還在做夥計呢,家裡吃穿倒是不愁,就是沒個衙門裡的人。

李泗新不知道,他這種想法就是後世人所說的「金飯碗情結」。

可李穆方跟著了魔似的,就是看上了鄭氏,自古以來,兒子要是成心和父母過不去,父母大多是沒轍的。最終,李家同意了這門婚事。

李穆方死後,才二十歲的鄭氏自願守節。李家老夫妻二人徹底放下那些想法,敬重這個大兒媳,待大孫子也很是上心。十二年過去了,一家人情濃於水,早就分不開了。

鄭氏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小人之意,公婆尚在,不可能分家,李穆川為人正直,肯定會一直養著她們母子。況且,這也快過年了,說這些喪氣話,公婆聽了會想起大兒子,不免又會心裡難過。

鄭氏把小心思都藏到心裡,歡歡喜喜地和肖氏一起備年貨,帶孩子。她現在每天都請求老天保佑、請求死去的李穆方保佑,保佑李穆川的職位能再往上升一升,李二郎能考上功名。二房父子都發達了,她兒子才能沾上光。都是一家人,不相互巴拉提攜,還能指望誰呢。

存了這個心思,鄭氏對二房的孩子們愈發和藹。她沒有閨女,豆娘來的時候,還想過自己養著豆娘。但豆娘大了,養不出多少情義。她還想過把李姝抱過來養著,又怕二弟妹不同意,鬧起來了還是自己吃虧。

鄭氏當然不知道李姝內里是個「老妖怪」,既抱不成,平日里她也很疼愛幾個孩子,她希望二房夫婦能投桃報李,心裡記著她的大郎。

到了二十九這一日,聖上封印,各衙門也封印關門。除了例行值守人員,其餘全部放假回家,直到正月十五過後再開印回衙門。

京兆衙門負責京城治安,過年期間京城不宵禁,治安壓力倍增。是以,衙門裡大大小小婦人官吏們,每隔一天就要去值守。也因為這個原因,二十九封印這一天,李穆方又領回了10兩銀子,100斤雜糧米、五斤豬肉、五斤羊肉、兩隻雞,還有幾幅對聯,是衙門裡的上官劉大人所書。

這麼多東西,李穆川根本拿不了。李承祖在叔父快要下衙的時候,去衙門口等著。守門的老林頭平日與李穆川關係不錯,特意招待李承祖喝了杯熱茶。

待叔侄二人歸家,一家人歡歡喜喜迎接他們。李家年貨本就備得足,雞鴨魚肉樣樣都有,再添這些,盡夠過個好年了!

李穆川告訴家裡人,他年三十要去值守,初一在家。家裡人都習慣了他這當差的規律,只問他回不回來吃年夜飯。李穆川現是家裡頂樑柱,年夜飯沒有他,大伙兒總覺得沒有主心骨。

李穆川請示過劉大人,他要一直值守到酉時結束才能回家。李家人算了算時辰,過了酉時再回家,吃年夜飯也不遲,索性大伙兒中午吃些,夜裡多等一時。

全家人邊吃夜飯邊高興地安排明日的事務,一時張氏笑呵呵逗三郎,一時李姝嘰嘰呱呱撩撥豆娘和麗娘,歡聲笑語透過窗戶傳到外面。路過的行人無不讚歎,李家家風淳樸,老少和睦,此乃興家之兆,以後的日子必定越來越紅火。

※※※※※※※※※※※※※※※※※※※※

小時候過年,家裡就是這樣有氣氛。母親帶著我和姐姐備年貨,等待外出務工的父親回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上一章下一章

裁新衣鄭氏憂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