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七歲齡童語驚四座(下)
「弘晝,那你先背背《三字經》。」康熙還是擔心弘晝把話說滿了,沒了迴旋餘地。心想我先考考簡單的吧,敢說下如此大話,《三字經》應該沒問題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弘晝洋洋洒洒幾千字張口就來。這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
「弘晝,可知道這其中的意思?」「知道。」「那你說說『教之道,貴以專』是什麼意思。」
「孫兒以為,這句話是說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必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教之道,貴以專』,就是必須把整個學習的過程當成一個生命的歷程,必須用一種終生學習的態度來度過在世間的一生,這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
不錯,還有自己的見解,康熙立馬端正態度,看來要增加難度了。「那你學完《三字經》,認為這本書都講了些什麼啊?」康熙用滿語問道。
「孫兒以為從內容來看,它用最簡單的語句,最凝練的方式,把古人所集聚下來的最重要的道德、知識,匯聚在了裡邊。」弘晝用滿語說到這兒,頓了頓,又用蒙語說:「《三字經》共1000多字,自南宋問世以來,已有幾百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經》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是學習漢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啟蒙讀物,即使在我朝,也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功用。」
康熙聽的激動不已,已是走下龍椅,在大殿里快速的走來走去。熟悉他的大臣都知道老爺子有這個一激動或是遇到大事難於決斷時就喜歡急速走動的習慣。看來,今天是異常高興了。隨後康熙又問了些《論語》、《大學》、《中庸》里的問題,在一干王公大臣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弘晝回答得仍是頗有新意。
把康熙興奮得大步上前,一把就把弘晝抱在懷裡,哈哈大笑。「好孫子,你可真是朕的好孫子!」又扭過頭笑著對胤禛說「老四啊,真有你的,不亨不哈的就教了這麼好個兒子出來。」把胤禛問了個瞠目結舌,天啊,我怎麼知道這個小兔崽子什麼時候懂這麼多的。這可叫我怎麼回答。處在興奮當中的康熙這才現胤禛臉上也是一副驚疑不定的表情,頓時大奇,問道:「難道你還不知道弘晝有如此才學?如果不是朕今天的一番考教,你還被蒙在鼓裡?」胤禛見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又實在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好老老實實的說道:「回皇阿瑪的話,兒臣慚愧,平時沒有留心,竟是不知道弘晝是什麼時候學的。」
康熙一聽,忍不住想,好嘛,看來這些個兒子為了皇位,竟是連自己的兒子都顧不上了,老四平時瞧來,做事還算勤懇的了,其他幾個兒子家裡還不知道是什麼光景呢。頓時大怒,冷冷的道:「呵,朕原以為朕這個爺爺做的就夠不好了,孫子長到七歲才見到第一面,卻沒曾想到,你們這些當阿瑪的比朕還不稱職,怕是平時都來關心朕在幹什麼了吧!你們說,朕是該表彰你們孝心可嘉,還是該認為其心可誅?」說道後面已是把所有的兒子罵了進來,老大和老八再也不敢裝聾作啞,趨上前來和胤禛跪在一起。雖然康熙訓的不是上書房大臣張庭玉、馬齊他們,但看見王爺們都跪了,也順勢跪下。更不用說滿屋的宮女太監了,早就黑壓壓的跪了一片,大氣都不敢出。
弘晝今兒個才算見識到了什麼叫伴君如拌虎,剛才還龍顏大悅,滿面春風轉眼就是雷霆之怒。弘晝心想,完了,玩過火了。正在盤算該怎麼收場時,看見他阿瑪一干人等都跪了,再也呆不住了,趕緊從康熙懷裡跳下來。也是康熙有意放手,畢竟胤禛在下面跪著,總不能讓他這個兒子在上面受禮吧。弘晝下來后,沒跪在胤禛身邊,反而跪在了最後,讓正在暴怒中的康熙更是高看了一眼,多少王公大臣在朕的面前都是懼怕不已,要說弘晝現在心裡不害怕康熙是不信的。但正是這樣,才更為難能可貴。試想七歲小孩在受了驚嚇后,還能不亂了分寸,還能如此知禮,心思還能如此縝密,怎能不讓人高看一眼。康熙就很期待這個孫兒接下來還會做些什麼。
只聽弘晝高聲奏:「請皇爺爺暫息雷霆之怒,這並不怪孫兒的父王,都是孫兒自己的主意。」
「哦,是嗎?」康熙來了一絲興趣,這小人兒還挺有孝心嘛,一上來就想把他父王摘乾淨「那你說說看是怎麼回事啊?」「皇爺爺容稟,父王從小就教導孫兒做人要有孝心,孫兒更是謹記在心,不敢忘記。一年前,為了在父王今年的壽辰上給父王一個驚喜,就和府里的鄔先生約好,請他偷偷的教我。平時孫兒有意藏拙,父王一時失察,卻讓孫兒僥倖瞞過。卻沒想到讓皇爺爺誤會了,千錯萬錯都是孫兒的錯,請皇爺爺恕罪。」弘晝心想幸好當時還在病床上時就想到了,如果讓阿瑪看到我大病一場后,就多了一肚子學問,定會追問。為了矇混過關,才私下和鄔思道約好,請他幫忙遮掩。為了讓對阿瑪忠心耿耿的鄔思道答應,弘晝還費了番心思。弘晝先就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關係自己生死的高度,告訴鄔思道說現在還不能告訴他原因,說出來自己就死定了,(為什麼就死定了呢,原因自然是不能說。為什麼不能說呢,因為說出來就死定了。)然後又是勸慰,我這個學問多了也是好事,總不會是禍事吧。鄔思道一想,也對,不管怎麼樣,反正不會有人這樣來害人!如果真的有的話,我情願一來再來。所以,他看弘晝既然有難言之隱,再加上弘晝一副你不答應我就去死的樣子,心裡想,大不了以後多留心一下弘晝,小孩做事總會有蛛絲馬跡的,再慢慢查訪,順藤摸瓜,總會弄清楚的,不必急於一時,就應承了下來。弘晝見他答應了,鬆了一口大氣。因為這位鄔先生最是守信,答應了的事就一定不會翻悔。雖然知道鄔思道難免私下查察,卻是不怕的,不免暗笑,查的出來就怪了。老鄔啊,你幫了我這麼大個忙,我一定會在你臨死的時候告訴你真相的,讓你當個明白鬼。
康熙聽了弘晝這席有理有據的話,心情已經平靜了許多,笑著對眾人說:「都跪著幹什麼,起來,都起來。弘晝你到朕的身邊來。」就在眾人謝恩起身時,康熙又道:「老四,既然這是弘晝的一片孝心,說起來,到是朕錯怪你了。」胤禛還沒站直的身子趕忙又低下:「兒臣不敢當,皇阿瑪這句話真是折殺兒臣了。」恩,看到胤禛不驕不躁,心裡滿意,緩緩的點點頭:「胤禛你辦事勤勉朕是知道的,更難得的是弘晝這麼小就被你調教的如此孝心,朕心甚慰。」見胤禛正要躬身回話,一擺手,示意胤禛不要急,口中又道:「老四,不要急著回話,等朕把話說完,朕雖是皇帝,卻不想做孤家寡人,朕從十五歲親政以來,雖不能說一碗水端平了,但朝廷里的功過是非,朕心裡自然有桿秤,有功的朕是不會吝嗇那一丁點賞賜的,也不會吝嗇幾顆東珠,有過的朕也不會粉飾太平的,也不會因私情而廢了公義,文武百官如此,你們這些個皇子郡王更是如此,立了功,朕難道還會虧待了自己的兒子?犯了錯,就算朕顧念父子親情,有心保全。天上的神明、天下的百姓也是不答應的,可記住了。」老皇帝的話娓娓道來又像是勸戒又像是安慰其中透露出的溫情,讓眾人聽了更是噓噓不已,好一番感慨。
康熙說完,看著正給他捶腿的弘晝,心裡溫暖不已。雖然小手毫無章法,卻把康熙捶的眼角都濕了。雖然康熙很快就掩飾住了,連身邊的太監總管刑年都沒注意到,卻被跟前的弘晝瞧了個真卻。看到真情流露的皇爺爺,弘晝也是感動不已,心裡一酸,眼淚就不爭氣的流了出來。感覺到了的康熙心裡雪亮,這是孫兒心疼他呢,立刻把還沒反應過來的弘晝摟在懷裡,禁不住老淚縱橫,也顧不上會不會在臣子面前失態了。也是在此時,康熙才算是真正喜愛上了這個孫子。開始弘晝只能算是個開心果,說不定過兩天就忘了。
趴在康熙胸前的弘晝聽見康熙壓抑的哽咽聲,分明感到這位遲暮老人的孤獨和寂寞,心裡大是憐惜,以後要好好孝敬皇爺爺,先前的功利心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弘晝的心態悄然的生了變化,過程之快連他自己都沒察覺,這時的他根本不知道他跨過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如果他一直用先前的心態周旋在玩了一輩子帝王權謀的康熙面前的話,用不了兩天,康熙就會看得清清楚楚。早就被一群兒子搞的心煩的康熙要是現連七歲的孫兒弘晝都是抱著利用他的心態接近他的話。傷心之下,可能殺了弘晝的心都有了。他老人家這輩子寵信的人多了,皇太子胤礽從小就被捧在懷裡,還不是說廢就廢了,十三子胤祥被他親許的「吾家千里駒」,一圈禁就是近十年,一個隔代的孫兒又算什麼呢?
等弘晝在成人了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明白過來其中的兇險時,事隔多年,還讓他嚇出了一身冷汗。
兩爺孫鬧了這一出,把底下的胤禛等人弄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康熙畢竟是當了五十年皇帝的,情緒很快就穩定了。也不多說:「今兒朕乏了,你們退下吧。」一聽這話,弘晝順勢就要下來,沒想到康熙又對他說道:「孫兒,今天就留在宮中陪皇爺爺可好?」弘晝看了看胤禛表示自己不能做主。康熙微微一笑「老四,你怎麼說,把兒子交給朕可放心?」「但憑皇阿瑪做主。」「哈,那就讓弘晝陪朕住些日子。」
就這樣,躺在康熙懷裡的弘晝完成了生平第一次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