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遺大投艱
這個於五百萬年前訂立的盟誓條約,時至今日,其地位不僅沒有被絲毫的削弱,反而是得到了數以倍計的加強,其對於「陸人」所產生的影響也是變得越來越大。
睿智的周德功,知道造成這種影響呈現單方面一邊倒局面的原因,不光是由於當年先人們訂立的盟誓條約,所具備的高度的前瞻性的緣故。
我們要知道的一個現實情況是,當一份約定在訂立之後,想要判斷約定所涉及到的哪一方,會是這份約定的最大受益者,所要依據的鑒別條件,其實是很簡單的。
具體判定的方法就是,當條約的內容會對哪一方進行較多的約束,或是哪一方在訂立條約之後更覺得為之安心,則哪一方就是毋庸置疑的此份條約的最大受益者。
那依據這樣的鑒別條件,去審視當年由決定帶領族人走向不同發展道路的先人們,經過慎重商議而訂立下來的盟誓條約,就會發現做為盟誓條約的訂立一方,「海洋人」是這份盟誓條約的最大受益者。
通過盟誓條約的內容,清楚的表明了決定走向大陸去發展的族人們,會放棄除必須的防身武器裝備之外的,所有已經被製造出來的科研設備。
這也意味著,所有可以用於相關裝備研發的科研裝置,也要一同的被留在這片海洋當中。
對於發生在當年的這次族群分化,可以用「心中雖有牽挂,徒是凈身離海」來形容決定走向大陸去發展的「海洋人」。
這些離開族群的「海洋人」,在保留了相關科技知識的記憶同時,卻也進入了一個不知會有多長時間持續的,沒有實際研發和生產科技裝備能力的時期。
周德功用做為一個後人的眼光來看當年的這個情形,真的是覺得在科技方面,自己的這些勇敢無畏的先人們,是經歷一個非常凄慘的艱難時期的。
因為,沒有趁手且對路的裝備可以使用,哪怕只是採集一處地方的礦產原石,進行冶鍊提純以獲取其中的能源,都是做起來異常艱難的一件事情。
更何況在進行科技研發時,是要做大量的針對性的科學實驗,來驗證相關的理論與構想的。
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在沒有成熟的經過驗證,完全是可行的理論,來做為指導具體生產依據的情況下,任你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搞不成任何事情的。
這是所有基於科學研究而進行的相關研發,所必須要經歷的第一步。
這樣的情況,對於有著配套完整,人員齊備的科技研發體系,掌握這片海洋全部科研力量的「離海」而言,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但是,對於離開這片海洋,走向大陸去發展的這些先人們,可就是一件「遺大投艱」的,堪稱是「天荊地棘」的難事了。
在科研方面,他們當時所處的境遇,真的是一窮二白的一個情況。
他們沒有相關的可以用於科學實驗的儀器設備,對於開展實驗所需的一切設備,都是要從零來開始進行製造的。
這對於當時很多剛剛走上大陸,為了心中所存的對於未來的暢想,而決心要與方方面面的困難進行抗爭的族人們來講,是絕對難以接受的事情。
在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選擇了平靜的接受這個現實,而努力的去進行科研能力方面的積累。
哪怕是有了一點點的累積,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為之高興的事情。
既然選擇了離開自己生存的「舒適區」,那在面對什麼樣的局面是,都是能夠為自己所承受的。
這是絕大多數追隨自己的首領,堅定的走向大陸的族人們的想法。
但是,事情並不總是存在一個方面的。
在這些人會如此來理解並接受自己遇到的,在重新建立起科技力量的過程中的困難時,也有著另外的一部分人是不這麼去看待這個問題的。
他們覺得既然是族群的高層,通過盟誓條約來限定走向大陸去發展的族人了,那不如就按照盟誓條約的相關內容,放棄自己所具有的科技能力。
既然,已經是到大陸去重新開拓生存的空間,開始進行與之前不一樣的生活,那就不如徹底的放下曾經的過往,輕裝簡從的投入到新的環境中。
這部分人覺得既然要做生活在大陸上的人了,就不要再去記掛著曾經在這片海洋里度過的時光了。
「族群已經是分化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這樣的分化,並不意味著曾經是一個族群的「海洋人」,從此就真的是分裂了。
讓科技力量徹底的留在這片海洋里,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嗎?」
這就是他們這部分人的真實心理寫照,細細品味之下,確實是很有些意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