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可征服的城市(下)

第十三章 不可征服的城市(下)

尚志的失守,意味著哈爾濱已經毫無防禦縱深可言,再加上布瓊尼的包抄部隊已經向哈爾濱以南的扶余、德惠等地逼近,一個雙重包圍圈眼看即將形成。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意圖已經很明確,要讓布瓊尼和羅科索夫斯基形成兩個包圍圈,同時包圍哈爾濱和長春,不僅切斷這兩個城市與遼寧的聯繫,還要切斷這兩個城市之間的聯繫。7月12日,扶余這個交通要道已經處在布瓊尼炮兵的射程之內,從長春運往哈爾濱的補給物資隨時有完全切斷的危險。如果鐵路被切斷,哈爾濱只能依靠扶余以東的一條簡易公路獲得補給,而隨著羅科索夫斯基迂迴部隊的推進,長春自身的補給也出現了問題。布瓊尼和羅科索夫斯基的裝甲部隊分別在大慶-長春鐵路線和吉林-長春公路線上猛衝猛打,陳興潤終於意識到,要同時把這兩支部隊阻擋在長春外圍是不可能的。當天晚上,他打電話請示總參謀長邢楠,要求放棄長春外圍的一切據點,集中兵力據守長春環城公路,把希望寄托在城市陣地戰上。但是邢楠害怕長春與哈爾濱的鐵路、公路被截斷,堅決不同意陳興潤撤退,兩人在電話中爆發了激烈爭吵。最後,雙方達成了妥協:陳興潤可以撤出長春外圍的一切據點,但是必須保證長春到哈爾濱的鐵路安全,反坦克炮、摩托化步兵必須優先照顧這條鐵路。陳興潤深深的清楚,長春和哈爾濱的防禦體系已經支離破碎,現在所能做的無非是盡量推遲這兩座城市的失守而已,戰鬥會打的非常艱苦,或許沒有人能夠成功突圍。在電話交談結束的時候,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軍動情的說道:「請最高統帥部放心,我絕不是失敗主義者,更不會貪生怕死,我會竭力戰鬥到最後一刻。或許松花江集團軍群全部陣亡也無法阻擋法西斯匪徒,但我們畢竟可以問心無愧,為後方組織防禦贏得更多時間。」

7月13日,長春守軍開始主動放棄外圍陣地,向長春周圍15公里半徑的城市陣地收縮。這時,蘇軍內部關於下一步進攻的計劃又發生了爭論,羅科索夫斯基認為應當趁勢進攻,直取長春,趕在長春守軍沒有來得及完成防禦部署的時候就予以殲滅;布瓊尼卻認為應該穩紮穩打,等待後續的步兵趕上鞏固陣地,並首先切斷長春與哈爾濱的聯繫,防止哈爾濱守軍撤往長春。事實上,陳興潤的確想過把第13集團軍、第17集團軍和第22集團軍撤出哈爾濱周圍區域,統一部署到長春周圍,這樣或許有一線希望守住長春;但是,最高統帥部不會允許放棄哈爾濱,而且在蘇軍的空中優勢之下,哈爾濱守軍也很難全身而退。如果哈爾濱周圍的3個集團軍真的要撤退到長安,必須經過200多公里長的鐵路線,這條鐵路已經被蘇聯空軍炸的殘缺不全,而且隨時可能被蘇軍坦克切斷。在中**隊撤退的時候,蘇聯三個方面軍可以輕而易舉地跟蹤追擊,狠狠打擊對方暴露的側翼和後衛部隊,這樣一場撤退很可能演變為一場大潰逃。出於以上種種考慮,陳興潤沒有命令哈爾濱守軍撤退,這兩座城市必須一起戰鬥,一起經受槍林彈雨,即使化為廢墟也要昂首挺胸的站在一起。

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權衡了各種作戰方案,認為羅科索夫斯基的方案更有戰略眼光——長春和哈爾濱之間的聯繫已經沒有必要去切斷了,這兩座城市已經岌岌可危,現在蘇軍完全可以把它們一口吃掉!朱可夫最擔心的是長春守軍突然向南撤退,衝出蘇軍為他們設好的包圍圈,這樣將給以後的作戰帶來更大的麻煩。在7月14日的蘇聯最高統帥部作戰會議上,他對斯大林說:「如果能夠通過哈爾濱-長春戰役,將敵松花江集團軍群的主力全部解決,無疑是東北戰局最好的結果。時機稍縱即逝,千萬不要給敵軍逃跑的機會,我們的裝甲前鋒必須以最快速度在長春背後形成合圍,然後再考慮如何消滅包圍圈中的敵人。」於是,羅科索夫斯基和布瓊尼接到了直接進攻長春,並在長春南郊合上包圍圈的命令。由於松花江集團軍群的主力已經退縮到哈爾濱、長春兩座孤零零的城市裡,附近的廣闊平原只剩下地雷和反坦克塹壕能夠阻擋蘇軍前進,此外就是扛著反坦克槍和槍榴彈的民兵了。中國民兵的大無畏精神給蘇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可以耐心的趴在路邊的水溝里十幾個小時紋絲不動,連偵察兵都無法發現他們;只是等到蘇軍坦克的身影出現時,他們就會突然發射一枚槍榴彈,或者縱身而起投出幾枚燃燒瓶,在坦克縱隊中造成嚴重的混亂。當然,所有埋伏的民兵都無一例外的被殺死,有的人即使被捉住了也不肯屈服,想盡一切機會奪取蘇軍的槍支之後逃跑,最後蘇軍不得不處決他們抓到的一切民兵戰俘。7月16日下午,羅科索夫斯基的坦克前鋒抵達了長春以南15公里的環城公路邊緣,24小時以後,布瓊尼的坦克前鋒也抵達了那裡,兩支不同的方面軍終於實現了會師。這次包圍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中國正規部隊,因此損失很小,但中國民兵的勇敢在所有蘇軍士兵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如果長春和哈爾濱的每一個中國士兵都這樣頑強的抵抗,蘇軍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征服這兩座城市?征服中國,是否只是一個來自天邊的幻影?

在長春被合圍之前,最後一批坦克和火炮通過鐵路被送到了長春,現在松花江集團軍群大約還擁有80輛光永式坦克、110輛27式坦克、250輛20式坦克和200門自行火炮,其中約有60%部署在哈爾濱,40%部署在長春。雖然這些坦克在數量上遠遠遜色於蘇軍(蘇聯三個方面軍累計擁有約1500輛坦克,自行火炮則接近1000門),但是如果能夠集中使用在關鍵部位,形成重點突破,還是可以撕開蘇軍戰線的。第13集團軍司令靳成亮就曾經建議,把所有的坦克集結為一到兩個突擊集團,對蘇軍某些薄弱的突出部進行鉗型攻勢,爭取擊潰蘇軍幾個步兵師、重創一兩個坦克師,整個東北戰場的局勢有望得到緩解,士氣也將大大增加。然而年老的陳興潤大將不明白裝甲兵力必須集中、機動使用的道理,反而堅持陣地防禦的原則,把坦克作為固定的防禦炮台使用,寧可讓它們作為城市巷戰的支撐點,也不願意用它們向敵軍發動反突擊。當然,由於蘇聯佔據著絕對的制空權,即使真的發動一場裝甲反突擊,恐怕也會在幾個小時內被蘇軍強擊機遏制。即使裝甲反突擊能夠取得勝利,殲滅幾個蘇軍步兵師,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東北戰場的不利局面。戰鬥進行到這個地步,連陳卓群總統都已經意識到,哈爾濱和長春已經守不住了,此後的城防戰鬥無非是為瀋陽、遼東半島和華北地區的防禦爭取更多時間而已。

哈爾濱和長春的攻城戰,此後又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其慘烈程度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100多平方公里的哈爾濱市區完全被火光覆蓋,熊熊大火焚燒了一個又一個街區,從北郊的松花江畔到南郊的平房區,到處躺著殘缺不全的屍體和被炸毀的坦克殘骸。為了奪取這座不屈的城市,蘇軍甚至不惜違反日內瓦公約,令人髮指的使用了窒息性毒氣,但即使是毒氣也無法摧毀哈爾濱軍民的抵抗意志。由於補給線路被切斷,哈爾濱和長春的每一支部隊都陷入了彈盡糧絕的窘境,城內的兵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彈藥,直到被蘇軍飛機炸的粉碎。最後殘存的中國士兵們完全依靠刺刀、燃燒瓶和手榴彈與蘇軍在每一條街道、每一間房屋展開爭奪,當T-34坦克的炮口已經對準他們的時候,他們仍然從容不迫地扔出一個又一個燃燒瓶,直到最後一息。陳興潤提出的口號是「有一牆守一牆,有一房守一房,有一溝守一溝」!松花江集團軍群剩餘的坦克成為了防禦樞紐,一輛光永式坦克足以控制一個十字路口,20式坦克則在小巷中充當著移動街壘,給蘇軍步兵造成極大打擊。在付出了6萬多人傷亡的代價之後,蘇軍終於將雙頭鷹軍旗插上了哈爾濱市政府大廈,此後又將同樣的軍旗插在了長春城頭。同一天,中國最高統帥部宣布為哈爾濱和長春的陷落默哀一天,並授予這兩座城市「頑強守備的英雄城市」稱號!

是的,法西斯匪徒暫時佔領了兩座城市,但他們永遠不能征服英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共和國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共和國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不可征服的城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