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爭,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十二章 戰爭,揮之不去的陰影

聽證會結束之後,我以為會立即安排新的工作了,因此向國家安全顧問盧浩軒打了兩份報告,要求調到外交或情報崗位上去,得到的回復卻是「先休息幾天,然後有更重要的任務」。5月7日,我從報紙上看到了《陸軍機械化建設撥款法》在參議院全院大會上獲得通過,並很快經過共和國總統陳卓群簽署,成為正式法律。我為中國在加強軍備方面作出的努力感到由衷高興,同時我仍然在思考一個解不開的謎:戰爭究竟是可以避免的,還是不可以避免的?如果可以避免,應該怎麼避免?如果不可以避免,那麼誰應該為戰爭負責?

我的雙親在上次世界大戰最後的硝煙中死在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炮火之下,這不僅僅使我痛恨日本人的侵略擴張,更使我痛恨一切侵略戰爭,這痛恨來自我靈魂深處!無論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多麼無懈可擊的借口,都不能成為戰爭狂人使用武力的借口。如果他們一定要發動戰爭,那麼他們無休止的擴張**一定會把他們拉下深淵,無論他們在戰爭的開始階段多麼耀武揚威,最終都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堅信,無論是德國、日本還是蘇聯,這些看起來生機勃勃、前途無量的軸心國,都不可能讓全世界匍匐在腳下,都不可能奴役全體熱愛和平與自由的人民。是的,我再也不想回軍隊,再也不想當軍官了;這與其說是因為我更喜歡外交,倒不如說是因為我討厭戰爭。當我為指揮員擬訂坦克突擊方案,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撰寫關於裝甲兵建設的報告時,我不得不說,我根本不希望這些東西成為現實。我根本不希望看到強大的裝甲兵、摩托化的步兵、無處不在的戰術空軍真的在廣闊的原野上互相屠殺,每當我夢見機械化戰爭製造的大片焦土、化為廢墟的城市和無數死屍時,我就恨不得時光倒流200年,回到發展停滯卻保持和平的18世紀去。在那個時代,沒有世界戰爭,沒有戰勝國和戰敗國,沒有那些能在一瞬間毀掉無數人生命的殺人武器。現在人們把我視為機械化戰爭理論的鼓吹者,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理解我真實的內心——我寧可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自甘墮落,也不願在一個戰爭的時代享受光輝。

戰爭永遠是可惡、可卑的,發動戰爭的人是可憎、可憐的,然而世界上只有戰爭才能消滅戰爭。既然德國、蘇聯和日本已經喪心病狂地勾結了起來,要將亞歐大陸從西到東都置於他們的鐵蹄之下,奪走我們心愛的一切,那麼除了拿起武器,再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軸心國一旦把戰爭強加給我們,我們的目的就不僅僅是挫敗他們的侵略,還要徹底粉碎他們發動戰爭的能力,粉碎他們征服世界的夢想,粉碎他們的一切軍隊、一切後備部隊、一切兵工廠乃至一切工業體系,一直打到他們統治的中心去,確保人類再也不會陷入軍國主義的恐怖陰影之中。我敢確信,只要軸心國發動戰爭,那麼戰爭就必然以軸心國的完全毀滅告終!柏林、莫斯科、東京,這些征服者的首都,世界的「軸心」,必然會從征服者淪落為被征服者,或許在它們的街道上也會踏上中國士兵的腳印。

世界近代史真是悲慘凄涼,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屠殺和暴政、侵略和遠征。1909-1913年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沒有散盡,竟然又出現了三個新的戰爭策源地,每一個都比上次世界大戰時的策源地更強大。中國是上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靠著堅韌頑強的意志重新強大了起來,避免了被瓜分、衰落亡國的命運(當然,也要感謝美英的幫助),雖然喪失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但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用一場侵略戰爭奪回這些領土;恰恰相反,中國只維持了一支適中的軍隊,並用這支軍隊保衛自己的本土,從來沒有制訂過入侵他國的計劃。中國的陸軍(包括陸軍航空兵)雖然有267萬之眾,但考慮到中國漫長的國境線和遼闊的國土,這些兵力甚至還是不夠的,蘇聯、德國的陸軍規模都超過了這個數字。中國雖然有強大的技術和工業能力,而且的確研製出了許多先進設備,但中國從來沒有打算進行一場軍備競賽,從來不曾把任何鄰國設為假想敵。只是到了1933年,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全世界的時候,中國才開始認真進行陸軍機械化建設,並且考慮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事實很清楚,我們已經陷入蘇聯與日本的夾擊當中,如果再得不到美國的幫助,勝利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英國和法國的綏靖政策,應該對戰爭負最大的責任。1924年希特勒通過「啤酒館政變」上台後,英法從來沒有試圖推翻他,甚至沒有以任何政治手段削弱他的統治,坐看他恢復義務兵役制,加強軍備,佔領萊茵蘭非軍事區……1930年,希特勒第一次提出對奧地利的領土要求時,懦弱的英國居然宣稱「尊重奧地利人民自己的選擇」,法國雖然握有百萬大軍,卻不曾向德國發出一顆子彈,甚至在德國武力吞併奧地利之後都沒有提出抗議,這真是世界歷史上最奇怪的滑稽劇。奧地利之後是捷克,捷克之後將是波蘭,等到波蘭滅亡之後,驕傲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你們就等著品嘗自己一手造成的苦果吧。當希特勒的坦克和轟炸機像潮水一般向你們的國土傾泄而來之時,你們將如何應對呢?

蘇聯和德國結成軍事同盟,是20世紀最大的歷史悲劇。我始終不理解,協約國是怎麼把蘇聯逼到了德國那條戰線上?雖然蘇聯和德國都是國家社會主義政權,都擁有強烈的擴張**,但它們的利益衝突遠遠大於共同點,希特勒對斯拉夫人是非常鄙視的,斯大林也不怎麼欣賞德國人;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東歐的勢力範圍有不少重合的地方,本來是引起兩國衝突的根源,協約國卻硬是通過《凡爾賽和約》把蘇聯踢進了軸心國的行列。《凡爾賽和約》為了照顧所謂「民族自決」的原則,竟然不顧戰勝國蘇聯的利益,硬是把波蘭、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領土中挖了出來(這些土地在世界大戰時被德國佔領),蘇聯雖然贏得了世界大戰,感覺卻比戰敗國還要窩囊。於是,希特勒就有了引誘蘇聯的誘餌——把波蘭東部、芬蘭東部、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乃至土耳其的黑海海峽都划做蘇聯的勢力範圍,給蘇聯保留通向北海和地中海的出海口,這雖然不能滿足蘇聯全部的領土要求,但至少可以滿足一大半。希特勒居然還通過高超的外交手腕,把蘇聯的注意力轉向了東方,鼓吹「歐洲是德國的,亞洲是蘇聯的」,企圖把中國變成蘇聯擴張野心的下一個犧牲品。天知道蘇聯和德國的同盟能夠保持多久,不過看樣子能夠保持到德國擊敗英國、法國的那一天。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德國,將很可能席捲歐洲大陸,還能夠在英國本土和北非登陸,甚至一直打到中東,到那個時候,蘇聯就失去利用價值了。問題在於,中國能夠支撐到德國與蘇聯反目的那一天嗎?誰也不知道蘇聯的軍力究竟有多強大,這是一個謎。如果蘇聯進攻中國,中國到底要付出多大犧牲,也是一個謎。

日本這個軸心國里的小夥伴,雖然也是上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卻一向和美國、英國不和。佔領了朝鮮、琉球,日本的戰略縱深擴大了許多,其本土缺乏的資源也可以從蘇聯進口,工業發展速度很快。雖然日本陸軍實力遠不如德國、蘇聯,但也是有一定機械化水平的,可以作為軸心國的一支輔助力量。日本的大部分國力都消耗在了海軍上,從1914年到1933年,他們每年都要製造一到兩艘戰列艦或航空母艦,這使他們的海軍規模一直領先於中國。中國的海軍不能說弱小,但航空母艦數量太少,和日本海軍是4比12的差距,2萬噸以上的戰列艦也只有6艘。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到一個和中國一樣對發展海軍漫不經心的大國,那隻能是美國,但美國有兩個大洋阻隔,遠離它的一切敵人,中國卻時刻面臨著日本海軍的威脅。當然,一旦戰爭爆發,中國的旅順、青島、上海、杭州、泉州、廣州等大型船塢隨時都可以製造3萬到7萬噸級的超大型戰鬥艦船,加上中小型艦船,估計每年可以有300萬到600萬噸位的船隻下水。可是如果日本發動突然襲擊,那麼至少在戰爭初期階段,我們的海軍將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何況我們的軍費還只有1/4能用來供給海軍。

雖然我沒有掌握什麼機密情報,但即使根據新聞也可以推測,一旦戰爭爆發,美國將站在軸心國的對立面,並最終成為摧毀軸心國的重要力量。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是非常可怕的,比目前的德國和中國還要高出一截,比日本更是遠遠超過,只是不知道和蘇聯相比如何(後來事實證明美國的工業能力比蘇聯強);我不知道這個工業巨人能不能一手支援英法,一手支援中國,幫助我們這兩個大國在歐亞大陸的兩端誓死抗擊軸心國。如果中國和英法陷入困境,美國是肯定會參戰的,組成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的偉大聯合陣線,從陸地、海洋和天空的每一個角落打擊軸心國,抵消他們在戰爭初期的優勢。中國的人力和工業能力可以單獨對付日本或蘇聯,但要同時對付兩個就差了些,加上美國的援助就可以應對自如了。我現在唯一期望的是,軸心國能夠盡量延緩發動戰爭的時間,國內的「和平主義者」也能夠暫時閉上嘴,只要給我們三到五年的備戰期,中國就可以脫離危險了。

我們的願望永遠是美好的,但不知道這樣美好的願望能夠實現多少。5月10日,國家安全顧問盧浩軒再次把我召到了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樓,這次交給我的卻是一個索然無味的任務,我幾乎不知道是該哈哈大笑,還是應該苦笑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共和國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共和國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戰爭,揮之不去的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