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昆同志二三事——紀念尚昆同志誕辰一百周年
楊尚昆同志二三事
——紀念尚昆同志誕辰一百周年
我是通過張愛萍同志認識尚昆同志的。
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都是老一輩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但由於他們平易近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習慣,我長期稱他們為同志。直到後期才改稱張愛萍同志為張老。
我和尚昆同志接觸的次數不多,但有幾件事印象很深。
支持我們當出版家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川版書曾有過一段「輝煌」時期,在全國頗有影響。1986年,在參加全國書展期間,我們在北京舉辦了川版書書展。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參觀了書展並參加了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我代表四川出版總社做了彙報。其中談到我們的指導思想: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也不做出版官。這是著名詩人馮至對四川人民出版社稱讚的話,我們接過這個話,把它作為出版社的座右銘。當時,頗有一些非議,認為我們思想保守,不敢言「商」,落後於時代。其實,我們並不忽視經濟效益,而且還總結了幾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方。該賺就賺,該賠就賠。賺,是薄利多銷,不是越多越好。賠,是能不賠就不賠,能少賠就不多賠。統一核算,以贏補虧。按這個原則,我們不僅出了許多好書,修了職工宿舍,還蓋了十二層高的辦公大樓,這在當時的出版界是少有的。
尚昆同志在座談會上講了話。他充分肯定了我們要「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也不做出版官」的奮鬥目標。他說,書籍不同於一般商品,它既有商品的屬性在市場流通,又有意識形態的屬性能影響人的思想,不能因單純追求利潤而出壞書。
聽了尚昆同志的講話,出版社的同志堅定了信心。當時,在全國出版界,有的主張「既當出版商又當出版家」,有的主張「先當出版商后當出版家」。為避免無謂的爭論,不搞文字遊戲,我們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事實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
主張演川劇折子戲《滾燈》
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都關心川劇的振興。
無論是川劇團到北京演出,還是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到成都、重慶視察,他們都愛看川劇。
1985年,川劇晉京演出,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看了《巴山秀才》《綉襦記》《〈丑公公〉和〈八郎回營〉》三場演出。在會見十三位川劇老藝人時,尚昆同志問川劇名丑陳全波:「你還演《滾燈》嗎?」
陳全波答:「年紀大了,體力不行。」
尚昆同志說:「可以教學生嘛!」
「文革」期間,所有戲曲的傳統劇目被定為「封」(即封建主義)遭禁演。粉碎「四人幫」以後,1978年,小平同志在成都看了川劇的傳統折子戲,新華社向全國發了消息,這才解凍。但思想解放有個過程,有時心有餘悸。文化部門有位同志趁機問:「有人擔心這個戲的內容……」
尚昆同志笑了,他說:「舊社會的公子哥兒,吃喝嫖賭的不少。老婆反對,給予處罰,有什麼不可以?」
這以後,《滾燈》上演,在國內外大受歡迎。
懂不懂「吃雷」?
「三三一」慘案,是1927年地方軍閥與國民黨反動派勾結,鎮壓人民群眾反對英帝國主義炮轟南京而製造的血案。1987年,重慶舉行「三三一」慘案六十周年紀念會,我知道尚昆同志將出席這次會議。
我也去重慶出席這次會議。途經大足縣,我們參觀了著名的大足石刻。郭縣長為我們做了解說,並托我把新出版的畫冊《大足石刻》送給尚昆同志。
在重慶,我陪尚昆同志看了川劇。
我對尚昆同志說:「大足縣的郭縣長托我送一本《大足石刻》畫冊給您。」
尚昆同志說:「我已經有了,你留著吧!」
「不行,」我趕緊說,「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我不交給您,人家會說我『吃雷』了。」
一聽家鄉土話「吃雷」,尚昆同志哈哈大笑。
「我很久沒有聽見『吃雷』這個話了。」尚昆同志說,並問他身邊從北京來的同志:「你們知道什麼叫『吃雷』嗎?」
身邊的同志沒有人知道。
尚昆同志說:「這是我們家鄉的話,它是說這個人膽子大,大得連『雷』都敢吃!」他又爽朗地笑了。
我雖是四川人,過去只知道「吃雷」是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即四川話「打來吃起」。尚昆同志的解釋,讓我知道了它更準確、更風趣的含義。
2007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