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別稱
古代學校的別稱
周時期的學制:朝廷有國學(高等教育性質---大學---辟雍、東序、成均、上庠;初等小學性質)鄉學(鄉校、州序、黨庠、閭塾)這些學校中辟雍是皇帝承師問道之處,與泮宮類似。東序為習武之地;成均為習樂之所;上庠為學書之所。這是分科教學。國學中的小學主要接納的是皇族的孩子,入學資格等級名份為入學的首要條件。王太子8歲時入小學15歲進入小學,學製為9年。
漢代:太學(鴻都門學、宮邸學、邸第學)、地方官學(郡國學)
隋唐:儒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專科學校(律學、算學、書學、崇玄學、醫學、獸醫學、天文學、音樂學、工藝學)、地方官學(府學、州學、縣學)
宋元明清:中央官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武學、畫學、回回國子學、四譯館、俄羅斯學堂)、地方官學(府學、州學、軍學、監學、縣學、社學、衛學)。
(社學:古代地方官學的一種。元代首創,各縣村莊一般50家為一社,每社立學校一所。擇通曉經書者為師,利用農閑空隙時間,使子弟入學。明承元制,農村普設社學。)
古代私學名稱:高等私學(精舍、精廬),初等私學(書館、學館,村學、村塾、冬學,坐館、教館、家塾、私塾、義學、義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