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次看《中華再起》時,驚嘆間有種覺悟:原來是可以這樣寫的,原來是有可能將自己的空想變成文字與其他人分享的,於是便有了自已也來動手的念頭。
歷史在必然性與偶然性這間抉擇前進,它絕不會因某個人或某個集團到達更古老的世界而有決定性的改變,古老中華帝國的命運理應是按照它自已的慣性向前賓士,直到遇到一個巨大的無法逾越的障礙才會「漸」成窮弩之末直至最終潰然倒塌,於是中華民族才會浴火重生,於是才會誕生「新中國」。所以架空的歷史小說必須選擇在一個階級鬥爭、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滿清末年不吝是一個極佳的選擇,無論正史或野史資料都比較全面翔實,而且對出現的歷史人物,如今的讀者都比較熟悉,易於接受,但已經有「中華楊」等高手專美於前,自愧不如的我只能選擇另外一個時代,當然也是我比較感興趣和相對較熟悉的年代。
於是便選擇了1644年的中國。這一年,農曆稱「甲申年」;這一年,中華大地風雲突變、波濤疊起;這一年,中華民族的階級搏鬥和民族征戰經過三十多年的內外交迫后都達到了歷史最**;這一年,李自成統率的農民起義軍先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北京明王朝,然而不久就有了吳三桂降清,再不久就有了滿清韃子進關入主中原等任何中國人都不應忘記的亡國慘劇。也是這一年,克倫威爾在馬斯頓草原的傍晚擊潰了英王威廉,世界近代史正在翻開新的篇章;也是這一年,伽利略與牛頓分別在兩年前去世和誕生;也是這一年,帕斯卡在前年創製了機械計算機(加法器),托利拆利在去年發現了水銀氣壓計原理,而人類要想使用惠更斯發明的擺鐘還要十二年(多漫長)。歷史的變革必然來自這樣一個大動蕩的時期,於是我選擇了這一年。
當代一位歷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過去絕大多數史家製作的鏡子里,侏儒們被拔高了,堅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擠出了鏡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鏡。」回顧明末清初的那段歷史,我深有同感,如果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歌功頌德的如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鄭成功等人真的那般偉大,那麼他們理應有能力重拾華夏河山,成為「中興將相」,何至於連半壁江南都不得保,最後以至於亡國敗家呢?
非常開心能與看到本文的朋友分享以後的文章,因為寫文章的水平的確很差,所以有板磚的請使勁拍。最後還要說一點,「架空歷史小說」絕對屬於意淫小說,其本質同武俠、科幻、偵探小說甚至**小說一樣是為滿足特定讀者圈需求而產生的,如果要強迫它有些現實意義,只能這樣說,此類小說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比起如「還珠」、「流星」之類的留著鞭子或扮頹廢的蠅頭小楷也許更能令時下的年輕人知道什麼才是「火熱的青春」和「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