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關心糧食
十九年秋旬中,康熙皇帝帶著皇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至京郊皇莊,察看當年秋收情況。(www.lvsexs.comeng.com)
康熙本是分不清小麥和水稻的現代農盲,農耕種植一概不通,曾經只養過一盆仙人球防輻『射』。然而自從康熙作了國君,心中惦記民生后,糧食問題須得時刻關心。
那年月里,廣大老百姓最基本的訴求僅是吃飽穿暖,甚或南方戰『亂』一帶,只要能不被役使到前線打仗,再苦再窮的人們也願意苟活下去。正因生存是基本前提、是所有思想、理念的載體,康熙稍有閑暇時,便勤奮鑽研《齊民要術》、《陳敷農書》、《農政等農書,惡補貧乏的農業知識。
在皇宮裡康熙也有一塊菜地,春天的時候曾親手播種一畦小麥,半壟青菜。後來朝政繁忙,康熙皇帝早把這茬忘腦後去了。前一陣子,顧總管特意去稟了康熙,「皇上,今年圭園裡種的麥子熟了,您要親自收麥么?」
當時康熙正在看江蘇的奏摺,心情抑鬱。就到連日持續的大暴雨,不僅淹沒了許多城鎮,也淹沒了大量農田,不止是當年糧食顆粒無收,連帶次年的收成,也岌岌危矣。
康熙皇帝聽說大內皇宮裡的菜地,也快秋收的消息,立刻惦記起土地產量來。康熙忙問顧總管:「……今年的收成,照比去年如何?」
顧總管回答:「……今年京城有些乾旱,奴才派人專門守著,時常挑井水灌溉。……一畝上田,估計出產二百擔……。」
康熙接著又問,「……若是在民間如何?」
顧總管講,「……畢竟不象宮裡,且,精耕細作,……出息大約還要少些。」
康熙便命人去詢戶部官員來問話,事關糧食的問題,朝廷在統籌許可權上劃歸了戶部管理。就到由戶部統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豈料戶部官員至南書房見駕后,康熙直接問幾位下屬,「……你自己家的田地里的收成如何?今年有多少擔糧食?」堂官老爺們面面相覷,譬如戶部左侍郎達都也是沉默無聲。後來戶部尚書梁清標倒回了一句,「……賣了幾百兩銀。」戶部尚書伊桑阿心裡暗自嘀咕,田產放租的租息和收成,向來是由大太太去『操』心的。
康熙只得又研究了關於田地糧名的設置,戶部內部在辦理政務上,竟是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共總有十四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雲南、貴州、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劃分並不精細,也不突顯專業。
康熙長嘆一聲,這些個會讀寫之乎者也,會考進士及第的老爺們,恐怕和皇帝一樣只會吃米飯,連大小麥都分不清,若分管農事都不能專業對口,可怎生是好。康熙立馬下了旨意,增設一個農業部,專管農業推廣、耕種、灌溉等事務。該部首要任務,就是調查各省司主要的糧食品種與產量,並配合江蘇省開展明年的春種搶耕。
是夜,康熙手裡捧著一冊《金薯傳習錄》,看得津津有味。
萬曆初年,西班牙船隊征服了菲律賓群島。福建以其船行地近的便利,大批閩商前往呂宋,和西班牙人做生意,大量販賣生絲、棉布、陶瓷等**商品,商販達數萬人。西班牙人不僅帶來了滾滾銀幣,還有原產於美洲的一些農作物。因為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諸島后,紅夷人常有糧米匱乏的問題,於是大規模推廣番薯的種植。到萬曆二十一年,這種開著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呂宋已經是被山蔓野。當地土著隨地掘取,並與穀物同食。
番薯極易引種,尺許薯藤便能夠隨栽隨活。但是西班牙人「珍其種,不與**人。」有一名福建商人陳振龍,把番薯藤編入藤籃后,帶回了**,並在家鄉福建大力推廣種植。
番薯淺埋土中,不計土質,風雨不侵,兼抗乾旱,而且產量極高。上等土地一畝可收萬餘斤,中等田地約收七八千斤,下等粗地約收五六千斤……。及至康熙初年,浙江溫州、廣東『潮』汕等地也有種植番薯。
康熙仔細看了書冊扉頁有關記載,陳振龍乃是前明萬曆年秀才。該書已經過一次翻刻,付梓者為陳氏第四代,陳經綸之孫陳以柱。
……
其實本章為139,上一章為140。調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