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風波

第三百五十三章 風波

燕軍的中軍大帳,沉默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

昨夜一場大敗,在場的將領都是上了戰場的,但除了倒霉點被徐輝祖帶兵堵個正著的李斌,其他人身上都沒見什麼傷,連帶兵步卒強行渡河的先鋒丘福都周身完好,只是看在場將領們的表情,幾乎沒人為此感到慶幸,都是實打實的陰沉。

事實上今早收兵回營后,這種長久以來積累的壓抑情緒就爆發了,雖然沒有將領鬧事,但朱棣和顧懷都敏銳地覺察到了大軍的氣氛有所轉變,這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清點完戰損后,朱棣就把將領們都叫進了大帳,準備搞搞戰後總結和下一次的戰前動員。

沒辦法,行軍打仗不是郊遊,人心不齊,那是要出大問題的,現在燕軍的氛圍,是個人都能感覺不對,此刻大帳里親近些的將領都在對眼色,不知道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朱棣清了清嗓子:「昨夜一戰,是俺疏忽了,只是徐輝祖運糧運得太巧了些,非戰之罪,若是重整大軍再戰一場,未必就...」

這就是要給個說法了,主帥也不是好當的,打了勝仗自然受手底下將領們的仰視和讚美,但打了敗仗,不說點好話這事兒怎麼能過得去?只是朱棣還以為這次和以前一樣,承認自己的失誤,肯定對方的運氣,然後重申下一次必勝的宗旨,這事兒就這麼糊弄過去了,但今天...將領們顯然不打算給他這個面子。

要知道他們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朱棣起兵造反的,長久以來他們一直背負著反賊的罪名,拿著自己的腦袋去拚命,雖然不可否認是為了自己的前程,但說到底除了燕王府最初那批人,其他的將領還不是因為朱棣帶給了他們很多勝利,才慢慢聚過來的?但隨著戰事的發展,接近四年的靖難,再蠢的將領也能看出來了,勝利似乎還是很遙遠,甚至可以說是遠到幾乎無法觸碰。

這次孤注一擲的出征,在德州時就有很多將領反對,因為這實在太過冒險,用玩命來形容都有些不足,只是礙於朱棣威嚴,他們才沒敢出聲阻攔,如今說好的直撲京城,卻連京城的郊區都還沒看到,就遭遇這等大敗,他們心底積累的憤怒怎麼可能不爆發?

掉腦袋的事情,是絕對不能馬虎的,至少要討個說法,很顯然朱棣這一番稀里糊塗的說辭今天是糊弄不過去了,幾個將領對了對眼神,最後是當初在北平給朱棣通風報信的張信站了出來:

「王爺,此地前路被攔,後路被斷,實乃絕境,如今又遇此大敗,不如...不如另尋他處紮營如何?」

有人開口了,其他人膽子也大了起來,又一個將領出了聲:「就是啊王爺,昨夜稀里糊塗就輸了,這地兒風水是真不行,咱們去別處打勝算怕是還要高些。」

「殿下,不如渡睢河重新紮營如何?只要甩掉身後的徐輝祖,到時候盛庸還不是任咱們拿捏?」.

「就是就是...」

要求移營的聲音此起彼伏,朱棣冷眼看了半晌,總算是看明白了,什麼另尋他處作戰,這些將領的心思說白了就是要勸他變相撤退。

說起來這次的南下突襲是他和顧懷兩個人議定的,為防消息走漏,確實一開始沒告訴其他將領,直到出發前一天才匆匆傳下軍令,那時就有許多將領神色不對了,畢竟在他們看來如今燕軍在正面戰場還握有優勢,實在犯不著用這種搏命的方法直奔京城--就算耗下去贏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又怎樣?總好過把全副身家押在一仗上,而且贏的可能性看起來幾乎不存在。

其實說實話,朱棣心裡也有些七上八下,在德州時用行軍地圖拉出一條直奔京城的線,看起來都是那麼驚心動魄,這一路不知道要遇到多少老冤家,多少車匪路霸,朱棣當然知道這路不好走,但也沒想到如今真的被堵在了半路,而且不好打也就算了,貌似還有了點打不過的跡象,那所謂的直撲京城現在看起來真像是口號了,怎麼想怎麼他娘的離譜。

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後撤大軍必定軍心渙散,他又怎麼敢出聲同意這些將領的話?

一直冷眼旁觀的顧懷走上一步,站在了朱棣的身側,語氣堅決:「事已至此,移營何用?此戰當有進無退!」

顧懷一開口,諸將的議論聲都小了些,要知道顧懷還是有資格說這話的,畢竟他這幾年做了多少事諸將都看在眼裡,而且若只是個文弱謀士也就罷了,大老粗們當然可以不用賣面子,但顧懷既是秘諜司的主官,又是能帶兵打仗的將領,算個什麼書生?這位和他們一樣,是能提刀砍人上馬衝鋒的!

朱棣回過神來,臉色恢復冷硬,但他知道自己現在絕對不能用身份和威勢強行壓下軍中的這種聲音,因為人心一散,鬼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但顧懷的出聲總算是讓他有了些許思考的時間,他想了想,有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他並沒有斥責那些要求移營的將領,也沒有出聲贊同,而是下令願意留在此地和盛庸徐輝祖決戰的將領站到右邊,想移營渡睢河轉戰他處也就是變相撤退的站到左邊。

朱棣又打起了如意算盤,他知道人是有從眾心理的,而麾下將領也是不敢當眾違抗他的,這種類似記名投票的群體活動都是做做樣子,他相信沒人敢頂著他的目光站到左邊和他作對,而當所有人都站到右邊后,這種因為一時戰敗而產生的聲音就會消失。

但這一次他錯了,因為半數以上的將領沒怎麼猶豫,就呼啦啦站到了左邊,甚至都沒能看清是誰帶的頭。

朱棣傻眼了,這下他也沒辦法了,當初東昌戰敗后都沒這麼尷尬,看來孤軍深入確實讓這些將領不安到了極點,他氣極反笑:「俺不管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在這個主帥和將領面臨決裂,外面又敵軍環伺的艱難時刻,一直站在原地的朱能開口了。

他走到右邊,表明了支持朱棣的決心,並大聲對那些站到左邊的將領怒道:「已經到了這裡,為什麼不堅持下去?當年漢高祖劉邦十戰九不勝,最後不也佔據天下了么?現在敵軍缺糧,士氣疲敝,又被我等拖於此地,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勝利在望,怎麼能有退卻的念頭?」

聲音極大,彷彿震得營帳都抖了幾抖,站到左邊的將領都不說話,這倒未必是他們信了朱能的話,把朱棣看成了劉邦,而是因為張玉死後,朱能已經是燕軍第一大將,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平素很得軍心,將領們都服他,此時跳出來和他唱反調,就相當於同時得罪了燕王和朱能,接下來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鬧了這麼一通,該出的氣也出了,該說的話也說了,被帶著一路打到此地然後兵敗的怨氣總算是消了,反正都上了賊船,就這麼著吧。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將領們呼啦啦全站到了右邊,燕軍的聲音再次統一,這場鬧劇終於是收尾了。

朱棣用一種近乎感恩的眼神看著朱能,朱能平日是個粗人,說話三句離不開罵娘,上了戰場更是悶著腦袋衝殺,但他現在是燕軍中地位最高、資歷最深的將領,在這艱難時刻有他挺身而出支持自己,才可以徹底消去這種風波。

顧懷也在一旁鬆了口氣,這些話朱能能說,他卻是不能說的,軍中自成體系,顧懷雖然也是將領,但論資歷他還沒辦法喝令其他人,當然,如果張玉還活著,有對朱棣忠心耿耿的他坐鎮,今日這種鬧劇根本不可能發生。

說到底還是這次實在太過冒險,冒險到將領們都沒了信心,以前跟著朱棣在北境轉戰,兵力相差那麼大他們都有信心能撐過去,他們相信朱棣的指揮能帶來勝利,相信朱棣會從北平一路打到金陵成為九五至尊然後他們跟著雞犬升天,但隨著這次十幾萬大軍在斷絕後勤前路漫漫的情況下強行奔襲京城,而且被堵在此地進退兩難,他們終於是開始產生一種懷疑,是不是朱棣也做了一次錯誤的判斷,然後這十幾萬人都會死在這裡?

顧懷收回目光,捫心自問,難道他和朱棣就沒有動搖過?繞過山東兵發徐州,再下揚州直撲金陵看起來是多美妙的設想,但盛庸徐輝祖他們確實做到了他們該做的,某一秒顧懷也不是沒想過,是不是這一次的選擇錯了?是不是只帶騎兵會更好些?是不是該再等些時日?是不是這次...會輸?

現實是殘酷的,但萬幸這種殘酷燕軍已經經歷了很多次,耿炳文三十萬大軍駐紮真定的時候,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圍困北平的時候,白溝河六十萬大軍鋪天蓋地殺過來的時候,那種絕望和無力,不親身體驗一下,是無論如何也形容不出來的。

但燕軍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直堅持到了今天,堅持到了這最終的決戰。

這一次還能和以往一樣,不管多麼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勝利么?

顧懷幽幽地嘆了口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本大明一贅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本大明一贅婿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三章 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