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1】
昨日議事,放齊、驩兜、孔壬與鯀四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氣,帝堯看在眼裡。事後想來,這四人中,放齊是帝鴻氏之後,一向仰仗自己是王子王孫,目空一切,野蠻頑劣,肆無忌憚,為害天下,惡跡流被深遠,被人們稱之為饕餮;孔壬是炎帝的後裔,一向毀敗信義,惡其忠言,喜歡邪惡言語,高粉飾之,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與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道德對著干,所以人們稱之為窮奇;鯀是黃帝的後裔,顓頊帝之孫,他恣肆天下無雙,目空一切不聽詔令,不可一世難以訓教,被人稱之為檮杌;驩兜則出生三苗,是縉雲氏的後代,算起來與共工都是炎帝的後裔,不服王化,由來以久,被人稱之為混沌。這四個惡人合起來就是四凶。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帝堯明明知曉四人德行惡劣,一時也難以處置他們。
禪位虞舜的事情帝堯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總算是定下來了,只等擇定吉日在祖廟禱告先祖就行了,思來想后,帝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為虞舜清理障礙,於是打算分別找放齊、驩兜、孔壬和鯀好好談一談,告誡他們服從他帝堯就要服從於攝政帝。沒料想驩兜、孔壬和鯀都已經不辭而別。更令人生氣的是,派人快馬加鞭追上了鯀,鯀竟然再次不聽詔令。不但不回帝都,而且出言不遜說:「大事?江山送了,大事定了,我等進諫不聽,一意孤行,如今又召我回去作甚?拿我大辟么?我不去。」
帝堯聽了回報,心裡十分地不高興,正待與群臣商量處置的辦法,忽又接到驩兜的表文,折開一看,竟是聲討檄文,謾罵帝堯寵愛女婿,私授天下,大逆不道等等。帝堯心想,那日朝拜,鯀與孔壬都曾發言,雖然說進諫語意悖謬,不盡合情理,然而還不失君臣之道。驩兜那天緘口不語,到這時候才背後胡言,煽動作亂,足見其奸詐陰險,真不是個東西。
虞舜見帝堯悶悶不樂,知道帝堯的心事,進言道:「臣聽說早在帝摯時代,放齊、驩兜、孔壬、三人就號稱三凶,帝摯的失德,都是他們教唆而成。如今聖天子在位,赦免他們的罪過而不誅殺,而且予以起用,對待他們可說是仁厚了。可這三個人,功業毫無,反而朋比結黨,不別而行。鯀抗命不聽召喚,驩兜又肆意誹謗,推敲起來,這幾個人一定有一種密謀,這是極不利於國家統一和部族團結的。」
大司農棄說道:「我的看法,可以考慮將帝子丹朱放於邊地,一來對丹朱是個懲戒,讓其苦其心志,磨礪成才,二來可以毀滅四凶利用丹朱騙取帝位、而後玩於股掌之中以實現自身目的的狼子野心。」
大司徒契道:「驩兜早有野心,如不遏制,勢必釀成大禍,可以考慮將帝子放於南邊三苗之地,以教化三苗和南蠻部族,監控驩兜。」
帝堯立馬反對:「不行不行,丹朱對我心存怨言,把他放到三苗,非但不能承擔教化重任,怕還會與驩兜同流合污。」
四岳說了話:「縱使丹朱本質沒壞,怕也會給驩兜做了人質。」
皋陶等幾人都說將丹朱放到南方三苗之地不妥。
虞舜靜靜地聽著大家討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帝堯見虞舜沒有做聲,說道:「虞舜,你如今是攝政帝了,你的意見如何處理為好?」
虞舜早已胸有成竹。他說:「放不放丹朱不是問題的根本,重要的是如何制住四凶。我的想法,不妨採取流放的辦法,將驩兜從封地洞庭湖,鄱陽湖流放到極南方的崇山之中;將共工流放到西北部的三厄地區;將放齊流放到了帝國最北方的幽州;同時宣布幾人永世不得再進中原。這樣一來,三凶天各一方,地佔一隅,天南地北,難以結成同盟,如果他們良心未泯,就會利用自身力量去教化邊民,改善民族關係,如果良心已死,縱使單支作亂也不足為懼。至於崇伯鯀,姑念治水多年,雖說沒將水治住,卻也算是忠於職守,不妨再假以時日,看看效果再做考慮。」
四岳說:「到底是攝政帝,這主意天衣無縫,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
篯鏗、說道:「攝政帝說得極是,將這三人先行流放,如再違抗,再發兵撻伐誅殺,不要姑息。」
巫鹽、契、棄、皋陶、檮殥都說攝政帝胸有韜略。
虞舜等著帝堯發表意見。
帝堯對四凶早就心存芥蒂,礙於多重原因,一時找不出好的辦法處置,對四凶一直遷就,而今虞舜提出流放改造,分散實力的辦法,也認為再好不過。帝堯說:「虞舜,你就安排執行吧。」
虞舜答應著,指派契與皋陶找放齊,棄、籛鏗,南下找驩兜,巫鹽、檮戭赴西北找共工,宣布命令,立即流放。
為了消除精神焦慮,恢復正常秩序,維護人間安寧,祈求幸福吉祥。當夜,虞舜在平陽城裡舉行了禳除邪祟的儀式。巫師頭戴面具,身披獸皮,揮舞著手裡的斬鬼劍,手舞足蹈地唱著:聖人福祿重,萬古難儔疋。剪孽賊不殘,驅儺鬼無一。東方有一鬼,檮杌凶頑極;南方有一鬼,混沌竅不通;西方有一鬼,饕餮性狠惡;北方有一鬼,貪婪謂窮齊。四門皆有鬼,擒之不遺一。今有正氣在,責罰不留情。自從人定亥,直到黃昏戍。何用打桃符,不須求葯術。當頭火縱橫,從此蹤跡無。巫師搜索著平陽的每一個地方,讓邪祟惡魔無藏身之地,最後將象徵邪祟的一隻犬,一頭豬豕,一隻猴,一隻雞逐出城市,從而告誡人們邪惡已被驅除或震服,固有的安寧和秩序已經重新恢復了。有史載曰:「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魑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鯀回到水次,總覺得心神不寧,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忽一夜,大雨如注。雨竟然飄潑了七天七夜,山洪瀑發,直衝向下游。鯀築來用以防洪的九仞之城被水潰決了七、八處、那洪水滔滔而下,其勢有如萬馬奔騰,其咆哮聲十里之外可以聽得到。沿途百姓,無處奔逃,洪波到了的地方,房屋傾倒,人葬身魚腹。一時間,遭洪水淹死的人不計其數。鯀魂飛魄散,自知闖下了彌天大禍,不禁朝著洪水放聲大哭,哭畢就欲跳進激流以死相殉,緊跟在身旁的大章、豎亥急忙一把拖住。大章、豎亥也心知鯀治水二十餘年,釀成空前浩劫禍闖得大了,於是齊勸鯀趁早選擇一個地方隱姓埋名過此一生,二人表示心甘情願跟隨鯀隱遁,追隨伺候,無論到天涯海角,決不後悔。
思想起治水,鯀心如潮湧。自從受命治水,二十九年,築城為求治水早成,只顧把堤壩加高,甚至為築堤還偷了天帝的息壤,誰知欲速不達。原以為使用息壤築堤,堤可加固,沒料想息壤雖然能未經播種自然長出穀物果蔬,卻少粘力,用來治水,洪水一來潰敗愈大。自以為與水打交道數十年,治水勝券穩操,現在看來全是空談。事到如今,只有落荒天涯,苟且偷生了。想到這裡,不由悲從心起。鯀叫大章拿來簡牘,給兒子文命修書,修好之後交給豎亥前往找文命。豎亥如飛而去。鯀和大章即刻改變服飾,喬裝打扮,急急離了嵩山水次,向東海方向的大海邊奔去。
確定了虞舜攝政帝的位置,實際上也就確定了虞舜將來的帝位,加上對三凶施行流放,帝堯心中的兩塊石頭都落了地,頓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早飯剛了,忽有庶官飛報說洪水汩汩,漫天而來,平陽西門外積水已經盈尺,民眾大有死傷。帝堯大驚,忙召虞舜會同群臣一起到西門外察看。
平陽西門外,低洼處早已經變成了一片汪洋。水波之中,人的死屍、家用器具、房檁門窗,雞豬牛羊六畜隨水起伏飄流,慘狀目不忍睹。
舜想了一想說道:「這一定是鯀用以阻水所築的九仞之城崩垮了。」
帝堯見了,痛心疾首,長嘆連連,說道:「誤任庸狂,我之過也!」
好在平陽地勢較高,水一時淹不到。
此刻,四岳慚愧的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二十年前,四岳推舉鯀取代孔壬去治理洪水,帝堯曾說「不行」,而四岳力薦,說試試再說,沒料想竟然試出這樣一個結果。
帝堯一邊叫人四齣拯救災民,一邊派人察看水患原因,探報果然如攝政帝虞舜所說是九仞之城崩潰了。帝堯問群臣:「鯀這廝,瀆職殃民,應該如何懲處?」
士師皋陶道:「依臣愚見,應該明正典刑。鯀非但造成洪災浩劫,而且有造反之心,非正法不足以平民憤!」
帝堯問群臣:「皋陶之言,你等以為如何?」
四岳等人面面相覷,不說一句話。虞舜說道:「治國方略,我歷來主張以和為貴,家和家興,國和國旺。故而三凶雖惡,也只是流放而已。流放了三凶而沒流放鯀,是給他機會將功補過,沒料想鯀仍然居功自傲,所犯錯誤實在是罪不容赦,今不嚴懲,恐今後會有令難行。」
帝堯說:「就等鯀前來請罪之時再執行如何?」
舜說道:「前次召他商量治水大事尚且不來,這回犯有死罪,豈肯願意回都請罪。帝可派人前去,將其流放到東夷,然後再據情處理吧。」
帝堯道:「派何人去合適呢?」
舜道:「鯀是黃帝之後,顓頊之孫,是個很有影響的大臣,理應鄭重其事,一定要派德高望重的前往執行。按說四岳可以,但鯀的治水是四岳力薦的,派四岳前去就有些不方便了。用新人,資歷太淺,我看老臣祝融可擔負起重任。」
攝政帝一席話提醒了帝堯,他記起了老臣祝融。老臣祝融乃是顓頊帝之後,高辛氏帝嚳時代即為掌火之官火正,共工氏作亂時,曾經受帝嚳之命誅殺共工氏。近些年,因為原住地祝成常被洪水浸淹,已遷到帝都平陽,眼下與孫子籛鏗住在一起,一月朝見一次天子,十分禮遇。於是帝堯立即召見祝融入朝。
帝堯說道:「國事煩憂,沒很好關照老前輩,前輩身體可安好?」
祝融說道:「托帝鴻福,老朽能夠吃能夠動,身體尚無大礙。」
帝堯說道:「放勛錯用伯鯀治水,偌多年過去,國力耗盡,水沒治好,我並沒懲罰他,他倒好,變本加厲驕橫自傲,不聽號令,與放齊、驩兜、孔壬結黨朋比,意欲禍國殃民,請問前輩,這事如何處置為好?」
祝融聽帝堯一說,問道:「帝的意思想怎樣處置?」
帝堯不再繞彎子,說道:「群臣議事,一致覺得應該將鯀嚴懲,前輩德高望重,想有勞前輩代放勛前往執行。」
祝融理會了帝堯的意思,說道:「鯀雖然是我的親屬,今犯大罪,老臣願意遠行,替天行道。」
帝堯大喜,說道:「我有寶刀一口,是先帝遺物,前輩可攜帶了去,以壯聲威。籛鏗同去,以便一路伺候。」
祝融問道:「當如何處置?」
帝堯說道:「可先將鯀流放到邊遠的羽山,如若願意接受懲罰,那就罷了,如若仍然驕橫縱性,桀驁不馴,就地正法,格殺勿論。」
祝融嘆息道:「公義私情,不能兼顧,老臣就此去吧。」
帝堯命人取過代表帝命的玉璧和寶刀賜予祝融。
昨日議事,放齊、驩兜、孔壬與鯀四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氣,帝堯看在眼裡。事後想來,這四人中,放齊是帝鴻氏之後,一向仰仗自己是王子王孫,目空一切,野蠻頑劣,肆無忌憚,為害天下,惡跡流被深遠,被人們稱之為饕餮;孔壬是炎帝的後裔,一向毀敗信義,惡其忠言,喜歡邪惡言語,高粉飾之,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與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道德對著干,所以人們稱之為窮奇;鯀是黃帝的後裔,顓頊帝之孫,他恣肆天下無雙,目空一切不聽詔令,不可一世難以訓教,被人稱之為檮杌;驩兜則出生三苗,是縉雲氏的後代,算起來與共工都是炎帝的後裔,不服王化,由來以久,被人稱之為混沌。這四個惡人合起來就是四凶。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帝堯明明知曉四人德行惡劣,一時也難以處置他們。
禪位虞舜的事情帝堯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總算是定下來了,只等擇定吉日在祖廟禱告先祖就行了,思來想后,帝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為虞舜清理障礙,於是打算分別找放齊、驩兜、孔壬和鯀好好談一談,告誡他們服從他帝堯就要服從於攝政帝。沒料想驩兜、孔壬和鯀都已經不辭而別。更令人生氣的是,派人快馬加鞭追上了鯀,鯀竟然再次不聽詔令。不但不回帝都,而且出言不遜說:「大事?江山送了,大事定了,我等進諫不聽,一意孤行,如今又召我回去作甚?拿我大辟么?我不去。」
帝堯聽了回報,心裡十分地不高興,正待與群臣商量處置的辦法,忽又接到驩兜的表文,折開一看,竟是聲討檄文,謾罵帝堯寵愛女婿,私授天下,大逆不道等等。帝堯心想,那日朝拜,鯀與孔壬都曾發言,雖然說進諫語意悖謬,不盡合情理,然而還不失君臣之道。驩兜那天緘口不語,到這時候才背後胡言,煽動作亂,足見其奸詐陰險,真不是個東西。
虞舜見帝堯悶悶不樂,知道帝堯的心事,進言道:「臣聽說早在帝摯時代,放齊、驩兜、孔壬、三人就號稱三凶,帝摯的失德,都是他們教唆而成。如今聖天子在位,赦免他們的罪過而不誅殺,而且予以起用,對待他們可說是仁厚了。可這三個人,功業毫無,反而朋比結黨,不別而行。鯀抗命不聽召喚,驩兜又肆意誹謗,推敲起來,這幾個人一定有一種密謀,這是極不利於國家統一和部族團結的。」
大司農棄說道:「我的看法,可以考慮將帝子丹朱放於邊地,一來對丹朱是個懲戒,讓其苦其心志,磨礪成才,二來可以毀滅四凶利用丹朱騙取帝位、而後玩於股掌之中以實現自身目的的狼子野心。」
大司徒契道:「驩兜早有野心,如不遏制,勢必釀成大禍,可以考慮將帝子放於南邊三苗之地,以教化三苗和南蠻部族,監控驩兜。」
帝堯立馬反對:「不行不行,丹朱對我心存怨言,把他放到三苗,非但不能承擔教化重任,怕還會與驩兜同流合污。」
四岳說了話:「縱使丹朱本質沒壞,怕也會給驩兜做了人質。」
皋陶等幾人都說將丹朱放到南方三苗之地不妥。
虞舜靜靜地聽著大家討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帝堯見虞舜沒有做聲,說道:「虞舜,你如今是攝政帝了,你的意見如何處理為好?」
虞舜早已胸有成竹。他說:「放不放丹朱不是問題的根本,重要的是如何制住四凶。我的想法,不妨採取流放的辦法,將驩兜從封地洞庭湖,鄱陽湖流放到極南方的崇山之中;將共工流放到西北部的三厄地區;將放齊流放到了帝國最北方的幽州;同時宣布幾人永世不得再進中原。這樣一來,三凶天各一方,地佔一隅,天南地北,難以結成同盟,如果他們良心未泯,就會利用自身力量去教化邊民,改善民族關係,如果良心已死,縱使單支作亂也不足為懼。至於崇伯鯀,姑念治水多年,雖說沒將水治住,卻也算是忠於職守,不妨再假以時日,看看效果再做考慮。」
四岳說:「到底是攝政帝,這主意天衣無縫,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
篯鏗、說道:「攝政帝說得極是,將這三人先行流放,如再違抗,再發兵撻伐誅殺,不要姑息。」
巫鹽、契、棄、皋陶、檮殥都說攝政帝胸有韜略。
虞舜等著帝堯發表意見。
帝堯對四凶早就心存芥蒂,礙於多重原因,一時找不出好的辦法處置,對四凶一直遷就,而今虞舜提出流放改造,分散實力的辦法,也認為再好不過。帝堯說:「虞舜,你就安排執行吧。」
虞舜答應著,指派契與皋陶找放齊,棄、籛鏗,南下找驩兜,巫鹽、檮戭赴西北找共工,宣布命令,立即流放。
為了消除精神焦慮,恢復正常秩序,維護人間安寧,祈求幸福吉祥。當夜,虞舜在平陽城裡舉行了禳除邪祟的儀式。巫師頭戴面具,身披獸皮,揮舞著手裡的斬鬼劍,手舞足蹈地唱著:聖人福祿重,萬古難儔疋。剪孽賊不殘,驅儺鬼無一。東方有一鬼,檮杌凶頑極;南方有一鬼,混沌竅不通;西方有一鬼,饕餮性狠惡;北方有一鬼,貪婪謂窮齊。四門皆有鬼,擒之不遺一。今有正氣在,責罰不留情。自從人定亥,直到黃昏戍。何用打桃符,不須求葯術。當頭火縱橫,從此蹤跡無。巫師搜索著平陽的每一個地方,讓邪祟惡魔無藏身之地,最後將象徵邪祟的一隻犬,一頭豬豕,一隻猴,一隻雞逐出城市,從而告誡人們邪惡已被驅除或震服,固有的安寧和秩序已經重新恢復了。有史載曰:「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魑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鯀回到水次,總覺得心神不寧,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忽一夜,大雨如注。雨竟然飄潑了七天七夜,山洪瀑發,直衝向下游。鯀築來用以防洪的九仞之城被水潰決了七、八處、那洪水滔滔而下,其勢有如萬馬奔騰,其咆哮聲十里之外可以聽得到。沿途百姓,無處奔逃,洪波到了的地方,房屋傾倒,人葬身魚腹。一時間,遭洪水淹死的人不計其數。鯀魂飛魄散,自知闖下了彌天大禍,不禁朝著洪水放聲大哭,哭畢就欲跳進激流以死相殉,緊跟在身旁的大章、豎亥急忙一把拖住。大章、豎亥也心知鯀治水二十餘年,釀成空前浩劫禍闖得大了,於是齊勸鯀趁早選擇一個地方隱姓埋名過此一生,二人表示心甘情願跟隨鯀隱遁,追隨伺候,無論到天涯海角,決不後悔。
思想起治水,鯀心如潮湧。自從受命治水,二十九年,築城為求治水早成,只顧把堤壩加高,甚至為築堤還偷了天帝的息壤,誰知欲速不達。原以為使用息壤築堤,堤可加固,沒料想息壤雖然能未經播種自然長出穀物果蔬,卻少粘力,用來治水,洪水一來潰敗愈大。自以為與水打交道數十年,治水勝券穩操,現在看來全是空談。事到如今,只有落荒天涯,苟且偷生了。想到這裡,不由悲從心起。鯀叫大章拿來簡牘,給兒子文命修書,修好之後交給豎亥前往找文命。豎亥如飛而去。鯀和大章即刻改變服飾,喬裝打扮,急急離了嵩山水次,向東海方向的大海邊奔去。
確定了虞舜攝政帝的位置,實際上也就確定了虞舜將來的帝位,加上對三凶施行流放,帝堯心中的兩塊石頭都落了地,頓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早飯剛了,忽有庶官飛報說洪水汩汩,漫天而來,平陽西門外積水已經盈尺,民眾大有死傷。帝堯大驚,忙召虞舜會同群臣一起到西門外察看。
平陽西門外,低洼處早已經變成了一片汪洋。水波之中,人的死屍、家用器具、房檁門窗,雞豬牛羊六畜隨水起伏飄流,慘狀目不忍睹。
舜想了一想說道:「這一定是鯀用以阻水所築的九仞之城崩垮了。」
帝堯見了,痛心疾首,長嘆連連,說道:「誤任庸狂,我之過也!」
好在平陽地勢較高,水一時淹不到。
此刻,四岳慚愧的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二十年前,四岳推舉鯀取代孔壬去治理洪水,帝堯曾說「不行」,而四岳力薦,說試試再說,沒料想竟然試出這樣一個結果。
帝堯一邊叫人四齣拯救災民,一邊派人察看水患原因,探報果然如攝政帝虞舜所說是九仞之城崩潰了。帝堯問群臣:「鯀這廝,瀆職殃民,應該如何懲處?」
士師皋陶道:「依臣愚見,應該明正典刑。鯀非但造成洪災浩劫,而且有造反之心,非正法不足以平民憤!」
帝堯問群臣:「皋陶之言,你等以為如何?」
四岳等人面面相覷,不說一句話。虞舜說道:「治國方略,我歷來主張以和為貴,家和家興,國和國旺。故而三凶雖惡,也只是流放而已。流放了三凶而沒流放鯀,是給他機會將功補過,沒料想鯀仍然居功自傲,所犯錯誤實在是罪不容赦,今不嚴懲,恐今後會有令難行。」
帝堯說:「就等鯀前來請罪之時再執行如何?」
舜說道:「前次召他商量治水大事尚且不來,這回犯有死罪,豈肯願意回都請罪。帝可派人前去,將其流放到東夷,然後再據情處理吧。」
帝堯道:「派何人去合適呢?」
舜道:「鯀是黃帝之後,顓頊之孫,是個很有影響的大臣,理應鄭重其事,一定要派德高望重的前往執行。按說四岳可以,但鯀的治水是四岳力薦的,派四岳前去就有些不方便了。用新人,資歷太淺,我看老臣祝融可擔負起重任。」
攝政帝一席話提醒了帝堯,他記起了老臣祝融。老臣祝融乃是顓頊帝之後,高辛氏帝嚳時代即為掌火之官火正,共工氏作亂時,曾經受帝嚳之命誅殺共工氏。近些年,因為原住地祝成常被洪水浸淹,已遷到帝都平陽,眼下與孫子籛鏗住在一起,一月朝見一次天子,十分禮遇。於是帝堯立即召見祝融入朝。
帝堯說道:「國事煩憂,沒很好關照老前輩,前輩身體可安好?」
祝融說道:「托帝鴻福,老朽能夠吃能夠動,身體尚無大礙。」
帝堯說道:「放勛錯用伯鯀治水,偌多年過去,國力耗盡,水沒治好,我並沒懲罰他,他倒好,變本加厲驕橫自傲,不聽號令,與放齊、驩兜、孔壬結黨朋比,意欲禍國殃民,請問前輩,這事如何處置為好?」
祝融聽帝堯一說,問道:「帝的意思想怎樣處置?」
帝堯不再繞彎子,說道:「群臣議事,一致覺得應該將鯀嚴懲,前輩德高望重,想有勞前輩代放勛前往執行。」
祝融理會了帝堯的意思,說道:「鯀雖然是我的親屬,今犯大罪,老臣願意遠行,替天行道。」
帝堯大喜,說道:「我有寶刀一口,是先帝遺物,前輩可攜帶了去,以壯聲威。籛鏗同去,以便一路伺候。」
祝融問道:「當如何處置?」
帝堯說道:「可先將鯀流放到邊遠的羽山,如若願意接受懲罰,那就罷了,如若仍然驕橫縱性,桀驁不馴,就地正法,格殺勿論。」
祝融嘆息道:「公義私情,不能兼顧,老臣就此去吧。」
帝堯命人取過代表帝命的玉璧和寶刀賜予祝融。
昨日議事,放齊、驩兜、孔壬與鯀四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氣,帝堯看在眼裡。事後想來,這四人中,放齊是帝鴻氏之後,一向仰仗自己是王子王孫,目空一切,野蠻頑劣,肆無忌憚,為害天下,惡跡流被深遠,被人們稱之為饕餮;孔壬是炎帝的後裔,一向毀敗信義,惡其忠言,喜歡邪惡言語,高粉飾之,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與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道德對著干,所以人們稱之為窮奇;鯀是黃帝的後裔,顓頊帝之孫,他恣肆天下無雙,目空一切不聽詔令,不可一世難以訓教,被人稱之為檮杌;驩兜則出生三苗,是縉雲氏的後代,算起來與共工都是炎帝的後裔,不服王化,由來以久,被人稱之為混沌。這四個惡人合起來就是四凶。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帝堯明明知曉四人德行惡劣,一時也難以處置他們。
禪位虞舜的事情帝堯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總算是定下來了,只等擇定吉日在祖廟禱告先祖就行了,思來想后,帝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為虞舜清理障礙,於是打算分別找放齊、驩兜、孔壬和鯀好好談一談,告誡他們服從他帝堯就要服從於攝政帝。沒料想驩兜、孔壬和鯀都已經不辭而別。更令人生氣的是,派人快馬加鞭追上了鯀,鯀竟然再次不聽詔令。不但不回帝都,而且出言不遜說:「大事?江山送了,大事定了,我等進諫不聽,一意孤行,如今又召我回去作甚?拿我大辟么?我不去。」
帝堯聽了回報,心裡十分地不高興,正待與群臣商量處置的辦法,忽又接到驩兜的表文,折開一看,竟是聲討檄文,謾罵帝堯寵愛女婿,私授天下,大逆不道等等。帝堯心想,那日朝拜,鯀與孔壬都曾發言,雖然說進諫語意悖謬,不盡合情理,然而還不失君臣之道。驩兜那天緘口不語,到這時候才背後胡言,煽動作亂,足見其奸詐陰險,真不是個東西。
虞舜見帝堯悶悶不樂,知道帝堯的心事,進言道:「臣聽說早在帝摯時代,放齊、驩兜、孔壬、三人就號稱三凶,帝摯的失德,都是他們教唆而成。如今聖天子在位,赦免他們的罪過而不誅殺,而且予以起用,對待他們可說是仁厚了。可這三個人,功業毫無,反而朋比結黨,不別而行。鯀抗命不聽召喚,驩兜又肆意誹謗,推敲起來,這幾個人一定有一種密謀,這是極不利於國家統一和部族團結的。」
大司農棄說道:「我的看法,可以考慮將帝子丹朱放於邊地,一來對丹朱是個懲戒,讓其苦其心志,磨礪成才,二來可以毀滅四凶利用丹朱騙取帝位、而後玩於股掌之中以實現自身目的的狼子野心。」
大司徒契道:「驩兜早有野心,如不遏制,勢必釀成大禍,可以考慮將帝子放於南邊三苗之地,以教化三苗和南蠻部族,監控驩兜。」
帝堯立馬反對:「不行不行,丹朱對我心存怨言,把他放到三苗,非但不能承擔教化重任,怕還會與驩兜同流合污。」
四岳說了話:「縱使丹朱本質沒壞,怕也會給驩兜做了人質。」
皋陶等幾人都說將丹朱放到南方三苗之地不妥。
虞舜靜靜地聽著大家討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帝堯見虞舜沒有做聲,說道:「虞舜,你如今是攝政帝了,你的意見如何處理為好?」
虞舜早已胸有成竹。他說:「放不放丹朱不是問題的根本,重要的是如何制住四凶。我的想法,不妨採取流放的辦法,將驩兜從封地洞庭湖,鄱陽湖流放到極南方的崇山之中;將共工流放到西北部的三厄地區;將放齊流放到了帝國最北方的幽州;同時宣布幾人永世不得再進中原。這樣一來,三凶天各一方,地佔一隅,天南地北,難以結成同盟,如果他們良心未泯,就會利用自身力量去教化邊民,改善民族關係,如果良心已死,縱使單支作亂也不足為懼。至於崇伯鯀,姑念治水多年,雖說沒將水治住,卻也算是忠於職守,不妨再假以時日,看看效果再做考慮。」
四岳說:「到底是攝政帝,這主意天衣無縫,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
篯鏗、說道:「攝政帝說得極是,將這三人先行流放,如再違抗,再發兵撻伐誅殺,不要姑息。」
巫鹽、契、棄、皋陶、檮殥都說攝政帝胸有韜略。
虞舜等著帝堯發表意見。
帝堯對四凶早就心存芥蒂,礙於多重原因,一時找不出好的辦法處置,對四凶一直遷就,而今虞舜提出流放改造,分散實力的辦法,也認為再好不過。帝堯說:「虞舜,你就安排執行吧。」
虞舜答應著,指派契與皋陶找放齊,棄、籛鏗,南下找驩兜,巫鹽、檮戭赴西北找共工,宣布命令,立即流放。
為了消除精神焦慮,恢復正常秩序,維護人間安寧,祈求幸福吉祥。當夜,虞舜在平陽城裡舉行了禳除邪祟的儀式。巫師頭戴面具,身披獸皮,揮舞著手裡的斬鬼劍,手舞足蹈地唱著:聖人福祿重,萬古難儔疋。剪孽賊不殘,驅儺鬼無一。東方有一鬼,檮杌凶頑極;南方有一鬼,混沌竅不通;西方有一鬼,饕餮性狠惡;北方有一鬼,貪婪謂窮齊。四門皆有鬼,擒之不遺一。今有正氣在,責罰不留情。自從人定亥,直到黃昏戍。何用打桃符,不須求葯術。當頭火縱橫,從此蹤跡無。巫師搜索著平陽的每一個地方,讓邪祟惡魔無藏身之地,最後將象徵邪祟的一隻犬,一頭豬豕,一隻猴,一隻雞逐出城市,從而告誡人們邪惡已被驅除或震服,固有的安寧和秩序已經重新恢復了。有史載曰:「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魑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鯀回到水次,總覺得心神不寧,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忽一夜,大雨如注。雨竟然飄潑了七天七夜,山洪瀑發,直衝向下游。鯀築來用以防洪的九仞之城被水潰決了七、八處、那洪水滔滔而下,其勢有如萬馬奔騰,其咆哮聲十里之外可以聽得到。沿途百姓,無處奔逃,洪波到了的地方,房屋傾倒,人葬身魚腹。一時間,遭洪水淹死的人不計其數。鯀魂飛魄散,自知闖下了彌天大禍,不禁朝著洪水放聲大哭,哭畢就欲跳進激流以死相殉,緊跟在身旁的大章、豎亥急忙一把拖住。大章、豎亥也心知鯀治水二十餘年,釀成空前浩劫禍闖得大了,於是齊勸鯀趁早選擇一個地方隱姓埋名過此一生,二人表示心甘情願跟隨鯀隱遁,追隨伺候,無論到天涯海角,決不後悔。
思想起治水,鯀心如潮湧。自從受命治水,二十九年,築城為求治水早成,只顧把堤壩加高,甚至為築堤還偷了天帝的息壤,誰知欲速不達。原以為使用息壤築堤,堤可加固,沒料想息壤雖然能未經播種自然長出穀物果蔬,卻少粘力,用來治水,洪水一來潰敗愈大。自以為與水打交道數十年,治水勝券穩操,現在看來全是空談。事到如今,只有落荒天涯,苟且偷生了。想到這裡,不由悲從心起。鯀叫大章拿來簡牘,給兒子文命修書,修好之後交給豎亥前往找文命。豎亥如飛而去。鯀和大章即刻改變服飾,喬裝打扮,急急離了嵩山水次,向東海方向的大海邊奔去。
確定了虞舜攝政帝的位置,實際上也就確定了虞舜將來的帝位,加上對三凶施行流放,帝堯心中的兩塊石頭都落了地,頓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早飯剛了,忽有庶官飛報說洪水汩汩,漫天而來,平陽西門外積水已經盈尺,民眾大有死傷。帝堯大驚,忙召虞舜會同群臣一起到西門外察看。
平陽西門外,低洼處早已經變成了一片汪洋。水波之中,人的死屍、家用器具、房檁門窗,雞豬牛羊六畜隨水起伏飄流,慘狀目不忍睹。
舜想了一想說道:「這一定是鯀用以阻水所築的九仞之城崩垮了。」
帝堯見了,痛心疾首,長嘆連連,說道:「誤任庸狂,我之過也!」
好在平陽地勢較高,水一時淹不到。
此刻,四岳慚愧的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二十年前,四岳推舉鯀取代孔壬去治理洪水,帝堯曾說「不行」,而四岳力薦,說試試再說,沒料想竟然試出這樣一個結果。
帝堯一邊叫人四齣拯救災民,一邊派人察看水患原因,探報果然如攝政帝虞舜所說是九仞之城崩潰了。帝堯問群臣:「鯀這廝,瀆職殃民,應該如何懲處?」
士師皋陶道:「依臣愚見,應該明正典刑。鯀非但造成洪災浩劫,而且有造反之心,非正法不足以平民憤!」
帝堯問群臣:「皋陶之言,你等以為如何?」
四岳等人面面相覷,不說一句話。虞舜說道:「治國方略,我歷來主張以和為貴,家和家興,國和國旺。故而三凶雖惡,也只是流放而已。流放了三凶而沒流放鯀,是給他機會將功補過,沒料想鯀仍然居功自傲,所犯錯誤實在是罪不容赦,今不嚴懲,恐今後會有令難行。」
帝堯說:「就等鯀前來請罪之時再執行如何?」
舜說道:「前次召他商量治水大事尚且不來,這回犯有死罪,豈肯願意回都請罪。帝可派人前去,將其流放到東夷,然後再據情處理吧。」
帝堯道:「派何人去合適呢?」
舜道:「鯀是黃帝之後,顓頊之孫,是個很有影響的大臣,理應鄭重其事,一定要派德高望重的前往執行。按說四岳可以,但鯀的治水是四岳力薦的,派四岳前去就有些不方便了。用新人,資歷太淺,我看老臣祝融可擔負起重任。」
攝政帝一席話提醒了帝堯,他記起了老臣祝融。老臣祝融乃是顓頊帝之後,高辛氏帝嚳時代即為掌火之官火正,共工氏作亂時,曾經受帝嚳之命誅殺共工氏。近些年,因為原住地祝成常被洪水浸淹,已遷到帝都平陽,眼下與孫子籛鏗住在一起,一月朝見一次天子,十分禮遇。於是帝堯立即召見祝融入朝。
帝堯說道:「國事煩憂,沒很好關照老前輩,前輩身體可安好?」
祝融說道:「托帝鴻福,老朽能夠吃能夠動,身體尚無大礙。」
帝堯說道:「放勛錯用伯鯀治水,偌多年過去,國力耗盡,水沒治好,我並沒懲罰他,他倒好,變本加厲驕橫自傲,不聽號令,與放齊、驩兜、孔壬結黨朋比,意欲禍國殃民,請問前輩,這事如何處置為好?」
祝融聽帝堯一說,問道:「帝的意思想怎樣處置?」
帝堯不再繞彎子,說道:「群臣議事,一致覺得應該將鯀嚴懲,前輩德高望重,想有勞前輩代放勛前往執行。」
祝融理會了帝堯的意思,說道:「鯀雖然是我的親屬,今犯大罪,老臣願意遠行,替天行道。」
帝堯大喜,說道:「我有寶刀一口,是先帝遺物,前輩可攜帶了去,以壯聲威。籛鏗同去,以便一路伺候。」
祝融問道:「當如何處置?」
帝堯說道:「可先將鯀流放到邊遠的羽山,如若願意接受懲罰,那就罷了,如若仍然驕橫縱性,桀驁不馴,就地正法,格殺勿論。」
祝融嘆息道:「公義私情,不能兼顧,老臣就此去吧。」
帝堯命人取過代表帝命的玉璧和寶刀賜予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