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2】

第十五章 2】

祝融帶了籛鏗,拜別帝堯而去。拿了寶刀,帶上十幾個

從人,一路尋訪,到了鯀治水的指揮中心水次,不見鯀的影子。祝融與孫子籛鏗逢人就打聽,水次人都說鯀已經東去.

祝融問水次工地人員:「知道伯鯀到哪裡去了嗎?」

一人說道:「自從那天潰堤之後,崇伯和他的親信就不見了。聽人說,他已投水自盡了;」

一人說道:「聽說逃遁到海外去了。」

一人說道:「聽說入朝請罪去了。″

鯀的親信之一的橫革說道:「崇伯的行蹤向來不跟任何人說。既然沒有安排我們走,我們就在這裡等他回來。可是都二十幾天了,一直都不見蹤影。」

祝融問橫革道:「伯鯀走時沒帶誰走嗎?」

橫革答道:「豎亥跟著崇伯。」

祝融聽了,心下暗自沉思:入都請罪肯定不會,鯀不會有那種境界,在京也沒聽說過;投水自盡有可能,鯀一向剛愎自用,性格剛烈,果能自盡,亦不失為一個懂得廉恥、肯負責任的人。可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何以見得是自盡了呢?思來想去畏罪潛逃可能性較大。祝融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籛鏗說了。

籛鏗聽后說道:「爺爺的分析很有道理。那麼,他會逃到哪裡去呢?會不會投奔、放齊、孔壬或者驩兜呢?」

祝融說道:「伯鯀與孔壬素來言和意不合,他決不可能去投奔孔壬。放齊、驩兜均是小人,小人之交,勢利為先,有勢有利,方可交合,而今鯀已失勢,即使去投他們,他們也肯定不會收留他。依我看來,鯀的性格傲氣,決不會在危難之時去投靠孔壬、放齊和驩兜的。」

籛鏗說:「爺爺分析得對,我看我們還是先到長堤潰口處找找。如果那裡找不到,就到東海邊去尋。」

當下祖孫二人計議定當后,先到孟門山南面,後到呂梁山東,沿著長堤找,到處找不到鯀的蹤影,就往東而行,就找到了羽山,一眼見山上有座土屋。

籛鏗問當地人:「那屋裡住有人嗎?」

當地土人說:「那屋剛造成不久,住了兩個人。」

祝融問道:「這兩個人是什麼模樣?」

當地土人說:「一個個子高,一個個子矮。那矮個子,臉很黑,眼很大,連鬢須。」

祝融就料定了那矮個子就是鯀,高個子是豎亥。

籛鏗說道:「爺爺,我們進屋去看看如何?」

祝融說:「好!」

籛鏗與祝融登山進屋,見裡面十分簡陋,空無一人,一張石頭搭就的台桌上放著一頂氈帽,籛鏗一眼便認出了那正是鯀平常常戴在頭上的氈帽。就對祝融說道:「爺爺,這正是崇伯的氈帽。」

祝融說道:「可人躲到哪裡去了呢?」

祝融與籛鏗二人出屋四處察看,發現一路腳印從屋邊延續到遠方。二人一商量,就順著腳印一路尋找。

禹接到父親羊皮書信后,曉行夜宿,此時也來到了羽山。當祝融與籛鏗找到時,父子倆正站在黃河支流入海口談論著帝堯。

鯀見了祝融,譏笑說:「前輩千辛萬苦來到邊地,莫不是要替虞舜匹夫出手么?虞舜要將晚輩斬盡殺絕,不派別人執行,卻派火正前來,利用我黃帝族群內部相煎,毒辣至極!」

祝融質問:「崇伯難道還不服罪么?」

鯀聳了聳肩,不屑地說:「為治服洪水,我苦沒少吃,罪沒少受,雙手上的老繭脫了長,長了脫,磨成寸許厚。我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修堤以導水,聽說息壤土自長,息無限,可以塞洪水,我甚至還偷了天帝的息壤。想我伯鯀,一不偷寶玩,二不偷美女,三不偷仙丹,偷息壤是為了治水啊!可唐堯他給了我什麼呢?是封了我三公?還是加了我太尉爵?他倒好,不勞而獲,坐擁天下,老不中用時,又將天下拱手送給一介匹夫。虞舜既無治水之功,亦無安民之策,莫過唐堯之婿爾!唐堯私心之大,罪過之深,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祝融也知道鯀為了治水吃過苦受過難,但這時候聽鯀大逆不道,滿口胡言,他忍無可忍,就欲抽出寶刀殺鯀,轉而一想,又止住了,而從腰間抽出一塊代表帝命的玉璧高高舉起,說道:「我受帝之命前來,有命宣之。」

鯀又聳了聳肩:「但請講來。」

祝融言道:「帝命流放崇伯於東夷羽山,永世不得回反中原!特命我前來宣告,崇伯還有何話講?」

鯀仰天狂笑,繼而涕淚交夾:「想我伯鯀,傾力治水,原指望造福黎民,百世留芳,沒料想事與願違,受之流刑終其一生。遭萬民唾指啊!」

禹怒氣沖沖說:「阿公,帝量刑不公啊!」

鯀制止禹:「文命休得多言。我兒如果大孝,就繼續效命,替父治水,終有一日,水患可息。兒啊,你一定要記住為父的話,設法了卻為父心愿。」

鯀說完望了望腳下滔滔河水,再次仰天大笑,笑聲未了,縱身跳進水中。

禹大叫:「爹——」就欲跳進河中救鯀。

籛鏗一把拉住了禹:「文命不可!水流太急。」

鯀在水中一會就不見了蹤影。

禹跪在河岸崖石上哭天喊地。

《山海經•海內經》云:「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山海經》亦說:「鯀復生禹」。有人就在一則神話故事中說,祝融殺鯀之後,鯀其心不死,其情猶在,其神不滅,因此屍體三年不腐,且用自己的肚腹再造自我——孕育了禹。禹在鯀的肚腹里一呆三年,直到天帝派了一個天神,拿了寶刀一刀下去,三年不腐的鯀身迎刃而解,從此,洪水的剋星禹降臨人間。這故事的意思是說後來禹治水的方法對鯀的治水方法既有遺傳,也有變異。這是后話。

鯀已死,祝融回平陽復命。帝堯勉慰祝融一番,順便將那口寶刀賜予了他。因為祝融的名字叫吳回,後來這口寶刀就叫作吳刀。沒料祝融年紀到底大了,經過這次長途爬涉勞累,歸來以後,一病不起。

帝堯與攝政帝虞舜多次前往病塌探望,命令巫鹽組織醫術最好的人給治療,求神問卜都做了,可半年過去,祝融還是一命嗚呼。臨死的時候對籛鏗說:「爺爺曾為南方火正,人稱火神。死了以後,一定要將爺爺葬在南方,方能瞑目。」

帝堯得到噩耗,悲慟萬分,祝融奉公勞累而死,帝堯尤其感到歉疚,對他的遺言,帝堯許諾,一定要設法做到。只是眼下洪水泛濫,南方三苗盤據,時而作亂,只好暫時把棺材淺埋,等待時機,再運到南方安葬。

自從鯀逃離水次,水次一直無人主管。僅讓棄兼管著。鯀雖然已經伏了罪,但是洪水仍然成災,水患半點沒有減輕。誰能夠接替鯀去治水泥?帝堯焦心如焚。

帝堯在朝會上說:「鯀已伏罪,但水次主管一直虛位以待,目前水患嚴重,治水情勢嚴竣,共工一職,不可無人,汝等看誰最合適來接替鯀擔任治水要職呢?」

四岳有了推薦鯀險些遭受連累的教訓,再不敢說話。大司徒、大司農等也說一時沒有發現合適人選。

虞舜想起了鯀的兒子禹。

虞舜長禹十七歲,與禹早就認識,知道禹的德行。這時,虞舜說道:「鯀有一個兒子叫禹,又叫文命。文命自小跟隨父親,耳濡目染。虞舜也曾與文命在一起考察過洪水源頭,探討過治水辦法,發覺文命對治水很有研究,他曾經多次給他父親鯀提議,主張放棄填塞和阻截的辦法,而以疏導排泄為主,但是鯀剛愎自用,不聽意見,以至治水失敗,釀成災禍。如能召文命入都,授他以共工之職,接替其父來治水,定會成功。」

帝堯道:「治水之策,事關重大,攝政推薦文命,倘出了事,就會影響自身威信,難道你不怕負責么?再說,殺其父而用其子,文命肯擔重任么?」

虞舜說道:「殺其父是因公,而不是因私怨。聽說文命守孝於羽山,祭父於潬渚,傷父治水不成受誅,痛定思痛,文命發誓有朝一日,要完成父親未竟之業。文命是個賢者,懂得國事為大這個道理,何況將洪水治理好了,一可為國分憂,為民立極,二可以彌補其父之過,他必定樂於從命。至於保舉文命治水,如無成效,虞舜甘願一同受罰。」

棄說:「只要文命真能治水,又肯來朝任職,為國為民出力,帝盡可放心用他」。

帝堯見眾臣不再有異議,就說道:「就請攝政立即派人去找文命入都,讓他繼其父業,負責賓士天下洪水。」

虞舜立即要四岳帶了蒼舒去召禹。

禹在旅舍中做了一夢,夢見自己在茫茫大水中洗浴,忽見一輪紅日從水中生出。夢醒之後,禹細想夢境,自己釋夢說:「紅日從水中湧起,直照到自己身上,莫非是天子要任命我去治水嗎?」

正想著,橫革來了,報告禹說:「四岳來了,見還是不見?」

禹預知了四岳的來意,說道:「見。」。

禹見過四岳和蒼舒,什麼也沒說,就跟隨四岳和蒼舒一道到了帝都平陽,先到攝政帝府中見虞舜。舜正在憂慮重重地彈琴,一聽說文命到了,十分高興,把禹迎到廳堂中。

文命在隨四岳來平陽路上已經親眼看見了災民苦情,親耳聽到了黎民百姓的怨言,心裡已經決定出面治水,於是就將治水的打算跟攝政帝細細道來。

兩人正談得入巷,門人報說棄來訪,虞舜忙起身迎接,棄在廳中坐定后,舜對禹介紹說:「他就是當朝赫赫有名的士官皋陶。」轉而對皋陶介紹禹說:「這位是崇伯的公子禹,字文命。」

皋陶見禹一表人材,很高興,對禹說道:「自從孟門山洪水泛濫以來,都快五十年了。孔壬和令尊大人治水均未成功。現在攝政帝推舉你來繼任共工,治理洪水,不知有否勇氣出來擔任此任?」

禹道:「承攝政帝舉薦,列位高賢賞識,小子豈敢避重,只要天子委任,文命定當治平洪水,萬死不辭。」

皋陶連聲說:「好!好!」

次日,虞舜入朝,向帝堯奏報說:「崇伯之子文命已到帝都了。」

帝堯說:「快宣他進朝。」

禹入朝見帝。

帝堯和群臣見禹相貌堂堂、氣宇不凡,非常滿意。問道:「攝政帝保舉你繼承父業來治理洪水,你能勝任嗎?」

禹回答道:「文命不敢說能勝任。既然攝政帝、四岳保舉我,帝信任我,文命願意為帝分憂、為國效力,治理好洪水,以補父之前愆。」

帝堯又問道:「那,文命打算如何治水呢?」

禹說道:「水往低處流。依文命看,治水必須順著水性,高者鑿而暢之,低者疏而宣之。疏通河道,導流大海。」

帝堯說道:「巍巍高山,如何鑿通?茫茫大地,如何疏通?工程浩大,民生何勘重負?國力何勘重負?」

禹說道:「文命多年來奔走江湖,求助異人和高賢指點迷津,已經成竹在胸,待日即將方案呈報。」

帝堯道:「文命,今授你為共工,治水重任,就交給你了,你當自重。」

禹說道:「遵命。」

舜說道:「虞舜以為可考慮再調集些人員襄佐文命治水。」

祝融帶了籛鏗,拜別帝堯而去。拿了寶刀,帶上十幾個

從人,一路尋訪,到了鯀治水的指揮中心水次,不見鯀的影子。祝融與孫子籛鏗逢人就打聽,水次人都說鯀已經東去.

祝融問水次工地人員:「知道伯鯀到哪裡去了嗎?」

一人說道:「自從那天潰堤之後,崇伯和他的親信就不見了。聽人說,他已投水自盡了;」

一人說道:「聽說逃遁到海外去了。」

一人說道:「聽說入朝請罪去了。″

鯀的親信之一的橫革說道:「崇伯的行蹤向來不跟任何人說。既然沒有安排我們走,我們就在這裡等他回來。可是都二十幾天了,一直都不見蹤影。」

祝融問橫革道:「伯鯀走時沒帶誰走嗎?」

橫革答道:「豎亥跟著崇伯。」

祝融聽了,心下暗自沉思:入都請罪肯定不會,鯀不會有那種境界,在京也沒聽說過;投水自盡有可能,鯀一向剛愎自用,性格剛烈,果能自盡,亦不失為一個懂得廉恥、肯負責任的人。可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何以見得是自盡了呢?思來想去畏罪潛逃可能性較大。祝融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籛鏗說了。

籛鏗聽后說道:「爺爺的分析很有道理。那麼,他會逃到哪裡去呢?會不會投奔、放齊、孔壬或者驩兜呢?」

祝融說道:「伯鯀與孔壬素來言和意不合,他決不可能去投奔孔壬。放齊、驩兜均是小人,小人之交,勢利為先,有勢有利,方可交合,而今鯀已失勢,即使去投他們,他們也肯定不會收留他。依我看來,鯀的性格傲氣,決不會在危難之時去投靠孔壬、放齊和驩兜的。」

籛鏗說:「爺爺分析得對,我看我們還是先到長堤潰口處找找。如果那裡找不到,就到東海邊去尋。」

當下祖孫二人計議定當后,先到孟門山南面,後到呂梁山東,沿著長堤找,到處找不到鯀的蹤影,就往東而行,就找到了羽山,一眼見山上有座土屋。

籛鏗問當地人:「那屋裡住有人嗎?」

當地土人說:「那屋剛造成不久,住了兩個人。」

祝融問道:「這兩個人是什麼模樣?」

當地土人說:「一個個子高,一個個子矮。那矮個子,臉很黑,眼很大,連鬢須。」

祝融就料定了那矮個子就是鯀,高個子是豎亥。

籛鏗說道:「爺爺,我們進屋去看看如何?」

祝融說:「好!」

籛鏗與祝融登山進屋,見裡面十分簡陋,空無一人,一張石頭搭就的台桌上放著一頂氈帽,籛鏗一眼便認出了那正是鯀平常常戴在頭上的氈帽。就對祝融說道:「爺爺,這正是崇伯的氈帽。」

祝融說道:「可人躲到哪裡去了呢?」

祝融與籛鏗二人出屋四處察看,發現一路腳印從屋邊延續到遠方。二人一商量,就順著腳印一路尋找。

禹接到父親羊皮書信后,曉行夜宿,此時也來到了羽山。當祝融與籛鏗找到時,父子倆正站在黃河支流入海口談論著帝堯。

鯀見了祝融,譏笑說:「前輩千辛萬苦來到邊地,莫不是要替虞舜匹夫出手么?虞舜要將晚輩斬盡殺絕,不派別人執行,卻派火正前來,利用我黃帝族群內部相煎,毒辣至極!」

祝融質問:「崇伯難道還不服罪么?」

鯀聳了聳肩,不屑地說:「為治服洪水,我苦沒少吃,罪沒少受,雙手上的老繭脫了長,長了脫,磨成寸許厚。我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修堤以導水,聽說息壤土自長,息無限,可以塞洪水,我甚至還偷了天帝的息壤。想我伯鯀,一不偷寶玩,二不偷美女,三不偷仙丹,偷息壤是為了治水啊!可唐堯他給了我什麼呢?是封了我三公?還是加了我太尉爵?他倒好,不勞而獲,坐擁天下,老不中用時,又將天下拱手送給一介匹夫。虞舜既無治水之功,亦無安民之策,莫過唐堯之婿爾!唐堯私心之大,罪過之深,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祝融也知道鯀為了治水吃過苦受過難,但這時候聽鯀大逆不道,滿口胡言,他忍無可忍,就欲抽出寶刀殺鯀,轉而一想,又止住了,而從腰間抽出一塊代表帝命的玉璧高高舉起,說道:「我受帝之命前來,有命宣之。」

鯀又聳了聳肩:「但請講來。」

祝融言道:「帝命流放崇伯於東夷羽山,永世不得回反中原!特命我前來宣告,崇伯還有何話講?」

鯀仰天狂笑,繼而涕淚交夾:「想我伯鯀,傾力治水,原指望造福黎民,百世留芳,沒料想事與願違,受之流刑終其一生。遭萬民唾指啊!」

禹怒氣沖沖說:「阿公,帝量刑不公啊!」

鯀制止禹:「文命休得多言。我兒如果大孝,就繼續效命,替父治水,終有一日,水患可息。兒啊,你一定要記住為父的話,設法了卻為父心愿。」

鯀說完望了望腳下滔滔河水,再次仰天大笑,笑聲未了,縱身跳進水中。

禹大叫:「爹——」就欲跳進河中救鯀。

籛鏗一把拉住了禹:「文命不可!水流太急。」

鯀在水中一會就不見了蹤影。

禹跪在河岸崖石上哭天喊地。

《山海經•海內經》云:「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山海經》亦說:「鯀復生禹」。有人就在一則神話故事中說,祝融殺鯀之後,鯀其心不死,其情猶在,其神不滅,因此屍體三年不腐,且用自己的肚腹再造自我——孕育了禹。禹在鯀的肚腹里一呆三年,直到天帝派了一個天神,拿了寶刀一刀下去,三年不腐的鯀身迎刃而解,從此,洪水的剋星禹降臨人間。這故事的意思是說後來禹治水的方法對鯀的治水方法既有遺傳,也有變異。這是后話。

鯀已死,祝融回平陽復命。帝堯勉慰祝融一番,順便將那口寶刀賜予了他。因為祝融的名字叫吳回,後來這口寶刀就叫作吳刀。沒料祝融年紀到底大了,經過這次長途爬涉勞累,歸來以後,一病不起。

帝堯與攝政帝虞舜多次前往病塌探望,命令巫鹽組織醫術最好的人給治療,求神問卜都做了,可半年過去,祝融還是一命嗚呼。臨死的時候對籛鏗說:「爺爺曾為南方火正,人稱火神。死了以後,一定要將爺爺葬在南方,方能瞑目。」

帝堯得到噩耗,悲慟萬分,祝融奉公勞累而死,帝堯尤其感到歉疚,對他的遺言,帝堯許諾,一定要設法做到。只是眼下洪水泛濫,南方三苗盤據,時而作亂,只好暫時把棺材淺埋,等待時機,再運到南方安葬。

自從鯀逃離水次,水次一直無人主管。僅讓棄兼管著。鯀雖然已經伏了罪,但是洪水仍然成災,水患半點沒有減輕。誰能夠接替鯀去治水泥?帝堯焦心如焚。

帝堯在朝會上說:「鯀已伏罪,但水次主管一直虛位以待,目前水患嚴重,治水情勢嚴竣,共工一職,不可無人,汝等看誰最合適來接替鯀擔任治水要職呢?」

四岳有了推薦鯀險些遭受連累的教訓,再不敢說話。大司徒、大司農等也說一時沒有發現合適人選。

虞舜想起了鯀的兒子禹。

虞舜長禹十七歲,與禹早就認識,知道禹的德行。這時,虞舜說道:「鯀有一個兒子叫禹,又叫文命。文命自小跟隨父親,耳濡目染。虞舜也曾與文命在一起考察過洪水源頭,探討過治水辦法,發覺文命對治水很有研究,他曾經多次給他父親鯀提議,主張放棄填塞和阻截的辦法,而以疏導排泄為主,但是鯀剛愎自用,不聽意見,以至治水失敗,釀成災禍。如能召文命入都,授他以共工之職,接替其父來治水,定會成功。」

帝堯道:「治水之策,事關重大,攝政推薦文命,倘出了事,就會影響自身威信,難道你不怕負責么?再說,殺其父而用其子,文命肯擔重任么?」

虞舜說道:「殺其父是因公,而不是因私怨。聽說文命守孝於羽山,祭父於潬渚,傷父治水不成受誅,痛定思痛,文命發誓有朝一日,要完成父親未竟之業。文命是個賢者,懂得國事為大這個道理,何況將洪水治理好了,一可為國分憂,為民立極,二可以彌補其父之過,他必定樂於從命。至於保舉文命治水,如無成效,虞舜甘願一同受罰。」

棄說:「只要文命真能治水,又肯來朝任職,為國為民出力,帝盡可放心用他」。

帝堯見眾臣不再有異議,就說道:「就請攝政立即派人去找文命入都,讓他繼其父業,負責賓士天下洪水。」

虞舜立即要四岳帶了蒼舒去召禹。

禹在旅舍中做了一夢,夢見自己在茫茫大水中洗浴,忽見一輪紅日從水中生出。夢醒之後,禹細想夢境,自己釋夢說:「紅日從水中湧起,直照到自己身上,莫非是天子要任命我去治水嗎?」

正想著,橫革來了,報告禹說:「四岳來了,見還是不見?」

禹預知了四岳的來意,說道:「見。」。

禹見過四岳和蒼舒,什麼也沒說,就跟隨四岳和蒼舒一道到了帝都平陽,先到攝政帝府中見虞舜。舜正在憂慮重重地彈琴,一聽說文命到了,十分高興,把禹迎到廳堂中。

文命在隨四岳來平陽路上已經親眼看見了災民苦情,親耳聽到了黎民百姓的怨言,心裡已經決定出面治水,於是就將治水的打算跟攝政帝細細道來。

兩人正談得入巷,門人報說棄來訪,虞舜忙起身迎接,棄在廳中坐定后,舜對禹介紹說:「他就是當朝赫赫有名的士官皋陶。」轉而對皋陶介紹禹說:「這位是崇伯的公子禹,字文命。」

皋陶見禹一表人材,很高興,對禹說道:「自從孟門山洪水泛濫以來,都快五十年了。孔壬和令尊大人治水均未成功。現在攝政帝推舉你來繼任共工,治理洪水,不知有否勇氣出來擔任此任?」

禹道:「承攝政帝舉薦,列位高賢賞識,小子豈敢避重,只要天子委任,文命定當治平洪水,萬死不辭。」

皋陶連聲說:「好!好!」

次日,虞舜入朝,向帝堯奏報說:「崇伯之子文命已到帝都了。」

帝堯說:「快宣他進朝。」

禹入朝見帝。

帝堯和群臣見禹相貌堂堂、氣宇不凡,非常滿意。問道:「攝政帝保舉你繼承父業來治理洪水,你能勝任嗎?」

禹回答道:「文命不敢說能勝任。既然攝政帝、四岳保舉我,帝信任我,文命願意為帝分憂、為國效力,治理好洪水,以補父之前愆。」

帝堯又問道:「那,文命打算如何治水呢?」

禹說道:「水往低處流。依文命看,治水必須順著水性,高者鑿而暢之,低者疏而宣之。疏通河道,導流大海。」

帝堯說道:「巍巍高山,如何鑿通?茫茫大地,如何疏通?工程浩大,民生何勘重負?國力何勘重負?」

禹說道:「文命多年來奔走江湖,求助異人和高賢指點迷津,已經成竹在胸,待日即將方案呈報。」

帝堯道:「文命,今授你為共工,治水重任,就交給你了,你當自重。」

禹說道:「遵命。」

舜說道:「虞舜以為可考慮再調集些人員襄佐文命治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