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1】

第十七章 1】

寒冬臘月,北風呼嘯。

治水工地人山人海,崇山峻岭之中,人們用十分原始的石器、骨器、木耒等工具在疏通河道,也有金器,但是為數不多。

棄和益在治水現場指揮著民工掘土挑泥。益是舜特地從兗州挑選上來的,人雖說很年輕,但對山澤田林水都十分熟悉。

治水工程成果累累,戰線拉得很開,工地遍地開花,檢查和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長年裡,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渾身被烈日晒得黝黑。這時候,節令雖是嚴冬,禹仍然腳穿草鞋,草鞋下套著檋車,正從另一山頭的工地冒著寒風走向這邊工地。

時間過去了八年,禹還清楚的記得跟了四岳去見攝政帝虞舜的情景。

一路上到處是無家可歸的災民,禹心情沉重,神情蒼涼,目光獃滯,沉默無語。

四岳說:「災民如此流離失所,如何是好啊!」

禹依然沉默無語。

四岳叫停下車,走入災民隊伍問一老者:「原居水災情況如何?損失大嗎?」

老者長嘆一聲:「慘不忍睹啊!大水浩浩而來時,頃刻田地房屋沒了,來不及跑出的人,頓然成了魚鱉,已經避到高坡上的人,好多卻飽了餓極的毒蛇猛獸的口福。」

四岳故意問:「人們怎麼看待水災?」

老者打量四岳好久方說道:「怨聲載道啊!都道鯀治水無能,帝堯已舉全國之力,可這水卻愈治癒大,甚或不如不治。聽說鯀已經死了,又要啟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都治不住,兒子又能怎麼樣呢?」1

禹聽老者如此說,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說什麼,卻又欲言又止。

四岳叫禹乘車趕路。

禹重新上了馬車后說道:「我父治水,其實很忠於職守,築堤堵水,沒輔以疏導,除了方法不當,也有客觀原因,無論如何,罪不該誅啊!帝卻誅殺我父,今後有誰還敢負命治水?」

四岳說道:「你父之死在於剛愎自用,盛氣凌人,不進人言,事發又不敢面對。你剛才也見了,斯民為洪水所害,啼飢呺寒,家破人亡,我們豈能不自責?」

禹低頭不語。

「文命知道這次攝政帝為何召你嗎?」

「誠惶誠恐。不會是斬盡殺絕吧?」

「文命對攝政帝成見就那麼深嗎?攝政帝看重你少年老成,躊躇滿志,是要讓你負命治水。完成父親未竟之業。」

「攝政帝誅我父而能用我?」

「攝政帝乃是厚德載物之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決不會因一人之罪而禍及九族的,你一路鬱悶,心懷不滿,老夫恐你誤事,今特說明了,還望文命以天下蒼生為念,莫意氣用事才是。」

禹聽了四岳的話,心裡如撥烏雲,豁然開朗,面帶愧色地說道:「文命愚鈍,不知好歹,還望四岳多多指教。」

四岳哈哈大笑:「文命年少,為民立極,來日方長,老夫與你做個亡年之交如何?」

禹說:「四岳抬愛,文命謝過了。」

談笑之間就到了攝政帝居所。一陣悠婉怡然中飽含憂思的琴聲從居所傳出。

四岳與禹聽傳后一同進了攝政帝居室,只見攝政帝手置於五弦琴上,仰天長望,一臉憂思。

四岳笑著說:「攝政帝的琴彈得妙極,憂萬民於音律,寄大愛於長天,真宛如天籟之音啊!」

虞舜起身施禮:「好久就想親自譜一新曲,寄託綿綿情思,老也不成。久未彈琴,手也生了。文命旅途辛苦了!」

禹表情有些不自然,說:「謝謝攝政帝掛記。」

上茶畢,虞舜問道:「文命,天子同意我推舉你繼承令尊未竟之業,你要發揮聰明才智,及早治服滔滔洪水,報效國家,造福百姓啊!」

禹說道:「文命在服喪期間,出來任職,恐於禮不合。」

舜說道:「時下洪水泛濫,萬民塗炭,天子憂慮。作為崇伯之子,完成令尊未竟之志,就是最大的孝,最大的忠。」稍停,虞舜繼續說道:「你父崇伯之結局,非我與帝本願,本想流放了他則可,沒料想事與願違。」

禹說:「家父性格剛直,所造大堤屢屢崩塌,陷萬民於洪水之中,自覺無顏面對天下,所以……」

虞舜:「文命能如此想,真乃寬容大度,是個做大事的人。」

禹含著眼淚說:「只是家父戴月披星治水,卻是壯志未酬。父親一死,家母亦亡。」

虞舜:「往事已逝,前車之鑒而已。我聽人說。崇伯在世曾有言,要你繼承父業,繼續治水。今我也有意要你負命治水,此舉決不是要陷你於不義,而是看中了你比你父親的過人之處。不知文命意下如何?」

禹說:「來平陽途中,我親眼得見災民慘狀,自覺心如刀剜。奈何文命亦無良策,不敢受命。」

虞舜使用激將法說:「文命是記念父仇?還是害怕步父後塵?還是另有隱情?」

禹心情沉重地說:「攝政帝之言重了。我曾跟隨父親多年,親眼看見黃河發大水、大洪峰來到時,滔天洪水雍塞了狹窄的河道。而汾水入黃河之道又被阻塞,泄流不出,於是水瀦留於汾河下游。這樣汾河上游之水繼續泄入下游,下游之水卻進不了黃河,有入無出,日聚成災,位於汾河下遊河岸之傍的帝都平陽也便處於水患之中了。我父受命冶水,殫精竭慮築壩修堤進行防範,治理汾河水患。但是,他沒有想到汾河的水患是源出於黃河洪大、阻塞汾水泄流、瀦留為患的原因,更沒有想到,只有疏通黃河河道,才能使汾水順利進入黃河,從根源上清除水患的問題,而是違背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抓末丟本,在汾河中上游築堤修壩,堵塞汾河南流之水,企望阻擋汾河水進入平陽,以保堯都平安。殊不知壩越築越長,堤越修越高,水越聚越多,終於導致『防高而水壅,水盈則漫,風激則崩』的後果,釀成更大的水患。我也曾勸父改堵為疏,以疏為主,堵疏結合,無奈文命之話父親聽不進去。」

攝政帝虞舜跟四岳聽了禹一番高論,點頭不已。

禹繼續說:「父親治水之法雖有不妥,但細想來,要想改堵為疏,也不是說句話那麼容易。難處就在於我們用以治水的工具太落後,除了角骨、石器、棍棒,銅器鐵器等金器就極少,如此工具要鑿山開脈也確實如同以卵擊石。」

四岳不住點著頭:「也是也是,打自黃帝發明冶鍊之術,至今也近千年,可由於煉金太少,垂只是奉帝命打造武器與祭器,極少打造生產工具。」

攝政帝虞舜說道:「文命乃有心人也!話都說到治水的點子上了。想當年,后羿渾身是膽,勇射九日,精衛勢單力薄,矢志填海,而今洪水泛濫,生靈塗炭,難道我輩就卻步不前,無力自救?文命啊,任重而道遠,望你莫再推辭。工具問題,我立即給帝報告,當傾其全力滿足於你。」

辭別攝政帝后,見過帝堯,禹就到了治水工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實地考察。

禹帶領著隊伍在大山深處測量。他「左準繩,右規矩」率領著益、棄和大批助手穿著補了又補的舊衣爛衫,跋山涉水,測量地勢高低,測量水勢。一根接一根的木樁立了起來。有樹的地方就剝掉一塊樹皮作為標記。

夕陽西下,是開飯的時候了,禹、益、棄大口大口地啃著手裡的生紅薯,助手們圍在火堆邊,用樹枝挑著紅薯玉米燒烤著,食物簡單而粗糙,但是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就各自找地方歇息,有的鋪點樹葉作為床鋪,有的乾脆睡在草窩中,有的則倚靠在大石頭或者樹桿上就睡著了,曠野里響起一片鼾聲。

這天,禹領著助手們在一條大峽谷里測量,峽谷漫長,一條河穿谷而過。一行人測的測量打的打樁各自忙著。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禹指揮著測量隊伍迅速撤離峽谷,結果還是有好幾人在咆哮、翻滾的洪水中失蹤了……;

考察很艱苦,很危險。禹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足跡踏遍了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個州鬧水災的地區。

全面地完成了測量任務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治水究竟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好。根據勘測得到的第一手水文資料,禹決定先修黃河再治汾河,從流經山西和陝西的黃河中游、亦即古太原的汾河中游開始治水。汲取父親鯀冶水失敗的教訓,禹採用「先疏而後防」、「決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的方法,先疏通拓寬黃河河道,排除黃河洪流不暢、阻塞汾河入道、瀦留為患的根本故障,再揮師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太原盆地,疏通汾河淤結的河道,開渠挖洫,鑿山通溝。禹從壺口開始興工,開鑿粱山和岐山,待疏通黃河后,再從位於山西腹地的太原平原修治,疏導汾河,一直延伸到安徽霍山的南邊。

寒冬臘月,北風呼嘯。

治水工地人山人海,崇山峻岭之中,人們用十分原始的石器、骨器、木耒等工具在疏通河道,也有金器,但是為數不多。

棄和益在治水現場指揮著民工掘土挑泥。益是舜特地從兗州挑選上來的,人雖說很年輕,但對山澤田林水都十分熟悉。

治水工程成果累累,戰線拉得很開,工地遍地開花,檢查和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長年裡,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渾身被烈日晒得黝黑。這時候,節令雖是嚴冬,禹仍然腳穿草鞋,草鞋下套著檋車,正從另一山頭的工地冒著寒風走向這邊工地。

時間過去了八年,禹還清楚的記得跟了四岳去見攝政帝虞舜的情景。

一路上到處是無家可歸的災民,禹心情沉重,神情蒼涼,目光獃滯,沉默無語。

四岳說:「災民如此流離失所,如何是好啊!」

禹依然沉默無語。

四岳叫停下車,走入災民隊伍問一老者:「原居水災情況如何?損失大嗎?」

老者長嘆一聲:「慘不忍睹啊!大水浩浩而來時,頃刻田地房屋沒了,來不及跑出的人,頓然成了魚鱉,已經避到高坡上的人,好多卻飽了餓極的毒蛇猛獸的口福。」

四岳故意問:「人們怎麼看待水災?」

老者打量四岳好久方說道:「怨聲載道啊!都道鯀治水無能,帝堯已舉全國之力,可這水卻愈治癒大,甚或不如不治。聽說鯀已經死了,又要啟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都治不住,兒子又能怎麼樣呢?」1

禹聽老者如此說,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說什麼,卻又欲言又止。

四岳叫禹乘車趕路。

禹重新上了馬車后說道:「我父治水,其實很忠於職守,築堤堵水,沒輔以疏導,除了方法不當,也有客觀原因,無論如何,罪不該誅啊!帝卻誅殺我父,今後有誰還敢負命治水?」

四岳說道:「你父之死在於剛愎自用,盛氣凌人,不進人言,事發又不敢面對。你剛才也見了,斯民為洪水所害,啼飢呺寒,家破人亡,我們豈能不自責?」

禹低頭不語。

「文命知道這次攝政帝為何召你嗎?」

「誠惶誠恐。不會是斬盡殺絕吧?」

「文命對攝政帝成見就那麼深嗎?攝政帝看重你少年老成,躊躇滿志,是要讓你負命治水。完成父親未竟之業。」

「攝政帝誅我父而能用我?」

「攝政帝乃是厚德載物之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決不會因一人之罪而禍及九族的,你一路鬱悶,心懷不滿,老夫恐你誤事,今特說明了,還望文命以天下蒼生為念,莫意氣用事才是。」

禹聽了四岳的話,心裡如撥烏雲,豁然開朗,面帶愧色地說道:「文命愚鈍,不知好歹,還望四岳多多指教。」

四岳哈哈大笑:「文命年少,為民立極,來日方長,老夫與你做個亡年之交如何?」

禹說:「四岳抬愛,文命謝過了。」

談笑之間就到了攝政帝居所。一陣悠婉怡然中飽含憂思的琴聲從居所傳出。

四岳與禹聽傳后一同進了攝政帝居室,只見攝政帝手置於五弦琴上,仰天長望,一臉憂思。

四岳笑著說:「攝政帝的琴彈得妙極,憂萬民於音律,寄大愛於長天,真宛如天籟之音啊!」

虞舜起身施禮:「好久就想親自譜一新曲,寄託綿綿情思,老也不成。久未彈琴,手也生了。文命旅途辛苦了!」

禹表情有些不自然,說:「謝謝攝政帝掛記。」

上茶畢,虞舜問道:「文命,天子同意我推舉你繼承令尊未竟之業,你要發揮聰明才智,及早治服滔滔洪水,報效國家,造福百姓啊!」

禹說道:「文命在服喪期間,出來任職,恐於禮不合。」

舜說道:「時下洪水泛濫,萬民塗炭,天子憂慮。作為崇伯之子,完成令尊未竟之志,就是最大的孝,最大的忠。」稍停,虞舜繼續說道:「你父崇伯之結局,非我與帝本願,本想流放了他則可,沒料想事與願違。」

禹說:「家父性格剛直,所造大堤屢屢崩塌,陷萬民於洪水之中,自覺無顏面對天下,所以……」

虞舜:「文命能如此想,真乃寬容大度,是個做大事的人。」

禹含著眼淚說:「只是家父戴月披星治水,卻是壯志未酬。父親一死,家母亦亡。」

虞舜:「往事已逝,前車之鑒而已。我聽人說。崇伯在世曾有言,要你繼承父業,繼續治水。今我也有意要你負命治水,此舉決不是要陷你於不義,而是看中了你比你父親的過人之處。不知文命意下如何?」

禹說:「來平陽途中,我親眼得見災民慘狀,自覺心如刀剜。奈何文命亦無良策,不敢受命。」

虞舜使用激將法說:「文命是記念父仇?還是害怕步父後塵?還是另有隱情?」

禹心情沉重地說:「攝政帝之言重了。我曾跟隨父親多年,親眼看見黃河發大水、大洪峰來到時,滔天洪水雍塞了狹窄的河道。而汾水入黃河之道又被阻塞,泄流不出,於是水瀦留於汾河下游。這樣汾河上游之水繼續泄入下游,下游之水卻進不了黃河,有入無出,日聚成災,位於汾河下遊河岸之傍的帝都平陽也便處於水患之中了。我父受命冶水,殫精竭慮築壩修堤進行防範,治理汾河水患。但是,他沒有想到汾河的水患是源出於黃河洪大、阻塞汾水泄流、瀦留為患的原因,更沒有想到,只有疏通黃河河道,才能使汾水順利進入黃河,從根源上清除水患的問題,而是違背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抓末丟本,在汾河中上游築堤修壩,堵塞汾河南流之水,企望阻擋汾河水進入平陽,以保堯都平安。殊不知壩越築越長,堤越修越高,水越聚越多,終於導致『防高而水壅,水盈則漫,風激則崩』的後果,釀成更大的水患。我也曾勸父改堵為疏,以疏為主,堵疏結合,無奈文命之話父親聽不進去。」

攝政帝虞舜跟四岳聽了禹一番高論,點頭不已。

禹繼續說:「父親治水之法雖有不妥,但細想來,要想改堵為疏,也不是說句話那麼容易。難處就在於我們用以治水的工具太落後,除了角骨、石器、棍棒,銅器鐵器等金器就極少,如此工具要鑿山開脈也確實如同以卵擊石。」

四岳不住點著頭:「也是也是,打自黃帝發明冶鍊之術,至今也近千年,可由於煉金太少,垂只是奉帝命打造武器與祭器,極少打造生產工具。」

攝政帝虞舜說道:「文命乃有心人也!話都說到治水的點子上了。想當年,后羿渾身是膽,勇射九日,精衛勢單力薄,矢志填海,而今洪水泛濫,生靈塗炭,難道我輩就卻步不前,無力自救?文命啊,任重而道遠,望你莫再推辭。工具問題,我立即給帝報告,當傾其全力滿足於你。」

辭別攝政帝后,見過帝堯,禹就到了治水工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實地考察。

禹帶領著隊伍在大山深處測量。他「左準繩,右規矩」率領著益、棄和大批助手穿著補了又補的舊衣爛衫,跋山涉水,測量地勢高低,測量水勢。一根接一根的木樁立了起來。有樹的地方就剝掉一塊樹皮作為標記。

夕陽西下,是開飯的時候了,禹、益、棄大口大口地啃著手裡的生紅薯,助手們圍在火堆邊,用樹枝挑著紅薯玉米燒烤著,食物簡單而粗糙,但是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就各自找地方歇息,有的鋪點樹葉作為床鋪,有的乾脆睡在草窩中,有的則倚靠在大石頭或者樹桿上就睡著了,曠野里響起一片鼾聲。

這天,禹領著助手們在一條大峽谷里測量,峽谷漫長,一條河穿谷而過。一行人測的測量打的打樁各自忙著。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禹指揮著測量隊伍迅速撤離峽谷,結果還是有好幾人在咆哮、翻滾的洪水中失蹤了……;

考察很艱苦,很危險。禹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足跡踏遍了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個州鬧水災的地區。

全面地完成了測量任務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治水究竟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好。根據勘測得到的第一手水文資料,禹決定先修黃河再治汾河,從流經山西和陝西的黃河中游、亦即古太原的汾河中游開始治水。汲取父親鯀冶水失敗的教訓,禹採用「先疏而後防」、「決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的方法,先疏通拓寬黃河河道,排除黃河洪流不暢、阻塞汾河入道、瀦留為患的根本故障,再揮師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太原盆地,疏通汾河淤結的河道,開渠挖洫,鑿山通溝。禹從壺口開始興工,開鑿粱山和岐山,待疏通黃河后,再從位於山西腹地的太原平原修治,疏導汾河,一直延伸到安徽霍山的南邊。

寒冬臘月,北風呼嘯。

治水工地人山人海,崇山峻岭之中,人們用十分原始的石器、骨器、木耒等工具在疏通河道,也有金器,但是為數不多。

棄和益在治水現場指揮著民工掘土挑泥。益是舜特地從兗州挑選上來的,人雖說很年輕,但對山澤田林水都十分熟悉。

治水工程成果累累,戰線拉得很開,工地遍地開花,檢查和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長年裡,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渾身被烈日晒得黝黑。這時候,節令雖是嚴冬,禹仍然腳穿草鞋,草鞋下套著檋車,正從另一山頭的工地冒著寒風走向這邊工地。

時間過去了八年,禹還清楚的記得跟了四岳去見攝政帝虞舜的情景。

一路上到處是無家可歸的災民,禹心情沉重,神情蒼涼,目光獃滯,沉默無語。

四岳說:「災民如此流離失所,如何是好啊!」

禹依然沉默無語。

四岳叫停下車,走入災民隊伍問一老者:「原居水災情況如何?損失大嗎?」

老者長嘆一聲:「慘不忍睹啊!大水浩浩而來時,頃刻田地房屋沒了,來不及跑出的人,頓然成了魚鱉,已經避到高坡上的人,好多卻飽了餓極的毒蛇猛獸的口福。」

四岳故意問:「人們怎麼看待水災?」

老者打量四岳好久方說道:「怨聲載道啊!都道鯀治水無能,帝堯已舉全國之力,可這水卻愈治癒大,甚或不如不治。聽說鯀已經死了,又要啟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都治不住,兒子又能怎麼樣呢?」1

禹聽老者如此說,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說什麼,卻又欲言又止。

四岳叫禹乘車趕路。

禹重新上了馬車后說道:「我父治水,其實很忠於職守,築堤堵水,沒輔以疏導,除了方法不當,也有客觀原因,無論如何,罪不該誅啊!帝卻誅殺我父,今後有誰還敢負命治水?」

四岳說道:「你父之死在於剛愎自用,盛氣凌人,不進人言,事發又不敢面對。你剛才也見了,斯民為洪水所害,啼飢呺寒,家破人亡,我們豈能不自責?」

禹低頭不語。

「文命知道這次攝政帝為何召你嗎?」

「誠惶誠恐。不會是斬盡殺絕吧?」

「文命對攝政帝成見就那麼深嗎?攝政帝看重你少年老成,躊躇滿志,是要讓你負命治水。完成父親未竟之業。」

「攝政帝誅我父而能用我?」

「攝政帝乃是厚德載物之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決不會因一人之罪而禍及九族的,你一路鬱悶,心懷不滿,老夫恐你誤事,今特說明了,還望文命以天下蒼生為念,莫意氣用事才是。」

禹聽了四岳的話,心裡如撥烏雲,豁然開朗,面帶愧色地說道:「文命愚鈍,不知好歹,還望四岳多多指教。」

四岳哈哈大笑:「文命年少,為民立極,來日方長,老夫與你做個亡年之交如何?」

禹說:「四岳抬愛,文命謝過了。」

談笑之間就到了攝政帝居所。一陣悠婉怡然中飽含憂思的琴聲從居所傳出。

四岳與禹聽傳后一同進了攝政帝居室,只見攝政帝手置於五弦琴上,仰天長望,一臉憂思。

四岳笑著說:「攝政帝的琴彈得妙極,憂萬民於音律,寄大愛於長天,真宛如天籟之音啊!」

虞舜起身施禮:「好久就想親自譜一新曲,寄託綿綿情思,老也不成。久未彈琴,手也生了。文命旅途辛苦了!」

禹表情有些不自然,說:「謝謝攝政帝掛記。」

上茶畢,虞舜問道:「文命,天子同意我推舉你繼承令尊未竟之業,你要發揮聰明才智,及早治服滔滔洪水,報效國家,造福百姓啊!」

禹說道:「文命在服喪期間,出來任職,恐於禮不合。」

舜說道:「時下洪水泛濫,萬民塗炭,天子憂慮。作為崇伯之子,完成令尊未竟之志,就是最大的孝,最大的忠。」稍停,虞舜繼續說道:「你父崇伯之結局,非我與帝本願,本想流放了他則可,沒料想事與願違。」

禹說:「家父性格剛直,所造大堤屢屢崩塌,陷萬民於洪水之中,自覺無顏面對天下,所以……」

虞舜:「文命能如此想,真乃寬容大度,是個做大事的人。」

禹含著眼淚說:「只是家父戴月披星治水,卻是壯志未酬。父親一死,家母亦亡。」

虞舜:「往事已逝,前車之鑒而已。我聽人說。崇伯在世曾有言,要你繼承父業,繼續治水。今我也有意要你負命治水,此舉決不是要陷你於不義,而是看中了你比你父親的過人之處。不知文命意下如何?」

禹說:「來平陽途中,我親眼得見災民慘狀,自覺心如刀剜。奈何文命亦無良策,不敢受命。」

虞舜使用激將法說:「文命是記念父仇?還是害怕步父後塵?還是另有隱情?」

禹心情沉重地說:「攝政帝之言重了。我曾跟隨父親多年,親眼看見黃河發大水、大洪峰來到時,滔天洪水雍塞了狹窄的河道。而汾水入黃河之道又被阻塞,泄流不出,於是水瀦留於汾河下游。這樣汾河上游之水繼續泄入下游,下游之水卻進不了黃河,有入無出,日聚成災,位於汾河下遊河岸之傍的帝都平陽也便處於水患之中了。我父受命冶水,殫精竭慮築壩修堤進行防範,治理汾河水患。但是,他沒有想到汾河的水患是源出於黃河洪大、阻塞汾水泄流、瀦留為患的原因,更沒有想到,只有疏通黃河河道,才能使汾水順利進入黃河,從根源上清除水患的問題,而是違背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抓末丟本,在汾河中上游築堤修壩,堵塞汾河南流之水,企望阻擋汾河水進入平陽,以保堯都平安。殊不知壩越築越長,堤越修越高,水越聚越多,終於導致『防高而水壅,水盈則漫,風激則崩』的後果,釀成更大的水患。我也曾勸父改堵為疏,以疏為主,堵疏結合,無奈文命之話父親聽不進去。」

攝政帝虞舜跟四岳聽了禹一番高論,點頭不已。

禹繼續說:「父親治水之法雖有不妥,但細想來,要想改堵為疏,也不是說句話那麼容易。難處就在於我們用以治水的工具太落後,除了角骨、石器、棍棒,銅器鐵器等金器就極少,如此工具要鑿山開脈也確實如同以卵擊石。」

四岳不住點著頭:「也是也是,打自黃帝發明冶鍊之術,至今也近千年,可由於煉金太少,垂只是奉帝命打造武器與祭器,極少打造生產工具。」

攝政帝虞舜說道:「文命乃有心人也!話都說到治水的點子上了。想當年,后羿渾身是膽,勇射九日,精衛勢單力薄,矢志填海,而今洪水泛濫,生靈塗炭,難道我輩就卻步不前,無力自救?文命啊,任重而道遠,望你莫再推辭。工具問題,我立即給帝報告,當傾其全力滿足於你。」

辭別攝政帝后,見過帝堯,禹就到了治水工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實地考察。

禹帶領著隊伍在大山深處測量。他「左準繩,右規矩」率領著益、棄和大批助手穿著補了又補的舊衣爛衫,跋山涉水,測量地勢高低,測量水勢。一根接一根的木樁立了起來。有樹的地方就剝掉一塊樹皮作為標記。

夕陽西下,是開飯的時候了,禹、益、棄大口大口地啃著手裡的生紅薯,助手們圍在火堆邊,用樹枝挑著紅薯玉米燒烤著,食物簡單而粗糙,但是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就各自找地方歇息,有的鋪點樹葉作為床鋪,有的乾脆睡在草窩中,有的則倚靠在大石頭或者樹桿上就睡著了,曠野里響起一片鼾聲。

這天,禹領著助手們在一條大峽谷里測量,峽谷漫長,一條河穿谷而過。一行人測的測量打的打樁各自忙著。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禹指揮著測量隊伍迅速撤離峽谷,結果還是有好幾人在咆哮、翻滾的洪水中失蹤了……;

考察很艱苦,很危險。禹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足跡踏遍了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個州鬧水災的地區。

全面地完成了測量任務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治水究竟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好。根據勘測得到的第一手水文資料,禹決定先修黃河再治汾河,從流經山西和陝西的黃河中游、亦即古太原的汾河中游開始治水。汲取父親鯀冶水失敗的教訓,禹採用「先疏而後防」、「決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的方法,先疏通拓寬黃河河道,排除黃河洪流不暢、阻塞汾河入道、瀦留為患的根本故障,再揮師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太原盆地,疏通汾河淤結的河道,開渠挖洫,鑿山通溝。禹從壺口開始興工,開鑿粱山和岐山,待疏通黃河后,再從位於山西腹地的太原平原修治,疏導汾河,一直延伸到安徽霍山的南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