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
仁信殿里,新任內閣以及十二州牧聚集在一起共商國是。
舜帝說道:「各位元勛重臣,我們是國之棟樑,掌管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我說過,在所有的言行當中,德行是最重要的。我們務必要培養淳厚的品德,厚待有德行的人,信任善良的人,拒絕任用那些花言巧語的姦邪小人。」
舜帝開門見山,語重心長。他注視著重臣們,接著說道:「說到用人,封我弟於有庳問題,還得向各位說明。之所以封,一是我父母之願,我不能不孝;二是我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倘使是一個普通百姓,就悖了五典之教中的兄友二字;更重要的是象已改邪歸正,治水中有突出表現。把象封到邊遠南方五嶺之地,一來讓象去經受鍛煉,自我教化;二來命他教化蠻夷,為國家建樹功勛。虞舜這樣做,不知道是不是濫封。」
四岳說道:「商定裂土封侯之事,我們都參加了的。帝這樣做很英明。」
禹說道:「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正是帝英明之處,何況象被封在僻遠的南蠻之地。」
皋陶說道:「只是封地太遠了些。」
內閣的第一次擴大會議,舜帝還得對左膀右臂們叮囑一番,讓大家勿忘責任。舜帝這時將目光鎖定了禹。
虞舜當年做太尉的時候向帝堯推薦了禹,後來做了攝政帝,又以身家性命擔保,推薦禹取代鯀負責治水大業。鯀逃亡羽山自絕後,虞舜又設法取得帝堯同意,讓禹承襲了鯀的爵位,成為夏伯。舜攝政以來,對禹一直都很器重。如今帝堯駕崩,他需要一位有威望能力強的人當自己的幫手。
舜帝說道:「文命呀,你肩上的擔子很重,你可要更勤勉,更努力,輔弼我成就有虞國的事業!」
禹點頭稱是,說道:「恪盡職守,肝腦塗地。」
舜帝目光鎖定了棄。棄名本叫稷。幼小時曾經多次遭遺棄,因此名叫棄。
舜帝對棄說道:「棄呀,想想看,萬民活命靠的是什麼?還不就是食物嗎?治國安民的根本就是要把生產搞上去,妥善地解決老百姓賴以活命的糧食問題,這樣,國家才能安定。邊遠地區安定了,首都才得安寧。你從先帝手裡開始任職,數年來親睹了田地荒蕪,穀物歉收,民眾受飢挨餓的情景。現在,希望你發揚光大,管理好農林事務啊!」
棄說:「民以食為天!棄謹記帝的教命,以民為本。」
舜帝又對契說:「契啊,你要一如既往地敬敷五教,把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一抓到底。要記住,以仁德教化天下,要常抓不懈,推德懷遠,一定要有誠心、耐心、恆心。」
契答應著,說道:「謹遵帝命,純化民風,決不懈怠。」
舜帝定一定神,把目光轉到皋陶:「皋陶啊,現在蠻夷諸族在南方侵擾有虞,攻劫殺人,有虞國內也有人乘亂打劫。內亂外患,令人焦慮。你擔任法官,一定要保持我們以往的傳統,進一步修改、完善法律,繼續把五刑用圖畫的形式寫在日用器具上廣而告之。你要根據犯人罪過的大小,正確使用刑罰,堅持重教化,少誅殺,給犯法者改過自新機會。對那些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就殺一儆百。對於犯了大罪而不該死的官員,仍然堅持流刑,最惡劣的流放到萬里之外的最遙遠邊疆;次一點的就流放到五千里之外十二州邊沿的蠻荒之地;輕的就流放到千里之外遠離帝國中心的地方,再也不允許回到京都。皋陶呀,今日的刑罰由你掌管,你一定要很好地把仁德與法制結合起來,公正明察,保民以德,治國以法,準確量刑,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帝國的德威,使人心服口服。」
皋陶誠摯地說:「帝力舉天人和一,神人以和,刻意謀求宇宙、自然、社會的和諧,用心良苦,皋陶早已感同身受。黎民百姓都把帝的象刑稱之為『戮』,把九黎之君的肉刑稱之為『刑』。臣謹記教誨,不敢辜負厚望。」
舜帝問道:「哦,這『戮』和『刑』作何解說?」
皋陶奏道:「有德之君用『戮』而民不犯,無德之君施『刑』而民不從,帝的仁德齊天,大可無為而治。」
契重複著當年舜帝初創象刑時他曾經說過的話:「施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懲罰。受『戮』的人往往為其廉恥之心所動,從此之後不再犯罪,而沒有犯罪的人則加倍自勉,引以為誡。」
舜帝心情愉悅地點頭。
對內閣幾個重臣叮囑完后,舜帝又問:「各位重臣和州牧有事要議嗎?」
禹奏道:「龍門近日即可鑿通,從此治水大功告成,是否需要慶祝一下。」
舜帝贊同道:「一定要慶祝。好好地策劃一下,通過慶祝
活動,鼓舞人心,激發鬥志。」
垂奏道:「帝委派我掌管百工,百工事多而雜,垂能力缺
欠,需人幫忖,帝可否將殳戕和伯與給我擔任副手?」
伯益緊接垂的話說道:「益請帝恩准將八愷中的庭堅,八
元中的仲熊、叔豹、季狸配給我做助手。」
舜帝當即跟主管百官的禹商量:「文命以為如何?」
禹說道:「這幾人正直有德,辦事實在,各有專長,可用。」
舜帝道:「那就讓這幾人做你們的副手吧。」
舜帝想起還得對夔的任務明確一下,就對夔說道:「夔啊,你負責禮樂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導貴族子弟。你要記住,這些年青人是有虞國的未來,沒有健康的人格精神,就擔當不起大任。我們就用詩歌和音樂作為教科書吧。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是說詩是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歌是用心詠唱的形式來表達語言的,宮、商、角、徵、羽五種聲音構成美的和諧,土、竹、革、匏、絲、石、金、木八音混響,五行八風抑揚交錯,六律六呂六六相生,就象天地乾坤交替變換一樣,感情流露,為情而發。詩、歌的旋律與心靈的寧靜完美搭配,整體的平衡才永遠不被破壞。這樣一來,在和和美美的旋律之中,天地祖宗之靈與蒼生百姓之心就能夠達到真正的融合。只有這樣的典樂,才是教育孩子們的最佳範本啊。」
夔乃是一個殘疾之人,舜帝開一代用人新風,不拘一格,委以重任,竟然讓他進了內閣,他心情已經激動了好多天。此刻,夔發自內心地說道:「帝啊,你才是真正的音律大師啊!你親自創作的《簫韶》,簡直是天籟之音啊!夔聆唱之餘,如入仙境。倘若配器配樂,精心操練,必定會引來鳳凰起舞,百鳥合音的。」
舜帝言道:「那你就去配器配樂,打製成國樂吧。」
夔應聲諾諾。
經過長達數十年艱苦卓越的努力,大洪水行將被平定,然而,亘古未有的洪災卻給留下了累累創傷。田野荒蕪,農業凋敝,商旅難行,百業殘廢,邊患連連,內憂日深,災民流離失所,帝國滿目瘡痍。深懷憂患的舜帝為了迅速復興國家而召開內閣會議,期待這些棟樑之材以光大德治,復興百業為已任,千方百計搞好農業生產,管理好自然資源,恢復工商貿易,肅清邊患,穩定社會,打擊奸佞凶頑之徒,嚴明國法政紀。
荊州州牧蒼山報告了近來三苗作亂,騷擾不斷,氣焰甚囂塵上的情況。舜帝陷入沉思之中。
打自黃帝以後,國家最大的麻煩總是出現在南方。當初炎帝神農氏首先將火應用於農業生產,發明了畲種,出現了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炎帝家族對人類是有大恩大德的。當後來黃帝家族旋風般興起之後,以游牧為生計的部落與以農耕為生計的民族形成一種對抗力量。黃帝大戰炎帝,大勝蚩尤,三戰而定乾坤,成了征服者,得到了天下。黃帝家族接過炎帝的文明成果,由游牧部落搖身一變而成了農業民族的正統。然而,炎帝的後裔以及沒有被完全消滅的蚩尤的後代卻散落在南方崇山峻岭之中,淪落成了永遠不服「王化」的蠻夷。除了蠻夷,還有三苗人。蠻人與三苗人各自為政,盤踞在長江以南廣大地區,遊離於監督之外,不時地與陶唐古國對抗。遙遠的衡山是所有不馴服的部落的心臟地帶。蠻夷以及三苗抱著敵對情緒,致使長江以南區域的治水工作處處受到制肘,難以統一調度。蠻夷與三苗不馴化的問題不解決不行。為此,時為攝政帝的虞舜就曾經多次深入到荊州、鄱陽湖、洞庭湖三苗活動之地對三苗人進行撫慰.
舜帝徵求重臣們的意見:「對於南方三苗問題,大家都說說看法。」
禹站起身道:「三苗盤據蠻荊一帶,年代已久,向來有不臣之心,滋事不斷。打自驩兜那次離都后,遍發檄文,列陳先帝禪位於我帝之不是,朝廷將他流放以後,他便命狐功為軍師,與兒子驩苗招兵買馬,積極備戰。狐功出謀劃策,捏造許多污衊朝廷無道、我帝平庸、治水擾民的謠言,到處傳播,以此激起民怨。請帝允許我率兵征剿,一舉消滅。」
皋陶道:「三苗不滅,###不絕。用百揆的辦法,可以消除後患。」
垂說:「我保證儘快打造出些上好兵器。」
眾臣紛紛發表意見,大多主張武力剿滅。
舜帝說了話:「征剿當然可以!但是必須看到,驩兜在苗蠻之地推行邪教愚民,使民不知有聖賢,只知其鸌兜。因此,重要的還在於改變苗蠻之地人的觀念、思想和文化。虞舜一向主張德政仁政,反對暴力,除非事態逼迫,非使用暴力不可。」
伯益說:「帝當年曾經將三苗人從江、淮、鄱陽湖、洞庭湖整體遷移到西北部三危地區,南方就平靜了好多年。現今不過是殘餘死灰復燃而已。」
伯夷說:「先禮後兵,可也。」
一直沉默著的契說:「驩兜已經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與苗地相隔不近,難道三苗近期滋事,是驩兜從中挑唆操縱?」
契的話使皋陶想起了在歷山審問刺客時共工的兒子說過的話,皋陶說道:「不錯,定是驩兜?」
棄道:「驩兜挑唆,這是毫無疑義的。」
同樣一直沉默未語的夔說:「看起來驩兜才是元兇。」
荊州州牧蒼山說:「驩兜兇殘成性,那如何是好?」
禹堅持己見:「武力征剿,一舉全殲,不留後患!」
舜帝說:「大洪水之後,田野荒蕪,農業凋敝,商旅難行,百業殘廢,內憂日深,災民流離失所,國家創傷累累,滿目瘡痍。三苗雖可惡,但也是華夏子民,臣服三苗,以德可也。夔啊,我一直在想,伏羲聽八風而授民,舉六佐以自策,音樂起處,百鳥和鳴;炎帝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親自操琴演奏,引得百鳥和鳴,白鹿擊蹄,人皆共舞;那麼,我們的士兵能不能執刀槍盾牌而舞,把武力化入音樂之中,產生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臣服呢?」
夔拍手叫絕:「能夠的,能夠的。時下我創作了一種文舞,一種武舞,文舞叫干羽舞,武舞叫干戚舞,可以叫兵士進行排練試試。」
舜帝大喜,當即說道:「籛鏗,你所率兵士隨夔排練。」又對雍州州牧說道:「你回去后負責在當年三苗集體遷居的三危地域精心挑選百名已經馴化的三苗人,立即送到平陽跟隨典樂排練,待後跟隨御駕南巡,撫服三苗。」
內閣重臣們跟十二州牧一起,就五典之教的深入推行、象刑的完善、置誹謗木、作五明扇、辟四門、達四聰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仁信殿里,新任內閣以及十二州牧聚集在一起共商國是。
舜帝說道:「各位元勛重臣,我們是國之棟樑,掌管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我說過,在所有的言行當中,德行是最重要的。我們務必要培養淳厚的品德,厚待有德行的人,信任善良的人,拒絕任用那些花言巧語的姦邪小人。」
舜帝開門見山,語重心長。他注視著重臣們,接著說道:「說到用人,封我弟於有庳問題,還得向各位說明。之所以封,一是我父母之願,我不能不孝;二是我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倘使是一個普通百姓,就悖了五典之教中的兄友二字;更重要的是象已改邪歸正,治水中有突出表現。把象封到邊遠南方五嶺之地,一來讓象去經受鍛煉,自我教化;二來命他教化蠻夷,為國家建樹功勛。虞舜這樣做,不知道是不是濫封。」
四岳說道:「商定裂土封侯之事,我們都參加了的。帝這樣做很英明。」
禹說道:「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正是帝英明之處,何況象被封在僻遠的南蠻之地。」
皋陶說道:「只是封地太遠了些。」
內閣的第一次擴大會議,舜帝還得對左膀右臂們叮囑一番,讓大家勿忘責任。舜帝這時將目光鎖定了禹。
虞舜當年做太尉的時候向帝堯推薦了禹,後來做了攝政帝,又以身家性命擔保,推薦禹取代鯀負責治水大業。鯀逃亡羽山自絕後,虞舜又設法取得帝堯同意,讓禹承襲了鯀的爵位,成為夏伯。舜攝政以來,對禹一直都很器重。如今帝堯駕崩,他需要一位有威望能力強的人當自己的幫手。
舜帝說道:「文命呀,你肩上的擔子很重,你可要更勤勉,更努力,輔弼我成就有虞國的事業!」
禹點頭稱是,說道:「恪盡職守,肝腦塗地。」
舜帝目光鎖定了棄。棄名本叫稷。幼小時曾經多次遭遺棄,因此名叫棄。
舜帝對棄說道:「棄呀,想想看,萬民活命靠的是什麼?還不就是食物嗎?治國安民的根本就是要把生產搞上去,妥善地解決老百姓賴以活命的糧食問題,這樣,國家才能安定。邊遠地區安定了,首都才得安寧。你從先帝手裡開始任職,數年來親睹了田地荒蕪,穀物歉收,民眾受飢挨餓的情景。現在,希望你發揚光大,管理好農林事務啊!」
棄說:「民以食為天!棄謹記帝的教命,以民為本。」
舜帝又對契說:「契啊,你要一如既往地敬敷五教,把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一抓到底。要記住,以仁德教化天下,要常抓不懈,推德懷遠,一定要有誠心、耐心、恆心。」
契答應著,說道:「謹遵帝命,純化民風,決不懈怠。」
舜帝定一定神,把目光轉到皋陶:「皋陶啊,現在蠻夷諸族在南方侵擾有虞,攻劫殺人,有虞國內也有人乘亂打劫。內亂外患,令人焦慮。你擔任法官,一定要保持我們以往的傳統,進一步修改、完善法律,繼續把五刑用圖畫的形式寫在日用器具上廣而告之。你要根據犯人罪過的大小,正確使用刑罰,堅持重教化,少誅殺,給犯法者改過自新機會。對那些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就殺一儆百。對於犯了大罪而不該死的官員,仍然堅持流刑,最惡劣的流放到萬里之外的最遙遠邊疆;次一點的就流放到五千里之外十二州邊沿的蠻荒之地;輕的就流放到千里之外遠離帝國中心的地方,再也不允許回到京都。皋陶呀,今日的刑罰由你掌管,你一定要很好地把仁德與法制結合起來,公正明察,保民以德,治國以法,準確量刑,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帝國的德威,使人心服口服。」
皋陶誠摯地說:「帝力舉天人和一,神人以和,刻意謀求宇宙、自然、社會的和諧,用心良苦,皋陶早已感同身受。黎民百姓都把帝的象刑稱之為『戮』,把九黎之君的肉刑稱之為『刑』。臣謹記教誨,不敢辜負厚望。」
舜帝問道:「哦,這『戮』和『刑』作何解說?」
皋陶奏道:「有德之君用『戮』而民不犯,無德之君施『刑』而民不從,帝的仁德齊天,大可無為而治。」
契重複著當年舜帝初創象刑時他曾經說過的話:「施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懲罰。受『戮』的人往往為其廉恥之心所動,從此之後不再犯罪,而沒有犯罪的人則加倍自勉,引以為誡。」
舜帝心情愉悅地點頭。
對內閣幾個重臣叮囑完后,舜帝又問:「各位重臣和州牧有事要議嗎?」
禹奏道:「龍門近日即可鑿通,從此治水大功告成,是否需要慶祝一下。」
舜帝贊同道:「一定要慶祝。好好地策劃一下,通過慶祝
活動,鼓舞人心,激發鬥志。」
垂奏道:「帝委派我掌管百工,百工事多而雜,垂能力缺
欠,需人幫忖,帝可否將殳戕和伯與給我擔任副手?」
伯益緊接垂的話說道:「益請帝恩准將八愷中的庭堅,八
元中的仲熊、叔豹、季狸配給我做助手。」
舜帝當即跟主管百官的禹商量:「文命以為如何?」
禹說道:「這幾人正直有德,辦事實在,各有專長,可用。」
舜帝道:「那就讓這幾人做你們的副手吧。」
舜帝想起還得對夔的任務明確一下,就對夔說道:「夔啊,你負責禮樂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導貴族子弟。你要記住,這些年青人是有虞國的未來,沒有健康的人格精神,就擔當不起大任。我們就用詩歌和音樂作為教科書吧。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是說詩是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歌是用心詠唱的形式來表達語言的,宮、商、角、徵、羽五種聲音構成美的和諧,土、竹、革、匏、絲、石、金、木八音混響,五行八風抑揚交錯,六律六呂六六相生,就象天地乾坤交替變換一樣,感情流露,為情而發。詩、歌的旋律與心靈的寧靜完美搭配,整體的平衡才永遠不被破壞。這樣一來,在和和美美的旋律之中,天地祖宗之靈與蒼生百姓之心就能夠達到真正的融合。只有這樣的典樂,才是教育孩子們的最佳範本啊。」
夔乃是一個殘疾之人,舜帝開一代用人新風,不拘一格,委以重任,竟然讓他進了內閣,他心情已經激動了好多天。此刻,夔發自內心地說道:「帝啊,你才是真正的音律大師啊!你親自創作的《簫韶》,簡直是天籟之音啊!夔聆唱之餘,如入仙境。倘若配器配樂,精心操練,必定會引來鳳凰起舞,百鳥合音的。」
舜帝言道:「那你就去配器配樂,打製成國樂吧。」
夔應聲諾諾。
經過長達數十年艱苦卓越的努力,大洪水行將被平定,然而,亘古未有的洪災卻給留下了累累創傷。田野荒蕪,農業凋敝,商旅難行,百業殘廢,邊患連連,內憂日深,災民流離失所,帝國滿目瘡痍。深懷憂患的舜帝為了迅速復興國家而召開內閣會議,期待這些棟樑之材以光大德治,復興百業為已任,千方百計搞好農業生產,管理好自然資源,恢復工商貿易,肅清邊患,穩定社會,打擊奸佞凶頑之徒,嚴明國法政紀。
荊州州牧蒼山報告了近來三苗作亂,騷擾不斷,氣焰甚囂塵上的情況。舜帝陷入沉思之中。
打自黃帝以後,國家最大的麻煩總是出現在南方。當初炎帝神農氏首先將火應用於農業生產,發明了畲種,出現了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炎帝家族對人類是有大恩大德的。當後來黃帝家族旋風般興起之後,以游牧為生計的部落與以農耕為生計的民族形成一種對抗力量。黃帝大戰炎帝,大勝蚩尤,三戰而定乾坤,成了征服者,得到了天下。黃帝家族接過炎帝的文明成果,由游牧部落搖身一變而成了農業民族的正統。然而,炎帝的後裔以及沒有被完全消滅的蚩尤的後代卻散落在南方崇山峻岭之中,淪落成了永遠不服「王化」的蠻夷。除了蠻夷,還有三苗人。蠻人與三苗人各自為政,盤踞在長江以南廣大地區,遊離於監督之外,不時地與陶唐古國對抗。遙遠的衡山是所有不馴服的部落的心臟地帶。蠻夷以及三苗抱著敵對情緒,致使長江以南區域的治水工作處處受到制肘,難以統一調度。蠻夷與三苗不馴化的問題不解決不行。為此,時為攝政帝的虞舜就曾經多次深入到荊州、鄱陽湖、洞庭湖三苗活動之地對三苗人進行撫慰.
舜帝徵求重臣們的意見:「對於南方三苗問題,大家都說說看法。」
禹站起身道:「三苗盤據蠻荊一帶,年代已久,向來有不臣之心,滋事不斷。打自驩兜那次離都后,遍發檄文,列陳先帝禪位於我帝之不是,朝廷將他流放以後,他便命狐功為軍師,與兒子驩苗招兵買馬,積極備戰。狐功出謀劃策,捏造許多污衊朝廷無道、我帝平庸、治水擾民的謠言,到處傳播,以此激起民怨。請帝允許我率兵征剿,一舉消滅。」
皋陶道:「三苗不滅,###不絕。用百揆的辦法,可以消除後患。」
垂說:「我保證儘快打造出些上好兵器。」
眾臣紛紛發表意見,大多主張武力剿滅。
舜帝說了話:「征剿當然可以!但是必須看到,驩兜在苗蠻之地推行邪教愚民,使民不知有聖賢,只知其鸌兜。因此,重要的還在於改變苗蠻之地人的觀念、思想和文化。虞舜一向主張德政仁政,反對暴力,除非事態逼迫,非使用暴力不可。」
伯益說:「帝當年曾經將三苗人從江、淮、鄱陽湖、洞庭湖整體遷移到西北部三危地區,南方就平靜了好多年。現今不過是殘餘死灰復燃而已。」
伯夷說:「先禮後兵,可也。」
一直沉默著的契說:「驩兜已經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與苗地相隔不近,難道三苗近期滋事,是驩兜從中挑唆操縱?」
契的話使皋陶想起了在歷山審問刺客時共工的兒子說過的話,皋陶說道:「不錯,定是驩兜?」
棄道:「驩兜挑唆,這是毫無疑義的。」
同樣一直沉默未語的夔說:「看起來驩兜才是元兇。」
荊州州牧蒼山說:「驩兜兇殘成性,那如何是好?」
禹堅持己見:「武力征剿,一舉全殲,不留後患!」
舜帝說:「大洪水之後,田野荒蕪,農業凋敝,商旅難行,百業殘廢,內憂日深,災民流離失所,國家創傷累累,滿目瘡痍。三苗雖可惡,但也是華夏子民,臣服三苗,以德可也。夔啊,我一直在想,伏羲聽八風而授民,舉六佐以自策,音樂起處,百鳥和鳴;炎帝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親自操琴演奏,引得百鳥和鳴,白鹿擊蹄,人皆共舞;那麼,我們的士兵能不能執刀槍盾牌而舞,把武力化入音樂之中,產生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臣服呢?」
夔拍手叫絕:「能夠的,能夠的。時下我創作了一種文舞,一種武舞,文舞叫干羽舞,武舞叫干戚舞,可以叫兵士進行排練試試。」
舜帝大喜,當即說道:「籛鏗,你所率兵士隨夔排練。」又對雍州州牧說道:「你回去后負責在當年三苗集體遷居的三危地域精心挑選百名已經馴化的三苗人,立即送到平陽跟隨典樂排練,待後跟隨御駕南巡,撫服三苗。」
內閣重臣們跟十二州牧一起,就五典之教的深入推行、象刑的完善、置誹謗木、作五明扇、辟四門、達四聰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