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唯一贏家

第三十節唯一贏家

到了第四日,眼看著王韶將一船船鮮繭運回上海,顧豐盛號、張恆和、陳裕昌幾大絲行終於坐不住了,他們聯袂來找王韶。至於邱啟昌和大廣庄,他們已經和王韶成為仇家,自然不會來找。

「三位前輩大駕光臨,在下真是誠惶誠恐啊。」

「光華賢弟太客氣了,比起你這位後起之秀,我們真是自愧不如啊,去年光華賢弟就大舉建設繅絲廠,莫非早就知道了今年的情況部。」年齡最長的顧福昌笑道。

「顧老先生如此說,可折殺晚輩了,晚輩又非能掐會算之人,焉然從去年開始就知道今年的情況,建這個繅絲廠,主要是想著蠶農繅絲太過辛苦,可用機器代替而已。」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果然說的不錯。」張頌賢感嘆的道,他當初聽到王韶要與人合開繅絲廠時,還私下嘲笑過對方不切實際,幸好沒有傳到對方耳中。

「光華兄,不知我等是否也可以建繅絲廠?」陳裕昌道,他明明年齡比王韶大的多,倒是厚著臉皮稱呼王韶為兄。

「諸位都是想打聽如何辦繅絲廠的。」

三人臉下難得都紅了一下,同行是冤家,在他們想來,如果王韶想稱霸生絲業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幫助他們辦繅絲廠。

「這是好事,如果諸位購買機器有困難,和平洋行會盡量幫忙。」王韶微笑的道。

多一些人辦繅絲廠,雖然可能對王韶的繅絲廠展開競爭,只是對中國整個生絲業而言,卻是一件大這是好事,將蠶農從繅絲中解放出來,並將生絲質量提升上去,中國的生絲出口量才會越來越大,將其他國家企圖搶佔中國生絲出口份額的念頭打消。

在原本歷史中,中國生絲出口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輝煌后,在二十世紀初被日本生絲全面超越,日本人一度佔據了世界生絲貿易的四分之三,正是通過生絲貿易加清廷的賠款,日本人完成了原始積累,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

而現在雖然日本人已經開始生產生絲,只是出口極少,甚至不足自用,如果中國人現在就多採用機器繅絲的話,日本人無論如何也追趕不下中國的腳步。

如果王韶只是單純為了自己發財,當然不會幫助顧福昌、張頌賢等人,只是王韶志不在此,現在聚斂錢財只是為日後起事打基礎,這些大絲商將來很有可能成為王韶的臂助,王韶當然願意幫助他們。

「光華兄真是宰相胸襟。」張頌賢贊道。

憑心而論,如是自己搶先佔了繅絲廠的先機,絕不會毫無代價的去幫助後來者建立繅絲廠。

「不知三位打算投資多少,在哪裡建廠。」

顧福昌道:「老夫比不得上光華老弟財大氣粗,打算投資十萬兩建廠,至於建廠的位置,不知光華賢弟有何意見?」

張頌賢道:「顧老比不上,在下更是比不上,先打算出資五萬兩,廠建在哪裡,就要聽光華和顧老的意見了。」

陳裕昌亦道:「我也打算投資五萬兩,建廠位置會和顧老,張兄在一起。」

王韶明白過來,要說這些人銀子比不上王韶,打死也不相信,他們投資規模紛紛小於王韶,既是試水,也有尊重王韶之意。

「南潯山青水秀,又是鮮繭產區,我看三位將廠建在鎮上就非常好。」

王韶以前曾看過一遍文章,說中國生絲衰落首先是長三角生絲的衰落,可長三角地區生絲明顯質量最好,又有上海這個方便的出海口,為什麼長三角生絲會首先衰落呢?那篇文章給出了答案,這是因為長三角地區繅絲廠選址不對。

當時長三角繅絲廠九成以上集中在上海,遠離生絲產地,長三角又是開發最成熟地區,當蠶農無法通過增加桑樹來擴大養蠶規模時,為了增加收入,只能自己對蠶絲進行深加工,這導致蠶農對鮮繭惜售,上海的繅絲廠收不到足夠的鮮繭,常常處於半開工的狀態,這自然增加了繅絲廠成本,導致後來商人不願投資繅絲廠,而是採取租廠形式生產,結果成本大大高於日本,導致機絲無法和日本競爭,蠶農自己生長的生絲由於質量不穩,也無法和日本競爭,結果自然只能衰落。

如果將繅絲廠建在蠶繭產區則不同,一旦桑樹擴張到了盡頭,蠶農還可以通過進入繅絲廠做工增加收入,不會導致蠶農惜售,繅絲廠也能全年開工。

其實對於顧福昌三人來說,也不適合將工廠建在上海,此時租界還不允許華人租地,他們要將廠建在上海,只能建在租界外,王韶的繅絲廠在租界內尚有人敢打主意,如果在租界外,三人的繅絲廠恐怕會麻煩不斷,而南潯則不同,這是他們的老家,有什麼麻煩也容易解決。

三人原意也是把工廠建在老家,後世大家紛紛把工廠建在上海,是因為當時租界廢除了對華人租地的限制,租界內遠比外面安全,稅率又更低,如今沒有這些條件,他們自然不會跑去數百里的上海建廠。

「光華賢弟說的好,我們決定將繅絲廠就建在南潯,只是那些機器設備……」

「三位前輩放心,如果信得過我,我幫三位前輩代買如何?」

「好。」

三人聞言大喜,他們辦繅絲廠最怕的就是不懂那些機器設備,雖然他們也和洋行有聯繫,可是卻擔心被洋鬼子坑了,而且即使買回來也不知如何使用,如今有王韶幫助代買,買回來后,王韶總不能不派人教會他們如何使用?

問明了蒸汽機和絲車價格后,三人歡天喜地的告辭而去,過了一日便將所需銀子全部送了過來。

只是三家最快,繅絲廠也要在明年春絲上市前才能建起來,今年的春絲收購,唯一的贏家只有繼昌隆一家,蠶農爭先恐後將鮮繭賣給繼昌隆,一個春季,繼昌隆總共收購了七千多擔鮮繭,足夠一年使用,而各家絲商,收絲最多的顧豐盛也不到一千包,和平洋行收絲雖然只有三百來包,但一切都可以從鮮繭中得到補償。

大廣庄更是雪上加霜,本來指望今年翻身,可是今年生絲不但量小,而且質量更差,勉強收了七百來包,將生絲運回廣州根本賺不到什麼錢,顯赫一時的大廣庄只好解散了事,由商人各自運絲到上海。牛bb小說閱讀網www.bxwx.org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列強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列強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節唯一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