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聰明伶俐的明節皇后

三十五、聰明伶俐的明節皇后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聰明伶俐的宋朝明節皇后

----兼析詞牌名《摸魚兒》

現代人表達愛意比較直白,諸如:「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在心口難開」、「愛就愛個明明白白」等等,不一而論,古人就含蓄多了。因此,現代人很喜歡引用古人的名言,引用最頻繁的一句警句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這原本是金國詞人元好問為動物寫的。

1325年(元泰定乙丑年)元好問到并州(今太原)參加科舉考試,路上遇到捕雁的人,捕得二隻雁,一隻死了一隻脫網而逃。那隻脫網而逃飛的雄雁在上空悲鳴不已,從高空筆直地栽在母雁身邊死去。元好問買下二雁,葬之汾水之上,並壘起一堆石頭作為標記。稱其為雁丘(今汾河景區南內環橋入口處往左50米的地方),同時寫下了這首千古留芳的《摸魚兒》,因埋雁雁丘,故又稱《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風雨。天地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唐教坊曲名。《摸魚》即捕魚,為宋代俚語;兒或子,為摹仿樂府曲名,故本調又稱《摸魚子》,來源已無考。因晁無咎詞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又名《陂塘柳》,還有《買陂塘》一名,因而「買」與「邁」字音諧,又作《邁陂塘》。辛棄疾賦怪石詞,名《山鬼謠》;李冶賦並蒂荷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名《雙蕖怨》。另有《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雙蕖怨》、《山鬼謠》、《安慶摸》等名稱。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雖然沒有鄰國雌雄二雁那樣幸運,但靠她的聰明才智也見於史籍記載: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本是名妃子,叫安妃。她出生在貧家,偶然的機會進入後宮,安妃天資聰慧,善解人意,而且心靈手巧,擅長化妝與女紅,每做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製。她的聰穎美貌深得宋徽宗寵愛,「朝夕得侍上,擅愛顓席,嬪御為之稀進。」短短几年裡,生了四個孩子:建安郡王趙楧、嘉國公趙椅、英國公趙橞、和福帝姬金珠。政和四年,被封為貴妃,原本是酒保的父親也被封為節度使。宋徽宗篤通道教,當時寵信一個自稱有奇術的道士林靈素,林靈素投其所好,稱徽宗是上帝之長子,天上神霄玉清王,號長生大帝君,特下降人世治理黎民,安妃則是九華玉真安妃。於是徽宗對安妃越加寵愛無及,「一時遭遇,寵傾六宮」。

福禍相隨,大約是承受不起那麼大的恩寵,才34歲的安妃忽然一病不起。她知道,帝王是不會因她的去世而停止漁色,甚至還會變本加厲。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子女和家人得到有效保護?她想起了漢成帝的李昭儀。

據馮夢龍《情史》記載:「漢成帝的李夫人被封為昭儀。有一次,得了重病,面容憔悴,不肯晉見成帝,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愛她。成帝想握住李昭儀的腳,愛撫一番。李昭儀轉過身去,不給他捏。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只愛她一個人。在家天下的時代,皇帝老兒漁色美女,有什麼是他得不到的呢?要想把使三千寵愛集於一身,光靠色相容貌是做不到的啊!李夫人的智慧確實有過人之處。」

安妃彌留之際,就對左右的宮女說:「我寫了一份遺囑在我的圍巾上,等我咽下最後一口氣后,你們趕快報告官家(宋朝時對皇帝的稱呼),要他親自來解下我的圍巾。」說完就去世了。徽宗趕來,忍慟解下她的領巾,原來是安妃用娟秀小字寫下的遺言:「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嬪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於九原,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眾。大王嬪妃很多,三宮六院,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況後宮千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面與君父廖別,謫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徽宗看完愈增心痛,抱著安妃的遺體悲不能勝,他不顧禮法和朝臣的反對,將她追謚為明節皇后。

葬禮上,後宮妃嬪們前去弔唁,徽宗和她們相對啜泣。因為去弔唁的崔妃面無哀容,徽宗甚至懷疑安妃是被她整蠱害死,盛怒之下把崔妃廢為庶人。崔妃也曾得到徽宗的寵愛,給他生過五個孩子。對她而言,安妃不過是奪去了她昔日光華的情敵而已,面無哀容是從心而發,倘若也陪著掉淚,才是違心的做作。如果知道帝王翻臉比翻書還快,她肯定會「哭」得比徽宗還傷心。

果然很久過去徽宗依然難以忘懷,左右為了寬慰他,常常提到安妃的領巾,徽宗聽后就越發傷感起來。第二年賞燈時節,他回想和安妃一起出行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安妃是多麼聰明啊!她準確地把住了徽宗的脈,知道帝王的愛往往只是一時的,如深懷故人之思的漢宣帝與畢生衷情髮妻的明孝宗那樣的帝王屈指可數,享盡榮華的楊玉環都曾被屢次逐出宮去。隨時都有不虞之災的後宮,惟有智者可以保全自己。也許正是因為安妃知道後宮鬥爭的殘酷,知道其他后妃對她的怨恨,才寫下一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的遺言。自己去世后,四個幼小的孩子將失去母親的庇佑,但不會再失去父親的關注。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聰明伶俐的宋朝明節皇后

----兼析詞牌名《摸魚兒》

現代人表達愛意比較直白,諸如:「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在心口難開」、「愛就愛個明明白白」等等,不一而論,古人就含蓄多了。因此,現代人很喜歡引用古人的名言,引用最頻繁的一句警句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這原本是金國詞人元好問為動物寫的。

1325年(元泰定乙丑年)元好問到并州(今太原)參加科舉考試,路上遇到捕雁的人,捕得二隻雁,一隻死了一隻脫網而逃。那隻脫網而逃飛的雄雁在上空悲鳴不已,從高空筆直地栽在母雁身邊死去。元好問買下二雁,葬之汾水之上,並壘起一堆石頭作為標記。稱其為雁丘(今汾河景區南內環橋入口處往左50米的地方),同時寫下了這首千古留芳的《摸魚兒》,因埋雁雁丘,故又稱《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風雨。天地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唐教坊曲名。《摸魚》即捕魚,為宋代俚語;兒或子,為摹仿樂府曲名,故本調又稱《摸魚子》,來源已無考。因晁無咎詞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又名《陂塘柳》,還有《買陂塘》一名,因而「買」與「邁」字音諧,又作《邁陂塘》。辛棄疾賦怪石詞,名《山鬼謠》;李冶賦並蒂荷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名《雙蕖怨》。另有《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雙蕖怨》、《山鬼謠》、《安慶摸》等名稱。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雖然沒有鄰國雌雄二雁那樣幸運,但靠她的聰明才智也見於史籍記載: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本是名妃子,叫安妃。她出生在貧家,偶然的機會進入後宮,安妃天資聰慧,善解人意,而且心靈手巧,擅長化妝與女紅,每做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製。她的聰穎美貌深得宋徽宗寵愛,「朝夕得侍上,擅愛顓席,嬪御為之稀進。」短短几年裡,生了四個孩子:建安郡王趙楧、嘉國公趙椅、英國公趙橞、和福帝姬金珠。政和四年,被封為貴妃,原本是酒保的父親也被封為節度使。宋徽宗篤通道教,當時寵信一個自稱有奇術的道士林靈素,林靈素投其所好,稱徽宗是上帝之長子,天上神霄玉清王,號長生大帝君,特下降人世治理黎民,安妃則是九華玉真安妃。於是徽宗對安妃越加寵愛無及,「一時遭遇,寵傾六宮」。

福禍相隨,大約是承受不起那麼大的恩寵,才34歲的安妃忽然一病不起。她知道,帝王是不會因她的去世而停止漁色,甚至還會變本加厲。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子女和家人得到有效保護?她想起了漢成帝的李昭儀。

據馮夢龍《情史》記載:「漢成帝的李夫人被封為昭儀。有一次,得了重病,面容憔悴,不肯晉見成帝,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愛她。成帝想握住李昭儀的腳,愛撫一番。李昭儀轉過身去,不給他捏。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只愛她一個人。在家天下的時代,皇帝老兒漁色美女,有什麼是他得不到的呢?要想把使三千寵愛集於一身,光靠色相容貌是做不到的啊!李夫人的智慧確實有過人之處。」

安妃彌留之際,就對左右的宮女說:「我寫了一份遺囑在我的圍巾上,等我咽下最後一口氣后,你們趕快報告官家(宋朝時對皇帝的稱呼),要他親自來解下我的圍巾。」說完就去世了。徽宗趕來,忍慟解下她的領巾,原來是安妃用娟秀小字寫下的遺言:「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嬪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於九原,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眾。大王嬪妃很多,三宮六院,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況後宮千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面與君父廖別,謫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徽宗看完愈增心痛,抱著安妃的遺體悲不能勝,他不顧禮法和朝臣的反對,將她追謚為明節皇后。

葬禮上,後宮妃嬪們前去弔唁,徽宗和她們相對啜泣。因為去弔唁的崔妃面無哀容,徽宗甚至懷疑安妃是被她整蠱害死,盛怒之下把崔妃廢為庶人。崔妃也曾得到徽宗的寵愛,給他生過五個孩子。對她而言,安妃不過是奪去了她昔日光華的情敵而已,面無哀容是從心而發,倘若也陪著掉淚,才是違心的做作。如果知道帝王翻臉比翻書還快,她肯定會「哭」得比徽宗還傷心。

果然很久過去徽宗依然難以忘懷,左右為了寬慰他,常常提到安妃的領巾,徽宗聽后就越發傷感起來。第二年賞燈時節,他回想和安妃一起出行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安妃是多麼聰明啊!她準確地把住了徽宗的脈,知道帝王的愛往往只是一時的,如深懷故人之思的漢宣帝與畢生衷情髮妻的明孝宗那樣的帝王屈指可數,享盡榮華的楊玉環都曾被屢次逐出宮去。隨時都有不虞之災的後宮,惟有智者可以保全自己。也許正是因為安妃知道後宮鬥爭的殘酷,知道其他后妃對她的怨恨,才寫下一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的遺言。自己去世后,四個幼小的孩子將失去母親的庇佑,但不會再失去父親的關注。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聰明伶俐的宋朝明節皇后

----兼析詞牌名《摸魚兒》

現代人表達愛意比較直白,諸如:「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在心口難開」、「愛就愛個明明白白」等等,不一而論,古人就含蓄多了。因此,現代人很喜歡引用古人的名言,引用最頻繁的一句警句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這原本是金國詞人元好問為動物寫的。

1325年(元泰定乙丑年)元好問到并州(今太原)參加科舉考試,路上遇到捕雁的人,捕得二隻雁,一隻死了一隻脫網而逃。那隻脫網而逃飛的雄雁在上空悲鳴不已,從高空筆直地栽在母雁身邊死去。元好問買下二雁,葬之汾水之上,並壘起一堆石頭作為標記。稱其為雁丘(今汾河景區南內環橋入口處往左50米的地方),同時寫下了這首千古留芳的《摸魚兒》,因埋雁雁丘,故又稱《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風雨。天地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唐教坊曲名。《摸魚》即捕魚,為宋代俚語;兒或子,為摹仿樂府曲名,故本調又稱《摸魚子》,來源已無考。因晁無咎詞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又名《陂塘柳》,還有《買陂塘》一名,因而「買」與「邁」字音諧,又作《邁陂塘》。辛棄疾賦怪石詞,名《山鬼謠》;李冶賦並蒂荷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名《雙蕖怨》。另有《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雙蕖怨》、《山鬼謠》、《安慶摸》等名稱。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雖然沒有鄰國雌雄二雁那樣幸運,但靠她的聰明才智也見於史籍記載:

宋徽宗的明節皇后,本是名妃子,叫安妃。她出生在貧家,偶然的機會進入後宮,安妃天資聰慧,善解人意,而且心靈手巧,擅長化妝與女紅,每做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製。她的聰穎美貌深得宋徽宗寵愛,「朝夕得侍上,擅愛顓席,嬪御為之稀進。」短短几年裡,生了四個孩子:建安郡王趙楧、嘉國公趙椅、英國公趙橞、和福帝姬金珠。政和四年,被封為貴妃,原本是酒保的父親也被封為節度使。宋徽宗篤通道教,當時寵信一個自稱有奇術的道士林靈素,林靈素投其所好,稱徽宗是上帝之長子,天上神霄玉清王,號長生大帝君,特下降人世治理黎民,安妃則是九華玉真安妃。於是徽宗對安妃越加寵愛無及,「一時遭遇,寵傾六宮」。

福禍相隨,大約是承受不起那麼大的恩寵,才34歲的安妃忽然一病不起。她知道,帝王是不會因她的去世而停止漁色,甚至還會變本加厲。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子女和家人得到有效保護?她想起了漢成帝的李昭儀。

據馮夢龍《情史》記載:「漢成帝的李夫人被封為昭儀。有一次,得了重病,面容憔悴,不肯晉見成帝,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愛她。成帝想握住李昭儀的腳,愛撫一番。李昭儀轉過身去,不給他捏。主要是顧慮漢成帝會因此不再象從前一樣只愛她一個人。在家天下的時代,皇帝老兒漁色美女,有什麼是他得不到的呢?要想把使三千寵愛集於一身,光靠色相容貌是做不到的啊!李夫人的智慧確實有過人之處。」

安妃彌留之際,就對左右的宮女說:「我寫了一份遺囑在我的圍巾上,等我咽下最後一口氣后,你們趕快報告官家(宋朝時對皇帝的稱呼),要他親自來解下我的圍巾。」說完就去世了。徽宗趕來,忍慟解下她的領巾,原來是安妃用娟秀小字寫下的遺言:「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嬪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於九原,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眾。大王嬪妃很多,三宮六院,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況後宮千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面與君父廖別,謫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徽宗看完愈增心痛,抱著安妃的遺體悲不能勝,他不顧禮法和朝臣的反對,將她追謚為明節皇后。

葬禮上,後宮妃嬪們前去弔唁,徽宗和她們相對啜泣。因為去弔唁的崔妃面無哀容,徽宗甚至懷疑安妃是被她整蠱害死,盛怒之下把崔妃廢為庶人。崔妃也曾得到徽宗的寵愛,給他生過五個孩子。對她而言,安妃不過是奪去了她昔日光華的情敵而已,面無哀容是從心而發,倘若也陪著掉淚,才是違心的做作。如果知道帝王翻臉比翻書還快,她肯定會「哭」得比徽宗還傷心。

果然很久過去徽宗依然難以忘懷,左右為了寬慰他,常常提到安妃的領巾,徽宗聽后就越發傷感起來。第二年賞燈時節,他回想和安妃一起出行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安妃是多麼聰明啊!她準確地把住了徽宗的脈,知道帝王的愛往往只是一時的,如深懷故人之思的漢宣帝與畢生衷情髮妻的明孝宗那樣的帝王屈指可數,享盡榮華的楊玉環都曾被屢次逐出宮去。隨時都有不虞之災的後宮,惟有智者可以保全自己。也許正是因為安妃知道後宮鬥爭的殘酷,知道其他后妃對她的怨恨,才寫下一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的遺言。自己去世后,四個幼小的孩子將失去母親的庇佑,但不會再失去父親的關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詞風月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詞風月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五、聰明伶俐的明節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