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小節 惠賜龍淵(上)

第4小節 惠賜龍淵(上)

一天先生又見韓信一個人悶在屋子裡苦讀兵書、典籍,於是禁不住上前問詢道:「信兒,多日來為師常見你埋首經典,嗜讀不倦,講堂之上也屢聞你驚人之語,想來你該似他們一般志得意滿才是,卻何以獨不見你面露喜色呢?」

韓信一聽是先生進來了,趕忙起身給先生讓蒲團坐,他聽過先生的疑問,略一思忖便道:「先生所言甚是,我輩少年自應多意氣風發、狂歌嘯傲,只是無奈小子天性愚鈍,總覺學有不及,亦猶恐失之,終無能釋懷。還望先生多指教。」

「呵呵,好謙虛的信兒!」先生盯著韓信好一會兒,忽又道:「為師近日也見你多讀諸子百家之書,甚感欣慰哪!想為師馳騁沙場、參預兵事數十載,不過積累寸功,而平生之所短,只知兵之為兵,而實不知有其他,及至這垂垂暮年心下安靜才偶獲一點真知:用兵之法,更多在兵外。想那吳子,但觀其用兵之旨,究系外法內儒之士,呵呵……」

韓信被先生說得來了興緻,乃又道:「不敢瞞先生,小子苦處也實在於兵書、經典之外!近年宇內干戈漸息,我輩之學兵事也多為紙上談兵而已,尤苦於諸兵書、戰典多有齟齬、矛盾之處,實不知從何子之論。更望先生指教!」

說完韓信便起身拱手,莊重得很。

只見先生面帶春風,舉止從容,他先是示意韓信坐下,接著便娓娓而道:「信兒所言極是,為學自當以致用為本,尤我兵家之學,嘴上功夫再是厲害,而胸中實無一策,或迷信前賢所論,亦終不免遺笑方家……如《吳子》所謂:『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若果真如是,嗜殺殘忍之秦人又何以獨得天下耶?天下之理亦在乎時勢……而能知在用兵之中學慣用兵便是難得,信兒今日已勝為師當年多矣,呵呵,莫要心急,天下萬事終逃不過『用心』二字……」

先生一番話說得韓信豁然開朗,世間很多事都是難能強求的:「謹記先生教誨!」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三年的遊學生活就要過去了。

在這其間,韓信逢年過節便都要回一趟家裡去看望母親,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忽然感覺到母親由於太過操勞已經憔悴得多了。而他也的確是長大了,已經十八歲了,只是母親還沒到四十歲卻已經全然顯現出了衰老的跡象,這令他無比的心痛。而且家裡的生計也由於他長年在外顯得日漸窘迫,再加上朝廷和政府又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苛捐。本來按照朝廷還規定,男子十五歲就要開始服勞役了,只是韓信不能不在外就學,也就只得花錢免役了。

韓信應該學著為母親分擔一份憂勞了,可是他卻怎麼也捨不得先生,尤其除了術業之外他需要向先生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他矛盾著,但更加充實著,因為先生向他講的東西他沒有一樣是不喜歡聽、不感興趣聽的,先生有時語重心長有時神采飛揚地跟他講過的很多東西,他都彷彿可以背誦下來似的,那些難忘的場景也總是令他歷歷如在目前。先生還講過很多他在軍中時的逸事,尤其還很多次私下裡和韓信講到他那多少有些英明神武的父親,這些又怎不讓韓信倍感神往……

他有時候於隱隱約約之中,就感覺先生親切得如同自己的父親一樣,也總感覺能夠透過先生看到父親的影子,這似乎有些奇怪,但又不奇怪。先生自然也很是嚴厲,畢竟「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褻玩,但韓信天生就不是一個苟且的人。

對於韓信的學業與聰明才智,乃至其對於兵家真精神之透悟,先生到底也是非常滿意的。

有一次,先生出了個題目想考考大家:如若你是趙括,你當如何應付秦軍。

「我以為趙軍當憑險據守,勿主動出擊。」過了一會兒,一位同學就站起來慷慨陳辭道。

「趙軍先發制人實為不得已而為之,秦強趙弱,秦國又志在必得,趙軍消耗不起,故而趙括才急於打破僵持局面,以至誤中武安君(指秦名將白起)誘敵之計。所以我覺得趙括當穩中求進,而漸收迫敵退兵之效。」另一位同學又站起來如是說。

「我覺得只有山東六國聯合抗秦才有出路,所以趙括當務之急當是固守待援。」

「落井下石、但求自保尚且來不及,危難之際,還有誰會援救趙軍呢?我覺得趙軍初始就當抱定必死決心,知死必勇,興許如此可僥倖將秦軍擊退。」

「我以為廉頗過於老成持重、用兵保守,而趙括又過於年輕氣盛、鋒芒畢露,而此一切又都不是根本,根子實在於當時趙孝成王急功近利、目光短淺、利令智昏,尤其臨陣換將乃用兵之大忌;反觀秦昭襄王,決戰之機竟親出統軍斷敵後援,這當是何等魄力。若我是趙括,我只得認命。」這位同學的高見頗令人耳目一新。

「竊以為上黨乃兵家之必爭之地,關係重大,趙國不費一兵一卒而能一朝獲得上黨十七座城池(上黨地區原屬韓國),實乃天賜良機。不可謂就是上黨郡守馮亭把禍水引向了趙國,天下大勢,秦趙之間早晚必有一場生死較量,不如趁著韓國人仇秦之機挫一挫秦軍的銳氣,而且可以坐守上黨以逸待勞,這當是趙孝成王的如意算盤;只是弗料秦軍神速,廉頗也太令趙王失望,且趙國又拖耗不起,因此才出下策換了輕銳的趙括為將。若我是趙括,當針對秦兵善於各兵種協同作戰之優長,而有所充分之準備,不致於被秦軍分割包圍……」

大家就這樣七嘴八舌地論辯起來,莫衷一是,而一向不乏精闢之論的韓信卻就此不發一語。先生的目光牢牢地注視著韓信,而他一個人只是低著頭表情嚴霜一樣峻冷,最後先生只是對他投去了深深的讚許的目光。

一天先生又見韓信一個人悶在屋子裡苦讀兵書、典籍,於是禁不住上前問詢道:「信兒,多日來為師常見你埋首經典,嗜讀不倦,講堂之上也屢聞你驚人之語,想來你該似他們一般志得意滿才是,卻何以獨不見你面露喜色呢?」

韓信一聽是先生進來了,趕忙起身給先生讓蒲團坐,他聽過先生的疑問,略一思忖便道:「先生所言甚是,我輩少年自應多意氣風發、狂歌嘯傲,只是無奈小子天性愚鈍,總覺學有不及,亦猶恐失之,終無能釋懷。還望先生多指教。」

「呵呵,好謙虛的信兒!」先生盯著韓信好一會兒,忽又道:「為師近日也見你多讀諸子百家之書,甚感欣慰哪!想為師馳騁沙場、參預兵事數十載,不過積累寸功,而平生之所短,只知兵之為兵,而實不知有其他,及至這垂垂暮年心下安靜才偶獲一點真知:用兵之法,更多在兵外。想那吳子,但觀其用兵之旨,究系外法內儒之士,呵呵……」

韓信被先生說得來了興緻,乃又道:「不敢瞞先生,小子苦處也實在於兵書、經典之外!近年宇內干戈漸息,我輩之學兵事也多為紙上談兵而已,尤苦於諸兵書、戰典多有齟齬、矛盾之處,實不知從何子之論。更望先生指教!」

說完韓信便起身拱手,莊重得很。

只見先生面帶春風,舉止從容,他先是示意韓信坐下,接著便娓娓而道:「信兒所言極是,為學自當以致用為本,尤我兵家之學,嘴上功夫再是厲害,而胸中實無一策,或迷信前賢所論,亦終不免遺笑方家……如《吳子》所謂:『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若果真如是,嗜殺殘忍之秦人又何以獨得天下耶?天下之理亦在乎時勢……而能知在用兵之中學慣用兵便是難得,信兒今日已勝為師當年多矣,呵呵,莫要心急,天下萬事終逃不過『用心』二字……」

先生一番話說得韓信豁然開朗,世間很多事都是難能強求的:「謹記先生教誨!」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三年的遊學生活就要過去了。

在這其間,韓信逢年過節便都要回一趟家裡去看望母親,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忽然感覺到母親由於太過操勞已經憔悴得多了。而他也的確是長大了,已經十八歲了,只是母親還沒到四十歲卻已經全然顯現出了衰老的跡象,這令他無比的心痛。而且家裡的生計也由於他長年在外顯得日漸窘迫,再加上朝廷和政府又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苛捐。本來按照朝廷還規定,男子十五歲就要開始服勞役了,只是韓信不能不在外就學,也就只得花錢免役了。

韓信應該學著為母親分擔一份憂勞了,可是他卻怎麼也捨不得先生,尤其除了術業之外他需要向先生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他矛盾著,但更加充實著,因為先生向他講的東西他沒有一樣是不喜歡聽、不感興趣聽的,先生有時語重心長有時神采飛揚地跟他講過的很多東西,他都彷彿可以背誦下來似的,那些難忘的場景也總是令他歷歷如在目前。先生還講過很多他在軍中時的逸事,尤其還很多次私下裡和韓信講到他那多少有些英明神武的父親,這些又怎不讓韓信倍感神往……

他有時候於隱隱約約之中,就感覺先生親切得如同自己的父親一樣,也總感覺能夠透過先生看到父親的影子,這似乎有些奇怪,但又不奇怪。先生自然也很是嚴厲,畢竟「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褻玩,但韓信天生就不是一個苟且的人。

對於韓信的學業與聰明才智,乃至其對於兵家真精神之透悟,先生到底也是非常滿意的。

有一次,先生出了個題目想考考大家:如若你是趙括,你當如何應付秦軍。

「我以為趙軍當憑險據守,勿主動出擊。」過了一會兒,一位同學就站起來慷慨陳辭道。

「趙軍先發制人實為不得已而為之,秦強趙弱,秦國又志在必得,趙軍消耗不起,故而趙括才急於打破僵持局面,以至誤中武安君(指秦名將白起)誘敵之計。所以我覺得趙括當穩中求進,而漸收迫敵退兵之效。」另一位同學又站起來如是說。

「我覺得只有山東六國聯合抗秦才有出路,所以趙括當務之急當是固守待援。」

「落井下石、但求自保尚且來不及,危難之際,還有誰會援救趙軍呢?我覺得趙軍初始就當抱定必死決心,知死必勇,興許如此可僥倖將秦軍擊退。」

「我以為廉頗過於老成持重、用兵保守,而趙括又過於年輕氣盛、鋒芒畢露,而此一切又都不是根本,根子實在於當時趙孝成王急功近利、目光短淺、利令智昏,尤其臨陣換將乃用兵之大忌;反觀秦昭襄王,決戰之機竟親出統軍斷敵後援,這當是何等魄力。若我是趙括,我只得認命。」這位同學的高見頗令人耳目一新。

「竊以為上黨乃兵家之必爭之地,關係重大,趙國不費一兵一卒而能一朝獲得上黨十七座城池(上黨地區原屬韓國),實乃天賜良機。不可謂就是上黨郡守馮亭把禍水引向了趙國,天下大勢,秦趙之間早晚必有一場生死較量,不如趁著韓國人仇秦之機挫一挫秦軍的銳氣,而且可以坐守上黨以逸待勞,這當是趙孝成王的如意算盤;只是弗料秦軍神速,廉頗也太令趙王失望,且趙國又拖耗不起,因此才出下策換了輕銳的趙括為將。若我是趙括,當針對秦兵善於各兵種協同作戰之優長,而有所充分之準備,不致於被秦軍分割包圍……」

大家就這樣七嘴八舌地論辯起來,莫衷一是,而一向不乏精闢之論的韓信卻就此不發一語。先生的目光牢牢地注視著韓信,而他一個人只是低著頭表情嚴霜一樣峻冷,最後先生只是對他投去了深深的讚許的目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夜孤星――韓信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寒夜孤星――韓信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4小節 惠賜龍淵(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