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肅王的忠心
天寶十四年十月,深秋,紅楓似火,卻總好似帶著點滴蕭瑟意味般,籠罩在一片火紅楓樹中的平洲大都督府人煙冷清,已然不見往日輝煌。
隨著安東都護府大都督的權力被皇帝一步步移交到安祿山手中,肅王在北方的日子,也愈發不好過了。
肅王李琮,唐明皇李隆基的第四子,在他的諸多兄弟中,他本是處境較優的一位。李琮的生母華妃在後宮之中分位不低,而他本人更是幸運的抓住了每一個能在父親面前展露身手的機會,以至於唐明皇在自己眾多的子嗣中,對他這個兒子的印象,一直都還算不錯。
開元十三年,李琮受封肅王,領雍州牧,從此在地方任上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封王那日另還有六個兄弟與他一同受封,本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然而這一個「王」字,為他開啟的仕途之路,卻並不好走。
開元二十五年,三王謀反的驚天大案彷彿一聲驚雷,將李琮從開元盛世的美夢中震醒。
當時的李琮只知道,二哥與兩個弟弟絕不可能對父皇生有二心,更何況是謀反!當時的二哥李瑛本已是太子,又何苦要勾結兄弟入宮行反賊之事呢?這本就是怎麼想都不可能的事,可事情就是這麼突然的發生了!在李琮看來,這顯然荒謬到了極致。可一夜之間,太子李瑛被廢,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也在同日被廢為庶人。
惶恐之中,年輕的李琮連夜入宮去見生母華妃,想弄清這事實真相,怎知母親只說了一句,「你看這事後,何人受益便好」,李琮便瞬間心驚膽寒。
太子地位看似穩固,可他卻並非寵妃所生。開元二十五年,那時父皇寵愛的妃子,是武惠妃,而太子之位一空,那麼顯然,最有可能因此受益的,便只能是惠妃自己的兒子。惠妃會對太子出手,這動機顯然也已經足夠。
可更叫李琮感到心寒的事,卻是這三王被廢之後。
他本以為這三人被廢為庶人,已經是最終的責罰,即便是想要摧毀一個皇子,那麼這樣的責罰也已經做到了極致。可怎知,三兄弟被廢之後,居然又接連被害,他們或是被無端罪名刺死,或是死於非命,總歸這三人,居然沒有一個安然活過當月的!
李琮本已肝膽俱裂,可當他在朝會上聽父皇談起此事時,父親漠然的神情,才真真好似一柄利劍,直刺入他心口。
什麼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到頭來都抵不過兩個字,權力。
李琮本也是個有心氣兒的皇子,可自從太子李瑛被廢后,他的心氣兒也散了,只在自己府中規規矩矩的過日子,竟然也順利升遷,做了鎮守一方的安東大都護。
可到任安東的肅王已然與過去不同,打那之後,他心頭便好似時刻懸著柄利劍,執劍者便是他的父皇。而他只能匍匐在皇權之劍的利鋒下,謀反那兩個字,他這輩子都絕不敢牽扯。
肅王正是這麼一個人。
對內,很少有人能走進他的心,而對外嘛,若想要挑出他的過錯,那也是萬萬不可。
自打前太子李瑛被廢后,肅王李琮的心裡,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了。從那之後他心裡只剩下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父皇。哪怕是閉上眼,他都能看到明皇賜死太子后的冷漠眼光。而對那冷漠之人的恐懼與敬慕,又直接把他從裡到外死死控制著。
在安東大都護的任上,肅王並未作出什麼特別的成就,且就連會為人詬病的過錯,他都從未犯過。與其說他是安東大都護,不如說他就是個花哨的擺設,他好像是坐在那個位置上,偶爾施展手段,做些事出來,可真要到了關鍵時刻,他又會不自覺的縮回頭去,把大權拱手讓給下面那些外臣。說到底,雖然他人在安東,可那一片心,還留在長安的皇城中。
他始終認為,揣摩出皇帝的心意,才是自己這個親王最應該做的事。
所以對於安祿山,肅王的態度一直很明確。
安祿山受寵,他便對安祿山熱情,且不單是安祿山一人,就連安氏麾下諸將,肅王也從沒虧待過。
大抵便是因為如此,安祿山始終覺得,肅王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天寶十四年十月,就在安祿山起兵反叛的前一個月,自幽州而來的使者帶著珍寶禮物和一封親筆信,趕到了肅王位於平洲的官邸。只是安祿山的使者是打死也沒想到,這位一向對安祿山順從的軟骨頭親王,這一次居然有了骨氣!且還不是心血來潮突然耍威風的那種骨氣,而是直截了當,斬釘截鐵的。
安東大都督府的正殿大堂內,使者將信件雙手呈到了李琮面前。已至中年的李琮面上帶笑,伸手將那信件接過。但隨著紙張舒展,那信中字句在他眼底一一掠過,李琮先是感到后脊一涼,但緊接著他的血液就跟著好似被點燃了一般,在體內暗自奔涌沸騰起來了。
他先是不動聲色的將那信件一下下折回了原樣,眉頭緊鎖著也不知在想些什麼,正是要將那信件原樣交還給呈信之人,可就在那信紙與使者的指尖相碰觸的一瞬,李琮忽然震聲開腔,把他面前那使者嚇得臉都青了。
「來人!!給我把這廝捆了!」
他到底是皇子,縱然沒有建功立業,可他心底始終藏著一團火。
「……等等,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