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收扶蘇為徒
「中丞妙策,扶蘇受教了!「
扶蘇心中震憾之餘,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禮。
「臣,不敢言教!」
李陽早就聽說公子扶蘇為人仁,且知書達禮,雖然這傢伙仁的有點愚,但李陽還是挺尊敬這種人的,畢竟身為秦國長公子,還能心繫百姓黎民,這種德行可非常難得。
莫說在這古代,視百姓如奴隸、如螻蟻的年代,哪怕放在後世,那些高官貴人,能心中裝著百姓,替百姓著想的,也沒有幾人。
就這一條,李陽便不敢在扶蘇面前失禮,拱手謙虛了起來。
「中丞不必過謙了,還未回來時,我便聽聞中丞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獨具通天之智,今日扶蘇算是徹底的信服了。」扶蘇笑著讚歎了一句,接著問道:「對了,中丞是怎麼想出此妙策的,如此妙策真的只用了三天時間?「
眾人也唰的一下全望向了李陽,很想知道之前所說的三天出妙策,是不是真的。
李陽笑了笑:「實不相瞞,臣確實花費了足足三天之久,方出此之策,此策也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眾人無語。
三天時間想出這麼一個治國妙策來,你竟然還說足足?
還說之久?
大家都有一種智商被虐的感覺。
扶蘇也苦笑了一下,覺得自己在李陽面前一比,智商就好像被人家給踩在地上磨擦一樣的感覺,智商的尊嚴受創,同時也更好奇李陽後面那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嘀咕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顯然在惴磨李陽的這句話。
李陽笑道:「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便是說我大秦之稅賦取之於民,而將國家工程承包給商人,讓商人雇傭百姓去做工便叫用之於民。」
扶蘇一聽,頓時拍手叫好:「妙啊!好一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此一來,國家辦了實事,百姓也通過勞動獲得了錢糧,解決了生計,兩全齊美,全應此理呀!」
眾人也都是兩眼放光,無不嘆服。
李斯這時還不忘拍了個馬屁,道:「荀子口中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今日算是在李中丞這裡發揮的淋漓盡致了。」
「哈哈哈.....」
此言一出,頓時滿朝開懷大笑。
秦國眼下之難事,悉數在今日被一條可持續性發展戰略迎難而解,眾人又怎會不開心呢。
只不過,李陽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他這條政策一但得到實施,那麼等於是還富於民。
大秦每年賦稅之多,是天下百姓的兩倍,將這筆賦稅的一大半通過工程勞作的方式,返還給百姓,足夠讓百姓家家皆有餘糧。
百姓不用挨飢了,而且通過勞作賺得了錢財,自然就會想改善生活條件了,介時便是手工作坊興起的時候了。
如此一來,商業還會遠嗎?
而且,飽暖思「銀」意,大家會多生娃,人口也會急劇增加,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李陽並不打算這個時候就把這些事情,這個時候就講
出來,因為他明白,任何政策的實施,都需要在社會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認同和支持,反則只會令人匪夷所思。
就好比,今日所提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如果不是國庫無存糧了,如果不是稅賦征無可征了,他這種後世借鑒而來的先進策略,是不可能得到皇帝和滿朝文武認同的。
這一切,皆是因為大秦無路可走了,所以不得不選擇走李陽說的這條變革道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秦朝確實是一個歷朝歷代最適合改革的朝代。
因為六國剛剛統一不過十年時間,什麼都是新的,什麼都是跟以往不同的。
「皇帝」這個稱呼是新發明的稱呼,郡縣制也是新創的,還有度量衡、文字,各種政策無不是在顛覆著以往的舊社會,舊制度、舊形態、舊思想,而且秦時各種規制也還不完善,甚至百姓可以頌賀平民萬年無疆,見皇帝而不跪。
這一切,都說明著,在這個時代,只要符合皇帝的志願,符合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一切皆有可能。
而反過來看,在後面的其它朝代,就難辦許多了。各種完善的制度,各種祖制,特別是根深地固的封建思想,無不是在限制著新思想、新政策、新變革。
而且,深受長久的封建思想迫害,百姓也跪久了,在漫長的封建歷史長河中,連站都站不起來了,新思想,新理念就更無從談起了。
李陽知道,大秦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迹的時代,因為它具有創新的政治土壤和環境。
它就和新中國一樣,剛剛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是一顆剛剛誕生的新星,是不將一切舊思想、舊制度放在眼裡的新帝國。
更重要的是,李陽還知道,秦始皇是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君王,並非像歷史書中講的那樣殘暴不堪。
對於秦始皇來說,只要能讓社會進步,能讓大秦萬萬世,什麼都不是問題。
廢分封,改制度,儒士反對,殺儒士,燒詩經。
這在普通人看來,就是殘暴,但站在社會發展的政治角度看他殺的儒士,焚的詩書,其實是影響先進位度的舊思想。
李陽知道,自己身居變法中氶相高位,有無數的先進思想和理念,後有雄心壯志的秦始皇,加上這全新的大秦政治土壤,可以說,未來大秦大有可為!
當然,大秦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就是鼓勵全民廣種糧、多生娃,而這也正是李陽在努力實施的東西。
.........
而就在李陽對大秦重新審視的同時,大殿上的嬴政見扶蘇一臉震驚嘆服的表情,心裡也很高興,這是他要的效果。
只有讓扶蘇明白,治國靠仁,是毫無用處的,他才會真正的去思考,何為治國?
嬴政對今日這堂課,很是滿意。特別是當李陽將扶蘇以往的「輕徭役」之策,貶的一文不值時,嬴政更是嘴角微咧,心中發笑。
他轉頭對扶蘇道:「兒啊,今日可懂何謂治國乎?「
扶蘇微微點頭:「兒臣今聞李中丞高見,確實對治國之仁政,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贏政兩眼一亮,趕緊道:「快說與朕聽聽。」
扶蘇連忙道:「兒臣發現,治國與做人大有不同,做人,言行仁,便為仁。而治國方法仁,於民並非是仁。治國當像李中丞那樣,看清問題本質,不問方法如何,只要結果於民有利,於國有利,便為仁政。」
「哈哈,好!「
嬴政一聽,那是又驚又喜,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今天終於開竅了。
當下,他意味深長地道:「兒啊,朕欲讓你拜李陽為師,你可贊同?」
扶蘇一喜,連忙拱手:「兒臣正有此願,謝父皇!」
嬴政欣慰的點點頭,然後便對李陽道:「李中丞,朕有一請,想請你收扶蘇為學生,教他治國之本領,不知中丞可否答應啊?」
「啊?這……這合適嗎?」
李陽一愣,倒是大感意外。
這倒不是他沒能力教,自己懂得的東西,要調教這麼一個古代人,那簡直就是跟玩似的,只是讓李陽覺得不合適的是,這公子扶蘇與自己年紀相仿,甚至還比自己稍大一些,這要是以師生相稱,總顯得有點彆扭。
嬴政好奇道:「中丞收扶蘇為學生,這有何不妥?」
李陽直言道:「臣年紀尚淺,豈能被扶蘇殿長尊為師長。」
贏政大笑:「原來是這般,朕還以為中氶不願意呢。只是年紀相仿,這有又妨,尊師授學,本就只論學識。中丞乃是仙人的親傳弟子,論學識,我大秦無出中丞其右者,論輩份,中丞更是鬼谷先生之師弟,我大秦商君之師叔輩,中丞做扶蘇的老師,綽綽有餘。」
扶蘇趕緊走了下來,對李陽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禮:「學生扶蘇,誠心拜先生為老師,望先生成全!「
說完,拱手深深一揖。
李陽一看,這都拜下來了,只好拱手回禮:「臣,唯遵命是也!」
扶蘇大喜,立即變口喚了一聲:「太傅!」
李陽笑了笑,這倒是他沒有意料到的,一個早朝下來,居然就多了一個頭銜,居然就當上太傅了。
不過,這樣也好,未來的大秦接班人,成了自個兒的學生了,這對將來的深化改革大有好處。
見李陽答應了,嬴政也開懷大笑起來:「哈哈……哈哈…….」
這大笑聲,一點也沒有了始皇帝的風範。
笑完之後,他也覺得自己有些失儀,不由指著扶蘇道:「朕之子,今有李中丞調教,未來成材可期也!」
作為父親,此刻的嬴政是真的對扶蘇寄予了厚望,同時他也非常的堅信,雖然自己的這個兒子有點儒弱,但是只要虛心跟著李陽學習治國之學,他日定會成為未來大秦的一位治世之明君。
畢竟在贏政的眼裡,李陽可是神仙的弟子,鬼谷子的師弟。也就是說,鬼谷子教出來的學生,有多大能耐,那他李陽教出來的學生,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想到自己的兒子,如果能像鬼谷子的學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等人一樣,具有著通天之能,那自己百年歸天之時便真的無後顧之憂了。
心裡想到這般,你說嬴政能不開懷大笑嗎。
當即,贏政就對一旁的趙高一個眼色,趙高瞭然,拿出一份聖旨,宣道:「奉天行運,皇帝昭曰:李陽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有治世之才能,今拜為太傅,授長公子扶蘇治世之學,太子宮臣中以太傅為首。欽此!「
顯然,讓扶蘇拜李陽為老師之事,並非是嬴政臨時起意,而是上朝前就決定了。
昭書一讀完,李陽領昭謝恩,接著滿朝文武便齊聲賀道:「賀太傅,賀殿下!」
此刻,所有人都對李陽投去了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雖然這個太傅是個虛職,並無實權,但是每個人都知道,扶蘇在嬴政的心裡,就是把他當成未來大秦的接班人在培養。
而如今,李陽成為了扶蘇的老師,這也就意味著,他李陽不僅在嬴政這裡受重用,將來哪怕就是嬴政歸天了,只要扶蘇順利繼位,他李陽更將是未來大秦的中流砥柱。
試問,眾人能不羨慕嫉妒嗎?
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皇帝此舉太過草率,或者說近於荒唐。
不得不承認,李陽最近在朝堂上十分的出彩,先是對律法的剖析,后又出《公法》,今又出可持續性發展妙策,但這也僅僅只能代表此人精通律法,有過人之聰慧,所以才能有奇思妙想之計策。但是,此人終歸是太過年紀了,學識尚不明確深淺,更重要的是他閱歷尚淺,比如這次編著的《公法》,要不是他奇思妙想,想出這麼一條對策作為退路,《公法》如此悖逆皇帝,這次他就死定了。
這樣一個學識還無定論,行事浮誇冒險,言談輕狂,閱歷又淺的年輕人,就讓未來的大秦接班人去拜他為老師,這顯然不是太妥當之事。
而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比如馮去疾、蒙毅就都有此擔憂。
畢竟,李陽的輕狂大膽,可是深入人心的。
而在這滿朝的道賀聲中,李陽不知道的是,此刻卻有一雙像毒蛇一樣的眼睛在盯著他,這個人就是趙高。
皇帝很開心,李陽之前提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今日也得到了滿朝大臣們的認同,這說明這條計策的確靠譜,嬴政心裡也就塌實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扶蘇有了一位好老師,以往他身上的儒弱之性,或許可改。
心情大好的嬴政,當即便訓示,著左相李斯配合李陽,全權負責工程招標事宜。
...…
今日之早朝,總算散去,大家也各有想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今日之早朝,真是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原本以為李陽今日必死無疑,可誰會想得到,他居然事先就想好了一個如此兩全齊美的妙策呀?
這下不僅沒死,反而還因此妙策出盡了風頭,更是讓皇帝將此人看作是身懷絕世才能,而拜為了太傅,這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特別是那劉議郎,還有議大夫,估計做夢都沒有料到今日早朝會有此變故!
心中感嘆之餘,不少人亦覺得,朝中有李陽,大家都失去了顏色,因為風頭都被他一人出盡了。
與此同時,公子胡亥府。
散朝後,皇帝回寢宮歇息了,趙高便匆匆趕去了公子胡亥的府中。
作為始皇第十八子,公子胡亥的老師,趙高可經常出入於此。
此時的胡亥府中,歌舞昇平,年僅二十歲的公子胡亥,席坐於廳堂之上,廳中幾位歌姬翩翩起舞,胡亥一邊欣賞著歌姬們的歌舞,一邊懷中摟著一身材窈窕之美人,手在美人身上撫摸,一臉陶醉之意,無比之逍遙快活。
處此美色快活當中,胡亥本想吟詩一首贈天下,奈何自己沒文化,只能卧槽一聲,胸好大!
佳人一聽嬌羞笑,直問公子要不要,胡亥正欲懷中抱,此時趙高正來到。
「公子,你….…都什麼時候了,公子竟還有逍遙快活的心思,唉!」
急匆匆來到胡亥府中的趙高,一進廳便看到將頭深埋佳人懷中的公子胡亥,不由氣到一陣無語,哀聲嘆氣了起來。
胡亥抬頭一看,來人是自己的老師,只得暫時鬆開懷中的美人,疑惑道:「老師此時來此,是有何事嗎?「
趙高揮了揮手,示意一眾歌姬盡皆退下。
胡亥只得嘆了口氣,讓懷中美人下去,不過在美人離開時,他還不望在其身上捏了一把,一臉壞笑。
趙高一看,更是無奈,見歌姬都退下后,他這才急道:「公子啊,你可不能再如此沉迷享樂下去了,你可知道今日早朝發生了何事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