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徐渭改革

第十九章:徐渭改革

皇極殿上。

文武百官見到皇上坐上了黃綢龍椅,便一起跪拜,口呼: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楊愛卿,全國的土地丈量工作進行的如何了?」萬曆問戶部尚書楊巍。

「回皇上,近日又有廣東、江西兩省丈量完畢,已上報朝廷,現在只剩四個省份未丈量完。從已經完成的省份來看,大多要比前次多出十之七八的土地,依臣估計,這次全國土地的數目可有七億畝之多。」一提到這次土地丈量的成績,楊巍就格外興奮。自己掌管著天下銀兩錢財之事,以往國庫連年虧空讓他傷透了腦筋,如今田畝多了也就是田賦多了,田賦多了也就是庫銀多了,這叫他如何不喜?

張居正也出班奏道:「皇上,福建、山東二省賦稅改革一事也進展順利,兩地下半年的賦稅,已有不少地方已經收齊,不少百姓官員都說,此賦稅改革,實是利國利民之舉,於朝廷、官員、百姓三方都有裨益。依臣之見,如無變更,明年開春,即可推行全國。」

萬曆雖然早知歷史上這一時期的土地丈量和賦稅改革是成功的,但聽了也很是高興,畢竟這兩件大事,是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

「諸位愛卿辛苦了。」

「皇上聖明。」文武百官唱諾道。百官們都知道,今天的早朝可不是談論這些日常國事這麼簡單,大家也不上奏了,靜靜地等待著徐侍郎。

果然,吏部侍郎徐渭持笏出列,恭聲道:

「皇上,老臣近日所薦數人,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徐侍郎所薦之人,大多來歷不明,眾官未曾聽聞,理應派御使加以審查。至於嵇元甫、海瑞二人,微臣認為,尚待商榷。」刑部尚書王之誥奏道(這時老尚書葛守禮已經告老還鄉,由王之誥接任)。

工部尚書朱衡也出列道:「皇上,微臣也以為,嵇元甫雖是嘉靖年間進士出身,但已遭彈劾,且與高拱有舊,此時出仕,確有不妥。」

萬曆心想,怎地便來歷不明了,對我來說都是如雷貫耳。但朱衡、王之誥兩人位居尚書,又都是嘉靖早年的進士,一個治理河道,一個平定叛亂,都各有功勞在身,威望極高。既然他們發了話,就算徐渭的聲望再高,恐怕也不能全部舉薦成功。

萬曆正思考對策之際,卻聽張居正突然說道:「皇上,臣也舉薦嵇元甫與海瑞。」

萬曆喜道:「既然張愛卿舉薦,必定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不如說於百官聽聞。」

「老臣認為,嵇元甫雖已被彈劾,但當年彈劾他之人,正是徐階一黨,徐階後來又被高拱彈劾,是非黑白,只因奪權而起,所以這彈劾一事,恐怕並非條條都罪名屬實。臣以為,嵇元甫既為進士出身,又素有清名,可官復原職,任翰林院編修。

「至於海瑞,其人雖剛正不阿、清正廉明,但他恪守舊制、冥頑不化,不適合做地方官員。老臣以為,可召他就任刑部主事一職。」

張居正這段話出口,眾人心中都是暗暗折服。嵇元甫是高拱門生,盡人皆知,張居正舉薦他,正好避了嫌疑,堵住了反對者的嘴,而翰林院編修也是個閑職,只做學問,並不參與政事,兩全其美。

海瑞的「冥頑不化」滿朝皆知,當初他從應天巡撫卸任時,曾罵「滿朝之士,皆婦人也」,在古代,罵別人是「婦人」,可真比罵了祖宗十八代還嚴重,海瑞也因此把全國的文人都得罪了個遍。所以別的官都當不成了,只有這刑部主事最適合他,不但官小,只有六品,而且不用跟別的官員打交道,整天分析分析案件就可以了。刑部的案子,不是黑就是白,沒有折中之法,海瑞的缺點也就體現不出來了。

萬曆心中其實更在意的卻是另外三個人,當下說道:「張愛卿所言甚是,那就這麼辦吧,另外三人中,潘季馴就擔任工部都水清吏郎中,宋應昌就擔任禁軍鎮撫,趙士楨就擔任神機營中軍,眾愛卿以為如何?」

萬曆把這段話一口氣說話,臉不紅氣不喘,直直地看著大臣們。

張居正一怔,沒想到皇上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彷彿便是用了他的名義一般。眾大臣聽皇上一口氣說出三個官職,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三個官職都是小宮,也就暫時沒有人出來發表異議。

這時,徐渭又出列上奏,轉移了大臣們的注意力:「皇上,臣尚有一事要奏。」

「徐愛卿,朕素聞你才學過人,對時政見解有獨到之處,有什麼事就說吧。」

徐渭看了看萬曆,心中對這個小皇帝欣賞不已,他落魄多年,今日終於能一展抱負了,聲音不免有些激動:「回皇上,臣認為當朝之科舉制度,弊端甚多,應於改革!」

文武百官聽了,心中都是大為詫異,沒有想到今天的大事,還沒有完結。

萬曆點了點頭,示意徐渭繼續說。

「皇上,我朝歷來文科三年一舉,武科六年一舉。臣覺的不妥,文武應當並重,武科也當改為三年一舉。另武科內容也有不妥之處,歷來只考策略和弓馬兩項,微臣認為,應當分為三場: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這第三場應由皇上欽點三甲,仿效文科殿試。如此一來,便可大量選拔優秀將才,鞏固我大明千秋基業!」

明朝重文輕武的傳統根深蒂固,如果是一個武官敢提出這番建議,恐怕立馬就要被眾文官的唾沫淹了。但是,提出這個建議的,恰恰是他們心中所敬仰的,天下文人的表率——徐渭。文武百官都怔住了,一時之間,沒人出來說話。

萬曆看了看張居正,見他也沒有表示,心中大喜,忙道:「徐愛卿說的好,這事就交給你辦!」

徐渭又說道:「皇上,臣還有話要說。」

看到徐渭又要發表什麼言論,百官心中已是默然,但萬曆卻微微有些驚訝:自己交代的事情已經都辦完了啊?

「皇上,微臣以為,文科也有不妥之處。」

又是一語驚四座!百官紛紛側身,瞪著眼睛看向徐渭。

徐渭不慌不忙地說道:「臣以為,文試歷來遵守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其格式僵化,禁錮考生思想,考生無法放開手腳,不利於發揮見解。臣認為,應該開放文風,倡導各抒己見,方可不顧此失彼,讓天下奇人異士,盡入朝中!

「皇上,我朝歷來重進士而不重貢生,豈不知會試三年一次,入榜者不過百人,如何能攬括天下德才之士?微臣以為,朝廷應當重視選拔貢生,讓天下有才之人,都有機會為皇上效力。

「臣還以為,如今皇上剛剛登極,新政未開,正是用人之際,應當於今年加開恩科,以示皇上求才若渴之心……」

「真是胡說八道!」工部尚書朱衡滿臉怒容,打斷了徐渭的話:「如今滿朝之士,大多出自文科,如依你徐渭所言,難道我們都是思想僵化、頑固不靈之輩不成?」

徐渭自己不是進士出身,卻在這裡大談特談文科弊端,大有貶低進士之意,很多大臣心中不忿,紛紛出列,聲討徐渭,一時之間,大殿之上,喧鬧非常。

萬曆見到這麼多大臣反對,連張居正和王國光等人的臉色都開始變得難看,雖然自己其實同意徐渭的見解,也只好說道:

「眾愛卿不必多言了,朕也認為,這文科乃天下之本,不可妄動,改革一事,以後不必再議!不過開恩科之舉,我朝已有先例,如今朕初登大寶,確是用人之際,依朕看,明年開春,即開恩科,文武並舉,眾愛卿以為如何?」

張居正略一思索,出列朗聲道:「皇上聖明!」

「皇上聖明。」張居正是百官之首,他一同意,馬上就有無數大臣附和。

萬曆回想起今天早朝所辦成的這麼多事,內心激動不已,為了避免再有大臣發表異議,他起身說道:「時候不早了,退朝吧。」

===================================

其實大家可以……悄悄地……隆重地……甚至肆無忌憚地……用推薦票砸我^_^

有需要精華的可以在討論區發帖

皇極殿上。

文武百官見到皇上坐上了黃綢龍椅,便一起跪拜,口呼: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楊愛卿,全國的土地丈量工作進行的如何了?」萬曆問戶部尚書楊巍。

「回皇上,近日又有廣東、江西兩省丈量完畢,已上報朝廷,現在只剩四個省份未丈量完。從已經完成的省份來看,大多要比前次多出十之七八的土地,依臣估計,這次全國土地的數目可有七億畝之多。」一提到這次土地丈量的成績,楊巍就格外興奮。自己掌管著天下銀兩錢財之事,以往國庫連年虧空讓他傷透了腦筋,如今田畝多了也就是田賦多了,田賦多了也就是庫銀多了,這叫他如何不喜?

張居正也出班奏道:「皇上,福建、山東二省賦稅改革一事也進展順利,兩地下半年的賦稅,已有不少地方已經收齊,不少百姓官員都說,此賦稅改革,實是利國利民之舉,於朝廷、官員、百姓三方都有裨益。依臣之見,如無變更,明年開春,即可推行全國。」

萬曆雖然早知歷史上這一時期的土地丈量和賦稅改革是成功的,但聽了也很是高興,畢竟這兩件大事,是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

「諸位愛卿辛苦了。」

「皇上聖明。」文武百官唱諾道。百官們都知道,今天的早朝可不是談論這些日常國事這麼簡單,大家也不上奏了,靜靜地等待著徐侍郎。

果然,吏部侍郎徐渭持笏出列,恭聲道:

「皇上,老臣近日所薦數人,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徐侍郎所薦之人,大多來歷不明,眾官未曾聽聞,理應派御使加以審查。至於嵇元甫、海瑞二人,微臣認為,尚待商榷。」刑部尚書王之誥奏道(這時老尚書葛守禮已經告老還鄉,由王之誥接任)。

工部尚書朱衡也出列道:「皇上,微臣也以為,嵇元甫雖是嘉靖年間進士出身,但已遭彈劾,且與高拱有舊,此時出仕,確有不妥。」

萬曆心想,怎地便來歷不明了,對我來說都是如雷貫耳。但朱衡、王之誥兩人位居尚書,又都是嘉靖早年的進士,一個治理河道,一個平定叛亂,都各有功勞在身,威望極高。既然他們發了話,就算徐渭的聲望再高,恐怕也不能全部舉薦成功。

萬曆正思考對策之際,卻聽張居正突然說道:「皇上,臣也舉薦嵇元甫與海瑞。」

萬曆喜道:「既然張愛卿舉薦,必定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不如說於百官聽聞。」

「老臣認為,嵇元甫雖已被彈劾,但當年彈劾他之人,正是徐階一黨,徐階後來又被高拱彈劾,是非黑白,只因奪權而起,所以這彈劾一事,恐怕並非條條都罪名屬實。臣以為,嵇元甫既為進士出身,又素有清名,可官復原職,任翰林院編修。

「至於海瑞,其人雖剛正不阿、清正廉明,但他恪守舊制、冥頑不化,不適合做地方官員。老臣以為,可召他就任刑部主事一職。」

張居正這段話出口,眾人心中都是暗暗折服。嵇元甫是高拱門生,盡人皆知,張居正舉薦他,正好避了嫌疑,堵住了反對者的嘴,而翰林院編修也是個閑職,只做學問,並不參與政事,兩全其美。

海瑞的「冥頑不化」滿朝皆知,當初他從應天巡撫卸任時,曾罵「滿朝之士,皆婦人也」,在古代,罵別人是「婦人」,可真比罵了祖宗十八代還嚴重,海瑞也因此把全國的文人都得罪了個遍。所以別的官都當不成了,只有這刑部主事最適合他,不但官小,只有六品,而且不用跟別的官員打交道,整天分析分析案件就可以了。刑部的案子,不是黑就是白,沒有折中之法,海瑞的缺點也就體現不出來了。

萬曆心中其實更在意的卻是另外三個人,當下說道:「張愛卿所言甚是,那就這麼辦吧,另外三人中,潘季馴就擔任工部都水清吏郎中,宋應昌就擔任禁軍鎮撫,趙士楨就擔任神機營中軍,眾愛卿以為如何?」

萬曆把這段話一口氣說話,臉不紅氣不喘,直直地看著大臣們。

張居正一怔,沒想到皇上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彷彿便是用了他的名義一般。眾大臣聽皇上一口氣說出三個官職,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三個官職都是小宮,也就暫時沒有人出來發表異議。

這時,徐渭又出列上奏,轉移了大臣們的注意力:「皇上,臣尚有一事要奏。」

「徐愛卿,朕素聞你才學過人,對時政見解有獨到之處,有什麼事就說吧。」

徐渭看了看萬曆,心中對這個小皇帝欣賞不已,他落魄多年,今日終於能一展抱負了,聲音不免有些激動:「回皇上,臣認為當朝之科舉制度,弊端甚多,應於改革!」

文武百官聽了,心中都是大為詫異,沒有想到今天的大事,還沒有完結。

萬曆點了點頭,示意徐渭繼續說。

「皇上,我朝歷來文科三年一舉,武科六年一舉。臣覺的不妥,文武應當並重,武科也當改為三年一舉。另武科內容也有不妥之處,歷來只考策略和弓馬兩項,微臣認為,應當分為三場: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這第三場應由皇上欽點三甲,仿效文科殿試。如此一來,便可大量選拔優秀將才,鞏固我大明千秋基業!」

明朝重文輕武的傳統根深蒂固,如果是一個武官敢提出這番建議,恐怕立馬就要被眾文官的唾沫淹了。但是,提出這個建議的,恰恰是他們心中所敬仰的,天下文人的表率——徐渭。文武百官都怔住了,一時之間,沒人出來說話。

萬曆看了看張居正,見他也沒有表示,心中大喜,忙道:「徐愛卿說的好,這事就交給你辦!」

徐渭又說道:「皇上,臣還有話要說。」

看到徐渭又要發表什麼言論,百官心中已是默然,但萬曆卻微微有些驚訝:自己交代的事情已經都辦完了啊?

「皇上,微臣以為,文科也有不妥之處。」

又是一語驚四座!百官紛紛側身,瞪著眼睛看向徐渭。

徐渭不慌不忙地說道:「臣以為,文試歷來遵守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其格式僵化,禁錮考生思想,考生無法放開手腳,不利於發揮見解。臣認為,應該開放文風,倡導各抒己見,方可不顧此失彼,讓天下奇人異士,盡入朝中!

「皇上,我朝歷來重進士而不重貢生,豈不知會試三年一次,入榜者不過百人,如何能攬括天下德才之士?微臣以為,朝廷應當重視選拔貢生,讓天下有才之人,都有機會為皇上效力。

「臣還以為,如今皇上剛剛登極,新政未開,正是用人之際,應當於今年加開恩科,以示皇上求才若渴之心……」

「真是胡說八道!」工部尚書朱衡滿臉怒容,打斷了徐渭的話:「如今滿朝之士,大多出自文科,如依你徐渭所言,難道我們都是思想僵化、頑固不靈之輩不成?」

徐渭自己不是進士出身,卻在這裡大談特談文科弊端,大有貶低進士之意,很多大臣心中不忿,紛紛出列,聲討徐渭,一時之間,大殿之上,喧鬧非常。

萬曆見到這麼多大臣反對,連張居正和王國光等人的臉色都開始變得難看,雖然自己其實同意徐渭的見解,也只好說道:

「眾愛卿不必多言了,朕也認為,這文科乃天下之本,不可妄動,改革一事,以後不必再議!不過開恩科之舉,我朝已有先例,如今朕初登大寶,確是用人之際,依朕看,明年開春,即開恩科,文武並舉,眾愛卿以為如何?」

張居正略一思索,出列朗聲道:「皇上聖明!」

「皇上聖明。」張居正是百官之首,他一同意,馬上就有無數大臣附和。

萬曆回想起今天早朝所辦成的這麼多事,內心激動不已,為了避免再有大臣發表異議,他起身說道:「時候不早了,退朝吧。」

===================================

其實大家可以……悄悄地……隆重地……甚至肆無忌憚地……用推薦票砸我^_^

有需要精華的可以在討論區發帖

皇極殿上。

文武百官見到皇上坐上了黃綢龍椅,便一起跪拜,口呼: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楊愛卿,全國的土地丈量工作進行的如何了?」萬曆問戶部尚書楊巍。

「回皇上,近日又有廣東、江西兩省丈量完畢,已上報朝廷,現在只剩四個省份未丈量完。從已經完成的省份來看,大多要比前次多出十之七八的土地,依臣估計,這次全國土地的數目可有七億畝之多。」一提到這次土地丈量的成績,楊巍就格外興奮。自己掌管著天下銀兩錢財之事,以往國庫連年虧空讓他傷透了腦筋,如今田畝多了也就是田賦多了,田賦多了也就是庫銀多了,這叫他如何不喜?

張居正也出班奏道:「皇上,福建、山東二省賦稅改革一事也進展順利,兩地下半年的賦稅,已有不少地方已經收齊,不少百姓官員都說,此賦稅改革,實是利國利民之舉,於朝廷、官員、百姓三方都有裨益。依臣之見,如無變更,明年開春,即可推行全國。」

萬曆雖然早知歷史上這一時期的土地丈量和賦稅改革是成功的,但聽了也很是高興,畢竟這兩件大事,是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

「諸位愛卿辛苦了。」

「皇上聖明。」文武百官唱諾道。百官們都知道,今天的早朝可不是談論這些日常國事這麼簡單,大家也不上奏了,靜靜地等待著徐侍郎。

果然,吏部侍郎徐渭持笏出列,恭聲道:

「皇上,老臣近日所薦數人,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徐侍郎所薦之人,大多來歷不明,眾官未曾聽聞,理應派御使加以審查。至於嵇元甫、海瑞二人,微臣認為,尚待商榷。」刑部尚書王之誥奏道(這時老尚書葛守禮已經告老還鄉,由王之誥接任)。

工部尚書朱衡也出列道:「皇上,微臣也以為,嵇元甫雖是嘉靖年間進士出身,但已遭彈劾,且與高拱有舊,此時出仕,確有不妥。」

萬曆心想,怎地便來歷不明了,對我來說都是如雷貫耳。但朱衡、王之誥兩人位居尚書,又都是嘉靖早年的進士,一個治理河道,一個平定叛亂,都各有功勞在身,威望極高。既然他們發了話,就算徐渭的聲望再高,恐怕也不能全部舉薦成功。

萬曆正思考對策之際,卻聽張居正突然說道:「皇上,臣也舉薦嵇元甫與海瑞。」

萬曆喜道:「既然張愛卿舉薦,必定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不如說於百官聽聞。」

「老臣認為,嵇元甫雖已被彈劾,但當年彈劾他之人,正是徐階一黨,徐階後來又被高拱彈劾,是非黑白,只因奪權而起,所以這彈劾一事,恐怕並非條條都罪名屬實。臣以為,嵇元甫既為進士出身,又素有清名,可官復原職,任翰林院編修。

「至於海瑞,其人雖剛正不阿、清正廉明,但他恪守舊制、冥頑不化,不適合做地方官員。老臣以為,可召他就任刑部主事一職。」

張居正這段話出口,眾人心中都是暗暗折服。嵇元甫是高拱門生,盡人皆知,張居正舉薦他,正好避了嫌疑,堵住了反對者的嘴,而翰林院編修也是個閑職,只做學問,並不參與政事,兩全其美。

海瑞的「冥頑不化」滿朝皆知,當初他從應天巡撫卸任時,曾罵「滿朝之士,皆婦人也」,在古代,罵別人是「婦人」,可真比罵了祖宗十八代還嚴重,海瑞也因此把全國的文人都得罪了個遍。所以別的官都當不成了,只有這刑部主事最適合他,不但官小,只有六品,而且不用跟別的官員打交道,整天分析分析案件就可以了。刑部的案子,不是黑就是白,沒有折中之法,海瑞的缺點也就體現不出來了。

萬曆心中其實更在意的卻是另外三個人,當下說道:「張愛卿所言甚是,那就這麼辦吧,另外三人中,潘季馴就擔任工部都水清吏郎中,宋應昌就擔任禁軍鎮撫,趙士楨就擔任神機營中軍,眾愛卿以為如何?」

萬曆把這段話一口氣說話,臉不紅氣不喘,直直地看著大臣們。

張居正一怔,沒想到皇上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彷彿便是用了他的名義一般。眾大臣聽皇上一口氣說出三個官職,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三個官職都是小宮,也就暫時沒有人出來發表異議。

這時,徐渭又出列上奏,轉移了大臣們的注意力:「皇上,臣尚有一事要奏。」

「徐愛卿,朕素聞你才學過人,對時政見解有獨到之處,有什麼事就說吧。」

徐渭看了看萬曆,心中對這個小皇帝欣賞不已,他落魄多年,今日終於能一展抱負了,聲音不免有些激動:「回皇上,臣認為當朝之科舉制度,弊端甚多,應於改革!」

文武百官聽了,心中都是大為詫異,沒有想到今天的大事,還沒有完結。

萬曆點了點頭,示意徐渭繼續說。

「皇上,我朝歷來文科三年一舉,武科六年一舉。臣覺的不妥,文武應當並重,武科也當改為三年一舉。另武科內容也有不妥之處,歷來只考策略和弓馬兩項,微臣認為,應當分為三場: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這第三場應由皇上欽點三甲,仿效文科殿試。如此一來,便可大量選拔優秀將才,鞏固我大明千秋基業!」

明朝重文輕武的傳統根深蒂固,如果是一個武官敢提出這番建議,恐怕立馬就要被眾文官的唾沫淹了。但是,提出這個建議的,恰恰是他們心中所敬仰的,天下文人的表率——徐渭。文武百官都怔住了,一時之間,沒人出來說話。

萬曆看了看張居正,見他也沒有表示,心中大喜,忙道:「徐愛卿說的好,這事就交給你辦!」

徐渭又說道:「皇上,臣還有話要說。」

看到徐渭又要發表什麼言論,百官心中已是默然,但萬曆卻微微有些驚訝:自己交代的事情已經都辦完了啊?

「皇上,微臣以為,文科也有不妥之處。」

又是一語驚四座!百官紛紛側身,瞪著眼睛看向徐渭。

徐渭不慌不忙地說道:「臣以為,文試歷來遵守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其格式僵化,禁錮考生思想,考生無法放開手腳,不利於發揮見解。臣認為,應該開放文風,倡導各抒己見,方可不顧此失彼,讓天下奇人異士,盡入朝中!

「皇上,我朝歷來重進士而不重貢生,豈不知會試三年一次,入榜者不過百人,如何能攬括天下德才之士?微臣以為,朝廷應當重視選拔貢生,讓天下有才之人,都有機會為皇上效力。

「臣還以為,如今皇上剛剛登極,新政未開,正是用人之際,應當於今年加開恩科,以示皇上求才若渴之心……」

「真是胡說八道!」工部尚書朱衡滿臉怒容,打斷了徐渭的話:「如今滿朝之士,大多出自文科,如依你徐渭所言,難道我們都是思想僵化、頑固不靈之輩不成?」

徐渭自己不是進士出身,卻在這裡大談特談文科弊端,大有貶低進士之意,很多大臣心中不忿,紛紛出列,聲討徐渭,一時之間,大殿之上,喧鬧非常。

萬曆見到這麼多大臣反對,連張居正和王國光等人的臉色都開始變得難看,雖然自己其實同意徐渭的見解,也只好說道:

「眾愛卿不必多言了,朕也認為,這文科乃天下之本,不可妄動,改革一事,以後不必再議!不過開恩科之舉,我朝已有先例,如今朕初登大寶,確是用人之際,依朕看,明年開春,即開恩科,文武並舉,眾愛卿以為如何?」

張居正略一思索,出列朗聲道:「皇上聖明!」

「皇上聖明。」張居正是百官之首,他一同意,馬上就有無數大臣附和。

萬曆回想起今天早朝所辦成的這麼多事,內心激動不已,為了避免再有大臣發表異議,他起身說道:「時候不早了,退朝吧。」

===================================

其實大家可以……悄悄地……隆重地……甚至肆無忌憚地……用推薦票砸我^_^

有需要精華的可以在討論區發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九章:徐渭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