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初見張居正

第八章:初見張居正

六月十九日,早。

張直從萬曆那得了口喻,來到張府前。家丁通報后,張居正匆忙出來,問道:「這位公公,可是太后詔見?」

「是皇上宣張大人隨我進宮面聖。」張直說道。

皇上召見,張居正不敢怠慢,命家丁趕緊準備車轎,即刻進京。一個家丁問:「老爺,你中暑未愈,是不是……」

「區區中暑,怎比得上天子召見,還不快備好車馬!」張居正怒道。

……

乾清宮書房內,萬曆坐在桌前,桌上黃綢上,放著一張絹布。絹布上有墨字八道:

單車去國路悠悠,綠樹蟬鳴又早秋。

燕市傷心供帳薄,鳳城回首暮雲留。

徒聞后騎喧乘傳,不見群眾疏請留。

三載布衣門下客,送君垂淚過盧溝!

萬曆喃喃念著:「……送君垂淚過盧溝,好詩、好詩。高拱已經落難,此人依然不懼皇威,挺身相送,真乃高士矣。」

萬曆問站在一旁的太監:「林慶,你在哪裡抄到這詩的?寫這詩的人叫什麼名字?」

「是一個小客棧里抄到的,寫的人名叫嵇元甫,奴才並沒見過他。」

「哦,那天你去給高拱送通文的時候,也沒有見到有人相送嗎?」

「回皇上,那個驛站已經過了盧溝了,想必送的人早回去了,高拱身邊除了妻小,沒有別人了。」

除了妻小,沒有別人了……唉,高拱一生英雄,最後卻只是落個這種落魄下場。萬曆心想,歷史上,高拱為明朝做出了很多貢獻,他當政的這些年裡,日日「晨理閣事,午視部事」,在他的勤勉治理下,國家一掃嘉靖時期積累的貧窮雜亂,雖沒有國富民強,但也是民心安定,四海皆平。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高拱一手促成的「隆慶和議」,因為這個和議,困擾明朝邊境多年的蒙古俺答部擾邊得以化解,並且未來200年間,蒙漢兩族在長城邊上,一直維持著和平與互市。

高拱,一路走好,朕並不是不相信你的忠心,並不是不相信你的才能,而是,有一個人,比你更適合這個位置……你的遺志,將由他來繼承……

張直走進了書房,打斷了萬曆的思緒:

「皇上,張大學士到了。」在他身後,張居正正跨著大步走進門來。

萬曆連忙起身,迎上前去,仔細打量起來。當日登基大典之上文武百官都在,熙熙攘攘的,哪裡認的出來誰是誰,現在第一次看到張居正,萬曆心中不禁小小震撼了一下:這不是帥哥嗎?

張居正人長的很高,身著青色圓領袍束帶,頭戴四方平定巾,整個臉龐稜角分明,在濃密眉毛下,是一雙烏黑深邃的眼眸,鼻樑挺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把長須。古代男子都以有一把飄逸的長須為美,這張居正的鬍鬚可謂駭人聽聞——足足長到了胸口以下,接近肚臍眼。

如果不是知道張居正已經四十八歲了,且有一把鬍鬚證明,萬曆恍惚中就要認為是金城武也穿越過來了……

「老臣叩見皇上。」張居正見了皇上,伏地喊道。

「張先生快免禮!」

張居正聽見聖上叫他先生,忙道:「皇上是九五之尊,這『先生』二字,老臣擔當不起。」

「張先生莫要如此說,前日母后已經封你為首輔,讓你教我念書,學生叫老師為先生,是理所當然的。」萬曆又轉頭叫張直;「給張先生賜座。」

這裡可是乾清宮,皇上問政之地,不是在講學場所文華殿,皇上在這裡給大臣賜座,那可是無上的榮耀。張居正很是感激,說了聲「謝皇上」,待萬曆走回書桌坐下,他才收起袍角入座。

「張先生這幾日不在京中,高學士又已返鄉,朝中無人,亦不開早朝,朕實感空虛,所以召先生前來,想早日接觸政事,早日跟先生學習為君治國之道。」萬曆說道。

如果是高拱聽聞小皇上「早日接觸政事」之語,定要猜疑幾番,但張居正卻不同,他聽了萬曆說的話后,非常欣慰,說道:「都怪老臣考慮不周,前日里忙於考察天壽山先皇陵地,這兩天又中了暑在家休養,是以耽誤了聖上進取學業。」張居正當然不會說,其實自己這幾天還忙著彈劾高拱。

「先生中了暑?林慶,快傳話尚膳監,將昨日朕喝的雪梨蓮子湯現做一碗,與先生解暑。」

「是,皇上。」林慶一路小跑出了門去。

「這……」張居正心想這哪承受得起?想去阻止林慶,又覺不妥,只得說:「謝皇上恩賜。」

「張先生不必客氣,既然先生身體不適,那天壽山的事情就差別人前去吧,先生好生在家休養要緊。」

「回皇上,先皇帝陵那邊已無大礙,臣也正思量著近日重開早朝,皇上年幼,應以學業為重,明日起,逢三、六、九日開朝便是,皇上以為如何?」

萬曆心中暗想:哇,前世在那鳥公司上的還是一周六天制呢,這下好了,一周只要上兩天班,當皇帝真爽啊……可是自己畢竟骨子裡是個成年人,成天讀著四書五經那可受不了,於是說道:

「先生所言極是,但逢三、六、九日開朝,似乎太少,不如逢單日開朝,兩天一朝,這樣方可不誤了國事。」

「皇上年紀輕輕,就能知道勤政的重要性,實屬不易。」萬曆這麼說,張居正心裡很高興,要知道,正德、嘉靖和隆慶三朝,哪個皇帝正正經經上過朝啊?但他還要再鞭策一下:

「皇上,這早朝每日起自五更,遇寒暑而不廢,堅持數月容易,時間一長,便會覺的枯燥無味。古往今來兩百餘帝,能堅持一生者,不過寥寥數人啊。」

萬曆心想,這我也知道……當下托腮沉思了一會,再一臉凝重地說:「張先生所言,朕已銘記在心。等會我便找一木牌,上面刻上『堅持』二字,懸挂在床頭,待哪一天朕想偷懶了,看見那塊木牌,當想起先生今日所言。」

張居正喜極:「皇上能有此心,大明之福啊!」

「皇上,湯好了。」林慶走了進來,後面跟著一個太監,端著一個青花瓷碗,裡面盛著冒熱氣的雪梨蓮子湯。

萬曆說道:「先端過來朕這。」太監把瓷碗放在書桌上,萬曆拿起調羹調和起來,又吹了吹碗面的熱氣,然後親自端到張居正面前,說:

「先生勞累了。」

……

在晨光中,張居正出了午門,坐上了等候多時的轎子,結束了他的第一次面聖。此刻的張居正心中,一個想法已經牢牢的佔據了他的心:這個新皇帝是個可造之材。

高拱已經走了,自己已經是新一代的首輔,是百官之首。內閣當然是由自己掌控,宮裡有李太后和死黨馮保支持,外面有親信戚繼光守著大明邊界,連皇帝都喊自己一聲「老師」,屬於我張居正的時代來臨了!張居正啊張居正,你可還記得當年那些流離失所、衣不蔽體的災民;那些為了充饑,吃觀音土活活脹死的百姓?可記得那些生來不用幹活,生來就豐衣足食卻不肯施捨給窮人哪怕一碗米糠的王公貴族?可還記得當年自己的爺爺被那個肥頭大耳的王爺折磨至死?……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從今天開始改變。

六月十九日,早。

張直從萬曆那得了口喻,來到張府前。家丁通報后,張居正匆忙出來,問道:「這位公公,可是太后詔見?」

「是皇上宣張大人隨我進宮面聖。」張直說道。

皇上召見,張居正不敢怠慢,命家丁趕緊準備車轎,即刻進京。一個家丁問:「老爺,你中暑未愈,是不是……」

「區區中暑,怎比得上天子召見,還不快備好車馬!」張居正怒道。

……

乾清宮書房內,萬曆坐在桌前,桌上黃綢上,放著一張絹布。絹布上有墨字八道:

單車去國路悠悠,綠樹蟬鳴又早秋。

燕市傷心供帳薄,鳳城回首暮雲留。

徒聞后騎喧乘傳,不見群眾疏請留。

三載布衣門下客,送君垂淚過盧溝!

萬曆喃喃念著:「……送君垂淚過盧溝,好詩、好詩。高拱已經落難,此人依然不懼皇威,挺身相送,真乃高士矣。」

萬曆問站在一旁的太監:「林慶,你在哪裡抄到這詩的?寫這詩的人叫什麼名字?」

「是一個小客棧里抄到的,寫的人名叫嵇元甫,奴才並沒見過他。」

「哦,那天你去給高拱送通文的時候,也沒有見到有人相送嗎?」

「回皇上,那個驛站已經過了盧溝了,想必送的人早回去了,高拱身邊除了妻小,沒有別人了。」

除了妻小,沒有別人了……唉,高拱一生英雄,最後卻只是落個這種落魄下場。萬曆心想,歷史上,高拱為明朝做出了很多貢獻,他當政的這些年裡,日日「晨理閣事,午視部事」,在他的勤勉治理下,國家一掃嘉靖時期積累的貧窮雜亂,雖沒有國富民強,但也是民心安定,四海皆平。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高拱一手促成的「隆慶和議」,因為這個和議,困擾明朝邊境多年的蒙古俺答部擾邊得以化解,並且未來200年間,蒙漢兩族在長城邊上,一直維持著和平與互市。

高拱,一路走好,朕並不是不相信你的忠心,並不是不相信你的才能,而是,有一個人,比你更適合這個位置……你的遺志,將由他來繼承……

張直走進了書房,打斷了萬曆的思緒:

「皇上,張大學士到了。」在他身後,張居正正跨著大步走進門來。

萬曆連忙起身,迎上前去,仔細打量起來。當日登基大典之上文武百官都在,熙熙攘攘的,哪裡認的出來誰是誰,現在第一次看到張居正,萬曆心中不禁小小震撼了一下:這不是帥哥嗎?

張居正人長的很高,身著青色圓領袍束帶,頭戴四方平定巾,整個臉龐稜角分明,在濃密眉毛下,是一雙烏黑深邃的眼眸,鼻樑挺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把長須。古代男子都以有一把飄逸的長須為美,這張居正的鬍鬚可謂駭人聽聞——足足長到了胸口以下,接近肚臍眼。

如果不是知道張居正已經四十八歲了,且有一把鬍鬚證明,萬曆恍惚中就要認為是金城武也穿越過來了……

「老臣叩見皇上。」張居正見了皇上,伏地喊道。

「張先生快免禮!」

張居正聽見聖上叫他先生,忙道:「皇上是九五之尊,這『先生』二字,老臣擔當不起。」

「張先生莫要如此說,前日母后已經封你為首輔,讓你教我念書,學生叫老師為先生,是理所當然的。」萬曆又轉頭叫張直;「給張先生賜座。」

這裡可是乾清宮,皇上問政之地,不是在講學場所文華殿,皇上在這裡給大臣賜座,那可是無上的榮耀。張居正很是感激,說了聲「謝皇上」,待萬曆走回書桌坐下,他才收起袍角入座。

「張先生這幾日不在京中,高學士又已返鄉,朝中無人,亦不開早朝,朕實感空虛,所以召先生前來,想早日接觸政事,早日跟先生學習為君治國之道。」萬曆說道。

如果是高拱聽聞小皇上「早日接觸政事」之語,定要猜疑幾番,但張居正卻不同,他聽了萬曆說的話后,非常欣慰,說道:「都怪老臣考慮不周,前日里忙於考察天壽山先皇陵地,這兩天又中了暑在家休養,是以耽誤了聖上進取學業。」張居正當然不會說,其實自己這幾天還忙著彈劾高拱。

「先生中了暑?林慶,快傳話尚膳監,將昨日朕喝的雪梨蓮子湯現做一碗,與先生解暑。」

「是,皇上。」林慶一路小跑出了門去。

「這……」張居正心想這哪承受得起?想去阻止林慶,又覺不妥,只得說:「謝皇上恩賜。」

「張先生不必客氣,既然先生身體不適,那天壽山的事情就差別人前去吧,先生好生在家休養要緊。」

「回皇上,先皇帝陵那邊已無大礙,臣也正思量著近日重開早朝,皇上年幼,應以學業為重,明日起,逢三、六、九日開朝便是,皇上以為如何?」

萬曆心中暗想:哇,前世在那鳥公司上的還是一周六天制呢,這下好了,一周只要上兩天班,當皇帝真爽啊……可是自己畢竟骨子裡是個成年人,成天讀著四書五經那可受不了,於是說道:

「先生所言極是,但逢三、六、九日開朝,似乎太少,不如逢單日開朝,兩天一朝,這樣方可不誤了國事。」

「皇上年紀輕輕,就能知道勤政的重要性,實屬不易。」萬曆這麼說,張居正心裡很高興,要知道,正德、嘉靖和隆慶三朝,哪個皇帝正正經經上過朝啊?但他還要再鞭策一下:

「皇上,這早朝每日起自五更,遇寒暑而不廢,堅持數月容易,時間一長,便會覺的枯燥無味。古往今來兩百餘帝,能堅持一生者,不過寥寥數人啊。」

萬曆心想,這我也知道……當下托腮沉思了一會,再一臉凝重地說:「張先生所言,朕已銘記在心。等會我便找一木牌,上面刻上『堅持』二字,懸挂在床頭,待哪一天朕想偷懶了,看見那塊木牌,當想起先生今日所言。」

張居正喜極:「皇上能有此心,大明之福啊!」

「皇上,湯好了。」林慶走了進來,後面跟著一個太監,端著一個青花瓷碗,裡面盛著冒熱氣的雪梨蓮子湯。

萬曆說道:「先端過來朕這。」太監把瓷碗放在書桌上,萬曆拿起調羹調和起來,又吹了吹碗面的熱氣,然後親自端到張居正面前,說:

「先生勞累了。」

……

在晨光中,張居正出了午門,坐上了等候多時的轎子,結束了他的第一次面聖。此刻的張居正心中,一個想法已經牢牢的佔據了他的心:這個新皇帝是個可造之材。

高拱已經走了,自己已經是新一代的首輔,是百官之首。內閣當然是由自己掌控,宮裡有李太后和死黨馮保支持,外面有親信戚繼光守著大明邊界,連皇帝都喊自己一聲「老師」,屬於我張居正的時代來臨了!張居正啊張居正,你可還記得當年那些流離失所、衣不蔽體的災民;那些為了充饑,吃觀音土活活脹死的百姓?可記得那些生來不用幹活,生來就豐衣足食卻不肯施捨給窮人哪怕一碗米糠的王公貴族?可還記得當年自己的爺爺被那個肥頭大耳的王爺折磨至死?……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從今天開始改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初見張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