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皇上居然要上朝了

第九章:皇上居然要上朝了

什麼?上朝?皇上要上朝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六月二十日傳遍了京城:明天,就是六月二十一日,新皇帝就要開早朝了!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正德帝淫樂,嘉靖帝練丹,隆慶帝無為,幾十年來,朱家皇帝哪一天是正正經經上班的?皇帝不辦事,文武百官早就痛心疾首,當年海瑞那封驚天動地的天下第一疏,道盡了天下文人武士的憤慨與無奈啊!

現在這個新皇帝,聽說「年少聰慧,勤奮好學,登基時更有驚人之語,有明君之象」,剛剛登基,政亂方平之際,就要開朝聽政了。六部九卿各級官員馬上開動起來,翻檔案的翻檔案,寫奏章的寫奏章,紛紛為明日早朝做準備。整個朝廷一改往日的慵懶,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

六月二十一日清早,快過五更了,五更按照現在的說法來翻譯,就是凌晨3-5點。快過五更的意思就是還沒到5點。在這個時辰,就算是夏至,天也還沒亮。但文武大臣已經聚合在了午門口,只待五更一到,午開大開的時候,就魚貫而入,上朝去也!

一隊巡夜的禁軍從東華門順著城牆拐了過來,看到午門口的情況,儘管事先知道今天開朝,仍然是吃了一驚:大臣們的聲響很大,幾乎沒有人閑著,全部都在高談闊論著什麼,間或夾雜著幾句特別高音的話。

百官們是興奮的,有些新任命的官員領了幾年俸祿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正式上班,能不興奮嗎?

等巡夜的禁軍走的近了,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官員也不是隨隨便便亂站的,而是站的很耐人尋味。首先,整體上分成兩堆,一堆大點的,是文官,小點的那堆就是武官。其次,在文官里,又分成了很多小堆,每小堆從三四人到一二十人不等。這些文官小堆比較奇怪的地方,就是有一個人站在中央,而其他人就繞著這個人圍成一圈。

官場是複雜的。

……

「隆隆」聲響起,在十幾個太監用力拉之下,巨大的午門開了。一個太監喊道:

「五更已到,百官進宮!」

嘈雜聲嘎然而止,百官互相禮讓了一番,先後進了宮門,從午門到金水橋,再從金水橋到皇極殿,文武百官在微薄晨色中排成了一條前進的長龍。

等萬曆起床更衣洗漱完畢,坐了肩輿趕來皇極殿,再從偏殿殿門走進大殿的時候,文武百官早已經列隊完畢。

林慶第一次執行這光榮的使命,所以喊得特別大聲: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跪。

萬曆也很有感覺,大聲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時候尚早,太陽還沒起來,殿內光線不足,文武百官誰是誰,萬曆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熟悉的張居正和呂調陽站在左側前列,而右邊,似乎站的都是六部的尚書侍郎。萬曆左右觀看,都找不到武官的影子,再往大殿後面看,才發現他們都站在遠離丹陛的地方,在眾文官的後面。早知道明朝文尊武卑,今日一見,果然啊,萬曆心想。

「眾位愛卿,今天朕第一次早朝,可有要事,先奏上來。」

「啟稟皇上……」

「啟稟……」

「臣有……」

這一下之間,竟有好幾位大臣一起出列上奏。氣氛頓時為之一窒,大臣們面面相覷,急切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難得的景況。

各自禮讓了一下后,終於由品級最高的戶部尚書楊巍首先發言:

「啟稟皇上,河南水災又犯,地方官員早已上奏,請求發放賑災銀兩,免除災區兩府十六縣一年賦稅,請皇上定奪。」

「河南災情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萬曆問。

「回皇上,河南歷來多發水災,所以每當雨季來臨,當地官員都事先有所防範,百姓傷亡不多。但田裡作物未熟,這一遭災,多半是要顆粒無收啊。」楊巍又接著說:「至於水災原因,自然是黃河泛濫所至。」

萬曆心想:黃河泛濫……記得這個時代有個治水天才的,不知他在不在朝中。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歷史上卻帶給百姓太多的痛楚了。

「就依愛卿所奏,免除災區一年賦稅,發放賑災銀兩吧。」

「皇上聖明。」

兵部侍郎汪道昆接著奏道:「啟稟皇上,廣西、雲南一帶苗族又起騷亂,理應派兵平亂。」

「什麼?叛亂?」萬曆驚道。

汪道昆回應:「回皇上,並非叛亂,苗族多生活在僻壤之地,大部分都不歸入當地縣府管制,是以每逢荒年,為了糧食,多與縣府有爭端發生,由來已久。」

「那大概有多少苗人參與爭端?」

「回皇上,約兩三百人。」

什麼?兩三百人?兩三百人也要來上奏朝廷,然後等我同意了再派兵解決嗎???萬曆大忿,嚴聲說道:「兩省總兵為何不出兵,非要千里迢迢奏到朕這裡來?」

「皇上有所不知,作亂苗人雖只有數百,但住所分散,行蹤不定,一般都要派三、五千士兵前去平亂,方有成效。軍隊出征,千人以下的,要該地按察司官員監察無誤方可起行,千人以上的,還要上報朝廷定奪。」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萬曆心想,明朝的軍事居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一個將軍還要聽一個什麼按察司的話,他說打才能打,那還怎麼打仗?這種情況勢必要改革,不然大明危矣。

「傳朕旨意,漢苗兩族歷來沒有什麼仇怨,今日不過是數百苗人擾民,當地知府縣令今後可學漢蒙,與苗族互通有無,感化邊民。如果苗人依然作亂,也不用朕批准了,直接出兵就是。」

汪道昆一怔,沒想到小皇帝沒有直接同意,其實苗人作亂只是表象,大軍出征,有軍餉可圖才是兵部的意圖。但是皇帝已經開了金口,他只好應道:「臣接旨。」

吏部侍郎魏學曾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准奏。」

「皇上前日剛剛登極繼位,為何就驅逐先皇任命的顧命大臣,那封驅逐高拱的詔書,究竟出自誰手,微臣懇請皇上明示於百官!」

魏學曾說完就跪拜在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什麼?上朝?皇上要上朝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六月二十日傳遍了京城:明天,就是六月二十一日,新皇帝就要開早朝了!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正德帝淫樂,嘉靖帝練丹,隆慶帝無為,幾十年來,朱家皇帝哪一天是正正經經上班的?皇帝不辦事,文武百官早就痛心疾首,當年海瑞那封驚天動地的天下第一疏,道盡了天下文人武士的憤慨與無奈啊!

現在這個新皇帝,聽說「年少聰慧,勤奮好學,登基時更有驚人之語,有明君之象」,剛剛登基,政亂方平之際,就要開朝聽政了。六部九卿各級官員馬上開動起來,翻檔案的翻檔案,寫奏章的寫奏章,紛紛為明日早朝做準備。整個朝廷一改往日的慵懶,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

六月二十一日清早,快過五更了,五更按照現在的說法來翻譯,就是凌晨3-5點。快過五更的意思就是還沒到5點。在這個時辰,就算是夏至,天也還沒亮。但文武大臣已經聚合在了午門口,只待五更一到,午開大開的時候,就魚貫而入,上朝去也!

一隊巡夜的禁軍從東華門順著城牆拐了過來,看到午門口的情況,儘管事先知道今天開朝,仍然是吃了一驚:大臣們的聲響很大,幾乎沒有人閑著,全部都在高談闊論著什麼,間或夾雜著幾句特別高音的話。

百官們是興奮的,有些新任命的官員領了幾年俸祿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正式上班,能不興奮嗎?

等巡夜的禁軍走的近了,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官員也不是隨隨便便亂站的,而是站的很耐人尋味。首先,整體上分成兩堆,一堆大點的,是文官,小點的那堆就是武官。其次,在文官里,又分成了很多小堆,每小堆從三四人到一二十人不等。這些文官小堆比較奇怪的地方,就是有一個人站在中央,而其他人就繞著這個人圍成一圈。

官場是複雜的。

……

「隆隆」聲響起,在十幾個太監用力拉之下,巨大的午門開了。一個太監喊道:

「五更已到,百官進宮!」

嘈雜聲嘎然而止,百官互相禮讓了一番,先後進了宮門,從午門到金水橋,再從金水橋到皇極殿,文武百官在微薄晨色中排成了一條前進的長龍。

等萬曆起床更衣洗漱完畢,坐了肩輿趕來皇極殿,再從偏殿殿門走進大殿的時候,文武百官早已經列隊完畢。

林慶第一次執行這光榮的使命,所以喊得特別大聲: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跪。

萬曆也很有感覺,大聲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時候尚早,太陽還沒起來,殿內光線不足,文武百官誰是誰,萬曆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熟悉的張居正和呂調陽站在左側前列,而右邊,似乎站的都是六部的尚書侍郎。萬曆左右觀看,都找不到武官的影子,再往大殿後面看,才發現他們都站在遠離丹陛的地方,在眾文官的後面。早知道明朝文尊武卑,今日一見,果然啊,萬曆心想。

「眾位愛卿,今天朕第一次早朝,可有要事,先奏上來。」

「啟稟皇上……」

「啟稟……」

「臣有……」

這一下之間,竟有好幾位大臣一起出列上奏。氣氛頓時為之一窒,大臣們面面相覷,急切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難得的景況。

各自禮讓了一下后,終於由品級最高的戶部尚書楊巍首先發言:

「啟稟皇上,河南水災又犯,地方官員早已上奏,請求發放賑災銀兩,免除災區兩府十六縣一年賦稅,請皇上定奪。」

「河南災情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萬曆問。

「回皇上,河南歷來多發水災,所以每當雨季來臨,當地官員都事先有所防範,百姓傷亡不多。但田裡作物未熟,這一遭災,多半是要顆粒無收啊。」楊巍又接著說:「至於水災原因,自然是黃河泛濫所至。」

萬曆心想:黃河泛濫……記得這個時代有個治水天才的,不知他在不在朝中。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歷史上卻帶給百姓太多的痛楚了。

「就依愛卿所奏,免除災區一年賦稅,發放賑災銀兩吧。」

「皇上聖明。」

兵部侍郎汪道昆接著奏道:「啟稟皇上,廣西、雲南一帶苗族又起騷亂,理應派兵平亂。」

「什麼?叛亂?」萬曆驚道。

汪道昆回應:「回皇上,並非叛亂,苗族多生活在僻壤之地,大部分都不歸入當地縣府管制,是以每逢荒年,為了糧食,多與縣府有爭端發生,由來已久。」

「那大概有多少苗人參與爭端?」

「回皇上,約兩三百人。」

什麼?兩三百人?兩三百人也要來上奏朝廷,然後等我同意了再派兵解決嗎???萬曆大忿,嚴聲說道:「兩省總兵為何不出兵,非要千里迢迢奏到朕這裡來?」

「皇上有所不知,作亂苗人雖只有數百,但住所分散,行蹤不定,一般都要派三、五千士兵前去平亂,方有成效。軍隊出征,千人以下的,要該地按察司官員監察無誤方可起行,千人以上的,還要上報朝廷定奪。」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萬曆心想,明朝的軍事居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一個將軍還要聽一個什麼按察司的話,他說打才能打,那還怎麼打仗?這種情況勢必要改革,不然大明危矣。

「傳朕旨意,漢苗兩族歷來沒有什麼仇怨,今日不過是數百苗人擾民,當地知府縣令今後可學漢蒙,與苗族互通有無,感化邊民。如果苗人依然作亂,也不用朕批准了,直接出兵就是。」

汪道昆一怔,沒想到小皇帝沒有直接同意,其實苗人作亂只是表象,大軍出征,有軍餉可圖才是兵部的意圖。但是皇帝已經開了金口,他只好應道:「臣接旨。」

吏部侍郎魏學曾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准奏。」

「皇上前日剛剛登極繼位,為何就驅逐先皇任命的顧命大臣,那封驅逐高拱的詔書,究竟出自誰手,微臣懇請皇上明示於百官!」

魏學曾說完就跪拜在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什麼?上朝?皇上要上朝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六月二十日傳遍了京城:明天,就是六月二十一日,新皇帝就要開早朝了!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正德帝淫樂,嘉靖帝練丹,隆慶帝無為,幾十年來,朱家皇帝哪一天是正正經經上班的?皇帝不辦事,文武百官早就痛心疾首,當年海瑞那封驚天動地的天下第一疏,道盡了天下文人武士的憤慨與無奈啊!

現在這個新皇帝,聽說「年少聰慧,勤奮好學,登基時更有驚人之語,有明君之象」,剛剛登基,政亂方平之際,就要開朝聽政了。六部九卿各級官員馬上開動起來,翻檔案的翻檔案,寫奏章的寫奏章,紛紛為明日早朝做準備。整個朝廷一改往日的慵懶,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

六月二十一日清早,快過五更了,五更按照現在的說法來翻譯,就是凌晨3-5點。快過五更的意思就是還沒到5點。在這個時辰,就算是夏至,天也還沒亮。但文武大臣已經聚合在了午門口,只待五更一到,午開大開的時候,就魚貫而入,上朝去也!

一隊巡夜的禁軍從東華門順著城牆拐了過來,看到午門口的情況,儘管事先知道今天開朝,仍然是吃了一驚:大臣們的聲響很大,幾乎沒有人閑著,全部都在高談闊論著什麼,間或夾雜著幾句特別高音的話。

百官們是興奮的,有些新任命的官員領了幾年俸祿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正式上班,能不興奮嗎?

等巡夜的禁軍走的近了,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官員也不是隨隨便便亂站的,而是站的很耐人尋味。首先,整體上分成兩堆,一堆大點的,是文官,小點的那堆就是武官。其次,在文官里,又分成了很多小堆,每小堆從三四人到一二十人不等。這些文官小堆比較奇怪的地方,就是有一個人站在中央,而其他人就繞著這個人圍成一圈。

官場是複雜的。

……

「隆隆」聲響起,在十幾個太監用力拉之下,巨大的午門開了。一個太監喊道:

「五更已到,百官進宮!」

嘈雜聲嘎然而止,百官互相禮讓了一番,先後進了宮門,從午門到金水橋,再從金水橋到皇極殿,文武百官在微薄晨色中排成了一條前進的長龍。

等萬曆起床更衣洗漱完畢,坐了肩輿趕來皇極殿,再從偏殿殿門走進大殿的時候,文武百官早已經列隊完畢。

林慶第一次執行這光榮的使命,所以喊得特別大聲: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跪。

萬曆也很有感覺,大聲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時候尚早,太陽還沒起來,殿內光線不足,文武百官誰是誰,萬曆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熟悉的張居正和呂調陽站在左側前列,而右邊,似乎站的都是六部的尚書侍郎。萬曆左右觀看,都找不到武官的影子,再往大殿後面看,才發現他們都站在遠離丹陛的地方,在眾文官的後面。早知道明朝文尊武卑,今日一見,果然啊,萬曆心想。

「眾位愛卿,今天朕第一次早朝,可有要事,先奏上來。」

「啟稟皇上……」

「啟稟……」

「臣有……」

這一下之間,竟有好幾位大臣一起出列上奏。氣氛頓時為之一窒,大臣們面面相覷,急切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難得的景況。

各自禮讓了一下后,終於由品級最高的戶部尚書楊巍首先發言:

「啟稟皇上,河南水災又犯,地方官員早已上奏,請求發放賑災銀兩,免除災區兩府十六縣一年賦稅,請皇上定奪。」

「河南災情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萬曆問。

「回皇上,河南歷來多發水災,所以每當雨季來臨,當地官員都事先有所防範,百姓傷亡不多。但田裡作物未熟,這一遭災,多半是要顆粒無收啊。」楊巍又接著說:「至於水災原因,自然是黃河泛濫所至。」

萬曆心想:黃河泛濫……記得這個時代有個治水天才的,不知他在不在朝中。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歷史上卻帶給百姓太多的痛楚了。

「就依愛卿所奏,免除災區一年賦稅,發放賑災銀兩吧。」

「皇上聖明。」

兵部侍郎汪道昆接著奏道:「啟稟皇上,廣西、雲南一帶苗族又起騷亂,理應派兵平亂。」

「什麼?叛亂?」萬曆驚道。

汪道昆回應:「回皇上,並非叛亂,苗族多生活在僻壤之地,大部分都不歸入當地縣府管制,是以每逢荒年,為了糧食,多與縣府有爭端發生,由來已久。」

「那大概有多少苗人參與爭端?」

「回皇上,約兩三百人。」

什麼?兩三百人?兩三百人也要來上奏朝廷,然後等我同意了再派兵解決嗎???萬曆大忿,嚴聲說道:「兩省總兵為何不出兵,非要千里迢迢奏到朕這裡來?」

「皇上有所不知,作亂苗人雖只有數百,但住所分散,行蹤不定,一般都要派三、五千士兵前去平亂,方有成效。軍隊出征,千人以下的,要該地按察司官員監察無誤方可起行,千人以上的,還要上報朝廷定奪。」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萬曆心想,明朝的軍事居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一個將軍還要聽一個什麼按察司的話,他說打才能打,那還怎麼打仗?這種情況勢必要改革,不然大明危矣。

「傳朕旨意,漢苗兩族歷來沒有什麼仇怨,今日不過是數百苗人擾民,當地知府縣令今後可學漢蒙,與苗族互通有無,感化邊民。如果苗人依然作亂,也不用朕批准了,直接出兵就是。」

汪道昆一怔,沒想到小皇帝沒有直接同意,其實苗人作亂只是表象,大軍出征,有軍餉可圖才是兵部的意圖。但是皇帝已經開了金口,他只好應道:「臣接旨。」

吏部侍郎魏學曾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准奏。」

「皇上前日剛剛登極繼位,為何就驅逐先皇任命的顧命大臣,那封驅逐高拱的詔書,究竟出自誰手,微臣懇請皇上明示於百官!」

魏學曾說完就跪拜在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什麼?上朝?皇上要上朝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六月二十日傳遍了京城:明天,就是六月二十一日,新皇帝就要開早朝了!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正德帝淫樂,嘉靖帝練丹,隆慶帝無為,幾十年來,朱家皇帝哪一天是正正經經上班的?皇帝不辦事,文武百官早就痛心疾首,當年海瑞那封驚天動地的天下第一疏,道盡了天下文人武士的憤慨與無奈啊!

現在這個新皇帝,聽說「年少聰慧,勤奮好學,登基時更有驚人之語,有明君之象」,剛剛登基,政亂方平之際,就要開朝聽政了。六部九卿各級官員馬上開動起來,翻檔案的翻檔案,寫奏章的寫奏章,紛紛為明日早朝做準備。整個朝廷一改往日的慵懶,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

六月二十一日清早,快過五更了,五更按照現在的說法來翻譯,就是凌晨3-5點。快過五更的意思就是還沒到5點。在這個時辰,就算是夏至,天也還沒亮。但文武大臣已經聚合在了午門口,只待五更一到,午開大開的時候,就魚貫而入,上朝去也!

一隊巡夜的禁軍從東華門順著城牆拐了過來,看到午門口的情況,儘管事先知道今天開朝,仍然是吃了一驚:大臣們的聲響很大,幾乎沒有人閑著,全部都在高談闊論著什麼,間或夾雜著幾句特別高音的話。

百官們是興奮的,有些新任命的官員領了幾年俸祿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正式上班,能不興奮嗎?

等巡夜的禁軍走的近了,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官員也不是隨隨便便亂站的,而是站的很耐人尋味。首先,整體上分成兩堆,一堆大點的,是文官,小點的那堆就是武官。其次,在文官里,又分成了很多小堆,每小堆從三四人到一二十人不等。這些文官小堆比較奇怪的地方,就是有一個人站在中央,而其他人就繞著這個人圍成一圈。

官場是複雜的。

……

「隆隆」聲響起,在十幾個太監用力拉之下,巨大的午門開了。一個太監喊道:

「五更已到,百官進宮!」

嘈雜聲嘎然而止,百官互相禮讓了一番,先後進了宮門,從午門到金水橋,再從金水橋到皇極殿,文武百官在微薄晨色中排成了一條前進的長龍。

等萬曆起床更衣洗漱完畢,坐了肩輿趕來皇極殿,再從偏殿殿門走進大殿的時候,文武百官早已經列隊完畢。

林慶第一次執行這光榮的使命,所以喊得特別大聲: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跪。

萬曆也很有感覺,大聲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時候尚早,太陽還沒起來,殿內光線不足,文武百官誰是誰,萬曆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熟悉的張居正和呂調陽站在左側前列,而右邊,似乎站的都是六部的尚書侍郎。萬曆左右觀看,都找不到武官的影子,再往大殿後面看,才發現他們都站在遠離丹陛的地方,在眾文官的後面。早知道明朝文尊武卑,今日一見,果然啊,萬曆心想。

「眾位愛卿,今天朕第一次早朝,可有要事,先奏上來。」

「啟稟皇上……」

「啟稟……」

「臣有……」

這一下之間,竟有好幾位大臣一起出列上奏。氣氛頓時為之一窒,大臣們面面相覷,急切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難得的景況。

各自禮讓了一下后,終於由品級最高的戶部尚書楊巍首先發言:

「啟稟皇上,河南水災又犯,地方官員早已上奏,請求發放賑災銀兩,免除災區兩府十六縣一年賦稅,請皇上定奪。」

「河南災情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萬曆問。

「回皇上,河南歷來多發水災,所以每當雨季來臨,當地官員都事先有所防範,百姓傷亡不多。但田裡作物未熟,這一遭災,多半是要顆粒無收啊。」楊巍又接著說:「至於水災原因,自然是黃河泛濫所至。」

萬曆心想:黃河泛濫……記得這個時代有個治水天才的,不知他在不在朝中。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歷史上卻帶給百姓太多的痛楚了。

「就依愛卿所奏,免除災區一年賦稅,發放賑災銀兩吧。」

「皇上聖明。」

兵部侍郎汪道昆接著奏道:「啟稟皇上,廣西、雲南一帶苗族又起騷亂,理應派兵平亂。」

「什麼?叛亂?」萬曆驚道。

汪道昆回應:「回皇上,並非叛亂,苗族多生活在僻壤之地,大部分都不歸入當地縣府管制,是以每逢荒年,為了糧食,多與縣府有爭端發生,由來已久。」

「那大概有多少苗人參與爭端?」

「回皇上,約兩三百人。」

什麼?兩三百人?兩三百人也要來上奏朝廷,然後等我同意了再派兵解決嗎???萬曆大忿,嚴聲說道:「兩省總兵為何不出兵,非要千里迢迢奏到朕這裡來?」

「皇上有所不知,作亂苗人雖只有數百,但住所分散,行蹤不定,一般都要派三、五千士兵前去平亂,方有成效。軍隊出征,千人以下的,要該地按察司官員監察無誤方可起行,千人以上的,還要上報朝廷定奪。」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萬曆心想,明朝的軍事居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一個將軍還要聽一個什麼按察司的話,他說打才能打,那還怎麼打仗?這種情況勢必要改革,不然大明危矣。

「傳朕旨意,漢苗兩族歷來沒有什麼仇怨,今日不過是數百苗人擾民,當地知府縣令今後可學漢蒙,與苗族互通有無,感化邊民。如果苗人依然作亂,也不用朕批准了,直接出兵就是。」

汪道昆一怔,沒想到小皇帝沒有直接同意,其實苗人作亂只是表象,大軍出征,有軍餉可圖才是兵部的意圖。但是皇帝已經開了金口,他只好應道:「臣接旨。」

吏部侍郎魏學曾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准奏。」

「皇上前日剛剛登極繼位,為何就驅逐先皇任命的顧命大臣,那封驅逐高拱的詔書,究竟出自誰手,微臣懇請皇上明示於百官!」

魏學曾說完就跪拜在地,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皇上居然要上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