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生死之戰
就在梁明在登州府刮地三尺,教唆民眾蠱惑人心之時,千里之外的清水教義軍正在經歷著一場生死大劫,當然現在王倫等人還遠遠沒意識到情局的危險。
因為姚立德進駐東昌府安定了人心,隨後又有一批援軍趕到,王倫看東昌府防衛嚴密就不想在城下死磕。何必一棵樹上弔死,前面不是有形式更好的臨清州嗎?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五。清水教義軍主力開進臨清府。
臨清處於會通河與衛河會合處。會通河自南來,至臨清北與衛河水合流,北流至京津。後會通河北支入衛河口處運道不暢,因開會通河南支入衛。遂使會通河、衛河二水在臨清城內形成一三角洲名為「中洲」,臨清夾河築城。元代開會通河(會通河自山東汶上引汶水而來,又稱汶運河),后淤塞,明永樂九年(1411年)疏浚從濟寧北至臨清凡385里;南至沛縣,凡300里,因地置閘,定時啟閉,會通河疏浚后,運河成為漕糧的主要運輸孔道,大量商品南下北上,臨清成為繁盛的商業都會,運河岸上的第一碼頭,明代中葉人口有百萬之巨。
且臨清府位於山東省的西北部,地處冀、魯、豫三地接壤地帶,乃京杭運河北段碼頭之最。是西進山東,東出直隸、河南的重要門戶。明時既有「京師門戶,南北要衝」的美譽。
是以此戰不僅事關清水教義軍之成敗,也關乎著梁明究竟能在登州待多久的問題。可以說是生死之戰。
據歷史了解,梁明知道王倫義軍萬餘人馬前後歷經半月有餘始終沒有攻佔臨清,以至於被清軍來援精兵和圍,經數天的搏命廝殺最終……所以此戰不單單牽扯到了徐績等人的視線,就是遠在魯東的梁明也在時刻關注著。
此時,臨清有兩城,其一為土城,即臨清之外城,跨運河,位於西南,為多數百姓居住之地;其一為磚城,即臨清之內城,位於東北,為官府和商家所駐場地。
葉信與秦震鈞商議后認為,「外城此間土城頹壞,不可守,內城完固,宜并力保守」,遂進內城布防。
初五日,徐績調兗州鎮兵進圍柳林。清水教義軍正以柳林為基地,四處活動,官兵來拒,均為所敗,來勢日橫。至初六日三更,徐績帶中軍標兵進至梁家淺,次日黎明行至小鄧家莊,與義軍遭遇。
為誘敵深入,義軍且戰且走,雙方在小鄧家莊至張四孤庄一線發生大小戰鬥數次,終於將清軍引入了伏擊圈。時徐績所帶之兵只有撫兵四百名,河標一百名,兵力本屬單弱,加上本日大風,而義軍大隊卻有2000餘人,一齊出擊蜂擁而至,向徐績所部清兵四面圍攻。
清軍望見義軍身影即將槍炮放盡,然相距尚有里許自然打不中。等再裝葯時,義軍已經蜂擁而至。徐績無法抵禦,被義軍團團圍住。那為首之人就是副元帥王經隆,看到徐績的行仗他自然知道今個是圍了一條大魚,又調來楊壘、吳青林倆部準備奮力痛殲。
徐績白噓必無生理,誰知最後在惟一拚死救援下,得以狼狽逃命,義軍則乘勝進逼臨清。在得知清軍不扼守運河岸,只是閉城守衛后,孟燦遂率義軍先佔領了土城。
沿途民眾紛紛加入。加之王倫又將舊城中所搶當鋪衣物、米糧等項隨處分給,使得人心隊伍空前壯大,當地部分回民也加入了起義隊伍。
隨即,義軍的眷屬、輜重(亦)皆渡河,分佔馬市街、鈔關大街及寺前民舍皆居之,義軍前隊占副將署、先鋒營。王倫則進佔大寺,號稱「御營」,「紫衣長髯,佩無鞘劍,正中南向坐」,義子李士傑執大刀侍側,又用牛馬車數百輛圍環禁護,前後建營十數里,槍刀旗幟排列嚴密……軍容甚嚴,有必破臨清之勢。進據大寺后,王倫宣布擁立明朝後裔朱兆龍(實無其人)為帝,又加封王朴為國公,並封元帥、總兵等職多人。
佔據土城的當日,起義軍前隊陳學珠、解滔帥三百餘人率先以木筏編橋渡河,開始攻打臨清新城。事隔未久,義軍大隊千餘人在閻杏仁、李旺的率領下帶著兩門三斤炮亦經馬市街來援,先衝擊西門,未得手,繼則并力專攻南門。
清軍只得堅壁苦守,並施放槍炮,使義軍無法近前。閻杏仁所部的火炮太少根本壓不住清軍,只得暫時撤下。略為休整,義軍又於戍刻並死前進,堆草焚燒以亂清軍視線,派敢死之人帶火藥包至城門,被城頭清軍發現槍箭齊下,射殺於城門不足十丈處。
閻杏仁再次掘壕作地洞復攻城門,攻勢甚急。城內官紳混亂不堪,直至夜間十時許,李旺見義軍見久攻不下,兩人商議後方退。
至此,清水教義軍便開始了前後半月有餘、晝夜不停地臨清攻防戰。
初八日,王倫命義軍以牛車載炮趨西門,開炮轟擊,已於初七日帶兵140人進入臨清新城協守的德州參將烏大經,率部在城上槍彈齊施,義軍傷亡200餘人,終以失利退卻。
次日上午己刻,義軍一面用杉槁在河裡搭浮橋,一面派人潛至新城西門外之元(玄)帝廟,於門內向城牆口施放暗箭,以避官兵槍箭,同時積極準備火攻西門。酉刻,義軍齊出廟,各頂秫秸一束至城下堆積放火,一時烈火衝天,並投入火藥包。
城外火光大氣,爆炸之聲不絕於耳。只因王倫所部沒有精通火藥之人,義軍為了運轉方便將火藥分為十餘斤不等的火藥包,以至於爆炸力不足,雖然炸的城門晃晃悠悠的卻始終沒倒下。
臨清州官秦震鈞急以重賞募兵夫數百縋城救火,城下的義軍蜂擁而上,刀砍槍刺倒也殺了不少的清軍。而城上清軍因傍城房屋燒去,轉得遠望,義軍再攻,清軍自遠方即可望見,即用槍炮轟擊義軍,義軍因出動兵力不多,而死者更多,遂不支而退。
初十下午酉刻,王倫又派部隊分攻西、南二門,由元帥孟燦督陣。一隊義軍在王經隆率領下攻西門,部分義軍則把棉襖打濕,扛著秫秸去燒南門。王經隆認為火攻難以奏效,便將所有的大炮集中於西門來攻。
一時間,炮聲震耳。臨清城中人心晃晃的,戰鬥一直堅持到當夜三更,義軍方退。次日,義軍又組織攻城,由王經隆帶部分將士推著火藥車再去攻打西門,亦被官軍擊退。是役,義軍元帥孟燦、王經隆先後受重傷。王倫復以吳清林、李忠為元帥,日夜攻城弗退。但由於清軍募人縋城焚西門外元帝廟,自是義軍失去了攻城避彈的處所。
十一日,因臨清城內軍需匱乏,又以孤城當義軍主力,徐績一面命清平、高唐、武城等處協濟,一面再調德州參將烏大經(此人已先入城)部及范縣營兵百名入城協守。是日,義軍一面組織攻城,一面集中人力在磚閘、板閘悉搭浮橋,圍繞城池。攻城戰鬥中,義軍又被打傷多人,先行官劉?也在是役中受傷而死。但義軍悉搭浮橋,更便利了攻城,義軍氣勢仍盛。
十二日,兗州鎮總兵惟一會同德州城守尉格圖肯各率500名將卒來援,屯於城東北之三里庄。申刻,王倫派隊自西南迎上,直趨北門外與清兵接戰,並隱匿精銳以少兵迎敵,攻撲清軍營盤。
惟一等統兵迎戰,義軍即佯敗不支誘使清軍。然後,張開兩翼裹之,先槍炮后馬,紛紛輕進。義軍且戰且進,雙方互有傷亡。不一會,義軍衝破清軍外圍,兵分三隊,闖入陣中。
楊壘起義后在義軍稱「萬人敵」,逢戰每跨白騾,持白蠟桿槍,衝殺在前。清軍膽勢以喪,至楊壘當面隨即潰散,清軍大隊遂被衝垮,分為兩截,彼此不得相顧。義軍遂對清軍并力痛擊,滿漢清軍大敗,惟一退走東昌,格圖肯亦敗逃夏津。
戰鬥中,義軍「呼聲動天,官兵無一人迎敵者,聲勢由是益高漲。夜晚,義軍沿村放火,大造聲勢,準備再次攻城。夜半,義軍又用大炮攻打南門,大秋島所鑄之炮,較劈山炮更勁,勢更猛。火藥轟起,聲震山谷,炮子飛入衙署,擊斷碑石之首,臨清守軍膽色已失。
這一夜,臨清城幾乎陷落,清軍方勉強保住城池。次日凌晨,義軍始退。當日,部分義軍除劫掠典庫之外,還去塔灣渡一帶搶了二三十艘糧船,在北水門外搭成一座浮橋,以利通行。
十四日,義軍造雲梯車、衝車、高與城齊,命敢死隊用長槍鉤鐮來爬西城。清軍都司張鉉、守備孟大勇率部竭力抵擋,始將義軍擊退。此後,義軍又在離城二三里之處,不時劫殺城中信使,徹底斷絕了臨清新城與外界的聯繫。
十六日,義軍經一日休整后,義軍採用回民吳經隆「鳳凰雙展翅」之策,以大車三輛各貯火藥,覆以秫秸,前護木板,由6人伏於車底,推挽而行,於戌刻來轟南城。城上清軍槍箭如雨下,卻又阻止不住,最終被炸開了南門。
王倫此時也不再顧惜城內百姓,命令火炮以「開花彈」、「霰彈」肆射,城內百姓雖傷亡不小但清軍死傷也不在少數,更重要得是軍心徹底渙散。義軍此日以極少的傷亡拿下了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