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階段性勝利
應該說孫策的反應比諸葛亮預料的還要快,更確切地說是周瑜立刻修書孫策,請他做出調整,以免把人力物力都浪費在彭城和壽春上。
馬騰的戰敗同樣瞞不過江東的耳目,周瑜當然清楚了解這意味著什麼。他提議攻擊壽春的同時打徐州,是因為徐州是有空子可鑽的。不過一個陳登把這空子彌補了大半,而?義的到來就封死了他們在徐州的去路。
江東還是兵馬不夠多啊,這是周瑜無奈的地方。孫策雖然英明神武,可江東到底統一不久,再加上原本就不是產兵大戶,能拼湊這幾萬人就已是難得。如果人員充足的話,他們還能以下邳、小沛等地作為騰挪的餘地,好讓陳登疲於應付,可現在他們只能瞄著一個地方往死里打,若是不成功,也只有望城興嘆的份。
不過現在做出改變還來得及,雖然在前一刻他們和曹操是對手,可為什麼不能在下一刻成為朋友?反正這次聯盟的罪魁禍首是劉備,而曹操最痛恨的也是劉備,江東雖然出了兵打了曹操幾下,可對曹操來說並沒有承受太多損失,若是此刻和談,曹操暫時應該不會再追究江東的責任。
至於為什麼要和曹操和談,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孫策要發展,就要擴張。江東雖然幅員遼闊,可很多地方都還屬於待開發地區,絕比不上中原的地大物博。若是只想守成,或許勉強也夠,可此消彼長之下江東早晚要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現在有荊州的劉備為他們擋著,可若是劉備被滅,荊州被曹操控制了呢?江東不就成為了下一個目標?
所以在短期內無法幹掉曹操的前提下,荊州的歸屬就成為了關鍵。劉備不能長期待在荊州,因為那樣他們很可能會去取西川,畢竟馬騰所帶來的機會諸葛亮也能看到;曹操更不能得到荊州,那樣對江東的威脅太大。
孫策在徐州和壽春受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江東不能立刻出台應對措施。周瑜是江東第一謀士,協助制定下一步方針是他的責任。所以他們必須要儘快撤兵,並和曹操商量合力奪取荊州的事宜。周瑜可以放棄襄陽,但絕不能放棄江陵及荊南四郡,因為這是他們未來抵抗曹操乃至西進蜀中的根本。
孫策雖然覺得這種立場的變化也太快,而且有些背信棄義的感覺,可他能夠理解政治上的殘酷。他和劉備不是親兄弟,沒有利益的事他絕不會再做。因此,他立刻派人通知黃蓋等人即刻撤軍返回江東,並留魯肅作為江東的使者到許昌代為請罪,並把他們的提議向曹操表明。以魯肅的親和力和說服力,他一定能圓滿完成這個任務。
――――――――――――――――――――――――――――――――――――――
若說馬騰的敗退開啟了聯盟瓦解的序幕,那孫策的主動撤兵就昭示了聯盟的無疾而終。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後,諸葛亮也立刻做出決定,放棄宛城,返回襄陽。在向劉備彙報之後,關羽駐守樊城,張飛駐守新野,和襄陽形成三角之勢,用以抵抗北面曹操的攻擊。而黃忠和魏延立即南下,駐守江陵和長沙兩地,防止江東有什麼不利舉動。
他和周瑜都是當機立斷的人物,更懂得有舍有得的道理。宛城雖然辛苦拿下,又辛苦守到現在,可若是聯盟不在,宛城的價值就立刻蕩然無存,反而會成為劉備的拖累。劉備和孫策也有同樣的難處,那就是兵力不夠,不足以讓他控制更大的地盤。而且荊州和江東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荊州乃四戰之地,不像江東有大江依託,隨時都有可能腹背受敵。
所以諸葛亮必須要把兵力收縮到最核心的範圍,以免為了宛城而損失了整個荊州。
看到劉備和孫策的退卻,整個曹營自然歡欣鼓舞。最黑暗最困難的時候終於已經過去,曹操沒有看錯自己這些得力幹將,更沒有看錯曹煜這個心愛的長子,他雖然一直都隱在幕後調度,可這些人依然漂亮地完成了任務。
趙雲、太史慈和郭嘉暫時接管了宛城,很快又和曹仁曹洪兄弟二人做了交接。他們的任務還沒有結束,曹煜還在長安等著他們歸隊。南線的戰事雖然結束了,可西線的反擊才剛剛開始。為了能對馬騰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曹煜需要白馬義從和鷹騎這樣的精銳。
除于禁繼續堅守汝南外,李典和樂進轉移到了壽春,把張?釋放出來回到冀州。和他一起北返的還有?義。這次?義在彭城雖然沒有打出像界橋那樣名動天下的戰役,可若沒有先登軍這些強力弩兵,陳登就算智計百出也未必能堅持到現在。
從目前這種狀況來看,江東既然已派人來求和,劉備又鐵了心堅守荊州,宛城、汝南和壽春等地確實不再需要這麼多兵馬駐守。夏侯?依然回到許昌附近屯田,而徐晃卻沒有繼續負責許昌的守衛,而是在一個月後也去了冀州,在鄴城附近開始了屯田工作。
整個調動持續了近兩個月時間,在長安的曹煜接到了曹操的書信,讓他即刻返回許昌有事商量。曹煜命呂布等其他人繼續在長安商討如何剿滅馬騰,自己就帶著呂玲琦和少數隨從快馬返回許昌。他已猜到曹操要和他商量什麼事情,應該就是和江東的合作為題。
看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在一天天加重啊。曹煜還是有種驕傲的,畢竟曹操是歷史上有名的雄才偉略之人,能在他的心中有一定地位,說明他自己也混得確實不錯。
幾個月沒見曹操,他也絲毫沒有變化。讓曹煜佩服的是,就算是前幾個月這麼艱苦危險的時候曹操都能做到談笑自如毫不在意,就好像真把劉備等人看作一眾跳樑小丑。當曹煜自己開府,成為別人的主公之後才真正體會到曹操的強大。氣度、威嚴、權術……等等作為領導者的素質都在曹操身上一覽無餘,這些是諸葛亮周瑜等人都無法比擬的,就算是劉備和孫策也和他頗有差距。
不知為何,看到曹操的時候,曹煜感覺自己又成長了一些。確實,成長是在經歷磨難中逐漸形成的,而一個優良的導師也同樣重要。曹煜還處在戰勝的興奮中,可他看到曹操那種氣度的時候,立刻就覺得自己依然不夠沉穩。
可同樣的,成長不也是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後而誕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