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封后詔書
破了西南之後,再滅嶺南,自然是易如反掌。
等大戰告捷,鳳瑾返回京城之後,已經是六月份了。
而在這期間,不知從何處傳出消息,說是當年孝惠太後生下的十三皇子——也就是當今陛下,其實是位公主。
只是孝惠太后當年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而將公主假稱是皇子。
本來還有幾個讀書人想鬧一鬧,但想到先前陛下去平定淮南那次。
朝中那麼多人,被內侍府掌印太監沈瀲,以莫須有的罪名就殺了。
如今陛下登基第一年就平定了三藩,誰知道回來之後會不會大開殺戒?
那些想要口嗨一下的言官,眼瞅著朝中真正掌握實權的官員,一個敢說話的都沒有,也都不敢做聲。
誰的命不是命?
就算是那些以撞柱死諫為人生目標的言官們,瞅著陛下平定三藩一個不留的架勢,心裡也犯怵啊。
在上朝時,鳳瑾察覺到了氣氛不對勁,但卻一句話都沒有多問,安排好朝中之事後,便直接退朝了。
下朝之後,御書房裡。
鳳瑾瞅著手中剛剛擬出來的詔書,越看越滿意。
而正在這時候,景寒川匆匆從外面走進來。
「陛下,臣聽說……」
「你聽說了什麼?」鳳瑾輕笑一聲,抬眼問道。
景寒川這才算是冷靜下來,深吸一口氣說道:「先前陛下御駕親征之時,朝中便開始傳出謠言,說陛下其實是位公主……」
「這是實話啊。」
鳳瑾點點頭,笑著說道:「這消息是朕離京之前,讓沈瀲放出去的。」
聞言,景寒川愣在原地好半晌。
鳳瑾難得笑著開口解釋道:「朕想著,他們若是敢在這個時候做些不該做的,那朕班師回朝之際,便是他們的死期。」
事實上,鳳瑾這麼做,也只是為了試探一下朝臣的態度罷了。
如果那些人鬧得夠凶,她回朝之後,就直接以謀反的名義,把那些人都殺了,坦白身份的事日後再談。
畢竟她手裡有兵,還不是她說什麼是什麼?
但現在,朝中那些大臣們終歸還是怕死。
即使她不在,他們也什麼都不敢說。
景寒川張了張嘴,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鳳瑾倒是心情大好的朝他招了招手。
「過來瞧瞧。」
「什麼?」
景寒川下意識的走過去,站在鳳瑾身邊,一眼就瞧見了她手裡的詔書。
封后詔書!
「陛下,這……」
鳳瑾說道:「朕說過了,縱使有千秋罵名,也要你與朕一起擔著!」
景寒川手指下意識的觸上了那明黃的綢緞,始終沉默著。……
鳳瑾回來不過一日,朝中的傳言便愈演愈烈。
幾位嫁在京城中的嫡出公主,都紛紛遞了牌子要進宮,鳳瑾通通將人攔在外面沒見。
反而是永昌郡主說要進宮面君,鳳瑾允了。
御花園裡,鳳瑾看著面前的景芸霜,臉上帶著笑意。
景芸霜的小腹微微隆起,眼眸里的冰霜之意也消散了不少。
「有孕了?」鳳瑾瞥了景芸霜的小腹一眼。
景芸霜嫁進鎮國公府之後,成婚不過三日,張子煜便吵著要隨軍出征。
時過幾個月再回來,景芸霜的小腹已經微微隆起,瞧著像是有三四個月了的模樣。
景芸霜頷首。
她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臣女得知張二要隨軍出征后,便服了不少坐胎葯。」
她是故意要懷上這個孩子的。
這回輪到鳳瑾面露詫異了。
「為何?」
「無論如何,臣女懷的也是張家的骨肉,即便張子煜……死在了戰場上……」
說到這裡,景芸霜深吸了一口氣。
「即便張子煜死在了戰場上,有這個孩子在,張家就算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要對臣女照拂幾分。」
自始至終,景芸霜從未忘記過,陛下要她嫁入鎮國公府,是為了要拉攏鎮國公了。
張子煜想上戰場這件事,她不是攔不住。
可若是她想辦法攔了,日後再無戰事,張子煜必然會對她心生怨懟。
與其如此,她還不如放任他去。
只要在此之前能有機會懷上孩子便是了。
有了孩子……即便是張子煜沒了,對她而言也是一樣的。
「難為你了。」
鳳瑾將自己指間的扳指取了下來,遞給景芸霜,「權當朕送給你未出世孩子的。」
景芸霜沒推辭,沉默半晌之後,便開口問道:「陛下御駕親征這段時日,臣女聽聞……」
在聽到她的話之後,鳳瑾轉過頭去,笑得跟狐狸似的。
「永昌,你猜呢?」
景芸霜瞳孔驟然緊縮,不敢置信的看向鳳瑾。
鳳瑾伸手,輕輕撫摸了一下景芸霜微微突出的小腹,低笑一聲。
「這世間對女子多有不公,朕也是皇家骨血,憑什麼也退卻半步呢?世間野心勃勃之輩,沒本事的才最該死!」
「所以,兄長他……也是一早知曉?」
「他知道啊,他怎麼能不知道呢?」
鳳瑾不知想起了什麼,笑意更深,「是朕讓他罔擔了佞幸禍國的罵名,但你放心,朕總歸會給他一個名分的。」
聞言,景芸霜再次嚇了一跳。
她認真的看著鳳瑾,不由得說道:「陛下如今打算怎麼做?」
對於景芸霜來說,鳳瑾是女子這件事,自然是勝過她是男子。
可她又有些擔心,擔心鳳瑾會因此坐不穩這個皇位。
畢竟若是坐在皇位上的鳳瑾被廢,景寒川也是必死無疑。
「封后!」
鳳瑾勾唇一笑,說道:「任他們跳!三藩平了,宗室皇親也一早被朕殺得一乾二淨,他們敢跳一下,朕就敢大開殺戒!」
這句話剛說完,便有小太監快步走來,弓著身子對鳳瑾說道。
「陛下,太皇太後娘娘請您去見一面。」
「得,朕還得去哄老太太,你先去見淮南王吧,你們兄妹倆許久不見,應當是有許多話想說的。」
景芸霜微微福身,面上已經沒了任何異常神情。
「永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