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黑賬本

第1282章 黑賬本

國子監一榜九進士,武家族學曲江書院居然也能一門五進士。

今年進士科金榜題名一百零八人,個個風光無比,勛戚貴族們榜下捉婿也是格外的熱鬧。

不過熱鬧之餘,也有人對武家表示懷疑。

武家憑什麼一家出了五個進士,還有諸科十八人及第?

有人認為武家有舞弊嫌疑,上書彈劾。

皇帝最近忙著準備東征的事,仍在打磨他的進攻計劃,調整將領名單,高句麗太子被百騎司救出送來長安,加上新羅向大唐求援,這讓皇帝的東征計劃,又增添了不少有利條件。

扶持高桓權為新的高句麗王,可以利用他來分化高句麗,到時兩軍陣前,高桓權以國王名義勸降守軍,或是招降一些山城,也是有機會的。

皇帝修改計劃,打算拿下遼東城后,就讓高桓權在那裡組建新的高句麗朝廷,把遼東城做為高句麗臨時都城。

殿試放榜后,

各種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許多人反對新的科舉制度,覺得獨重進士科不對,認為當更重明經,

皇帝不用看也知道說這些話的人,肯定是那些山東士族出身的人,他們經學傳家,對於明經考試自然是更佔優勢,以往明經科,都快讓他們壟斷了。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些家族,掌握著經學的最高解釋權,哪怕朝廷主導修訂了五經正義等書,但這些士族依然佔有著太大優勢。

所以如今這新科舉制,以進士為主,也是為了打破這些人的壟斷。

現在他們果然反對的激烈,覺得進士不及明經,應當重明經。

也有人彈劾武家一榜五進士,明顯是有舞弊嫌疑,但他們卻又根本拿不出半點證據,只是捕風捉影,皇帝看了后也只是輕篾一笑扔到一邊。

武家的曲江書院,

他可是去過好多次了,那裡封閉式管理,甚至有幾分軍營的味道,一旬只休一天假,其餘九天那都是不能進出的,哪怕這些武氏族人子弟條件都不錯,進了書院大門,也是不能帶書童僕役的,

裡面不僅教授知識,也還教他們生活獨立自主,書院不僅教儒家九經,道家四經,也還教君子六藝,甚至書院還有自己的學田,有專門的勞動課園藝課等,老師帶著學生們親自耕種那些田地,收穫時也是師生一起下地收割。

曲江書院的教育風格和水平,都是很不錯的,李世民不止一次讚賞這種模式。

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最後的排名也是他親自擬定的,

本來武八郎的殿試成績,不說給個狀元郎,但給個榜眼是足夠的,但李世民思慮再三,只給了個探花。

武承遠鄉試、會試、殿試的卷子他都看過,不管是帖經還是墨義,又或是策問、詩賦,都是極佳,那筆書法也是寫的極好。

可以說無可挑剔。

曲江書院其它四個進士,也是他欽定的排名,都很不錯。

本來新科舉早在數年前就當推行了,可中間阻力太大,有很多勢力想阻攔,皇帝很清楚是哪些人在阻攔。

對於皇帝來說,他希望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

把那些有能力有才學的人,不論家世出身,都納入朝廷官吏體制中來,這才是最有利的。

若是將那些有才學有能力的人,僅是出身低就排斥在外,那早晚這群人就會走上對抗的路,對朝廷長遠是極不利的。

「至尊,」

竇承規進來,「鄭國公病逝了。」

李世民抬頭,愣神。

許久才回過神來,一聲嘆息。

「魏徵終究還是走了。」

竇承規道,「鄭國公的病,御醫們都說本來撐不過去年秋的,太尉給他多爭取了半年多時間。」

「可惜僅僅半年。」

早年間李世民剛繼位時,魏徵總是讓皇帝氣的想吐血,但這麼些年一路相隨,皇帝也早習慣了有魏徵在,

甚至將他當成一面人鏡,時刻鞭策著自己。

魏徵的話有時很不中聽,但皇帝知道那是逆耳忠言,最初,他留著魏徵這個建成心腹,也只是想千金市骨,表明姿態,哪怕不喜歡他的話,也還是忍了,就是為樹立一個肯聽勸納諫的形像,

但後來,確實是比較賞識魏徵了,而魏徵後來也是越來越成熟老練,不僅僅是嘴上厲害。

皇帝還在懷念魏徵中,

又一個喪訊傳來,

郢國公宇文士及病逝家中。

「又一個老夥計走了。」

皇帝又是一聲長嘆。

宇文士及也是個不錯的老夥計,在武德朝不僅做過他天策府司馬,而且也是武德宰相中少有的比較支持他的。

皇帝放下手裡的地圖,

去了太極宮凌煙閣,

讓武懷玉畫的那些凌煙閣功臣,已經走了一大批了。

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謹、武士彟、虞世南、劉政會,

哎,這些多功臣,都已成故人。

如今還在的凌煙閣功臣已經不多了,房玄齡長孫無忌武懷玉李靖秦瓊尉遲恭高士廉蕭瑀,程咬金段志玄劉弘基張亮唐儉李績樊興······

李世民特召見了魏徵和宇文士及的兒子到宮中,

當他問魏叔玉他父親魏徵有沒有留下遺表時,魏叔玉說父親臨終前只留下了一句話,「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

這話意思是一個寡婦不擔心織布的緯線,而擔心國家的興亡。魏徵此話,也是表明他還是對皇帝征高句麗表示擔憂,憂國家之興衰存亡,而他並不擔心自己的小家庭。

「朕聽說魏公生前進諫數十萬言,曾整理成冊,不知今何在?」

魏叔玉心中一驚,果然皇帝知曉這事,且很關注,他想起父親臨終前的那段日子,曾經跟他說起過這事。

本來父親費了很大心思,整理他歷年諫言,還曾想把它交付給武太尉,甚至想要刻印成卷,並希望武太尉修國史的時候,能夠採用一些。

但最後武懷玉拒絕了,還說了一番話勸諫父親不要留下這些。

說這些東西若留下,只會遺害子孫,

父親對著那些手稿翻看了幾天,最終決定將之付之一炬。

這些手稿是魏叔玉親自燒掉的,一冊一冊,數十萬言的諫言,那是父親一生的心血,最後化為灰燼。

也是在這些手稿被燒掉后,父親的眼裡就沒了光,身體也越發的差了,過完年沒多久,也就徹底駕鶴西去。

「回陛下,先父確實曾將歷年諫辭整理,先父曾說想將這些整理成冊,然後進獻給陛下,待他不在了,陛下偶爾翻看一下,也能再看到貞觀這一路來的不易,希望陛下能夠不忘初衷,再接再厲,開創一個大大的盛世。」

李世民非常在意評價,尤其是史書評價,

這是個連自己的起居注都想要偷看的人,

魏徵的這本小冊子,裡面雖然都是諫辭,但反過來看,其實就是記錄著李世民以往各種黑歷史的小賬本。

比如他玄武門弒兄宰弟,比如他在貞觀初,把造反的廬江王李瑗殺了后,把他的寵妾納入宮中的事,再比如他把弟媳婦齊王妃納進宮,沒名沒份還生了個孩子,

再比如他曾經想納鄭氏女進宮,結果鄭氏早跟陸爽有婚約。

各種各樣的黑歷史很多,

魏徵的許多進諫,就是跟這些黑歷史有關的。

皇帝確實納諫如流,許多事都改正了。

但魏徵居然還整理成冊,這就讓李世民很不滿了,他聽說有這麼本冊子,現在想知道在哪。

這東西不能留下,更不能留傳。

「那手稿現在哪?」

「先父臨終前,改了主意。說聖人這些年,勵精圖治,開創盛世,文治武功,他的那些諫辭,留著也沒什麼用處了,陛下已經做的更好了。」

「所以先父讓臣將它們全都燒了。」

李世民意外。

「都燒了?」

「是的,臣親自燒的,所有的手稿全都燒成灰燼了。」

李世民捋須,

「可惜了,那可是魏公近二十年的心血啊,若是留下來交付史官,載於史冊,必將千古流傳,或刊印成書,也是能讓天下人傳讀的。」

「先父說陛下開創的貞觀成功,必將名傳千古,彪炳史冊,先父做為陛下的貞觀之臣,也必將能一同留名史冊,此生無憾了。」

李世民長吁一口氣。

「魏公這手稿,可還給誰看過嗎?」

魏叔玉頓了一下,

李世民鬍子不小心扯斷了一根,

「魏公給誰看過?」

「先父曾想請武太尉幫忙斧正,但,」

「武懷玉看過了?」

「沒有,武太尉沒看,並說那些沒必要留下,也正是因武太尉的一番話,先父才最終決定把這些稿子燒掉了。」

皇帝長出了口氣。

嗯,這像是武懷玉會說的話,那人總是很聰明,魏徵倒有時過於在意那身外名。

「燒了就燒了吧,魏公的心血並沒白費,他的那些諫辭朕都接納了,這貞觀之治,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確定魏徵記他的黑歷史小賬本燒掉了后,李世民倒是鬆了口氣,

他可不希望將來後人,看到那本小冊子,看到上面他的各種黑歷史,他堂堂天可汗,建立貞觀盛世的聖天子,哪能留下那些東西呢。

次日。

李世民親臨魏徵喪禮,痛哭流涕,並為魏徵廢朝五日,令內外百官與在長安的朝集使一同前來參加喪禮,太子承乾在西華堂為他舉哀。

隨後,李世民下詔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賜謚號文貞,同時賜羽葆、鼓吹,加班劍四十人,贈絹千段,米粟千石,並許他陪葬昭陵。

魏徵妻子裴氏對皇帝說,「先夫平生節儉,現按一品官的禮儀安葬,所需儀仗、器物太多,不符合先夫志願。」她對朝廷供給的儀仗、器物都推辭不受,僅用白布、帷幕裝飾承載靈柩的素車,不用花紋、色彩和芻靈。

李世民大為感動,親自為魏徵撰寫碑文,並為其創作輓詞十首,以示哀思。

最後又令魏叔玉不降等承襲鄭國公爵位,並賜其家封戶九百。

魏徵和宇文士及的葬送都很隆重,不過宇文士及的身後哀榮可遠不及魏徵,有司本來給宇文士及擬謚號為恭,結果卻被不少大臣反對,說他生活奢侈,他兄弟還曾弒君造反,有這些黑歷史,怎麼能謚號恭呢。

最終,皇帝追贈他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陪葬昭陵,但謚號卻改為縱,其子宇文崇嗣,襲郢國公爵。

武懷玉這個二月,

也是忙的很,魏徵也是親家,四妹的家公,過世了他得去幫忙。宇文士及又是兒女親家,五兒媳婦的父親,當然也得去幫忙。

對魏家和宇文家來說,

當這兩個當家的倒下后,確實跟天塌了一樣。

比如魏家,雖說幾個孩子也大了,可沒了魏徵,以後肯定不如從前了。宇文士及的兒子、侄子們就更差一些。

這好比當年杜家,出了杜淹杜如晦叔侄兩宰相,杜如晦兒子還尚公主,但是杜淹杜如晦死後,杜家還是迅速的沒落了,雖說京兆杜氏底蘊深厚,

但現在朝中連個說話有點份量的都沒有了,

杜楚客也被貶到安南去了,杜荷也是捲入謀反案,被迫跟公主和離,然後流放碎葉。

如果魏家、宇文家的子弟,能夠安份守己,老實一些,那麼憑著父輩留下的恩蔭,倒也可以富貴一世,將來說不定還能混上個刺史、尚書啥的。

以後子孫,仍有可能再成為宰相的。

就怕出杜荷、柴令武、房遺愛、杜楚客這樣的,真本事不多,卻非愛折騰,最終把自己和家族都給折騰進去。

這方面,反而倒是李靖家不錯,兒子沒啥大本事,但也不容易捲入那些滅家之事里去,雖然歷史上,李靖長子因為跟太子承乾關係好,後來承乾謀反案發後,也受到牽連流放嶺南,但起碼沒牽連家族太多。

李靖去世后,他還憑父餘蔭,又回到長安繼承了衛國公爵位。

而李績的孫子李敬業能折騰,不僅反武則天,甚至還想圖金陵王氣,結果最後不僅自己身死,還連累的李績的屍骸都從棺材里給扒出來了。

忙完這兩場喪禮,送他們在昭陵下葬后,武懷玉越發的覺得,自己謀划的退路是對的。

不能把整個家族都放在長安,甚至不能全放在中原,

呂宋這個海外基地,必須得經營好,甚至其它西域、安南、雲南等地也最好是能夠安插一兩個兒子過去。

魏徵雖然病逝,

不過由於武懷玉的干預,他並沒有把那小黑賬本給留下,更沒拿給史官看,因此李世民對他身後哀榮還是不錯的,

甚至把衡山公主帶到魏府,對魏徵遺孀裴氏承諾,待魏叔玉守孝期滿后,便讓公主與魏叔玉完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82章 黑賬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