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秦時天下
每一個時代有自己的特點。
代表著一個獨立皇朝對待天下人的態度。
而秦朝。
移民,建設,酷吏,便是這個時代的主基調。
嬴政下令天下良民北遷。
於是乎,楚國,燕國,魏國,齊國,韓國,趙國等六國舊地的百姓,便開始了漫長的北遷之路。
所謂的良民必須要乾乾淨淨的百姓。
必須和各國勛貴沒有任何的關係。
江南魚米水鄉之地,北方多是荒嶺山川之地。
便是關中之地有鄭國渠引涇水東注洛水,養育了關中一方水土。
可秦國實行軍功制度,該封賞的早就封賞完了。
但還是有數百萬的良民被遷往了北邊。
隴西、上郡便成了上上之選。
而這些人想要在北方生活下來,就必須要自己去開墾良田。
在這個時代。
地域的歧視程度遠遠要比想象之中要嚴重一百倍。
楚人,燕國人,魏國人,趙國人,齊國人,還有秦人。
很多人都是這麼自稱的。
也包括很多燕國人對齊國的仇恨。
也包括趙國人對秦人的仇恨。
彷彿根深蒂固的印刻在這些人的腦海中,包括那些百姓的腦海中。
移民對秦國來說,是一種開天闢地般的壯舉。
六國真正不休,也戰亂不朽。
在山野之中,城邦之間,就有動人的流言在傳盪。
咸陽繁華,吃的饃饃,牛羊遍地,百姓富足。
還有很多很多的勵志的小故事。
有個趙人來到了咸陽城,被咸陽的繁華深深的吸引,看到咸陽的百姓們吃的羊肉,頓頓吃肉,還有饅頭燒餅,興奮不已,覺得自己來對了地方。
就在咸陽城外的居住了下來。
周邊的鄰居們對這個趙人很好,亭長也很好,給了這個趙人十畝田地,並租用了牛耕地,分發了種子讓趙人種田。
當年這個趙人便豐富,加油富足的糧食裝滿了自家不是很大的倉庫。
這個趙人心懷感恩,繳納賦稅之後家中餘糧頗多,感謝村裡的鄰居對自己的幫襯,便一家送了一碗白面。
鄰居們對這個趙人更加的照顧。
三年後,趙人盯著自家的糧倉,竟有三旦的富糧。
心懷感慨,感念始皇,便在咸陽城外重重的磕了三個頭,高呼吾皇萬歲。
嬴政聽聞后,親自召見了這名趙人,問及來歷。
趙人決然道:『我以前是趙人,被貪官剝削,被地主欺壓,抓蟲刨草根而食,來到咸陽后,我頓頓有肉,每天吃的很飽,家中還有三旦餘糧,這一切,都是我加入了秦人所帶來的。』
「所以我現在,不願意再當趙人,我是秦人。」
嬴政聞言,感慨道:「無論是趙國人,楚國人,魏國人,還是燕國人,齊國人,韓人,那都是我大秦的子民,也是我華夏的子民,天下百姓,本為一家,朕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位朕的子民。」
隨後。
嬴政賞賜了趙人一頭牛,一輛車,一架農具,還有一百畝良田。
趙人感謝,隨即呼朋喚友,讓昔日同鄉盡數搬來。
不到三年。
同鄉感謝趙人,又在秦國官員的幫助下,新立了一座村落,並成為了亭長,掌三四百戶人家。
在楚國舊地,葉天騎著被削弱的霸龍仙尊前行,路過一處鄉里時,聽到了這樣的傳言。
這樣的傳言被他稱為流言。
因為村子裡面的人在聽到之後,覺得咸陽城真的非常好。
前往咸陽城的人也獲得了美好的生活。
應該去。
不少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一群人在村子里的亭長處報備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遷移之路。
多年的戰爭已經讓他們無家可歸了。
為了活著,他們必須要找到一處可以生活的地方。
葉天認為這是嬴政的詭計。
如此,就能不費一兵一卒,讓無數人自覺的移居咸陽。
到時候這麼多人的去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一個咸陽也裝不下那麼多的人。
這是極其高明的哄騙之術。
至少稍微聰明一點的人就能明白,流言所說,是假的。
只是這麼多人,沒有一個看明白的,後者也不想看明白,就往咸陽而去。
這場大遷徙規模龐大,也是嬴政對六國舊土的再一次瓜分。
舊有的貴族們開始一個一個的崩潰。
只有一些堪稱是豪門的家族,才在這場大亂之中保存了下來。
而離開家園的人們所遺留的下來的土地。
卻被統計了出來。
在滅六國之戰之中,有太多的將士立了功勞。
六國國土的無邊。
秦國的將士成為了享受這場盛宴的得益人。
開始大規模的進入了這些地方。
老秦人在遍地開花。
新秦人們還在撞破腦袋,冒著風險的前往咸陽城。
而這,就是秦國對待六國舊地的策略。
這並不意味著秦國放棄了這些地方。
每每有村落聚集,城鎮匯聚,那都是一代代人們的選擇,是適合生存的地方。
走了一部分想要勇敢投入秦國懷抱的人。
剩下一部分徘徊不定,對秦國抱有敵意的人。
接下來。
便是工程浩大的建設隊伍。
嬴政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道路已經很多年了。
而這其中。
最恐怖的一條便是道路建設。
留下的人被官員們征入了這建設大軍。
於是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人在修建道路。
秦馳道並不是一處。
秦馳道連通著北方,也連通著南方。
連通著六國舊地之中一些重要的城池。
這是一個極其浩瀚的工程。
修建秦馳道的並不是簡單的平整出一條道路。
這樣的工作其實根本不用做,行走的車馬多了,自然形成了道路。
但是秦馳道的要求極其的嚴格。
需要掘開路基至少三尺。
然後用熱土,炒熟的土填埋道路,然後服役的人們開始在道路上碾壓。
碾壓到寸草不生,碾壓到無比的平整。
等到車馬沒有顛簸之後,一段秦馳道才算是正式的完成。
這樣的工程。
遍及大江南北,江河兩岸。
秦國的軍隊無處不在,也似乎無處不有。
督促著秦馳道的建設。
大多數情況下,秦馳道的修建都是就近徵調附近的百姓。
但除了這些之外。
這些百姓們還要接受徭役。
鄉里的青壯男子,在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後,就要在亭長,鄉長的帶領下,北上。
這是一條橫跨南北的道路。
徭役的對象是最北邊的長城。
老秦人便是秦國天下一統之後享受天下一統福利的百姓。
是不需要服徭役的。
反而要做的是勤勤勉勉的勞作。
但是對於六國的百姓來說,就生活的太過艱難了。
服徭役的人們會前往咸陽城,而後在秦國統一的安排下,向著北邊趕去。
最終抵達嬴政正在修建的北方長城所在。
服徭役三年,能活下來便會被放回來。
一路所過。
葉天見到不少村子裡面的老人。
說是老人,但只是四十來歲,算是中年人,可看起來的卻像是老人。
這些人在七八年前就服過徭役,最終在修建長城之中活下來,期滿之後回到了故土。
服過徭役的人總是比沒有服過徭役的日子要過得好。
在鄉里之中的權力也要比沒有的要大。
有些人服過徭役甚至在成為了村子里一個不大也不小的官。
葉天沒有去過北方長城。
更不知道後世那種在長嶺之上的長城,究竟是怎麼修建出來的。
但是據這些去服過徭役的老人們說。
那是一項幾十萬人參與的浩瀚工程。
有人在開採石山。
有人將開採出來的石頭打磨為長條形。
有人來運送這些石頭到修建的長城所在。
有人專門的將這些石頭抬到修建的路段。
巨型的吊車在人們的努力下將石頭吊在城牆上。
工匠們將這些石頭如修建城牆一般在粘合在城牆上。
每一段城牆都有監軍。
這些人為了檢驗修建長城的強度,甚至會用投石車砸城牆。
只有在投石車猛砸之下還能撐下來的,才算是合格。
若不然。
負責那一段城牆的工頭會被當著他們所有人的面斬殺,然後拆掉重建。
每年。
崇山峻岭之中動工有很多人都死了。
但是修建長城的人從來沒有變少過。
這樣的浩瀚工程從嬴政正式掌控秦國的時候,就開始了。
是從北方烽火台的基礎上進行擴建的。
直到嬴政一統天下之後,開始全面動工。
死了很多人。
但沒有人反抗。
北方要塞有二十萬秦兵在戍衛。
聽一些監軍們吹牛,哪裡有四十萬北地戰馬,能在一天吃禿一片草原,能在一天飲干一條河流。
雖有誇張。
但有一次胡人衝破要塞,就在一處烽火台下的原野上。
黑色的重甲騎兵鋪天蓋地的湧出。
到處都是。
將數十萬胡人騎兵屠殺在了那片原野上。
為了防止屍體發臭,秦軍將領在原野上挖了一個很大的坑,將所有的屍體都埋進了裡面。
沒有人敢反抗。
也不乏有受不了重苦力反抗的,但無一例外。
那二十萬恐怖的騎兵不僅僅殺戮胡人,也殺戮那些反抗的暴民。
不過。
對於很多從六國舊地服徭役的人來說,那裡的生活並不算太苦。
至少在那三年他們沒有被餓死。
戰亂的楚國舊地屍橫遍野,流民遍地,原本的楚國勛貴貪得無厭,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家中毫無餘糧,只能吃草為生。
但是在北方修長城。
他們能喝上粥,能吃上粟米,糟糠,有時候還能吃上羊肉,馬肉。
為了修建長城,秦國運送往北邊的糧草隊伍就沒有停過。
而對於搬運石頭上山這樣的活,吃不飽飯是搬不動的。
很少有監軍們貪墨屬於他們的糧草。
除非真的沒有糧草了。
秦國的律法很嚴。
不管是對他們這些勞工,還是對那些有身份地位的秦軍將領,監軍,監工們。
旦糧之食,足以腰斬。
車馬之食,足以禍及三族。
若有舉報貪墨者,須受理並嚴查,不得怠慢。
北邊邊塞沒有哪個官員敢貪墨。
民舉官必究。
這是秦國的律法,也被一絲不苟的執行。
所以在秦國當官,其實是最累的一件事。
上到嬴政,下到一名普通亭長。
一路上葉天遇到不少官員。
這些官員為了重建鄉里,很早的時候就站在村口敲鑼打鼓,著急鄉眾。
若無服役修建道路,便要開墾荒田,修建水渠。
而這些官員,必須全程盯著,一天下來不走數十里地,不算是地方官員。
粗暴的秦律一定意義上來說,除了函谷關以北,沒有地主、勛貴、豪門的區別。
尤其是在十幾年前秦國保留下來韓國貴族,韓王安起兵謀反,韓國貴族們雲集響應之後。
尤其是在楚國三族在楚國被滅之後,連接鄉里還在繼續抵抗秦軍之後。
尤其是在齊國勛貴,豪門在秦國完成最後的大一統之後,還在貪得無厭的侵佔土地,魚肉百姓之後。
鐵血般的秦律就向著六國舊地鋪天蓋地的蔓延了開來。
以法為尊,歷經十幾代秦國君王的一次次修訂之後的秦法,細緻到田徑之間的一尺土地劃分,細緻到偷、占、搶鄰里一隻雞、一枚蛋的處罰。
之所以粗暴。
是因為官員並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在這種細微的審判之間。
所以偷了就罰不問緣由。
搶了就發配,不會在乎你家中是否能存活。
侵佔就貶,重新分配,不會在你在地方有多大的威望和權勢。
秦國沒有權勢不下鄉野的習慣。
霸氣的嬴政在一刀斬掉分封,一手建立郡縣制之後,除了封地不去管,其他地方全是嬴政的爪牙。
所以。
葉天也終於明白,秦國一統天下之後。
秦國統御天下的秦兵,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一個叫西陽的鄉里。
屯聚秦兵五百。
一個叫宜豬山的地方。
有一名王風的校尉帶兵三千在剿匪。
一個叫陪尾山的地方。
有三千秦兵戍守三十里的秦馳道修建任務。
一個叫居巢縣城。
有八千秦兵,輻射周邊百里之鄉野。
這地方民風彪悍,需要強勢彈壓。
葉天僅僅穿過了湖北的一角,若是將所有的秦兵疊加起來,數量竟然達到了三萬。
這是曾經真正一統天下的秦兵。
分佈天下。
也在穩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