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

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

第469章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

隆慶二十一年,九月。

隆慶帝宣布不能理事,讓太子代為執掌朝政。

而這,就成為了壓死張居正的最後一根稻草。

隆慶二十二年,六月初四,張居正以濫用職權罪名被逮捕,而縮在養心殿里的隆慶帝露出了爪牙。

他要幹掉張居正!

因為張居正,讓他當了二十二年沒有實權的皇帝!

也因為張居正,讓他躲在深宮裡,半步不敢出門。

他想要權力,他處處學習他的祖先世祖皇帝,可世祖皇帝有著天下最大的權柄,而他,卻是大明所有皇帝中,權力最小的一個!

甚至,連一省之事的決定,都要經過張居正點頭,他都沒有直接處置的權力!

當張居正倒下的時候,他發出了這個時代最大的怒吼聲,殺了張居正,殺死他九族!

他不管張居正究竟有多少功勞,他只知道自己這個皇帝當得窩囊。

他不管大明明天會如何,反正他死後任他洪水滔天,跟他沒關係。

他也不反思自己的錯誤,只將所有罪責歸咎在張居正的頭上。

他就像是一個小人,在大人物倒下的時候,暗戳戳去踩幾腳,不,是狠狠戳幾刀。

朱常治跪在養心殿門口,苦求皇帝不要處死張居正。

「你這個逆子,到現在還為你的同學說話!你心裡到底和朕還有幾分父子情?」隆慶帝生氣得暴躁。

他沒什麼大病,就是肺結核而已。

「請父皇息怒。」

「兒臣以為,張居正有罪,但罪不至死。」

「長達十七年的世界大戰,張居正功勞可謂第一,又要維繫龐大的國土,整合國內資源、經濟,變成一顆顆炮彈,砸在敵人的身上,又有開疆拓土之功。」

「張居正只是濫用職權,為他的兒子謀取了進士而已,只有些許私心罷了,而類似有私心的官員,歷朝歷代不知凡幾。」

「但有張居正之功之能的人,卻只有張居正一個人!」

「大明沒有殺死功臣的先例,像張居正這樣的功臣,不能被殺死!」

「陛下!」

「您更要考慮,未來呀!」

「如果朝廷連有大功的張居正,尚且不能容得下,日後還會有人為大明朝效力嗎?」

隆慶帝面容扭曲:「那是他的功勞嗎?那是他搶了朕的功勞!」

「如果讓朕來主持大戰,七年就能打完了!」

「他卻打了十七年!」

「看似有開疆拓土之功,卻耗盡了大明的元氣,現在的大明成了一隻紙老虎,龐大的疆土有什麼用?敵人一打就打回去了!」

「世祖皇帝反覆說過,大明疆域足夠龐大了,不要開疆拓土!守好現在的疆土,就已經很難了!」

「他是打世界大戰嗎?那是滿足他的野心!」

「如果天下都是他這樣的野心家,仗著有能力,就能騎在皇帝頭上拉屎撒尿,那要朕幹什麼?要伱幹什麼!乾脆就讓他當什麼總統算了!」

隆慶帝急了:「事到如今,你居然還為他開脫!」

「什麼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

「放屁,沒有就不用!」

「用他幹什麼!」

「朕不止要處死他,還要處死他的九族!處死他的黨羽!」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皇權不可侵犯!」

隆慶帝瘋了。

朝臣也瘋了,倒張可以,但你不能處死張居正吧?

的確,張居正辦事不地道,但他功勞擺在那裡呢,就說放在景泰朝,那也是能和于謙平起平坐的人!

世祖皇帝是怎麼對待于謙的?那是奉為上賓!那才是待國士之道!

關鍵是抓捕張居正的罪名,是小罪名,卻直接處死,難免讓人心寒,以後誰還願意為大明朝鞠躬盡瘁了?

敢情是諸葛亮在大明朝,最後也是死路一條呀。

為何歷朝歷代都推崇諸葛亮。

就因為諸葛亮的精神嘛,他沒有取代劉禪,而是竭盡自己所能去完成劉備的遺願,這是人臣的楷模啊。

所有千古皇帝都紀念諸葛亮,都希望自己麾下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誠之士。

諸葛亮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司馬懿的襯托。

如果沒有司馬懿的襯托,諸葛亮未必能火爆幾千年。

曹魏對司馬懿,和蜀漢對諸葛亮差不多。

可諸葛亮是怎麼回報蜀漢的?

司馬家呢?

人家諸葛亮全族戰死到最後一個人,為蜀漢盡忠職守。

司馬家呢,奪了人家的江山,自己當皇帝了,你還是人嗎?

所以,諸葛亮的偉大完全是司馬懿給襯托出來的。

張居正也是。

為什麼景泰朝,朱祁鈺無論如何都不殺于謙?

不是于謙多麼重要,多麼不可取代。

而是,殺了他,以後就沒人為大明效力了!

為什麼說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

為什麼晚明沒有了名臣名將,因為于謙被殺了,因為張居正被誅族了,因為戚繼光窮困潦倒的死亡,因為海瑞一身才華得不到施展,因為……很多個因為,天下人都寒心了,誰還為你老朱家辦事了,你家太不是東西了吧。

救了大明國祚的于謙,你給殺了。

為大明續命百年的張居正,剛死就被誅族了。

戚繼光那麼大的功勞,死得那麼憋屈。

聽著都寒心。

傻子才為你效力呢。

所以,一聽說皇帝要處死張居正,整個朝堂沸騰,普遍認為,不應該處死張居正。

但有一個人,非常同意處死張居正,就是徐階!

徐階重回中樞了!

因為他也是太子朱常治的老師,張居正去首輔位后,就由徐階來處置全局。

啟用徐階,隆慶帝其實並不同意,但當時他在做手術,沒法主政。

隆慶帝想把高拱請出來,用高拱乾死張居正。

可惜,名場面沒來。

在獄中的張居正,各種消息傳入他的耳朵里,他嗤笑兩聲。

他在獄中待遇很好,畢竟是當朝首輔,只是私德問題而已,他沒有貪污公款,也沒有收受賄賂。

以他所在的高位,搞錢實在太容易了,他毫無興趣。

「我張居正前半生,奉獻給了大明。」

「最好殺死我張居正。」

「不然,等我張居正再掌權時,就不是今天這樣了!」

「我張居正也要變一變,為自己而活了。」

張居正沒去想自己的死活。

因為這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他生活照常,只不過處置政務變成了讀書,他酷愛讀書,手不釋卷,他甚至在構思一本小說,趁著有時間,便開始動筆,起個筆名,叫蘭陵笑笑生吧。

千古第一奇書,即將誕生了。

張居正案,吵了整整一年,張居正全家下獄。

中樞混亂,導致大明攻克世界的步伐被迫停止,而且丟掉了很多地盤,大明國內也開始進行反戰遊行,要求停止戰爭,恢復生活。

而隆慶帝徹底撕下偽裝,就是要張居正去死。

朝中以太子為首,極力反對處死張居正,普遍認為張居正功大於過,最多貶謫,絕不能處死!

只是貶謫,或者說是帶薪休假,待遇什麼都正常發,避避風頭,過幾年等隆慶帝死了再上來。

大明朝堂混亂,各大藩國重新取得戰爭的處置權。

因為隆慶帝陸續將戚繼光、俞大猷、徐光啟、李成梁等人抓捕起來,導致明軍在世界戰場上潰不成軍。

大明好不容易得到的戰果,在一年時間內,潰退千里,全都吐出來了。

隆慶帝的聲望降至冰點。

好在朝中以太子為首,極力保全張居正、戚繼光等人,讓他們心中微暖。

民間普遍輿論認為,張居正、戚繼光於國有大功,不該如此對待功臣,看看世祖皇帝如何對待功臣的?

張居正私德有虧,戚繼光並沒有?應該先釋放戚繼光、俞大猷等人,並恢復爵位。

隆慶帝就是不聽。

這嚴重影響了大明對外擴張的腳步,讓辛辛苦苦打了十七年的世界大戰,變成了一顆苦果,自己吞下去了。

國內被消耗到了極致,就剩下一口氣,結果沒從戰果當中恢復元氣,且消耗了國家底蘊。

後世普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張居正罷相,是隆慶帝將勝利的果實拱手讓人,讓大明正式走向衰落。

現代帝國,不該有皇帝!

民間居然冒出這樣的聲音。

而且,這種聲音越來越大,充斥整個宮中,隆慶帝嚇得養心殿半步不敢出,害怕重蹈嘉靖帝的覆轍。

隆慶二十三年初,戰戰兢兢的隆慶帝病重。

他在病榻之上,要求太子處死張居正,讓張居正給他陪葬。

朱常治把他的聖旨當成放屁。

這也是景泰朝之後,大明皇帝的聖旨第一次變成廢紙,沒人聽。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超級大爛攤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明是勝利者,且節節勝利,在世界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卻在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被隆慶帝橫插一杠子,導致勝利果實拱手讓人。

在未來的和談大會上,大明變成了失敗的侵略者,無法得到該有的好處。

擺在大明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壓榨國內,繼續戰爭;第二條路是認栽,快速結束戰爭,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

朱常治登基了,年號萬曆。

給他爹上個穆宗,謚號,庄。

同時,放出張居正,請張居正再任內閣首輔,可是一向霸權的張居正,卻拒絕了,直言想遠離政治。

朱常治知道,這是傷了功臣的心了。

他留不住張居正,就加封張居正為太師,也是大明朝罕見的活著的太師。

戚繼光、俞大猷、徐光啟等人對朝廷也萬分失望。

他們從來沒和張居正站在一起過,他們始終都是忠誠皇帝的人啊。

可隆慶帝卻查都不查,直接將他們打為同黨,讓他們蹲了兩年大牢,本該得到的戰果,拱手讓人。

若非胡宗憲等人勉勵支撐,怕是連東亞的土地都被搶走了呢。

戚繼光也心灰意冷,打算棄官歸鄉。

朝中很多官員,都對朝廷失望,上疏請辭。

萬曆帝剛上來,就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

國外戰果丟失,國內能臣離去。

徐階垂垂老矣,已然無法主持朝政了,萬曆帝將高拱請出來,讓高拱秉政。

萬曆帝野心勃勃,和他怕死的爹不一樣,他不怕被人弄死,他怕自己無法發出聲音,而憋死。

他想做一個英雄,轟轟烈烈的死。

這也是這些年他支持張居正的原因,因為張居正的決定,是正確的,大明在他的指導之下,在一條正確的路上疾行,才有了隆慶中興。

他認為,那是他爹軟弱。

若他爹能低下頭來,和張居正一同開創盛世,世界大戰,可能是大明統一世界的戰爭。

的確,他爹權柄不大,那也是他自己送出去的,等到摘勝利果實的時候,他出來反悔了,他爹做的不地道,大明沒這樣的皇帝。

所以上了一個穆字,宣示著朝臣對他的憤怒。

我們的功勞,你說搶走就搶走?憑什麼!

他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萬曆皇帝,也是大明第十二個皇帝。

張居正不願意在朝堂之上,而是回家做起了小說家,蘭陵笑笑生的筆名用得不錯。

他知道自己不會死,大明沒有殺功臣的先例。

于謙功高蓋主到那般地步,還得到景泰帝的極致信任,而且景泰帝有明諭,大明沒有功高蓋主之罪,有功必賞,取得什麼樣的功績,就賞多大的權柄,大明有異姓王!

之後的皇帝,也一直在稟行這套理念。

張居正把世界大戰擴大化,就是為了給自己足夠的戰功,等於有了免死金牌。

他不是戚繼光那樣的理想主義者。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者。

這次沉下去,是為了更好的復起。

如果萬曆帝登基他就再次躍居朝堂,民間只會罵他太賤,而且這個時候給萬曆皇帝擦屁股,他得不到任何好處。

現在世界局勢又變了,大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權力分配中,得不到任何好處。

而大明國力傾覆,國民生活直線暴跌,未來會進入嚴重通縮時代,在這個時代上當首輔的,就是活靶子,人見人罵,倒霉死了。

所以,張居正選擇避其鋒芒。

他的同窗好友萬曆皇帝,是個狡詐而又多疑的人,他繼任皇位后,一定不會讓他張居正獨掌朝綱,一定還會啟用他的政敵高拱,來制衡他。

這個時候他出山,會讓自己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名聲,毀於一旦,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所以,他要等,等待一個必須由他出面,且能力挽狂瀾的機會。

從他入獄的那一刻,原來的理想主義者張居正已經死了,他餘生要為自己而活,徹底黑化成了功利主義者!

大明不是一定要有皇帝制嗎?

那我就來改變皇帝制!

他是個勇士,一個試圖改變制度的勇士。

而戚繼光,辭官歸鄉,主要是對朝堂的不信任,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和他一樣的理想主義者是徐光啟。

也受到了張居正案的波及,而影響到了仕途。

徐光啟開啟了暴走觀測生涯,天文學家徐光啟上線了。

戚繼光則回家著書立說,紀效新書要出世了。

萬曆二年,世界大戰終於告一段落。

在巴黎舉辦和會,全世界所有國家出席,參與重新分配世界。

對於那些滅了國祚的藩國,將不予重新立國。

大明對於吞併的整個東亞,如沈國、息國、郤國和虞國,都不肯吐出來,還有夏威夷,大明宣誓主權。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明將逐步退兵。

而大明必須承認,二戰之後的所有領土範圍,也就是說要承認,各國吞併的新領土。

這樣一來,世界上的小國基本被滅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二十幾個大國。

世界詭異地被整合起來。

巴黎和會上,明使嚴厲要求各藩國恢復原有宗藩體系,依舊奉大明為主,所有向大明宣戰的國家,必須承認戰敗,並支付賠款。

這話可引起了各國的激烈反對,大不了就再打。

整個和會,持續了整整一年半。

最終多國達成一致,大明建立z26峰會,由世界26個大國組成,大明必須承認各國獨立主權,國與國之間平等,且不許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各國承認大明的現有領土。

戰敗國,支付一明元戰敗賠款。

且五十年內,不再發動戰爭。

和約一簽訂,在國內就被罵瘋了,巴黎和會的和約,彷彿是一部喪權辱國的和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完全不一樣,大明完全是戰勝國呀,大明的軍隊,攻到各洲上去,皆取得了戰略性勝利,海軍節節勝利,取得了輝煌的海戰成果。

大明是完全的戰勝國,怎麼可能就獲得這點戰果呢!

別忘了,全國百姓都指著這點戰爭賠款恢復生活呢,朝中也指著戰爭賠款還債呢。

別以為戰爭就沒花錢,朝廷可欠老多錢了,都等著用戰爭賠款賠呢。

結果,巴黎和會剛簽字。

百姓懵逼了。

成群結隊的百姓上街遊行,要求朝廷不在這和約上簽字,他們要戰,那就再戰!大明不怕戰爭!

全國上下,再戰之聲,甚囂塵上。

朱常治嘴巴里鼓幾個大泡。

簽字是他點的頭。

問題是,大明無力再戰了。

本來大好的局面,被他爹給葬送了,現在說再戰,拿什麼打啊?

整整十九年的戰爭,已經是全體百姓勒緊褲腰帶攢出來的了,別說民間,朝廷也指望著戰爭賠款回血呢。

同樣的,戰爭壓榨光了各國的元氣,說實話都拿不出錢來。

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參戰了。

戰火蔓延到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反而大明是受損最小的國家。

沒有國家能拿得出來戰爭賠款,錢沒有,命一條,要不要!

朝廷也是多方了解,最終決定簽字。

然而,民間完全忽視了開疆拓土之功,反而在唱衰,這麼大的國土已經管不過來了,現在又增加這麼大,拿個屁管啊。

朝廷就是瞎搞,還不如張居正在的時候呢!

張居正的口碑直線飆升。

想到張居正在任期間取得的戰果,民間都開始懷念張居正了,讓張居正復出的消息,甚囂塵上。

而這個時候,徐階病死了。

高拱也非常有能力,可他和張居正比起來,就差了幾分膽魄。

換做張居正,要麼壓制民間的聲音,要麼直接再戰,打就打,反正對大明有利就行。

高拱則反覆研究,反覆思索,一來二去的就浪費了戰機。

萬曆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落下了帷幕。

民間的罵聲持續不斷。

百姓的生活愈發艱難。

大家都是勒緊褲腰帶幫助朝廷打仗的,結果啥也沒得到,再支持你個屁啊!

萬曆皇帝也鬱悶,十九年的戰爭,讓大明完全成了一個爛攤子,收拾這個爛攤子,難上加難。

這個時候,他終於理解了正德皇帝。

他真的是一個好皇帝。

大明能在極端大蕭條之下回血,再次雄立世界,和正德皇帝的能力息息相關。

嘉靖皇帝的水平也不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爛攤子就是他收拾的。

就是嘉靖晚年被害得有點慘,心態扭曲了,最終自取滅亡。

隆慶帝雖然不咋地,但上來的張居正真的厲害。

萬曆皇帝當了三年皇帝,愈發發現張居正的厲害,同時對張居正也開始警惕起來。

這樣一個人,絕對不甘於人下的。

他也想過把張居正請出來,問題是張居正出來,肯定是要獨掌朝綱的,而他可不是他爹隆慶,他也想當真正的皇帝。

所以,兩個人從骨子裡就相衝。

不可能走到一起,精誠合作的。

然而,大明的爛攤子,以高拱的身體著實收拾不了,還得請張居正出山。

高拱也病了,最近病得厲害,無法處置繁重的朝政。

可請張居正出來,又和萬曆帝的戰略布局不符。

不請吧,沒人能擔得起這副重擔。

這是一個難題。

兩點左右,更新,兄弟們別等!

進群927283491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