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李世民的決定
第21章李世民的決定
雖李世民乃軍旅出身馬上皇帝,對於內侍省這群男不男,女不女的閹黨自是發自骨子裡不喜,
但也總不好讓千牛衛這群血氣方剛的大佬們,沒事提著千牛刀去負責監察後宮吧?
那相信用不了多久,李世民還沒來得及成千古一帝呢,就要先變成千古綠帽王了。
因而,這類後宮之事也只能讓內侍省這群宦官去負責在合適不過了。
「參見陛下!」
內常侍程元華在得到允許進來后,先是向李世民畢恭畢下跪行禮,道。
貞觀初年的宦官,哪怕是做到程元華內侍省首官的位置手中卻依舊沒什麼實權。
遠不像唐中後期李輔國,王守澄這等大宦官那般。
不光在朝廷內外擁有一手遮天的權勢,甚至就連皇帝的生死,更替也不過在他們一念之間。
李世民揉了揉有些酸疼的肩頸,起身望向跪在地上程元華問道:「程元華,你來找朕究竟所為何事?」
「難不成,這後宮之中又有婦人作亂不成?」
「回稟陛下,奴才前來並非因後宮之事,而是東宮的事情。」
見李世民示意自己繼續說,程元華微微一頓,道:「今日早朝後,陛下於諫議大夫出宮前去魏王府的事被太子殿下得知。」
「據東宮太監稟報,太子殿下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極為暴怒!」
程元華一介閹人之所以能走到內侍省首官的位置上,自是城府極深。
尤其涉及到皇家的事他更是謹言慎行,說話也極其小心,字裡行間中只單純彙報事情,絕不摻雜任何個人意見在內。
「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世民聽罷后,略微沉吟了片刻,卻並未多說什麼,而是揮手命程元華退下。
待程元華退下后,李世民劍眉深鎖。
對於李承乾這個長子,李世民對其是非常的失望。
冷落太子妃不說,還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卧起。
這讓極其愛面子的李世民可謂顏面盡失,一怒之下便將稱心賜死。
本以為將稱心賜死後,李承乾能多少收斂一些,重歸正途。
但李承乾之後的所作所為,也是讓李世民失望之極。
不光在太子東宮內專設祠堂日夜悼念稱心不說,行為舉止皆模仿突厥人,常向外人言自己是突厥可汗。
李承乾以上這諸多行為,更讓李世民時常懷疑自己是如此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可最後怎麼就生出這不倫不類的逆子來的?
再加上,他本身的特殊經歷就是以秦王之名登上大唐皇位的。
因而,李世民對華夏傳承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也並不如何在意。
若非以魏徵,褚遂良,長孫無忌等朝中肱股之臣的強烈反對,李世民早在李承乾遣人刺殺張玄素時就將其廢掉了。
尤其在這段時間,李世民更是將全部的精力,心思都放在了李泰身上,下意識就將李承乾這不成器的嫡長子給忘記了。
此刻聽程元華提及此事,李世民方才想到還有李承乾這麼一個太子來。
以李世民的聰慧,李承乾之所以會大鬧東宮的原因自是再清楚不過了。
「為了大唐江山永固,傳承千秋萬代,高明你勢必要做出些許犧牲了啊。」
若是換做以往,李世民得知此事後那必然要去東宮好生敲打李承乾一番。
可如今,李泰所展現出無論是軍事,文化,政治等等手段,方面上來說,無一不在向自己等朝中重臣證明,他李泰就是大唐最好的儲君人選。
太子李承乾乖戾易怒且崇尚突厥文化,這絕非是好的守成之君。
而反觀晉王李治,年歲尚淺且性格懦弱,待自己百年之後又如何能鎮得住這朝中文武大臣?
說不準還會出現外戚干政,宦官橫行等糟糕局面,這些都不是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
至於魏王李泰,李世民先前欲立他為儲君時,那群肱股之臣主要反對原因無非是立愛而非立賢。
而近幾日,李泰所展現出諸多妖孽,優異之處即便是曾經對他意見最大的褚遂良,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朝中重臣對其表現也是心服口服。
此外,在通過改良造紙術一事的試探上,李泰對李承乾態度上的也間接顯示出兄弟和睦之象。
這樣,哪怕自己百年之後也不會出現他們上一代人玄武門的悲劇。
可以說,阻礙李世民立李泰為太子最後一道關卡也已不復存在了。
微微思忖片刻,李世民自語,道:「得給咱青雀算算生辰八字,看看哪一天冊立才是黃道吉日了。」
「而高明就讓他當一個逍遙王爺,享盡榮華富貴,無憂無慮的過完這一生或許對他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吧。」
「……」
就在李世民心中已確定未來大唐儲君人選時,魏王府中同樣也燈火通明。
李泰帶褚遂良回到書房中,將自己先前所寫有關改革科舉制的書卷交到褚遂良面前。
激動之餘,褚遂良便靜下心來仔細翻閱手中書卷。
上面有關改革科舉制的相關條令,李泰已定下了基本框架。
其中也參考了不少在之後一代女帝武則天改革科舉的相關政策,譬如開創殿試,武舉以及試官制度。
全面放開大唐在科舉制中的門第之見,天下人人平等,再無高低貴賤之分。
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科舉!
此行改革科舉制牽連的可是千千萬寒門子弟,半點馬虎不多,很多細節方面都有待完善。
褚遂良在翻閱過書卷后,眉頭緊皺,書卷上許多想法和條令讓人看了不免驚為天人。
尤其在這上面李泰不光將過去科舉制的那些陳舊,臃腫的條令一併推翻,重建不說。
更是考慮到選拔人才的多樣性,全面性,破天荒的提出了武舉制來。
其用意不光要為了大唐王朝從寒門之中選拔文官,更要選拔一批新少壯派的武將。
先前褚遂良也是在立政殿中聽長孫無忌轉述了個大概,對於其中細節還並不清楚。
可當他翻閱此卷時,越往後看便越心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