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武田上洛
武田信玄於元龜三年借著響應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號召,集合了整整三萬大軍,又撕毀了與德川家的盟約,浩浩蕩蕩殺往京都而來——這一年信玄已經五十二歲了,並且有病在身,他大概知道去日無多,自己沒有時間再等待了吧。
就在武田上洛準備之時,上杉景虎在一班揚北眾和北條家的支持下,悍然豎起反旗,開始進攻春日山城。
但是上杉景勝之前已經早早地佔據了春日山城,做好了一切防備措施,上杉景虎猛攻數日而不能下。
這個時候,北條家請求武田家出兵協助上杉景虎,但是武田信玄正在一心準備上洛之事,遂拒絕了北條家的要求。
而北條氏政猶不死心,派出了使者前往北庄城,請求竹中家出兵越后,支持上杉景虎。
但是久作亦委婉拒絕了北條家的請求,就在北條家的使者剛剛離開不久,上杉景勝派人來了。
北庄城,天守閣。
「竹中大膳大夫大人,在下是景勝公側近直江兼續,請多多指教!」來者不是別人,竟然是日後的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續。
久作也很驚訝,沒想到上杉景勝竟然把直江兼續派了出來,看來上杉景勝挺有誠意的。
「不知直江大人來我北庄城所為何事啊?」久作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問道。
直江兼續暗罵一聲老狐狸,抬起頭來說道「久作公,我家主公知道不久之前北條家派了人來遊說您,想必是希望您支持上杉景虎吧!我家主公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夠支持我家主公成為上杉家家督,主公可以將越中新川郡三分之二的土地交給竹中家。」
久作微微一笑,這是他早就料到的結果,不過直江兼續顯然藏了一個心眼,以目前的情況,只要竹中家願意,完全可以一統越中,但是直江兼續卻只答應給新川郡三分之二的土地,顯然是想與竹中家討價還價。
久作也不是傻子,心中瞭然笑著說道「直江大人,一口價,我要上杉家在越中的所有土地,只要你能夠答應,我立刻宣布支持上杉景勝!」
直江兼續聽到皺著眉頭想了一下,其實上杉景勝在來之前就已經明確的告訴了他,為了取得竹中家的支持,付出整個新川郡也是可以的,可是直江兼續顯然希望能夠從談判桌上為上杉家爭取更多的利益。
直江兼續搖了搖頭說道「久作公,您的胃口太大了,我上杉家無法付出這麼多的土地。」
久作冷笑一聲,說道「看來上杉家對我越中還是不死心啊,我告訴你,我竹中家上萬大軍隨時枕戈待旦,今天你不答應,明天即兵發越中!」
直江兼續身體一震,悠悠的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好吧,新川郡所有土地,三日之後我上杉家即撤軍!」
久作雖然很高興,但是依然壓抑著自己的喜悅之情,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直江兼續隨即告退。
三日之後,上杉軍在河田長親的帶領下,全部撤出了越中,越中,終於一統!
而竹中家的石高,也達到了八十八萬石,再次有了一次喜人的增長。
之後武田家終於開始正式上洛了。
武田軍兩路出兵,東山道方面,別動隊五千人翻山進入美濃,攻克了要隘岩村城,以牽制織田信長對南線的增援,信玄本人則統率主力約兩萬五千人,從東海道方向殺向遠江和三河。
十一月下旬,武田軍包圍了德川氏轄下的遠江國重鎮二俁城。
德川家康自知不敵,匆忙派使者向信長求救,但還沒能徹地解決畿內問題的信長此刻卻發不出多少援兵來。
主力部隊要隨時準備增援近江,完成對淺井氏和朝倉氏的最後一擊,這個時候如果調往東線,則在北近江的多年經營就很可能功虧一簣。
況且信長也很清楚,武田信玄定是為了足利義昭而來,那個志大才疏的傀儡將軍很可能在這種緊要關頭做出不理智的舉動,所以織田信長實在是沒有力量去增援德川家康。
然而拒派援軍是不可能的,自己多次遠征,家康全都派兵援助,彷彿自己家臣似的揮之即來,呼之即去,如今家康有了危險,自己毫無表示,以後還能夠期待他的忠心嗎?
徘徊無奈之下,信長只得派出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水野信元等將率三千人趕往遠江。這樣一支小部隊,與其說是增援,不如說是監督,要督促德川軍奮勇作戰,把上洛的武田軍牢牢地釘死在遠江,三河等地。
這個時候,德川家康已經把本城由三河的岡崎移往遠江的濱松,面對洶湧而來的武田勁旅,他堅持不退,打算等織田援軍到來之後就與敵人展開正面對決。
然而盼星星,盼月亮,最終竟然只等來了這點人馬,家康不禁仰天長嘆「天要亡我嗎?」只得加固城防,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老謀深算的武田信玄卻不肯頓兵濱松堅城之下,他在攻陷二俁城后,休整了數日兵馬,十二月二十二日分兩路渡過天龍川南下,在遠江城北會師,打了個晃,彷彿示威似的,然後轉道西北,三河國若被吞併,則等於切斷了他和織田信長的聯繫,武田軍可以以三河為基地直取尾張和美濃,摧垮信長政權,而孤懸在外的遠江國濱松等數座城池,也遲早都會被敵人輕易吃掉的。
萬般無奈之下,家康只好揮師出城,於後追趕武田大軍——三方原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十二月二十二日午後,在遠江國濱松城西北方的三方原台地,武田,德川兩軍終於展開了激戰。
德川軍本意是要緊緊咬住武田軍的尾巴,好與三河,尾張諸城呈夾擊之勢,但家康沒能識破這根本就是信玄設下的一個巧妙的圈套。
德川軍登上三方原台地是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武田軍不知何時已經轉過身來,正嚴陣以待本軍的攻擊。
這時候再想轉身逃走已經來不及了,陣列稍有混亂,對方就可能全軍掩殺過來。
家康沒有辦法,只好列開陣勢,準備與天下勁旅的武田軍拼個魚死網破。
武田大軍兩萬五千人,而德川,織田聯軍只有一萬一千,就兵數來說完全落在了下風。戰鬥在下午四時左右展開,武田方的小山田信茂首先發起進攻,歸攻打德川先鋒大將石川數正。
小山田信茂所部「新眾隊」,乃是武田軍中相當特殊的一支隊伍,每個人都攜帶著一兜拳頭大小的石頭,臨近敵陣,不放炮也不射箭,卻以石頭相拋擲。
rb的弓是落後的單體長弓,射程近,精度差,而當時的鐵炮也好不到哪裡去,相比之下,這些練慣了的投石兵,竟然給石川數正所部造成了預想不到的沉重打擊。
眼看己方陣列將要被亂石打散,石川數正只好朝前猛衝,想要一舉殲滅小山田信茂隊。
一看敵人開始行動了,信玄立刻揮舞軍扇,全軍掩殺過去。只見到處都是「風林火山」的孫子四如之旗,瞬間就把德川軍給衝垮了。
三方原合戰,乃是德川家康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敗戰,全軍瞬間崩潰,士卒死傷慘重。
織田信長派來的佐久間信盛一看形勢不妙,立刻撥馬先逃,倒是平手泛秀神情平靜的對家康說「我主數次出征,三河殿下都派兵相助,現在三河殿下有難,我們怎能袖手旁觀呢?且待我衝殺上前,掩護三河殿下撤退,讓天下人都看看尾張武士的信義!」說著話,領軍衝殺過去,隨即就被洶湧而來的武田軍給淹沒了。
平手甚左衛門泛秀,乃是信長的老師平手政秀的第三個兒子,就此英勇戰歿。
此外,長谷川橋介,佐脅藤八良之,山口飛驒守,加藤彌三郎四人本是信長的近侍,因為犯了過錯遭到驅逐,他們暫時棲身於德川家中,希望建立戰功,挽回名譽后回歸織田家,沒想到都在此戰中戰歿。
德川家康在親信的保護下,狼狽逃回濱松城,其世代家臣夏目吉信,鈴木久三郎先後偽裝成家康的樣子以引開武田追兵,全都身首異處。
據說德川家康還嚇得拉了一褲襠稀屎,直到進入濱松城,喘息稍定,頭腦才突然清醒過來。
他命令打開城池四門,還派家老酒井忠次在城頭擂鼓,玩了一招「空城計!」
武田軍追殺德川敗兵來到濱松城下,看到此情此景,不敢冒進,於是在信玄的指揮下急需洶湧向西,陸續攻下了德川方的野田等多座城池,
然而德川家康並未徹地滅亡,也不肯投降,因為身染重病,信玄主動提出與德川家康議和,然後在回歸甲斐國的途中病歿於信濃駒場,享年五十三歲。
信玄去世了,武田軍陸續後撤回國,籠罩在信長和家康頭頂上的烏雲瞬間一掃而空。
長舒一口氣的織田信長,下定決心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畿內諸般問題。
然而可憐的將軍足利義昭卻沒能及時得到武田信玄去世退兵是消息,他受三方原大勝地鼓舞,終於下定決心要和信長正式翻臉了。
信玄在臨死之前將家督之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武田信勝,由其父武田勝賴擔任后見(臨時監護人)。
武田勝賴繼位之後,馬上派出了使者前往北庄城,希望能夠繼續履行與竹中家的盟約。
使者依然是竹中久作的老朋友,「表裡比興者」真田昌幸。
兩人一番暢談之後,久作同意繼續履行與武田家的盟約,這讓武田勝賴鬆了一口氣。
元龜四年二月,在義昭的唆使下,近江豪族山岡光凈院景友,磯貝新右衛門等人糾集領地附近是一向一揆,在今堅田築砦謀叛。
信長急派柴田勝家,明智光秀,丹羽長秀,蜂屋賴隆四將率軍征伐,水路並進,於二十九日將叛亂鎮壓。
幾乎就在同時,京都附近出現了一首童謠「應思父母養育恩,忍看暴雨催落花」——花意為花之御所,乃是室町幕府的俗稱,代指幕府將軍,這首童謠正是義昭不滿信長專權的真實寫照。
三月二十五日,得到武田軍請和消息的信長離開岐阜,統率大軍再度上洛。
當他來到逢坂地方的時候,義昭的直屬家臣細川藤孝和荒木信濃守村重前來會合,以向信長證明自己的忠誠心,信長立刻賞賜藤孝名品脅差,賞賜村重「鄉義弘」的太刀。
四月三日,信長進入京都,領兵團團包圍了二條城,足利義昭這才慌了手腳,匆忙請朝廷出面調解。
信長冷笑著對朝廷敕使說「我並無意進攻義昭將軍,是將軍先向我信長揮舞起刀劍的,我前次派人請求將軍簽署再不胡作非為的誓書,將軍執意不允,才會導致今天的局面出現。」
義昭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答應簽署誓書,保證絕不敢再悖逆信長的旨意,織田軍這才退兵。
信長當然知道義昭並非真心降服,稍有風吹草動,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又會再冒出頭來但他不能不給朝廷一個面子。
離開京都之後,信長行軍遲緩,不可即歸岐阜,四月七日來到守山城,轉頭攻擊鯰江城的老對手六角義賢之子六角義治。
留下佐久間信盛,蒲生賦秀,丹羽長秀,柴田勝家四將急需攻擊鯰江城,信長緩緩的東歸。五月二十二日,他進入佐和山城,隨即命令在此地建造巨大的戰船。
這些戰船長達七十米,寬十多米,有搖櫓百具,箭樓無數,七月五日戰船建造完工,但此前水也不知道信長要拿它來做什麼。
然而之後足利義昭再次反叛,消息很快傳到佐和山城,於是信長就在大戰船完工的翌日,乘風破浪橫渡琵琶湖,與七月九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了二條城。
織田大軍在壓制了二條城之後,立刻轉向足利義昭所在的槙島城,以最快的速度攻克了槙島城,捉住了足利義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