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羅馬史》(

第三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羅馬史》(

羅馬共和國前509—前31

共和國早期;平民向貴族要求平等權(前509—前367)28.共和國行政官:執政官和獨裁官隨著君主制被推翻和末代國王及其家族被逐出羅馬,人們開始對政府進行重組。取代國王的是人們選舉出的兩位貴族行政官,他們起初被稱作「領導人」,但是,後來又被稱作執政官。這些行政官一年一選,除了一些祭司的職責外——由王政時代的國王行使,他們被賦予了所有的權力。在公共場合,就像過去的國王一樣,每個執政官身後跟著12個扈從,每個扈從都手持一根「令人敬畏的束棒」。

手持束棒的扈從

這些官吏們手持具有象徵意義的束棒可能源於伊特魯里亞人。據說,塔克文家族把它們同其他國王之職的徽章一起帶入了羅馬。

每個執政官都擁有阻止另一個執政官行動或者否決另一個執政官命令的權力。這被稱為「提出否決的權力」。這種分權的行為削弱了行政官的權力,以至於在面臨巨大的公共危險時,有必要通過任命一位擁有獨裁官頭銜的特別官員來取代執政官們。獨裁官的任職期限為6個月,在此期間,他的權力像之前的國王一樣不受任何限制。獨裁官通過一位根據元老院指令來行事的執政官任命,這種指令則是必須要遵守的。他的身後跟隨著24位扈從。

任職期間,執政官不受任何法律或憲法程序的彈劾或影響;但是,任期屆滿后,他可能會因為任期內的任何不當抑或非法行為而受到起訴。這個規定適用於共和國時期的所有其他行政官。

29.通過《瓦勒里安法》(前509)保留的申訴權我們已經看到,幾乎所有屬於國王行使的權力都被毫無保留地轉交給了執政官。但是,王權被推翻的那一年,執政官的權力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受到了限制。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瓦勒里烏斯(PubliusValerius)通過了一條關於申訴權的法律條文,即著名的《瓦勒里安法》(ValerianLaw),它禁止任何行政官,除了獨裁官,未經申訴和百人大會的審判而將任何羅馬公民處死。然而,行政官作為軍事統帥處在城外時,這條法律對他們則不具有約束力。從這時起,行政官的扈從在城裡跟隨行政官時,就把束棒上的斧頭卸下來,因為這象徵著對任何公民在城裡行使死刑的權力被剝奪了。

這種對行政官審判的申訴權,後來從涉及生死的案件延伸到了鞭刑,它對那些在專橫的行政官手中遭受不公正和殘忍對待的公民來說,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這條法律頒布500多年後,遭受獄卒鞭笞的使徒保羅指責他公開毆打一位未受審判的羅馬公民,獄卒因此極為恐慌。(1)30.平民的第一次出走(前494)羅馬早期的債務法非常嚴苛。在塔克文家族遭驅逐之後的混亂和戰爭時期,貧窮的平民欠了富有階層的債務,在償還的時候,又會遭到無情的勒索。欠債人成了其債權人的絕對財產,債權人可以將其賣作奴隸來償還債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將其處死。

這種情況是無法忍受的。平民們決定從羅馬出走,在附近的一個高地——即後來著名的聖山——上建造一座屬於他們自己的新城。有一次,在被命令去抵抗入侵時,他們拒絕向敵人進軍,而是一起從羅馬撤離,到那個事先選好的地方去,並開始為建立家園做準備。

31.協議與保民官

貴族們很清楚,這樣的分裂會導致對國家的毀滅性破壞,他們必須說服平民放棄自己的計劃,並返回羅馬。執政官瓦勒里烏斯受命去同反叛者談判。平民起初非常固執,但後來還是向使者屈服,同意返回,正如人們所言,勝利的取得歸功於一位智慧的元老,是他很好地運用了「肚子與器官」這個著名的寓言。

接下來進入協議階段,與之連在一起的是最為莊嚴的宣誓:貧窮平民的債務一筆勾銷,被當作奴隸的債務人全部釋放;兩位(該數字不久就增加到十個)被稱作保民官的平民行政官經由平民大會(2)選舉出來;保民官的職責就是看護平民,使他們免受貴族行政官的不公正對待。

保民官可以保護平民不僅僅是名義上的,保民官被賦予了一項著名的非凡權力——「幫助權」;也就是說,如果任何貴族行政官試圖欺壓一個平民,他們被賦予了宣布其行為無效或者阻止其繼續這樣做的權力。(3)保民官是不可侵犯的,就像傳令官或使節一樣。任何阻止保民官履行其職責或者向其施暴的人都將被宣布為歹徒,任何人都可以誅殺他。人們總是很容易就能找到保民官,他們不能走出城牆外超過一英里遠,他們的房門必須日夜敞開,這使得任何遭受不公的平民都可以在任何時候逃到那裡尋求保護和避難。(4)32.邊境戰爭和邊境故事;辛辛納圖斯(Cincinnatus)早期羅馬與其拉丁盟友的主要敵人是沃爾西人(Volscians)、埃魁人(Aequians)、薩賓人和伊特魯里亞人。共和國創建100多年後,羅馬幾乎要麼獨自,要麼同其盟友一起不斷地與這些民族中的一個或另一個抑或所有這些民族打仗。但是,這些行動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戰爭。對於交戰雙方來說,他們充其量只是進入敵方領土進行搶掠或掠奪牲畜罷了。如果我們把它們比作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早期所謂的領土戰爭的話,我們就不應該對它們的真實特徵持有錯誤的看法。就像蘇格蘭戰爭一樣,它們被羅馬的故事講述者用最為華麗和生動的故事加以美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辛辛納圖斯的故事。這個傳說講述了執政官之一在外同薩賓人戰鬥時,埃魁人是如何擊敗他的軍隊,並把他們阻截在一個狹隘的山谷里無路可逃的。軍隊面臨的危局傳至羅馬時,城裡產生了巨大的恐慌。元老院立即任命世系久遠的大貴族辛辛納圖斯為獨裁官。元老院派出的送信給他的特使發現,他正在台伯河對面自己的小農場里犁田。辛辛納圖斯立刻接受了任命,召集起羅馬軍隊,包圍、俘獲了敵人,並迫使他們全部從軛門(5)下鑽過。然後,他率領得勝之師凱旋,辭去了僅僅擔任16天的職位,再次回到了自己的農場。

33.十人委員會和十二銅表法(傳說為前451—前450)在這些小規模的邊境戰爭為冒險和英雄主義的故事提供素材時,貴族和平民之間的鬥爭正在社會內部不斷地進行著。該鬥爭的一個階段構成了羅馬歷史的一座里程碑,那就是對國家風俗和法律文書的修改和刪減。

成文法一直是反抗壓迫的重要保障。在什麼會構成犯罪和什麼會是相應的懲罰被清楚地寫下來,並為所有人知曉和理解之前,行政官可能會做出不公平決定抑或給出不公正懲罰,而且還不承擔被叫來做解釋的風險——除非他們做得太過分了;因為,除了他們自己,實際上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法律,什麼是懲罰。所以,在人們反對統治階級暴政的所有鬥爭中,對成文法的要求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而採取的首要措施之一。於是,早期雅典平民在他們同貴族的鬥爭中,要求並獲得了一部成文法典。現在,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羅馬。平民要求把法典寫下來,並且公佈於眾。貴族們對他們的願望做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還是被迫向民眾屈服。

傳說,一個委員會被派往義大利南部的希臘人城市和雅典學習他們的法典和慣例。當這個使團返回時,一個十位行政官組成的委員會,即著名的十人委員會(Decemvirs),受命起草一部法典。這些官員從事這一工作時,還要管理整個政府,因此,政府的最高權力都交到了他們的手裡。貴族放棄了他們的執政官,平民則放棄了他們的保民官。第一年年終時,委員會的工作還遠未完成,因此,一個新的十人委員會被選舉出來,用以完成立法工作。法典不久就制定完成,法律條文被寫在了十二個固定在廣場演講台的銅製牌子上,在那裡,它就可以被所有人看見和閱讀。

這些著名法律條文只有一小部分被保留了下來,但是,法典相當一部分的內容通過間接引用或提及出現在後來的作家和法學家的作品中。下列引語將使我們對這個早期法律體系——一個重要發展的起點(參見第192條)——的特徵有一些認識。

關於對債務人處理的規定值得注意。法律規定,經過一定的寬限期后,債權人可能會把拖欠債務的人同牲畜放在一起,或用鏈條將其綁起來,把他賣給居住在台伯河以外的任何陌生人,或者把他處死。假如有好幾個債權人,法律做了如下規定:「在第三個集市日後,他(債務人)的身體可能會被分割掉。任何取走多於其應得份額的人都應該是無罪的。」後來的羅馬作家告訴我們,實際上,法律的這一野蠻條款從未生效過。

一條涉及父親對其兒子權利的特殊條款提出:「在兒子的一生中,他都有權囚禁、鞭打、令其戴著枷鎖從事勞動、出售或殺戮的權利,即使他們在高級政府部門工作也不例外。」有一條法律揭示了大眾迷信的盛行,該法律會懲罰任何用魔法使另一個人的莊稼枯萎的人。

數百年來,這些「十二銅表法」構成了所有涉及私人或個人權利的新立法的基礎,組成了羅馬青年人教育的一部分——每個學童都需要用心學習這些知識。

34.十人委員會的錯誤統治及其倒台;平民的第二次出走(前450)第一屆十人委員會運用賦予他們手中的巨大權力時都很公正和審慎;但是,倘若我們相信傳說的話,第二屆委員會在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AppiusClaudius)的領導下實行了一種非常臭名昭著與暴虐的統治。沒有人的生命是安全的,無論他是貴族還是平民。一位大膽譴責十人委員會的前保民官就被他們給暗殺了。

另一種甚至比這更令人髮指的惡行顯示了他們的十惡不赦。弗吉尼婭(Virginia)是個平民的女兒,渴望將其據為己有的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濫用自己的權力,宣布她為奴隸。女孩的父親寧願女兒死掉,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屈辱,便親手把她殺了。接著,他從她的胸口拔出武器,趕往遠離羅馬、正在抵抗薩賓人和埃魁人聯合入侵的軍隊那裡,出示帶血的刀,向人們訴說他的憤怒。(6)戰士們萬眾一心,啟程趕往羅馬。這個刺激導致大量羅馬人,主要是平民脫離了國家,遷往聖山(SacredHill)。這一步驟以前被證實可以有效地為受壓迫者伸張正義,現在也具有類似的效果。形勢非常危急,十人委員會被迫解散。執政官和保民官的職位都得以恢復。

35.《瓦列里烏斯-赫拉提烏斯法案》:「羅馬大憲章」(前449)被選出來的執政官是盧修斯·瓦列里烏斯(LuciusValerius)和馬庫斯·赫拉提烏斯(MarcusHoratius),他們讓著名的《瓦列里烏斯-赫拉提烏斯法案》(Valerio-HoratianLaws)獲得通過。這些法律具有憲法意義上的重要性,以至於被稱作「羅馬大憲章」(RomanMagnaCharta)。恰如偉大的英國《大憲章》一樣,它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創造新的自由保障措施,而是為了重申和強化已有的對羅馬下層人民的權利。在這些法律條款中,下列幾條是最重要的:1.平民部落大會通過的決議,如果得到元老院的批准(7),就具有法律效力,應該同百人大會的決議一樣對所有人具有約束力。

2.使保民官具有神聖不可侵犯地位的法律應該再次被確認,其適用範圍應該延及一些其他平民行政官,對任何平民行政官造成傷害的人都應該受到詛咒,其財產應該被奉獻給神明。

3.保民官應該被允許作為聽眾坐在元老院門前。因其導致的結果,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讓步;因為不久,保民官就獲得了如下權力:首先是坐在元老院會議大廳內,其次是通過使用否決權阻止元老院的任何行動。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些法律的影響:它們使保民官和其他平民行政官,以及平民大會成為羅馬共和國憲制的一個公認的組成部分。它們標誌著國內兩個階級向平等化邁進了一大步。

36.貴族和平民間婚姻的合法化(前445)直到那時,平民還沒有獲得同貴族締結合法婚姻的權利。但是,《瓦列里烏斯-赫拉提烏斯法案》通過幾年後,平民與貴族之間的婚姻就合法化了。

這確立了兩個階級之間的社會平等。現在,平民在繼續爭取更多的公民權利和同貴族一樣的政治平等的鬥爭方面處於一個更加有利的地位。

37.具有執政官權力的軍事保民官(前444)保民官卡努萊烏斯(Canuleius)還提出了另外一項建議,即平民也可以被選為執政官。這個建議導致了兩個階級之間的一次激烈的爭論。這件事最終靠妥協解決。

大家一致同意,人們可以從兩位治安官中選出一位,以取代兩位貴族執政官,他們應該以「具有執政官權力的軍事保民官」而為人所知。這些官員的數量是可以改變的,他們不同於執政官的一面,則更多地體現在名字而非功能或者權威上。實際上,平民已經獲得執政官的職位,而不是執政官的稱呼。

貴族尤其不願意任何平民獲得執政官的頭銜,原因在於,執政官退休后可以享有一些尊嚴和榮譽,比如穿一件特殊的衣服以及在自己家中供奉祖先畫像的權利。貴族階級希望這些榮譽為他們所專有。由於貴族在選舉中具有巨大的影響,直到大約公元前400年,平民才有機會被選到這個新的職位上來。

38.監察官(前443)

平民一取得擔任具有執政官權力的軍事保民官的權利,那些嫉妒又排他的貴族們就開始密謀剝奪他們獲得的勝利成果。他們通過從保民官那裡奪取一些該職位最為獨特的職權,並把它們授予兩位被稱為監察官的新的貴族官員的方式來對此施加影響。

這些行政官的職權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擴大,並變得多且重要。他們對公民人數及其財產進行登記,然後把每個人都確定為不同的階層。他們能夠以不道德或任何不當行為而降低一位騎士的等級,把元老從元老院驅逐出去,可以把任何公民的名字從部落名冊中刪除而剝奪其投票的權利。他們的職責就是譴責生活中的鋪張浪費,尤其是注意年輕人的道德品行。

39.圍困和佔領維愛(前405—前396);伊特魯里亞的羅馬化我們現在必須將注意力再一次轉向戰爭中的羅馬的命運了。幾乎從這座城市創建開始,其好戰的市民就在北方同強大的鄰居伊特魯里亞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戰爭最後集中在維愛(Veii)——伊特魯里亞最大也是最富有的城市——附近。最後,維愛被攻佔,不計其數的戰利品被運往羅馬。

圍困維愛成為羅馬軍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圍困的時間和戰爭的持久——經冬歷夏——讓維持一支常備軍成為必要,進而導致開始為軍隊支付薪水;因為,在此之前,普通士兵不但要自行準備武器,而且還得不到任何報酬。從那時起,職業軍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取代參軍的公民。

攻取維愛之後,羅馬軍隊隨後攻佔了伊特魯里亞許多其他的城鎮和整個伊特魯里亞的北部地區,然後將這些地區劃分成四個部落或行政區,併入了羅馬,使羅馬的領地增加了兩倍。這個富有而誘人的地區因此為羅馬人的進取心打開了方便之門,羅馬移民開始大量湧入,不久,所有伊特魯里亞的這些地方在舉止、習俗和語言上都成羅馬式的了。義大利的羅馬化現在完全開始了。

南伊特魯里亞被羅馬兼并之後大約一代人的時間,一些依然保持著獨立的伊特魯里亞城市進行了一場不成功的反抗戰爭,這標誌著伊特魯里亞民族命運的一次決定性的轉折。此後,他們一次又一次武裝起來,反抗羅馬的統治,但是他們的進攻不再是難以應付的了。依然留在這個民族身上的活力和力量逐漸為羅馬人所吸收,伊特魯里亞人和伊特魯里亞文明,作為歷史上一種獨特的因素,在世界上消失了。

40.高盧人洗劫羅馬(前390)

維愛陷落僅僅幾年後,在羅馬北方發生了一次針對羅馬的衝擊,這幾乎縮短了我們正在講述的歷史。我們已經注意到,早期,來自高盧的凱爾特人部落越過阿爾卑斯山,在北義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立足點(第1條)。當羅馬人征服伊特魯里亞城鎮時,這些野蠻人部落正在向南方遷移,他們侵佔和摧毀了中義大利的國家。

不久,他們就開始以羅馬鄰居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一支羅馬軍隊在距離首都幾英里遠的阿利亞河(Allia)上或河邊與他們遭遇。但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恐慌攫住了羅馬人,他們丟棄了領地,落荒而逃。大部分逃亡者躲在仍然存在的維愛城牆後面尋求庇護。

當可怕災難的消息傳到羅馬時,整座城市都處在恐慌之中。維斯塔貞女急匆匆地把維斯塔神殿里的聖物埋藏起來,因為這些東西無法帶走。接著,她們逃進了伊特魯里亞,在卡厄瑞城(Caere)受到當地人民很好的招待。一大部分羅馬人跟隨她們穿過河流,擠進這些他們能夠找得到的安全之地。除了避難所之外,人們沒有為保護這座城市的任何部分而做防禦性嘗試。一則傳說講述了野蠻人在夜幕掩蓋下攀爬陡峭的岩石和幾乎要進入避難所入口時,防禦者如何被一些鵝「嘎嘎」的叫聲驚醒,挨餓士兵的虔誠使他們躲過了被殺的厄運,因為這些鵝是朱諾的聖鳥。

這時,高盧人得到威尼西亞人正在北義大利侵佔他們領地的消息。這促使他們同羅馬人展開談判。高盧人同意以1000磅黃金作為他們從羅馬撤出的條件。正如故事所述,當人們在廣場上稱量黃金時,羅馬人抱怨稱重有問題,高盧人的領袖布倫努斯(Brennus)把他的劍扔進天平里,喊道:「敗者活該遭殃!」「被征服便意味著災難!」然而,愛國的故事還在繼續。卡米盧斯(Camillus),一位勇敢的貴族將軍,被任命為獨裁官。他率領一支由散卒組成的羅馬軍隊出現了,經過猛烈的攻擊,他驅散了野蠻人,並高呼:「羅馬是要用鋼鐵,而不是黃金贖回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布倫努斯成了俘虜;但是還有一個傳說,說他帶著贖金逃掉了。

這座城市很快被重建起來。然而,有一些東西是無法恢復的,它們是古代的記載和文件。由於這些不可挽回的損失,羅馬早期的歷史變得非常模糊和不確定。

41.《李錫尼法》;執政官向平民開放這些事件之後,平民在爭取與貴族平等權利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李錫尼法》通過生效了。之所以叫《李錫尼法》,是因為其中的一位提案者保民官叫蓋烏斯·李錫尼烏斯(GaiusLicinius)。這些法律條文中有若干條款需要我們注意:(1)具有執政官權力的軍事保民官(第37條)一職應該廢除,兩位執政官像最開始一樣要每年選舉產生,其中的一位應該是平民;(2)《西卜林書》(第19條)的兩位貴族看守者,將來應由10位看守者取代,其中的5位應該是平民。

貴族抵制了公眾的要求10年,但是,當他們看到再抵制已經不可能時,他們就求助於舊有的策略。他們通過剝奪重要的司法職能並將其移交給一位名為「裁判官」的新的貴族行政官而削弱了執政官的權力。這樣做的借口是,平民尚不具備神聖法律準則的知識。

元老院隨後批准了這些提案,然後,它們就成為法律(前367)。現在,農民的兒子也可能一躍而成為國家的最高行政官。平民後來還相對輕鬆地獲得擔任其他職位的機會——這些都是貴族的嫉妒心仍要把平民排斥在外的。(8)作為一個國家中兩個階級之間長期鬥爭最終結束的象徵和紀念(9),《李錫尼法》通過後一年,在公共廣場附近修建了一座獻給女神孔科耳狄亞(Concord)的神殿。階級間的和解確保了羅馬的未來。接下來一個世紀的成功征戰使得羅馬成了義大利的霸主,並為其進一步統治文明世界鋪平了道路。

第四章

義大利的征服與統一(前367—前264)42.羅馬為公民創造了一個新等級;卡厄瑞的例子(前353)本章將會講述許多關於羅馬公民的事情,所以以羅馬新創造的一個公民等級來開始是最合適不過了。(10)我們已經看到,奪取維愛之後,羅馬人兼并了南伊特魯里亞的一大部分領土(第39條)。這些領地的羅馬化以及羅馬權力在這些地區的威脅性的推進導致了若干伊特魯里亞城市的起義,其中就有卡厄瑞。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下去,起義的首領受到了懲罰。但是,卡厄瑞人卻得到了寬大處理,因為在羅馬遭受高盧人的破壞時,這個城市為維斯塔貞女和羅馬神明的聖物提供了一處避難所(第40條)。他們的政治獨立的確被剝奪了,他們的領土也被羅馬兼并了,但是,他們可以管理自己的地方事務,還享有羅馬公民的所有私權,只不過沒有在羅馬擔任公職或在大會上投票的權利。(11)43.羅馬地方自治體系的開始現在,羅馬政治家在決定卡厄瑞同羅馬的關係上所做的遠不止創造一個新的羅馬公民階層或者等級這麼簡單。他們已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創造了一種新的地方自治體系。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確實知道(12),羅馬從沒有以她對待卡厄瑞的方式來對待過一個被征服的城市。阿爾巴隆加(拉丁姆居於領導地位的城市)被攻佔時,國王們尚未被驅逐,據信,這座城市被摧毀了,那裡的居民作為一個整體都遷入了羅馬,同羅馬人融合在了一起。維愛於公元前396年(第39條)被攻佔時,大部分居民被殺死或賣作奴隸,被征服的群體被徹底瓦解,彷彿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現在,應當承認,羅馬不能通過因循這兩種政策中的任何一種讓自己崇高起來。然而,在對待卡厄瑞的問題上,她忽然幸運地想出了一種新的統治策略,這使得她能夠把一座又一座被征服的城市併入自己不斷增長的領土之中,直到她吞併了整個地中海世界為止。這一策略就是著名的地方自治體系,因為,羅馬的作家們賦予了一座擁有像卡厄瑞一樣身份的城市以自治市的名字。

如果在我們看待這個體系時,就像它已經存在於我們今天的政治體系中的話,我們將會對這一地方自治體系的基本特徵有著徹底而深入的了解;因為,就其基本原則而言,我們所謂的地方自治體系便是從羅馬那裡繼承而來的。我們政府體系中的自治市或自治城鎮就是一座這樣的城市,它位於這個國家內部並成為該國的構成部分,它在國家授予的特許狀下運作,可以選舉自己的行政官,並在國家或多或少的監督下,管理自己的地方事務。基本原則是地方自治,然而要在上級機關的指導下開展工作。這個自己的地方政治生活沒有受到遏制的城市成了一個更大政治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形式的政府讓人同時具有地方主義和愛國主義,既熱愛自己所在的城市,又對城市所在的共和國事務有著興趣並感到驕傲,它在義大利的形成可以用西塞羅的話加以證明,他說:「我認為,每個自治城市的市民都擁有兩個祖國,他既是其中一個的當地人,又是另一個的公民。我將永不否認自己對家鄉的忠誠,也永不會忘記羅馬是我更加偉大的祖國,阿爾皮努姆(13)(Arpinum)只是羅馬的一部分。」

我們現在所要表達的是羅馬地方自治體系在自由的自治政府發展方面佔有重要地位的一些想法。這是羅馬的偉大之處,也幾乎是她對憲法政治史的獨有的貢獻,而且是繼法律體系(第190條)之後,她贈予文明的最好禮物。

44.拉丁城市的反抗(前340—前338)自治市的這種統治策略首先被羅馬大規模地用在了拉丁姆附近的城市上。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地區的小城邦在歷史初期是怎樣形成著名的同盟,即拉丁同盟(LatinLeague)的,而羅馬則是其中的領導者(第5條)。一開始,這種聯合看起來有點像提洛同盟(DelianLeague)——它是希臘擊退波斯人後,雅典與其伊奧尼亞(Ionian)盟友一起形成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開始在同盟中扮演著雅典在提洛同盟中所扮演的角色。她利用自己起初與拉丁城鎮之間平等同盟的地位使自己成了他們事實上的主宰,拉丁城鎮也由盟友變成了附庸。他們對這種狀況不滿意,並作出決定,羅馬應該放棄她事實上正在行使的最高統治權。因此,它們向羅馬派出一個使團,要求它們之間的聯合是一種完全平等的聯合。為了這個目的,使者們建議,將來執政官中的一位應該由拉丁人擔任,一半的元老院成員應該從拉丁國家中選出來。羅馬成為共同的祖國,所有的一切都在羅馬名義之下。

羅馬的元老們聽到使者們的這些要求,都感到驚訝和憤慨。「啊,朱庇特!」執政官之一的提圖斯·曼利烏斯(TitusManlius)在向神明的雕像致辭時喊道,「您難道能夠容忍陌生人在您的聖殿里做執政官和元老嗎?」(14)拉丁盟友的要求遭到了拒絕,戰爭隨之而來。經過3年左右的艱苦戰鬥,叛亂被鎮壓下去。羅馬解散了拉丁同盟,並重新確立了她與其成員之間的關係。這個著名解決方案的本質是,大部分城市——有幾個,三或四個,保留了它們的獨立——變成了不同等級的自治市;也就是說,它們被剝奪了主權,它們的領地也成了羅馬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它們保留了自己城市的憲法,還被允許在羅馬國家內部繼續作為具有自治政府的獨立社會而存在。有些自治市的居民立即獲得完整的羅馬公民權,然而,其他自治市的居民卻只能獲得部分的公民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這些具有半公民身份的人(15)也全部被允許獲得城市的完整權利。

羅馬現在已經開啟了走向偉大的征程。她已經奠定了一個國家的基礎,該基礎不像這個世界之前看到的任何東西,她是一個有巨大擴張能力的國家。「簡而言之,由政治家開創的自由政策使得羅馬城邦具備了統一義大利和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能力。」(16)45.薩莫奈人羅馬人爭奪義大利統治權時最強大的對手是薩莫奈人(Samnites),他們是粗野、好戰的山地人,控制著拉丁姆東南方的亞平寧山區。兩個好戰民族之間的持續鬥爭——古代作家講述了三場戰爭——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約前343—前290),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義大利的國家都被卷進來。羅馬人是最終的勝利者。薩莫奈人則被迫承認了羅馬的霸主地位,與薩莫奈人結盟的國家和部落均受到嚴懲。薩莫奈人臣服后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除了他林敦(Tarentum),幾乎所有南義大利的希臘人城市都臣服於帝國城市日益增長的權力之下。

在同薩莫奈人和他們盟友作戰期間,羅馬領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並通過殖民地和軍用道路的方式確保了對這些地方的控制;正是在這段時間,羅馬開始了那些舉世矚目的大道的修建,這些大道形成了後期帝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之一。這些大道中的第一條始於羅馬,終於卡普亞(Capua),由監察官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於公元前312年動工修建,並因為他而被稱作「阿庇烏大道」(ViaAppia)。

阿庇烏大道

46.與他林敦和皮洛士的戰爭(前282—前272)他林敦是卡拉布里亞的一個海港,大希臘地區最為富饒的城市之一。其居民習慣過著奢侈、懶散以及輕浮的生活。他們會漫不經心地訂婚和解除婚約,花大部分時間用於大吃大喝,在浴室里閑逛,看戲以及在大街上閑聊。

由於他林敦人虐待了一些羅馬囚犯,羅馬元老院立即派遣一個使團到他林敦要求賠償。在劇院出席一次重要會議時,一位使者遭受了極大的侮辱,原因是他的托加袍在一群輕佻的人鼓掌時,被一個小丑似的傢伙給弄髒了。於是,這位使者舉起被弄髒的衣服,嚴厲地說:「你們現在就使勁笑吧;但是,這件袍子用血來清洗的時候,你們就該哭了。」羅馬立即宣戰。

他林敦人向希臘求助。伊庇魯斯(Epirus)國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的表弟皮洛士(Pyrrhus)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正如普魯塔克所說,他「認為生活主要包括麻煩他人和被他人麻煩兩部分」,他還野心勃勃地想在西方建立一個帝國,正如他著名的表親在東方所建立的帝國一樣。接受他林敦的懇求后,他率領一支希臘雇傭軍和20頭戰象組成的軍隊進入了義大利。他把柔弱的他林敦人組織起來,對他們加以訓練,不久就準備好迎戰羅馬人了。

兩支敵對的軍隊在赫拉克利亞(Heraclea)遭遇(前280)。皮洛士因為自己的戰象而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因為羅馬人從未見過這種場面,戰象導致他們沮喪地逃離了戰場。但是,皮洛士也失去了數以千計的最為英勇的將士。據說,在他巡視戰場時,轉身面向他的同伴,說道:「倘若再來一場這樣的勝利,我會被毀掉!」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皮洛士式的勝利」這樣的說法。

勝利者皮洛士的謹慎使他向羅馬人發出了和平倡議。在元老院猶豫不決時,老邁而雙目失明的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以自己的雄辯為元老院的決議定下了基調。「羅馬,」他大聲說,「從不與勝利的敵人談判。」使者被送回皮洛士身邊,帶回了羅馬的回復:如果他想要和平,必須首先退出義大利的土地。

在再一次的像第一次那樣損失慘重的勝利之後,皮洛士進入西西里,為那裡的希臘人提供援助,因為他們正在遭受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的殘酷壓迫。起初,他無往而不勝,但是最後,幸運女神開始拋棄他,他很慶幸自己從島上逃了出來。重新穿越海峽進入義大利后,他再次同羅馬人交戰,但是,卻在貝尼溫敦(Beneventum)遭受了災難性的失敗(前275)。留下足夠多的軍隊守衛他林敦后,皮洛士乘船返回伊庇魯斯,「除了輝煌的聲譽,什麼也沒留下」。他林敦向羅馬人投降時,他幾乎是剛剛上船(前272)。這實際上結束了義大利霸主的爭奪戰。羅馬不久就成了亞諾河(Arno)和盧比孔河(Rubicon)以南的整個半島的主人。

47.統一的義大利

我們無法弄清楚羅馬對置於其治下的不同城市、部落和民族行使了什麼樣的權力。(17)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她從它們手中奪去了發動戰爭的權利,並因此而終止了自古以來半島上各部落和城市之間的血腥衝突。在將其具有約束性的權力施加到地中海地區所有的民族身上之後,她讓義大利進入到「羅馬和平」時期。

義大利的政治統一為半島的社會和民族的統一鋪平了道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奇迹就是,作為一個當初只有少數農民的地方,羅馬如何使大部分的古代世界在血緣、語言、習俗和舉止上都變得像她自己一樣。她把古代大部分民族羅馬化的做法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羅馬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其殖民體系來完成這一偉大創舉,而這在某些方面卻不像古代抑或現代的任何其他民族。我們必須使自己熟悉這一獨特殖民體系的一些主要特徵。

48.羅馬殖民地和拉丁殖民地

羅馬在被征服土地上建立的殖民地分為兩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羅馬殖民地」和「拉丁殖民地」。羅馬殖民地由300個從羅馬搬遷過來的移民構成,這些人在新的居住地保留了羅馬公民所有的權利——私人的和公共的,當然了,其中一些權利,比如在羅馬公眾大會上投票的權利,只有在殖民者返回首都時方能行使。這樣的殖民地實際上是永久的軍營,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被征服領土的服從。通常情況下,在某個羅馬殖民者佔領的被征服城市裡,原有的居民要麼會全部、要麼部分地被驅逐出去,抑或減少到一種受支配的狀況。殖民者在他們的新家園內組織起一個幾乎同羅馬一模一樣的政府,並通過他們的大會和行政官管理所有的當地事務。簡而言之,這些殖民地只是母城的郊區。他們實際上只是許多縮小版的羅馬——這些中心又通過輻射把羅馬文化傳遞到它們周圍的所有地區。

拉丁殖民地,之所以這樣稱呼,不是因為它們是由拉丁殖民者建立的(18),而是他們在實際上享有舊拉丁同盟城鎮一樣的權利。拉丁殖民者享有羅馬公民一些最為重要的私權,同時還具有通過移民首都和擁有當地的永久居住權來獲得投票權,前提是他的兒子要留在拉丁城鎮,來取代自己的位置。

波西里珀洞窟(在那不勒斯附近)一處古老的羅馬隧道,大約有半英里長,仍在阿庇烏大道上使用。

在古拉丁人的殖民地,殖民者身份與美國領土上居住者的身份之間,存在一個相似之處。任何一個州的公民在移民到另外一處領土時,他就會失去在聯邦選舉中的投票權,正如一位羅馬公民成為一位拉丁殖民者后,會失去他在羅馬大會上的投票權一樣。話說回來,領土上的居民具有變換住處和在一國定居的權利,從而獲得聯邦選舉權,正如拉丁殖民地上的居住者能夠移民羅馬,因此獲得在那裡的公眾大會上投票的權利一樣。

拉丁殖民地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大約有30個,它們分散在義大利各處,用歷史學家蒙森的話來說,形成了「羅馬統治的真正支柱」。它們在傳播羅馬語言、法律和文化方面,在更大程度上甚至比羅馬殖民地做得都要積極和有力。它們在使整個義大利羅馬化方面是羅馬的主要輔助者。所有這些殖民地都通過極出色的軍用道路同首都保持密切聯繫,正如我們已經了解的,軍用道路的建造始於薩莫奈戰爭期間(第45條)。

第五章

羅馬向半島外擴張

第一節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前241)49.迦太基(Carthage)及其帝國腓尼基人(Phoenicians)在地中海不同海岸創建的城市裡,最重要的要數位於非洲北部海岸的迦太基了。位於非洲最好的海港之一的有利位置為這座城市提供了巨大且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當時,它已經發展成一座帝國城市,周長有23英里,由花園和郊區所覆蓋。據說,城裡居住著70萬人。

當羅馬在義大利擴張自己的權力時,迦太基通過和平殖民或武力征服,在非洲北部海岸佔據了統治地位,並擁有撒丁島(Sardinia)以及西西里島的大部分。她還向科西嘉(Corsica)和西班牙南部的土著居民徵收貢品。由於所有的海岸上都點綴著迦太基的殖民地和要塞,她的戰艦在各個方向上都暢通無阻,西地中海已經變成了一個「腓尼基湖」。在這裡,正如迦太基人所吹噓的,沒有人可以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洗自己的手。

迦太基在理論上是民主政體,但實際上卻是寡頭政體。與羅馬的兩位執政官相對應,迦太基也有兩位執政官,居於國家機構的頂端。元老院由主要家族的族長組成,其職責和權力與羅馬的元老院相似。

50.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比較

這兩個偉大的共和國在5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在慢慢地拓展自己的勢力範圍,培育她們在地中海對岸的權力,現在,她們正打算開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鬥爭之一——一場伴隨著每一次命運的變遷,持續了100多年的鬥爭。

在物質力量和資源方面,兩座城市看起來旗鼓相當;然而,羅馬還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它隱藏在羅馬公民的性格中,體現在其政府的原則上,這些都是迦太基所不具備的。

首先,迦太基的領土範圍雖然很大,卻是廣泛而分散的。羅馬的領土是緊湊的,而且只限於一個單一且容易防禦的半島上。

再次,迦太基帝國統治的民族在種族、語言和宗教上都與他們腓尼基的征服者格格不入,他們準備在第一場災難降臨到主導城市上時與之分道揚鑣。另一方面,拉丁同盟和義大利同盟是羅馬的親族,因此,通過自然推動力,他們中的大多數——雖然對他們在國家中的地位不是都很滿意——即使在羅馬同她對手鬥爭的最黑暗時刻,也保持著對羅馬的忠誠。

但是,兩個國家之間最大的差異體現在她們分別依據的原則上。迦太基是一個專制的寡頭政體。迦太基帝國內的多種不同民族僅僅是因為武力才維持著虛假的同盟,因為迦太基人缺乏羅馬人在政治組織和國家建設方面的天賦。另一方面,正如我們已知的,羅馬政府是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為了不起的政治組織之一。它雖然還不是一個國家,但是卻在迅速地成長為一個國家。其治下的每一個自由民要麼是羅馬公民,要麼正在成為公民的路上。羅馬已經成了25萬多人的共同祖國。羅馬軍隊在很大程度上是平民士兵的軍隊,就像在馬拉松(Marathon)和薩拉米斯(Salamis)參加戰鬥的那些雅典戰士一樣;迦太基的軍隊主要是雇傭軍,就好比薛西斯(Xerxes)率領的征討希臘城市的軍隊一樣。然後,羅馬人在同義大利不同民族為了爭奪半島的統治權而進行的長期鬥爭中,他們已經在戰爭中得到了鍛練,或許在他們之前,還沒有哪個民族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至於兩國的海軍力量,在戰爭初期還不存在對比的基礎。羅馬人缺少任何可以被稱作戰艦的東西(19),還幾乎沒有海戰經驗;與此同時,迦太基人卻擁有曾經在地中海巡邏,規模最大、裝備最為精良的艦隊。

另一方面,迦太基面對羅馬,擁有巨大的優勢。她有漢尼拔(Hannibal),羅馬雖然有一些了不起的指揮官,但是卻沒有像漢尼拔一樣的人。

古代浮雕上的一艘羅馬戰艦的艦首這幅畫像呈現了一艘雙層槳船內船槳的排列方式。至於三層槳船和五層槳船的排列方式是怎樣的,不得而知。

51.戰爭開始

在義大利和非洲海岸之間,有一座大島——西西里島。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時,除了東海岸一條狹長的地帶外,迦太基人幾乎佔領了整座島嶼。當時,這條狹長地帶還處於錫拉庫扎(Syracuse)的希臘人城市的統治之下。為了控制這座島嶼,希臘人與迦太基人已經進行了兩個世紀幾乎不間斷的鬥爭,不過,那時羅馬人還沒有出現在那裡。然而,公元前264年,羅馬人以為一些朋友提供保護的牽強理由,越海來到島上。這一行為使他們致力於一項征服事業,並註定會持續到他們的軍隊能夠對地中海實施控制為止。

錫拉庫扎人和迦太基人雖然是宿敵,此刻卻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新的入侵者。經過第一次戰鬥,聯軍遭遇挫敗,羅馬軍隊因此在島上獲得了一個穩定的立足點。錫拉庫扎國王希爾羅(Hiero)眼看自己處於失利的一方,便拋棄了迦太基人,跟羅馬人結成了同盟,從此以後一直是羅馬人的可靠朋友。

52.羅馬人獲得了第一次海戰勝利(前260)過去戰鬥的經驗向羅馬人表明,如果他們要成功地對付迦太基人,在他們與迦太基人在海上遭遇時,就必須像在陸地上一樣作戰。因此,他們決心建造一支艦隊。傳說一艘失事後擱淺在義大利海岸的迦太基戰艦為他們提供了模型。(20)可以肯定的是,在短短60天里,一片生長中的森林被砍掉,用來建造出一支由12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

杜伊流斯的凱旋柱

這根柱子上裝飾著在米列俘獲的艦首。

執政官杜伊流斯(Duilius)被委任為這支艦隊的指揮官。他在西西里北岸的米列(Mylae)的城市和海角附近遇上了迦太基的一支小艦隊。現在,不相信自己在海戰戰術方面可以與對手匹敵的羅馬人,為他們的每一艘戰艦都安裝了一座甲板橋。每當一艘迦太基戰艦非常接近羅馬戰艦時,羅馬戰艦就會把甲板橋搭在靠近的戰艦上;羅馬士兵便沿著橋衝過去,迅速地與他們的對手展開近身搏鬥,在這種類型的交鋒中,前者是無與倫比的。結果羅馬人大獲全勝。它激發了羅馬人對海上指揮與榮耀更加樂觀的憧憬。地中海應該迅速地成為羅馬的內湖,在這裡,沒有羅馬的同意,任何船隻都不得通行。

53.雷古魯斯(Regulus)和迦太基使團現在,羅馬人決計把戰爭帶進非洲。起初,他們在那裡的所有軍事行動都很成功。最終,當執政官雷古魯斯率軍入侵時,卻遭遇了嚴重挫敗,他本人也成為俘虜。一支被派去運載殘餘部隊的艦隊也在西西裏海岸附近的一場可怕風暴中失事。對非洲的第二次遠征,對羅馬人來說,猶如災難,他們損失了另一支重要艦隊。在數年的時間裡,羅馬人努力避免再次誘惑海上的敵對勢力,而西西里島再次成了雙方角逐的戰場。最後,迦太基人在一場重要的戰役(帕諾姆斯戰役,前251)中失利后,變得沮喪起來。他們派遣使者去羅馬,進行和談。使團中就有雷古魯斯,他5年前被俘,被囚禁在了非洲。在離開迦太基前,他曾承諾,如果出使不利,他將返回。迦太基人認為,為了自己被釋放,他會建議和談,或者至少敦促交換戰俘。但是,據記載,一到羅馬,他就建議開戰而不是和談,同時,他還向元老院披露了迦太基的虛弱情形。至於交換戰俘,他說,「讓那些應該戰死的投降者,死在見證他們恥辱的土地上吧」。

在他的建議下,羅馬元老院拒絕了使團的所有提議;雷古魯斯無視妻子和朋友的眼淚及懇求,還是離開了羅馬,啟程返回迦太基,去面對失望和憤怒中的迦太基人為他準備好的命運。據說他被殘忍地殺害了。

54.再次損失兩支羅馬艦隊

迦太基使團和談失敗后,戰爭同時在陸地和海上進行了好幾年,其間幾經變遷。最終,在西西裏海岸,執政官克勞狄烏斯遭遇了一次重挫,他的艦隊損失了近100艘戰艦。災難給羅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迷信又加劇了人們的恐懼。據說在此戰之前,鳥卜官在占卜的時候,神雞們都不吃東西,克勞狄烏斯就下令把它們都扔進了海里,並且出言不遜,「無論如何,它們都會喝水的」。人們浮想聯翩,描繪著那些被冒犯的神明會給羅馬這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更進一步的傷害。

最悲觀的不祥之兆可能在隨後的事件中找到解釋。另一位執政官也剛剛遭遇了一場大災難。他在率領一支由900艘戰艦和運輸艦組成的艦隊沿著西西里南部海岸行進時,一場猛烈的風暴襲來,艦隊撞到岩石上,被擊得粉碎,沒有一條船能夠倖免。

一幅古代浮雕畫上占卜的鳥兒

通過觀察鳥兒進食的方式來占卜。不進食是一種不吉利的徵兆。

55.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前241)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15年,有4支羅馬艦隊被摧毀,其中3支是被風暴擊沉或毀壞的。幾年以後,羅馬人又重獲足夠的勇氣,再一次把命運押在了曾經對他們不很友好的自然條件上。接著,一支由20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建造和裝備起來,所需資金完全靠私人捐助,艦隊被委任給執政官卡圖盧斯(Catulus)指揮。他在埃加迪群島(AegatianIslands)附近遇到了迦太基的艦隊,然後給其致命一擊(前241)。

現在,迦太基人乞求和平。雙方最後簽訂了一份條約,條款規定:迦太基應該放棄對西西里島所有的權利要求,交出所有俘虜並支付3200塔蘭同賠償金(大約400萬美元),其中,1/3要用現金支付,餘額分10年支付。於是,迦太基與羅馬之間持續了24年的第一次大戰結束了。

戰爭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腓尼基人的海上力量被嚴重削弱——自古以來,它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一個非常突出的要素——地中海的控制權也在實際上交到了羅馬人手中。

第二節

第一、第二次布匿戰爭之間的羅馬和迦太基(前241—前218)56.第一個羅馬行省和行省體系的開始(前241)羅馬和迦太基第一次戰爭結束后的24年裡,兩個對手為了下一輪的爭奪而竭盡全力,對每一種資源都徵稅。

除了屬於錫拉庫扎的東部領土,羅馬人解決了西西里的事務,將其作為共和國的一個行省完全組織了起來。(21)這是羅馬人的第一個行省,但是,隨著帝國城市的擴張,她佔有的行省數量和面積大大增加,直到它們最後沿著地中海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包圍圈。每個行省都有一位從首都派出的行政官管理。該官員可以行使民事和軍事權力,對當地人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每個行省還要對羅馬以實物繳納年貢,或繳納貨幣稅,這些都是從未對義大利同盟要求過的。

羅馬的行省體系,與在義大利形成了羅馬權力基石的同盟與聯合這一自有系統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義大利,羅馬令所有或者幾乎所有被征服的民族要麼成為公民,要麼成為緊密的同盟者。作為對外省人的抵制,她不僅關閉了城市大門,而且還將其中大部分降至名義上的盟友之下。她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臣民,以自己而非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來管理他們的事務。正如我們將要了解的,這種不開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羅馬共和國的毀滅。

57.羅馬奪得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前227)以貢品形式支付的、羅馬人第一次在半島外獲得的土地,看似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對外征服的、永不滿足的野心。他們找到了佔領撒丁島的借口,這是繼西西里之後,迦太基人佔領的最古老,也是最有價值的東西。該島連同同樣被強奪的科西嘉島一起成了羅馬人的一個行省(前227)。隨著對這些島嶼的控制,羅馬在西地中海或托斯卡納海(TuscanSea)的權力便如日中天了。(22)58.與高盧人開戰;羅馬的勢力擴張至阿爾卑斯山與此同時,在北方,羅馬的勢力從亞平寧山和盧比孔河延伸至阿爾卑斯山山腳下。羅馬人向北推進至他們被稱作弗拉米尼烏斯大道(FlaminianWay)的重要軍用道路,位於阿爾卑斯山兩側的高盧部落對此感到恐慌,便集結力量,向羅馬發起了進攻。北方部落這一行動的情報使整個義大利都騷動不安。在羅馬,恐懼是巨大的;因為,這裡曾經遭受過這些野蠻人祖先的劫掠(第40條),而不幸的記憶依然殘留在當地人的腦海里。在《西卜林書》中發現的一則古老預言宣稱,羅馬人領土的一部分必需要為高盧人所佔據。為了充分實現這則預言,滿足命運的安排,羅馬元老院把兩個高盧人活埋在了首都的一個公共廣場上。

與此同時,野蠻人進入了伊特魯里亞,在他們向南推進時,對這個國家進行了劫掠。他們在那裡被羅馬軍隊包圍,幾乎全軍覆沒(前225)。羅馬人利用這次勝利,推進到了波河平原,佔領了現在以米蘭這個名字而為人所熟知的城市,把他們的勢力延伸至阿爾卑斯山腳下。為了保衛新的領土,兩個拉丁殖民地——皮亞琴察(Placentia)和克雷莫納(Cremona)——在波河對岸建立起來。高盧人自然對淪為被征服者而感到焦躁不安與憤恨,數年後,當漢尼拔從阿爾卑斯山下來,並且作為拯救者出現在他們中間時,他們十分樂意投身於漢尼拔的事業中去。

59.無道戰爭中的迦太基(前241—前237)還不等與羅馬之間的和平達成,迦太基就捲入了一場一度威脅到其生存的更加致命的戰爭中去。她的雇傭軍一從西西里返回,就因為拖欠軍餉而發動叛亂。當迦太基人求助於非洲當地部落時,回答他們的是席捲迦太基各屬地的大規模叛亂。反叛的範圍表明了首都對其屬地的統治是多麼令人厭惡。戰爭異常的痛苦和殘忍,歷史上稱之為「無道戰爭」。但是,偉大的迦太基將軍哈米爾卡·巴卡(HamilcarBarca)的天才最終取得了勝利,迦太基的權力在所有的地方都得到了恢復。

60.迦太基人在西班牙

在嘗到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災難性苦果后,迦太基人尋求在西班牙進行新的征服來彌補他們的損失。哈米爾卡·巴卡被派往這個國家,在9年的時間裡,他致力於將自己的指揮天賦把不同的伊比利亞部落組織成一個穩定的國家,並開發半島南部豐富的金礦和銀礦。公元前228年,他在戰鬥中陣亡。

一般來說,天才是不會遺傳的;但是,在巴卡家族(Barcine),這個法則被打破了,哈米爾卡罕見的天才在他兒子身上得到了再現。據說,他喜歡將自己的兒子們稱作「獅子的後代」。長子漢尼拔只有19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太年輕了,無法承擔指揮的重任。哈米爾卡的職務由他的女婿哈斯德魯巴(Hasdrubal)繼任。

漢尼拔

61.漢尼拔的誓言;進攻薩貢托(Saguntum)哈斯德魯巴於公元前221年死去,年僅26歲的漢尼拔在軍隊的一致要求下,成為他們的統帥。漢尼拔只有9歲時,被父親帶至祭壇前,在那裡,他把雙手放在祭品上,發誓與羅馬人不同戴天、永世為敵。好戰天賦燃燒不盡的火焰和不能被打破的神聖義務,都驅使著他去從事偉大的事業和經歷艱難的命運。

在兩年的時間裡,漢尼拔把迦太基的勢力擴張至埃布羅河(Ebro),只有西班牙東海岸土著人的城市薩貢托還未被征服。心懷嫉妒的羅馬人密切注視著半島上的事務,他們與這座城市結成了同盟,把它連同比利牛斯山山腳下的一些希臘人城市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漢尼拔於公元前219年春包圍了這個地方。羅馬元老院向他派出使者,禁止他向羅馬人的盟友開戰;但是,漢尼拔無視他們的勸告,繼續圍困,並在8個月後佔領了這座城鎮。

羅馬人向迦太基派出特使,要求迦太基元老院把漢尼拔交給他們,這樣做將斷絕元老們同他們將軍之間的聯繫。迦太基人猶豫不決。隨後,羅馬使團的首領昆圖斯·費邊(QuintusFabius)捲起他的托加袍,說:「和平與戰爭,我都帶來了。迦太基人,你們自己做選擇吧。」「隨你們的意!」對方說。「那就戰爭吧!」費邊說罷,便放下了他的托加袍。

第三節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前201)62.漢尼拔的阿爾卑斯山通道迦太基帝國現在正全力為殘酷的鬥爭做準備。漢尼拔是每一次行動的靈魂人物。他的大膽計劃就是越過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從北邊襲擊羅馬。公元前218年早春,他從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發,率領一支大約10萬人的軍隊,其中包括37頭戰象。軍隊穿過西班牙北部,越過比利牛斯山和羅納河(Rhone),到達了阿爾卑斯山腳下——位於現在以小聖伯納德(LittleSt.Bernard)著稱的山口下。很快到了10月份,雪降落在小徑的高處,致使山上的通道只有經過嚴重的辛勞和損失才得以通過。最後,從人跡罕至的山麓來到波河平原上的嚴重減員的隊伍只剩下不到3萬人。這就是漢尼拔建議用來攻擊羅馬——一個此時在徵兵清單上就有超過70萬步兵和7萬匹戰馬的國家——的可憐的隊伍。

63.「拖延者」費邊

在北義大利和伊特魯里亞,經過連續三場戰役(23),羅馬人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兩支大軍幾乎被消滅殆盡。通向羅馬的大門,現在敞開了。元老院認為漢尼拔會直接向羅馬進軍,就下令破壞了橫跨在台伯河上的橋樑,並任命費邊·馬克西姆斯(FabiusMaximus)為獨裁官。但是,漢尼拔不認為置自己的軍隊於羅馬的堅城之下是明智之舉。穿過亞平寧山脈后,他就向東朝著亞得里亞海推進。接著,又向南進入了阿普利亞(Apulia)。羅馬的命運掌握在費邊手裡。假如他冒險一戰,又失敗了,一切將無可挽回。他決定採取一項更加審慎的策略——用自己的小股軍隊跟蹤並襲擾迦太基人,但是卻拒絕傾盡全力與之決戰,以此獲得組建新的軍隊和完善共同防衛措施的時間。

漢尼拔儘可能地吸引敵人與之決戰。他到處破壞義大利人的田地,焚燒他們的房屋,目的就是為了迫使費邊應戰。獨裁官的士兵開始竊竊私語,稱呼他為「拖延者」。但是,一切都無法撼動他對自己清楚看到的唯一審慎政策堅定的追求。

64.坎尼會戰(前216)

費邊爭取的時間有助於羅馬人組建並訓練了一支有希望同迦太基軍隊進行成功決戰的軍隊。公元前216年初夏,羅馬8萬人的新徵士兵,在新當選的執政官保盧斯(Paulus)和法羅(Varro)的指揮下,在阿普利亞奧凡托(Aufidus)河岸的坎尼(Cannae)遭遇了漢尼拔的軍隊。當時迦太基軍隊的數量不到羅馬的一半。這是羅馬在所有戰場上曾經組織起來的最為龐大的一支軍隊。由於漢尼拔嫻熟的軍事指揮技巧,羅馬人被團團包圍,他們擁擠在一起,混亂而無助;然後,他們就為努米底亞(Numidian)的騎兵砍倒。據說,有4萬至7萬人被殺死(24),數千人被俘,只有少數人得以逃脫。根據李維(Livy)的描述,屠殺的數量如此之大,漢尼拔的一個兄弟馬戈(Mago)在攜帶勝利的消息到達迦太基時,為了保證情報的準確性,他將大量從羅馬騎士手指上取下來的金戒指倒在了元老院會議廳的地面上。

65.坎尼會戰後的事件

可怕的消息飛向了羅馬。驚恐和絕望一時間嚇呆了所有人。要不是元老院下令關閉城門,城裡的人口幾乎要跑光。元老院從未表現得像這次一樣偉大、冷靜、智慧和有決心過。漸漸地,恐慌平息了下來。人們同心協力地採取措施,保衛首都,因為,他們認為,漢尼拔立刻就會率領大軍兵臨城下。輕騎兵被派往阿庇烏大道搜集入侵者的行動信息,以及正如李維悲傷地表達的,去查看「永生的神明是否會出於對帝國的同情而留下任何羅馬倖存者」。

然而,漢尼拔並不認為同以城牆作掩護的羅馬人作戰有多明智。他甚至還向羅馬派出了使團,並提出了和平的條件。元老院甚至沒有允許使者們進入羅馬的大門,波利比阿(Polybius)把他們面臨失敗時的舉動稱作堅貞、不屈不撓和傲慢的「高貴特性」,這種特性是從他們的祖先那裡遺傳來的,漢尼拔對羅馬同盟者的這種脾性也是心知肚明。經過所有這些最痛苦的時期,拉丁同盟的成員都對羅馬錶現出了始終如一的忠誠。然而,一些義大利南部的部落現在卻投向了迦太基人的懷抱。卡普亞也從羅馬脫離出來,轉而與漢尼拔結成了同盟,而漢尼拔在坎尼會戰後整個冬天都把軍隊駐紮在這個奢靡的城市(25)。不久之後,錫拉庫扎也不再為羅馬所有。

66.錫拉庫扎(前212)和卡普亞(前211)被羅馬攻陷漢尼拔在卡普亞休息,並等待援軍到來時,羅馬正忙於徵募和裝備新兵,以取代在坎尼失去的軍團。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懲罰錫拉庫扎,因為它拋棄了羅馬同盟。著名的將軍,人稱「羅馬之劍」的馬庫斯·克勞狄烏斯·馬克盧斯(MarcusClaudiusMarcellus)被委以重任。公元前214年,他率軍包圍了這座城市。在3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一直抵抗著羅馬軍隊的進攻。據說,偉大的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運用自己的天賦設計出奇妙而強大的軍械,這為被圍困的城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但是,這座城市最終還是陷落了,然後被劫掠一空。無數的圖畫被運至羅馬,用來裝飾城市和富人的住宅。

接下來要受懲罰的是卡普亞,因為它向羅馬的敵人打開了大門,並向其示好。人們對著城市拉起了一道城牆,兩支羅馬軍隊以此實施了嚴密包圍。漢尼拔試圖通過對羅馬的猛衝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減輕其盟友的壓力——傳言,他手持一支長矛,向一扇門衝去——但是,他並未能把軍團從卡普亞前面吸引過來。這座城市不久就被攻陷了,接受了羅馬對不忠盟友都要施加的懲罰,當地的要人都被處死,大部分居民被賣做奴隸(前211)。

67.哈斯德魯巴試圖援助兄長;梅陶羅河戰役(前207)漢尼拔在義大利發動戰爭時,他的弟弟哈斯德魯巴(與其姐夫重名)正在西班牙同羅馬軍隊作殊死搏鬥。最後,他決心把戰事轉移到其他地方,以便支援他迫切需要援助的兄長。他沿著漢尼拔於公元前207年走過的相同路線,從阿爾卑斯山下來,到達北義大利平原。然後從那裡向南進發,與此同時,漢尼拔則從布魯提姆出發向北,與之會合。羅馬則竭盡全力地阻止兩兄弟及其軍隊的會合。在梅陶羅河(Metaurus)附近,哈斯德魯巴的軍隊遇到一支羅馬大軍的阻擊,他的軍隊就在這裡被擊潰,他本人也被殺死(前207)。他的頭被割掉並送給了漢尼拔。據說,漢尼拔一認出是他的兄弟,就悲傷地說:「迦太基,我看出了你的命運。」

68.羅馬人把戰爭引向非洲;扎馬(Zama)戰役(前202)現在,漢尼拔又回到了布魯提姆布滿岩石的半島地區。在那裡,他面對羅馬人,就像一頭陷入絕境的獅子。沒有人敢進攻他。羅馬人決心把戰爭引向非洲,寄希望於迦太基人被迫把他們偉大的統帥從義大利召回去,保衛迦太基。出征非洲的軍隊由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PubliusCorneliusScipio)率領。他剛到非洲不久,迦太基元老院就派人去召回漢尼拔。在離迦太基不遠的扎馬,兩支軍隊相遇了,漢尼拔在此遭受了他的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挫敗(前202)。

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69.戰爭結束(前201)迦太基現在已經完全筋疲力盡了,她請求和平。和約的條款比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時強加於這座城市的那些條款還要嚴厲得多。她被要求放棄所有對西班牙和地中海島嶼的權力;交出她的戰象,以及她所有的戰船(除了10艘槳帆船外);立刻支付4000塔蘭同(大約500萬美元)的賠償金,每年再支付200塔蘭同,為期50年;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與羅馬的盟友開戰。500艘昂貴的腓尼基戰艦被從迦太基的海港拖出來,當眾燒毀。(26)這就是羅馬人所稱的「漢尼拔戰爭」的結局。西庇阿在非洲獲得了巨大的勝利,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人們贈予他「阿非利加努斯」(Africanus)——非洲征服者的稱號。

70.戰爭對義大利的影響

義大利從未完全從漢尼拔戰爭的影響中恢復過來。據說,有30萬羅馬公民在戰鬥中被殺。一些地區的農業幾乎被破壞殆盡。農民不得不離開故土,被驅趕進修有城牆的城鎮里。奴隸階層人數大增,大土地所有者的財產規模在擴大,他們吞併了破產農民少得可憐的土地。在摧毀義大利農民階層的同時,漢尼拔對半島的入侵和長期佔有使得這些經濟弊端更加惡化,甚至在此之前,這些弊端就開始逐漸削弱羅馬人早期的健康生活,使義大利充滿了無數危險的無家可歸者以及對現狀不滿的人。

第四節

第二、第三次布匿戰爭之間的事件(前201—前146)71.引言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時,強加給迦太基的條款使得羅馬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在漢尼拔戰爭結束至第三次布匿戰爭開始這個大事迭出的50年裡,羅馬的勢力在東地中海也是至高無上的。而在另一個地方,也在同時講述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龐大帝國分裂成幾個最為重要國家的命運,我們跟隨它們的發展歷程,直到它們都為羅馬軍隊攻陷,併入她不斷增長的領土為止。(27)在這裡,我們以極其簡潔的方式談論這些國家,目的只是為了表明發生在它們身上的系列事件,同標誌著羅馬演變成大帝國的事件之間的關係。我們在這些事件上的主要興趣就是觀察羅馬如何逐漸越來越多地參與東方事務,以及羅馬人對希臘事務日益增長的高漲熱情。

72.第二次馬其頓戰爭(28)(前200—前197);「希臘自由的恢復」

羅馬首先與馬其頓發生衝突。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PhilipV)與漢尼拔結成了同盟。他現在正困擾著希臘的城市。它們向聲望如日中天的羅馬求助,尋求保護。羅馬一方面出於對腓力所作所為的恐懼,另一方面又對擁有輝煌過去的希臘充滿了景仰之情,便答應了它們的求助。這就是著名的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的前奏。

戰爭進行至第三年,一支由弗拉米尼努斯(Flamininus)率領的軍隊被派往希臘,在塞薩利(Thessaly)的庫諾斯克法萊(Cynoscephalae)平原上,行動迅速的羅馬軍團通過使腓力遭受一次非常災難性的失敗展示了它對呆板的馬其頓方陣的優勢(前197)。馬其頓國王被迫放棄了所有他征服的地方,同時,所有服從他的希臘城市也都被宣布獲得了自由。解放法令由一位羅馬的使者向聚集在科林斯(Corinth)慶祝地峽運動會上的希臘人宣讀。宣言寫道:「羅馬人民、元老院以及他們的將軍弗拉米尼努斯……宣布,希臘應該擺脫外國的駐軍,不應再稱臣納貢,應該按照她自己的風俗和法律來生活。」

解放法令被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和歡快給接收了。「喊叫聲如此之大,」普魯塔克說,「以至於在海岸上都可以聽到。」弗拉米尼努斯被譽為「希臘自由的恢復者」。但是,不幸的是,希臘人已經喪失了自由和自治的能力,他們的事務不久便陷入了無政府狀態,這為羅馬人提供了一個把他們的統治擴展到整個希臘的合理借口。

73.與敘利亞安條克大帝的戰爭(前192—前189)敘利亞的安條克大帝(AntiochustheGreatofSyria)此時不但在小亞細亞(AsiaMinor)進行了重要的征服,甚至還率領他的軍隊開進了歐洲。當時,他在希臘。他宣稱,他出現在這些地區的目的,就是授予希臘城市以自由。但是,正如普魯塔克評價的,希臘人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並不需要解放者,因為他們剛剛被羅馬人從馬其頓人的手中解放出來。

統率一支軍隊的敘利亞國王在希臘的情報一傳至義大利,共和國的軍團就開始行動起來。一些挫敗促使安條克急匆匆從海上撤回了亞洲,無論他走到哪裡,羅馬人都會尾隨而至。在馬格尼西亞(Magnesia),安條克的統治被推翻了,大部分的小亞細亞領土都落入羅馬人的手中。由於尚未準備好在距離台伯河如此遙遠的地方設置行省,元老院把大部分的新得土地都贈予他們的「朋友兼盟友」帕加馬(Pergamum)國王歐邁尼斯(Eumenes)。

74.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前171—前168)現在,馬其頓在腓力五世的兒子珀爾修斯(Perseus)的領導下再次同羅馬開戰。在著名的皮德那(Pydna)戰場上,羅馬執政官埃米利烏斯·保盧斯(AemiliusPaulus)將馬其頓人徹底擊敗(前168)。這個國家一分為四,稍後不久,它們又作為一個羅馬的行省被組織起來。馬其頓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時代結束了。

然而,皮德那戰役不僅是馬其頓歷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這是羅馬人為了統治世界而進行的具有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東方最後一股強大的勢力就此土崩瓦解。(29)羅馬元老院因此被文明世界視為最高政治智慧和權力的來源與源泉。我們雖然必須記載羅馬軍團的許多戰役;但是,如果我們把同本都(Pontic)國王米特拉達梯大帝(MithradatestheGreat)的戰鬥排除在外的話,這些就成了鎮壓附屬或者半附屬國起義的活動,抑或是針對位於羅馬領土邊緣野蠻人部落的遠征了。

75.亞加亞戰爭和科林斯的毀滅(前146)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期間,亞加亞同盟(AchaeanLeague)的城市一方表現出它們對羅馬的冷淡態度。因此,在皮德那戰役后,羅馬人就從這些同盟的城市中選出1000名傑出公民,把他們運送至義大利,在那裡,他們將因所謂的對羅馬不友好而接受審判。然而,他們卻從未被審判過,因為其國內同胞的良好表現而被作為人質扣押了17年。在這些背井離鄉者中,就有著名的歷史學家波利比阿,他對所有這些事件都進行了記錄,而這些事件則是我們現在敘述的、標誌著羅馬朝著世界統治者方向發展的情況。

17年後,羅馬元老院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准許倖存者回家。他們懷著一種含冤之心回去了,他們在家鄉城市的出現無疑添加了當地人對羅馬的敵意。科林斯人尤其表現出對羅馬人最不合理和強烈的敵意。這種愚蠢的行為只可能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同羅馬開戰。

這一天於公元前147年終於到來了。科林斯不久就落入了羅馬人的手裡。男人被殺掉,女人和兒童都被賣做奴隸。大部分戰利品都是在公開拍賣會上出售的。許多藝術品——城裡到處都是無價的雕像和繪畫——被放在一邊,等待運往羅馬;但是,大部分的城市藝術珍品肯定讓那些粗魯又不懂欣賞的士兵給破壞了。波利比阿是城市遭受洗劫的目擊者,他看到成隊的士兵把無價的繪畫當作紙板,並在上面玩擲骰子的遊戲。

城市遭受洗劫后,遵照羅馬元老院的命令,被付之一炬,它的城牆被夷為平地,其所在的土地也遭受了詛咒。就這樣,「希臘領土上曾經富甲一方的城市中那最後的珍貴點綴」(30)、輝煌的科林斯就這樣毀滅了。

76.羅馬征服東方給自身帶來的總體影響進入希臘時,羅馬人就進入了希臘文化的故鄉,之前,他們曾在希臘殖民區與之有過緊密的接觸。這種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大大優於他們自己的文化,基於這個原因,它對羅馬的生活和思想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似乎許多羅馬人把羅馬的東西當作粗鄙和過時的,繼而對之生出一種突如其來的蔑視,同時,又對希臘的一切突然產生了迷戀之情。希臘的風俗習慣、希臘的教育模式以及希臘的文學和哲學都成了羅馬的時尚,羅馬社會看起來正在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希臘化了。在某種程度上,這的確發生了:被俘獲的希臘吸引住了她的俘獲者。許多重要的希臘元素隨著時間推移而為羅馬人所吸收、消化,並導致了世界上不再有一種純粹的拉丁文明存在。當談及後來羅馬帝國的文明時,我們把這種古典時代兩個偉大民族文化間的親密融合視為希臘-羅馬文明。

但是,伴隨著羅馬人從東方接受的許多有益的文化元素,他們還接受了許多就社會和道德而言重要而邪惡的萌芽。希臘和東方的生活已經變得腐化墮落,他們同這個社會的密切聯繫以及我們稍後會注意到的其他影響,破壞了羅馬的生活。「學習希臘就是學習流氓行為」成了一句諺語。早期的簡樸和節約為東方的奢侈、揮霍以及荒淫所取代。隨著科林斯的毀滅,我們沿著歷史前行,羅馬人道德生活上滑坡的證據和共和國滅亡的預兆都將會增加。

77.監察官加圖

當時,羅馬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馬爾庫斯·波爾基烏斯·加圖(MarcusPorciusCato)(別名監察官),他生於公元前232年,死於公元前147年。他活躍的一生覆蓋了這一重要的歷史時期——我們剛剛敘述的主要事件——它就是第二和第三次布匿戰爭之間的間隔期。實際上,年輕時的加圖參加了漢尼拔戰爭,作為一位老顧問,他比其他任何人在推進第三次戰爭的進展上做得都要多,戰爭的結果導致了迦太基的毀滅。他的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反映了羅馬三代人的生活。

加圖出生在拉丁姆圖斯庫盧姆(Tusculum)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位於薩賓鄉下的一處小農場。附近就是著名的羅馬指揮官、薩莫奈戰爭的英雄馬尼烏斯·庫里烏斯·登塔圖斯(ManiusCuriusDentatus)的農舍和農場。傳言,薩莫奈人有一次向登塔圖斯行賄,他們發現他正在煮蘿蔔,並不需要他們給他的東西。加圖把這位值得尊敬的古羅馬人當作了他的榜樣。

恰如我們所看到的,就在此時,希臘的思想和習俗正在被引入羅馬。所有這些新事物,加圖都冷眼相待。他盡其所能,對所有希臘的東西投之以懷疑和輕蔑。他訪問了雅典,對人們發表了演講;但是,他面向雅典人發言時,沒有用他自己說得很好的希臘語,他說的是拉丁語——普魯塔克認為,他的目的是指責那些認為希臘語比羅馬語更好的同胞。他告訴羅馬人,希臘的教育、文學和哲學將會把他們的國家帶向滅亡。他希望看到所有的希臘哲學老師都能被遣送回國。他拒絕讓自己的小兒子由一位希臘奴隸來教育,而這在地位顯赫的家庭中正在成為一種風氣,他自己細心地投身於這個男孩的教育。

對我們來說,加圖性格中最不吸引人,事實上很令人厭惡的一面,在他對待自己的奴隸上體現了出來。他簡直就是把他們當作活著的牲口來看待,把他們當作牛一樣去飼養和處置。當一個奴隸年老體衰或疲憊不堪時,他就會賣掉他,並根據其經濟條件,把這種做法推薦給其他人。

但是,儘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按照羅馬人的想法,他的性格非常高貴和令人欽佩;他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他作為監察官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得到了他同胞的讚賞,他們為了紀念他而修建了一座雕像,上面的題詞是:「這座雕像是為加圖而建的,因為,監察官發現了羅馬的腐敗和墮落,他通過引入明智的法規和道德紀律而恢復了它。」

第五節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前146)78.「迦太基應該被摧毀」

羅馬在摧毀科林斯的同一年,還將自己強大的對手迦太基從地球上給抹掉了。人們會記得,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時,強加給這座城市的條件之一就是不得在任何情況下與羅馬的盟友開戰(第69條)。努米底亞國王、羅馬的盟友馬西尼薩(Masinissa)開始利用迦太基的無助,對她的領土進行劫掠。迦太基呼籲羅馬給予保護。元老院派往非洲去解決爭端的使團不公正地採納了每一個有利於強盜馬西尼薩的觀點並作出了裁決。

使團的負責人之一是監察官馬爾庫斯·加圖。當他看到迦太基的繁榮時——她海港中停滿貿易船隻的盛景,城市後方幾英里的地方儘是漂亮的花園和別墅——他對這座城市增長的勢力和財富很是驚奇,回國后,他確信,為了保證羅馬的安全,需要摧毀她的對手。此後,他所有的演講——無論是關於什麼話題——據說都是以宣言結束:「還有,迦太基應該被摧毀。」普布利烏斯·西庇阿(PubliusScipio)給出了更好的建議,據說,為了反對加圖,他所有的演講都以如下一句話作為結尾:「還有,迦太基不應該受干涉。」

79.羅馬人背信棄義

摧毀這座城市不缺借口。公元前150年,當馬西尼薩對迦太基的領土再次發動攻擊時,迦太基人沒有向羅馬求救,因為經驗表明,他們既不可能得到援助,也不可能得到正義,相反,他們組建了一支決心保護自己的軍隊。然而,他們的軍隊卻被努米底亞人打敗,被迫屈服。

戰爭一發生,迦太基在法理上就破壞了上次和約的條款。迦太基元老院焦急萬分,派遣一個使團趕赴義大利,稱願意支付羅馬人可能提出的任何補償。他們被告知,倘若他們願意交出300名最為高貴的迦太基家庭的孩子作為人質,他們城市的獨立就會得到尊重。他們急切地滿足了這一要求。但是,這些人質一落入羅馬人的手裡,執政官用作防禦的軍隊就從西西里島渡海前往非洲,並在距離迦太基只有10英里的地方烏提卡(Utica)登陸了。

迦太基人現在被命令放棄所有的軍隊。由於仍然寄希望於贏得敵人的寬恕,他們又同意了這項要求。接著,執政官們就公布了羅馬元老院的最後一條法令——迦太基必須被摧毀,但是,其居民可以另造一座新城,前提是必須距離海岸10英里遠。

當元老院的這一決議被宣布給迦太基人時,他們意識到了敵人的卑鄙和背信棄義,這個被出賣的城市爆發出一種憤怒和絕望的呼喊。

80.迦太基人準備保衛他們的城市

迦太基人決心抵抗到底,抵制這項殘酷法令的執行。城市的大門關上了。男人、女人以及兒童都開始工作,日夜不停,製造武器,整座城市變成了一個大的生產車間。雕像、花瓶、家用器皿以及神殿里的聖器都被融化掉,用來製作武器。城市建築上的材料被拽下來,建造軍用器械。女人們剪掉自己的頭髮,編成繩,用來發射彈丸。經過艱苦的準備,這座城市不久就被打造成一個能夠受得住圍困的地方。

羅馬人開始攻佔這個地方的時候,吃驚地發現,他們背信棄義地解除了武裝的人的手中都持有武器,他們首都的城牆上都配備了戰士,並做好了抵抗的準備。

81.摧毀迦太基(前146)

4年時間裡,這座城市一直頑強地抵抗著羅馬軍隊。最後,執政官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ScipioAemilianus)(31)通過強攻拿下了它。抵抗結束后,70萬人口的城市裡只有5萬個男人、女人及兒童倖存下來,成為俘虜。這座城市被付之一炬,大火在城牆內熊熊燃燒了17天。凡是大火所不能燒毀的建築,全部被夷為平地,羅馬人用犁把遺址翻了一遍,一個可怕的詛咒被施加在任何膽敢試圖重建這座城市的人身上。

這就是迦太基的悲慘命運。這座城市被摧毀的見證者波利比阿(32)記載:西庇阿盯著冒煙的廢墟,似乎在它們身上讀到了羅馬的命運,他突然失聲痛哭起來,悲哀地重複著荷馬的詩句:神聖的特洛伊陷落時,長矛的主人普里阿摩斯,以及他的子民們,都將隨之而去。(33)迦太基在非洲的領土變成了羅馬的一個行省,烏提卡是它的主導城市;通過商人和殖民者,羅馬文明得以迅速地在阿特拉斯山(Atlas)和大海之間的地帶傳播開來。

82.羅馬戰勝迦太基的意義

羅馬對迦太基的勝利在歷史上或許可以同300多年前希臘對波斯(Persia)的勝利相媲美。在每種情況下,歐洲都得以避免成為亞洲的附屬或延伸的危險。

閃米特種族的迦太基人的文明,跟波斯文明一樣,缺乏成長和擴張的元素。如果這種文明通過征服而在歐洲傳播,歐洲大陸上的雅利安人在政治、文學、藝術和宗教生活中的萌芽可能會受到抑制,而他們的歷史就會像後來東方民族一樣,缺乏政治和理性的趣味。

這些考量對梅陶羅河戰役的發生作出了解釋,此役標誌著羅馬和迦太基之間長期鬥爭的真正轉折點,與馬拉松戰役一起出現在世界上具有決定意義戰役這一候選名單上——那些決定了重要歷史趨勢,決定了民族、大陸和文明命運的戰役。

83.奪取和摧毀努曼提亞(Numantia)(前133)同樣的,西班牙的曼努提亞也在羅馬人手中遭到破壞,把他們的故事同希臘的科林斯和非洲的迦太基放到一章裡面講,是很合適的。

羅馬人把迦太基人從伊比利亞半島上驅逐出去,但是,半島北部和西部好戰的當地部落——凱爾特伊比利亞人(Celtiberians)和盧西塔尼亞人(Lusitanians)——準備好堅決地同新來者爭奪土地。這場戰爭發生在努曼提亞附近,迦太基的征服者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已經完成了對這座城市的包圍。在此地投降之前,幾乎所有的居民都面臨著死亡,要麼是保衛城牆,要麼是主動自殺。在戰爭、飢荒、瘟疫和絕望的多重夾擊下,那些苟延殘喘活下來的人被賣為奴隸,這座城市也被夷為平地(前133)。

儘管自第二次布匿戰爭以來,西班牙就開始被認為是羅馬領土的一部分了,然而,現在它才真正地成為了羅馬人的領地。羅馬商人和殖民者紛紛湧入這個國家。義大利人大量湧入的結果是,征服者的法律、風俗習慣以及語言被引入各地,整個半島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完全羅馬化了,這因此而奠定了兩個現代拉丁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全6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全6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羅馬史》(

%